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64.50KB ,
资源ID:60917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91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格兰仕再启程培育自己的品牌基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格兰仕再启程培育自己的品牌基因.docx

1、格兰仕再启程培育自己的品牌基因格兰仕再启程-培育自己的品牌基因! 格兰仕再启程-培育自己的品牌基因!对于世界经理人杂志而言,格兰仕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10年前,我们就和时任格兰仕副总裁的俞尧昌交谈甚深;2005年,也拜访了“德叔”梁庆德和梁昭贤;2009年曾再次和俞尧昌做过深入沟通。十年沧海桑田,当年的主事者梁庆德和俞尧昌皆已隐退,梁昭贤扛起格兰仕大旗,而高层主事者几乎换了一轮。在这些人员巨变背后,有一样东西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格兰仕的变革思路从规模到价值。在价值回归的道路上,格兰仕徘徊了10年之久,期间走过弯路,也遭遇过挫折。2009年在与俞尧昌沟通时,他曾感叹过做品牌之不易,认为对于

2、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从制造规模中获得边际利润是条稳妥之路。迈入2012,在不少关注制造业的媒体人眼中,格兰仕依然难以摆脱当年的困扰如何走出代工微利之局?“我们一直在为转型而努力。”回首过去,梁昭贤强调道:“之前推出的UOVO便是格兰仕集团战略转型的又一次启程。”梁昭贤口中的UOVO,是格兰仕在2011年2月推出的全球首款圆形微波炉,许多消费者看到这款圆形舱门、向上开启、类似于科幻片中外星人飞碟的东西,都不相信它是微波炉。“UOVO代表着格兰仕微波炉产品从普通至高端的纵向延伸,也代表着格兰仕其他品类产品努力的方向,我希望在未来五年,我们自主品牌产品的销售比重能从现在的15%提高至35%。”梁昭贤

3、称。这家1978年加工羽绒服、1992年生产微波炉的国内白电领先者,经过二十年奋斗积累后,又一次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从“价值战”切入,以突破中国制造低成本低价格的宿命。苦行僧”式的修炼在20多年并非平坦的成长之路上,格兰仕几乎一直在扮演“苦行僧”的角色,其直接表现便是为外界所诟病的“有垄断份额却无垄断利润”。数据表明,至2005年,格兰仕微波炉已占据全球市场超过50%的份额,但利润只有3%。甚至,被媒体一再传言的是,格兰仕卖一台微波炉只赚5毛钱。在某种程度上,这与创始人梁庆德对企业的定位有关。创业之初,梁庆德为格兰仕定下了“微利做大”的基调,提出要“做50年的苦行僧”。他的想法似乎并不难理解:借

4、微利扩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单一产品上形成不可超越的绝对优势。这种想法很符合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概念,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有研究者曾据此对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做出注解: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与同行相比,格兰仕总是领先一步登上更大规模的台阶,之后便及时将价格降到略高于自己的成本、而低于规模不如自己的企业的成本之下。其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有好事者统计,从1996年到2002年,格兰仕微

5、波炉在不同型号上降价超过十次,每次降幅均超过30%。价格战所到之处,哀鸿遍野。1996年顺德有88家微波炉制造企业,全国的微波炉生产厂家不计其数,外资品牌更是群狼环伺。但打到最后,国内市场上基本只剩下同处顺德的美的和格兰仕两家平分秋色。价格战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之举。和很多中国制造一样,创业之初,摆在格兰仕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它不掌握核心技术,也不拥有销售渠道,除了制造,它别无所能。在中国家电业,存活在微利边缘的企业并不只是格兰仕一家。哪怕是现在,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都还有着同样的困挠作为海尔赖以起家的主业,白电产品的利润薄得像刀刃只有2%3%。然而,为什么格兰仕微波炉能坚持到最后?透过价格战的硝

6、烟,我们窥见了它的真正底牌近乎苛刻的成本控制。在业内,格兰仕一直被视为大规模低成本经营的成功典范。张瑞敏就曾说:“在中国家电行业里,格兰仕在成本管理方面是非常优秀的。”一个被一再提及的例子是:成立初期,格兰仕借用欧美日的生产线,实行三班倒24小时工作制,一边为其它品牌OEM,一边利用剩余产能为自己生产。在格兰仕的厂房里,一条生产线能创造出相当于欧美企业6-7条生产线的产能。另外,在格兰仕,如果晚上加班,一定会关上空调打开窗;灯光也只会亮起加班员工头顶的那几盏;即便是公司高层,下班时如果不超过5人,必定是走楼梯下楼。可贵的是,这些都是一种无人监督的自觉行为。经过20多年苦行僧式的修炼,梁庆德终于

7、宿愿得偿:格兰仕微波炉的规模无人能及,至2010年,已经连续16年蝉联中国市场产销量双料冠军,连续13年全球销量第一。传统“价格战”打到了尽头格兰仕前副总裁俞尧昌曾这样评说价格战:“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就是要使这个产业没有投资价值。”经过十几年价格战的洗礼,三星、海尔等品牌先后淡出微波炉行业,而微波炉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容量连续5年徘徊在800万台上下。中国的微波炉已然处于非主流、边缘化的困境与险地。整个行业真的没有投资价值了,格兰仕却未如期笑傲江湖。当格兰仕试图将自己从微波炉单项冠军变身为综合性白电集团时,尴尬的情况出现了。以空调为例,格兰仕副总裁、冰洗产业群总裁陈曙明曾无奈地表示:“微波炉的微

8、利模式当时在空调业根本无法施展。虽然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强,但是由于规模没有别人大,这种微弱优势很容易就被抵消了。”在不具备规模的情况下,一旦竞争对手燃起价格战的烽火,格兰仕将难以抵挡。这样的情景在2001年曾真实地发生过:格兰仕进军空调市场的第一年,销量曾高达27万台,可谓旗开得胜。然而,庆功宴的灯火未灭,以春兰为首的竞争对手便发动了价格战,开始大幅降价。丧失了规模这个制胜法宝,格兰仕的应对就有些力不从心。经过多年的厉兵秣马,直到2011年,格兰仕空调才在北京和河北的一些重要地区进入前三名。就算是在格兰仕赖以起家的微波炉上,用低成本建造的栅栏也不会永远有效,只要稍有松懈,便会被竞争对手从外部

9、攻破。1999年9月,正当格兰仕与LG由火拼进入对峙之时,美的借由为东芝OEM进入微波炉市场,仅一年时间,便抢走9%的市场份额;2001年美的与德国汤普逊公司签订了300万台的微波炉大单,在海外市场上与格兰仕展开竞争;2007年,这一幕又再次上演,美的微波炉市场份额升至40%,这都让格兰仕倍感压力。对于格兰仕低价优势的难以为继,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这样认为:格兰仕获得的只是比较竞争优势,它单纯地通过从自身价值链环节挖潜,来建立规模门槛。但这种门槛其实是一种虚假竞争力,建立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洼地上,固定投资比别人低,生产时间比别人长,因而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比竞争对手低,从而价格比别

10、人便宜。这样的竞争力并非来自于企业的整合能力。然而,原材料、水、电、人力一切要素都在上涨,在一段时间后,对手的累积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平均成本逐渐拉低到接近格兰仕的水平时,格兰仕的价格比较优势就慢慢消失了。因此,从长期来看,低价并非真正不可攻克的竞争力。如姜汝祥如言,2005年,在钢材大幅涨价、人力成本增加、出口退税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多重压力下,时年68岁的梁庆德痛心疾首地说:“外部环境把人压迫得透不过气,但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哪怕壮烈地死去都是耻辱。”格兰仕已经到了不得不转身的时候。向价值转型间,在这个车间里,一些复杂的零件会被装配成不同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经常也会进行快速集成,总装车间的工

11、人们只需要在共同的界面上安插不同的模块。如此一来,生产速度得到大大提高。格兰仕副总裁陆骥烈甚至豪放地称:“你找任何一家进得去的日本企业,跟我们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他们冲压车间的冲床速度连我们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工效的提高仍然只是在价值的低端上所做出的努力,所有的中国制造,只要愿意,都可以在此方面挖掘潜力。格兰仕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开始掌握核心元器件的话语权。近年来,尽管日本企业在空调终端市场日渐萎缩,但仍牢牢掌握着全球空调压缩机、控制芯片等核心环节,并获取产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格兰仕则开始独立开发压缩机,要求日本企业生产与其相匹配的芯片。这种组群关系的改变,使得格兰仕在内部的生产环节上,能

12、够进行更多高效率的匹配。以格兰仕推出的变频空调为例,它不是通过简单的节能,而是通过系统的平稳运行来达到节能效果的。这种节能技术的运用,必须要在控制核心元器件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更大的变化在于,格兰仕学会了“讲故事”。凭借厨房新三件套嵌入式微波炉、嵌入式电烤箱、嵌入式电蒸炉,格兰仕试图打造整体厨房的概念,把中国人从重油烟中解放出来。抽油烟机的惯常思路是如何减少油烟,而格兰仕则从这个思维定势上跳出来,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厨房新三件套用蒸、烤以及快速烹饪的方式,消灭油烟产生的源头。如使用电蒸炉,对于一些高油脂的食物,可以在200多度时将脂肪脱掉,这样既不会产生油烟,还能保留它的基本营养。“我们希望格兰

13、仕的整体厨房是具有崭新生活理念的,是看得见生活情调的,它能够和欧洲的最新消费理念相吻合,产品又具备中国人的操控特性。”这是陆骥烈对于未来整体厨房的畅想。“讲故事”是一个品牌必备的能力,同样是达芬奇家具,靠一个杜撰的意大利出身,便能卖出几十万的天价。可见,相对产品来说,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更能让消费者醉心。多年前,梁昭贤曾提出格兰仕发展的微笑曲线,它的两个上扬的嘴角,一边是品牌力和营销力,一边是大规模制造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现在,格兰仕对于品牌和营销的重视,使得这个过于倾向大规模制造的歪斜嘴角开始趋向平衡。制造仍是原动力根据迈克波特的国家优势理论,中国的优势在于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带来的生产力,

14、尽管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也有向产业链上游发展进行优势转化的潜质,但在梁昭贤看来,在任何时候,大规模的制造能力都是中国企业不可放弃的优势所在。他举例说: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各国家都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美国甚至连一次性筷子都拿回本国生产。同处顺德的美的也在转型之路上艰难跋涉。2010年12月,美的推出了售价高达1万元的变频微波炉,并表示从2011年年初开始,退出300元以下的微波炉市场,彻底放弃低端产品的竞争,着重拓展中高端微波炉市场。这一举动被媒体解读为是在对格兰仕隔空喊话,格兰仕的回应却是不会放弃30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只做精品的家电企业非常少,我们不会放弃规模成本优势。格兰仕做的不是窄众

15、,而是大众。”格兰仕采取的是全产业链的大规模制造模式,依靠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总成本领先。在金融危机中,格兰仕深刻体会到了大规模制造的优势所在:有这个大规模制造的优势,就拥有定价权。金融危机中,格兰仕甚至亮出了积极进攻姿态,“只要有订单我们就都接,接下来我们通过革新来降低成本,这样就能推介给客户性能更好的产品,以更高的价格来赚更多的钱,我们的整个系统也会运动起来。”陆骥烈认为这对格兰仕来说,是一种历练:“必须要通过生产方式的改进,甚至通过一些新的管理和生产技术的运用,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去满足这些要求。”陆预言,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家电业将进入寡头垄断时代,格兰仕将是寡头之一。格兰仕何以有勇气打

16、出垄断一词?这背后的支撑便是规模优势,专业化、高效高质低耗的管理体系所形成的成本优势,筑起了强大的市场壁垒。至发稿日,格兰仕旗下Q系列新款高端变频空调“直降2000”、圆形微波炉UOVO也由当初的2480元降至1240元。这个曾经的“价格屠夫”又一次打响了价格战,只不过,它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支撑低价的不仅有效率,还有价值增值。“家电下乡时,我跟着老板去过一次河南,当时顶着38度的高温,要开车去所有的三四级乡镇,我们都热的不行,老板还是一村一镇的走”,格兰仕集团总裁办副主任陆骥烈回忆道。“失落的世界,要有振奋的企业家精神”,格兰仕执行总裁梁昭贤对英才记者称,在经济危机中,他说自己必须跑在一线。“

17、工作没有做好,员工可以跳槽;老板没有做好,是要跳楼的”。如此笑言的梁昭贤,坦言自己背负着4万多名员工饭碗问题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跑在一线的还有年逾古稀的父亲梁庆德。作为格兰仕董事长,73岁的梁庆德至今也保持着每年“万里行”、亲自拜访老客户的习惯。 事实上,成立于1978年的格兰仕,经历的危机并不是第一次。但是,似乎每一次危机过后,梁氏父子都得以找到转机。在2009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当天,“感谢金融危机.”梁昭贤如此发表获奖感言。而感谢的背后,却是梁昭贤“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2点多钟才睡”的作息表。然而,仅靠拼命恐怕无法真正摆脱危机,本身已经利润很薄的微波炉行业,格兰仕如何渡过经济危机

18、?中国制造的低成本能否延续竞争优势?对于这两个问题,梁昭贤说他正在寻找一条中国制造升级之路。必须规模化对于一直赖以生存的欧美市场,“只能积极进攻”,为此,梁昭贤出了一步险棋。2008年中旬,金融寒冬率先侵袭欧美,大型零售商和进口商对市场采购出现浓重观望气氛,纷纷缩紧库存,一些国内OEM厂商所依托的欧美大型品牌商也遇到不同程度资金运作的困难,对国内家电的订单需求大幅减少。据格兰仕员工称,相比往年参会的欧美厂商,2008年的广交会上数量减少了大半,而且很多公司不是直接派出销售员,而是CEO或副总级高管出席,暗示着海外公司对于签单变得更加谨慎。与此同时,国内制造业、尤其是家电业由于一直存在的产能相对

19、订单的过剩,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引发恶性价格战,导致不少家电企业遭内外受压。而且,人民币汇率环境的不稳定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上升等成本压力,对一向以海外市场为主力的格兰仕,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在国内,虽然有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但是,格兰仕在家电下乡工程中申报的微波炉、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磁炉全部中标后,发现原有拉着“大篷车”到一乡一镇等农村开展解说的促销员严重不足。而车间里,工人正遇到没订单、没活干的困境。 “非常时期就只能非常营销”,梁昭贤于是派出5000多名工人参与“大篷车”活动,自己也开车深入各乡镇考察。据统计,格兰仕的三大支柱产品微波炉、空调、生活电器,在金融危机中的增长,很多都是由三四级城镇

20、及农村市场贡献的。“在国内市场,通过多年品牌的打造,我们投资一分钱资源是必须要有一分钱回报的,但是在外贸市场,由于原来的商业模式和交易,必须看零售商、代理商和品牌商的脸色,当时确实比较困难”,梁昭贤坦言。在广交会第二天,梁昭贤召开紧急会议,制订加大开拓亚非拉市场的计划。对于一直赖以生存的欧美市场,“只能积极进攻”,为此,梁昭贤出了一步险棋,即“红字亏损”也要接单。“不是要规模化,而是必须规模化”。他直言。对于借助规模成本优势,在微波炉领域发迹的格兰仕,此刻仍旧延续了老路径:通过全面接单、取得综合成本优势来掌控和扩张市场。梁昭贤告诉英才记者,如果一个订单经过评审出现亏损,与制造该产品相关的所有部

21、门要分别制订成本计划,一方面通过期货和现货组合、远期、中期和近期订单价格的锁定,控制采购成本;一方面从生产模具、冲压、注塑、组装等环节上考虑怎么运用新材料来降低损耗、怎么用新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考虑是否能自主创新把附加值做高,比如多卖0.5美元。在2009年底,格兰仕实现出口整体增长12%,其中,金融危机最深重的北美市场出口同比增长56%,在欧洲同比增长30%。跨不过的坎“不是卖不上去价格,而是大家都过分关注低价,忽略了中高端的表现。”“如果你把所有风险都看成危险,而看不到危机中的机遇,这才是最大的风险”,梁昭贤称。但是,对于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格兰仕而言,梁昭贤必将背负着诸

22、多期待,也将承受诸多痛苦。曾经,格兰仕被冠以“价格屠夫”,而遭来同行间不少骂名。借助超大的生产规模和价格战,用低成本、低价格将竞争对手一一挤出微波炉制造业,在一部分同行和分析师看来,未必是光彩的发家史。同样,仰仗价格战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工厂后,子承父业的梁昭贤,也不能回避微波炉市场不足6%的低利润率。 “我们是苦行僧”,梁昭贤也坦言。“国内家电企业中,利润率最高点出现在格力、美的等空调行业中”,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称。2000年开始发力空调行业的梁昭贤也正是认识到这点,然而,再次举起“价格屠刀”的格兰仕,在空调行业,同样身陷“规模大增,利润微涨”的尴尬境地。梁昭贤多次坦言,在空调市场

23、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对国内市场的复杂程度估计不足。截至目前,格兰仕空调仍旧在国内第四、第五名的座次上徘徊,位居格力、美的和海尔之后。不过,借助过往海外渠道优势,格兰仕已成为空调出口前三。但是,“海外卖价上,一直提不高,品牌形象不支持高定价”,刘步尘直言,对于从O E M和贴牌起家的格兰仕而言,在海外市场很难获得高端品牌的附加值,而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也使得议价权变得微乎其微。“不是卖不上去价格,而是大家都过分关注低价,忽略了中高端的表现”。梁昭贤称,格兰仕也有高中低端策略,高端注重体现前瞻性技术、中端体现性价比,低端则低价到没有人敢竞争。然而,中国家电企业,相比世界家电产业百年巨头西门子、GE和

24、伊莱克斯等知名品牌,技术创新一直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即使对于海尔、T C L等国际化先行者,也望尘莫及。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家电企业,即便是通过并购、上市成就了国际化品牌形象,但更多的停留在营销层面,并未带来实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不排斥上市,但是目前不用通过上市来融资,银行给的68亿元贷款,我们一年连零头都用不完,而上市是否能成为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条件?”格兰仕市场部部长申银凤称,公司更注重务实的积累海外资源:通过多年来引进海外生产线,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实物融资,也积累到不少质量管理经验。目前,格兰仕研发投入占产值5%,但是,相对韩国企业动辄20%的投入,中国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显然不足。“有人

25、说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去制造化,这话是本末倒置,去了制造化还靠什么制造?中国人都去搞研发?”梁昭贤质疑。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首先保持规模上的增速,再去谈技术创新。“金融危机中我们要过生死关,2010年要过发展关。”梁昭贤称,要在继续扩大规模、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全白色家电系列。格兰仕再启程曾经的“价格屠夫”又一次打响了价格战,只不过,它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支撑低价的不仅有效率,还有价值增值。对于世界经理人杂志而言,格兰仕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10年前,我们就和时任格兰仕副总裁的俞尧昌交谈甚深;2005年,也拜访了“德叔”梁庆德和梁昭贤;2009年曾再次和俞尧昌做过深入沟通。十年沧海桑田,当

26、年的主事者梁庆德和俞尧昌皆已隐退,梁昭贤扛起格兰仕大旗,而高层主事者几乎换了一轮。在这些人员巨变背后,有一样东西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格兰仕的变革思路从规模到价值。在价值回归的道路上,格兰仕徘徊了10年之久,期间走过弯路,也遭遇过挫折。2009年在与俞尧昌沟通时,他曾感叹过做品牌之不易,认为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从制造规模中获得边际利润是条稳妥之路。迈入2012,在不少关注制造业的媒体人眼中,格兰仕依然难以摆脱当年的困扰如何走出代工微利之局?“我们一直在为转型而努力。”回首过去,梁昭贤强调道:“之前推出的UOVO便是格兰仕集团战略转型的又一次启程。”梁昭贤口中的UOVO,是格兰仕在2011年2

27、月推出的全球首款圆形微波炉,许多消费者看到这款圆形舱门、向上开启、类似于科幻片中外星人飞碟的东西,都不相信它是微波炉。“UOVO代表着格兰仕微波炉产品从普通至高端的纵向延伸,也代表着格兰仕其他品类产品努力的方向,我希望在未来五年,我们自主品牌产品的销售比重能从现在的15%提高至35%。”梁昭贤称。这家1978年加工羽绒服、1992年生产微波炉的国内白电领先者,经过二十年奋斗积累后,又一次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从“价值战”切入,以突破中国制造低成本低价格的宿命。苦行僧”式的修炼在20多年并非平坦的成长之路上,格兰仕几乎一直在扮演“苦行僧”的角色,其直接表现便是为外界所诟病的“有垄断份额却无垄断利润”

28、。数据表明,至2005年,格兰仕微波炉已占据全球市场超过50%的份额,但利润只有3%。甚至,被媒体一再传言的是,格兰仕卖一台微波炉只赚5毛钱。在某种程度上,这与创始人梁庆德对企业的定位有关。创业之初,梁庆德为格兰仕定下了“微利做大”的基调,提出要“做50年的苦行僧”。他的想法似乎并不难理解:借微利扩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单一产品上形成不可超越的绝对优势。这种想法很符合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概念,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有研究者曾据此对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做出注解: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与同行相比,格

29、兰仕总是领先一步登上更大规模的台阶,之后便及时将价格降到略高于自己的成本、而低于规模不如自己的企业的成本之下。其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有好事者统计,从1996年到2002年,格兰仕微波炉在不同型号上降价超过十次,每次降幅均超过30%。价格战所到之处,哀鸿遍野。1996年顺德有88家微波炉制造企业,全国的微波炉生产厂家不计其数,外资品牌更是群狼环伺。但打到最后,国内市场上基本只剩下同处顺德的美的和格兰仕两家平分秋色。价格战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之举。和很多中国制造一样,创业之初,摆在格兰

30、仕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它不掌握核心技术,也不拥有销售渠道,除了制造,它别无所能。在中国家电业,存活在微利边缘的企业并不只是格兰仕一家。哪怕是现在,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都还有着同样的困挠作为海尔赖以起家的主业,白电产品的利润薄得像刀刃只有2%3%。然而,为什么格兰仕微波炉能坚持到最后?透过价格战的硝烟,我们窥见了它的真正底牌近乎苛刻的成本控制。在业内,格兰仕一直被视为大规模低成本经营的成功典范。张瑞敏就曾说:“在中国家电行业里,格兰仕在成本管理方面是非常优秀的。”一个被一再提及的例子是:成立初期,格兰仕借用欧美日的生产线,实行三班倒24小时工作制,一边为其它品牌OEM,一边利用剩余产能为自己生产。在

31、格兰仕的厂房里,一条生产线能创造出相当于欧美企业6-7条生产线的产能。另外,在格兰仕,如果晚上加班,一定会关上空调打开窗;灯光也只会亮起加班员工头顶的那几盏;即便是公司高层,下班时如果不超过5人,必定是走楼梯下楼。可贵的是,这些都是一种无人监督的自觉行为。经过20多年苦行僧式的修炼,梁庆德终于宿愿得偿:格兰仕微波炉的规模无人能及,至2010年,已经连续16年蝉联中国市场产销量双料冠军,连续13年全球销量第一。传统“价格战”打到了尽头格兰仕前副总裁俞尧昌曾这样评说价格战:“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就是要使这个产业没有投资价值。”经过十几年价格战的洗礼,三星、海尔等品牌先后淡出微波炉行业,而微波炉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容量连续5年徘徊在800万台上下。中国的微波炉已然处于非主流、边缘化的困境与险地。整个行业真的没有投资价值了,格兰仕却未如期笑傲江湖。当格兰仕试图将自己从微波炉单项冠军变身为综合性白电集团时,尴尬的情况出现了。以空调为例,格兰仕副总裁、冰洗产业群总裁陈曙明曾无奈地表示:“微波炉的微利模式当时在空调业根本无法施展。虽然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强,但是由于规模没有别人大,这种微弱优势很容易就被抵消了。”在不具备规模的情况下,一旦竞争对手燃起价格战的烽火,格兰仕将难以抵挡。这样的情景在2001年曾真实地发生过:格兰仕进军空调市场的第一年,销量曾高达27万台,可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