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44KB ,
资源ID:60623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623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国收藏的中国早期道教雕塑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国收藏的中国早期道教雕塑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三.docx

1、美国收藏的中国早期道教雕塑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三美国收藏的中国早期道教雕塑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三李 凇清朝末年,朝廷派南洋大臣、两江总督端方去美国考察政务,端方是一个文物收藏大家,到芝加哥后,对当时正在修建中的一个大型博物馆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Chicago)很感兴趣,回国后寻找了一件精美的天尊石像赠送过去,即盛唐开元十三年杨真造天尊像,并在石像背后用毛笔详细记载其事,包括英文译文。这大概是有记载最早流传到美国博物馆的道教造像了。没有想到,此后该馆一位叫做劳福尔(Berthold Laufer)的人于1908-1910年到中国

2、西安等地大肆收购石像,这些收藏不仅使该馆成为西方最早大批收藏中国雕刻的机构之一,还成为收藏道教造像最多的博物馆,至今没有其他博物馆能够企及。只是由于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人类学博物馆,对这些道教雕刻不太重视,绝大多数造像都至今深藏库房,知者甚少。笔者于2000年、2009年两次到该馆考察,在库房得以观看和拍摄这些宝物。但因为有纪年的石像价格要比无纪年的贵,引得当时一些文物贩子在石像上加刻年号牟取利益,所以许多造像是半真半假,需要仔细甄别。此外,美国其他博物馆也有收藏。笔者在前文中仅对两件造像做过介绍(波士顿美术馆藏北魏延昌四年焦采造道教二尊并坐石像、弗利尔美术馆藏北周建德元年李元海造元始天尊像碑),

3、其他都没有论及。以下择其有价值和精美者分别介绍,所附图片大多为笔者所摄(图01)。有些造像是首次发表。1.海外有纪年的最早道像:男官傅某造四面道像此像建于北魏太和廿三年(499年),现藏美国芝加哥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编号121396,该博物馆的收藏档案显示,石像出自西安西南5km的晾经寺遗址(今不存)。碑身大致为长方形,尺寸为653321cm,四面造道像(图02),碑首为两面坡的屋顶形,正面与背面各有一大龛,造像略有不同:一面主像为交脚坐(显然出自弥勒像),跣足。头戴平顶道冠,上部略似“山”字形。面部略残,大耳。身着宽袖大袍,胸有束带,双手在腹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手指伸开。座为双狮。主像左

4、立一侍者,戴冠,着长袍,双手捧于胸前。龛楣为双龙首,但两边不对称,右边龙首下垂,占了侍者的位置,所以没有刻侍者。龛下浅浮雕香炉和二供养人。背面的大龛略同,主像的装扮手势均同于前龛,唯足部略残,看不出交叉状,可能是倚坐式(北魏佛教造像一般有释迦牟尼和弥勒双像,脚姿不同)。坐双狮座。主像左右各立一位侍者,服饰手势与前龛同。龛楣为双龙首。侧面,上部开一龛,内有坐像一尊,戴道冠,着对领衣,坐姿似坐佛的结跏趺。龛下刻有两层共四位供养人像,各有榜题。另一侧面刻有发愿文四行:“大代太和廿三年岁次己卯三月丁丑/朔十六日,咸阳郡石安县西乡仪/男官傅造石像一躯,为过去师、/又为所生父母,龙花初会,愿在先首恩。”文

5、字以下有二人,各有榜题,一为“男官”,一为“安喜”。咸阳郡石安县即今西安北面的泾阳县。石安县为石勒置,今之泾阳县。有美国学者认为,铭文中的“男官”是道教主祭的头衔,我们从造像的样式上也可证实其道教属性。此碑的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在于碑首刻成屋顶式。造像碑一般都由三部分构成,碑座、碑身和碑首,但今存之北朝造像碑基本上不见碑首。这种造像碑很多都是露天放置的,即村边道旁显敝之处,不同于置于庙宇之内的造像,因此一个遮蔽风雨的碑首应是必要的,但由于碑首一般与碑身分离,很容易丢失残缺,所以现今所存造像碑大多没有碑首。2.扑朔迷离的早期造像:王易造道像王易造道像(图03),美国芝加哥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藏,馆藏编

6、号为121420,正面略为长方形,左上部略有残,现高52cm。正面造像三尊,中为坐像,头戴道冠,耳大颈粗,唇上和下巴刻有胡须,眉、眼的刻画似佛像。腰束宽带,著交领长袍,左手下置于腹部,右手持麈尾于胸前。盘坐,左脚外露。与北朝一般道像大致相同。左右各一戴高冠的世俗穿扮者。三像均在座上,座为层叠束腰工字型,上为三层下为两层。座下有二卧狮。主像与右侍者间是波浪状刻纹,杂以枝状纹。主像左没有对称的纹饰而是供养人姓名。石像后面有发愿文及年号,称像主为时任下邳县令的京兆人王易,但对年号的解释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大致有三种说法:后秦弘始十六年(414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北周保定四年(564年),相

7、距一百二十年。据该馆安妮卡彭特小姐(AnneCarpenter)2000年给笔者发来的1910年入馆的记录,此碑亦为“背面铭文为414年”。若此说能够成立,则是现存最早的道教造像,比耀县药王山博物馆的魏文朗造像碑还早10年。2009年6月,笔者再次到芝加哥费尔德博物馆考察,这次清晰地记录和拍摄了此件造像的资料。前面的文字是:“长男南阳郡法曹王供养、次男王致供养”。可知是像主的两个儿子的姓名,其大儿子在南阳郡任“法曹”一职。背后有发愿文如下:“夫灵光照耀,所以著圣泽也。法像庄严,所以/ 昭佛体(?)也。今下邳县令京兆王易敬刊佛像,上愿/ 国威远张,东西寇平;下愿风雨以时,万年/有秋,灾祲不生,民

8、无夭,鬼魅远扬。王氏/ 父母,咸登寿考。一切眷属,同此福祉。百姓/ 苍生,咸同证觉。含生蠢类,共受斯福。/ 正始三年五月十三日造成供养。”从字体和文字内容上看,这一段发愿文有作伪之嫌。再从造像风格看,与正始年也不同,供养人的服装是北魏太和年间北方鲜卑族的样式,不是改制后的汉式。上述所谓“后秦弘始十六年(414年)”之说,也是误读或误记,“正”字为草隶,不是标准的楷书,所以被误看作“弘”。仔细检验,其说不攻自破。但是其风格可能比“正始年”(504-508年)早。3.少见的彩绘石雕:道成造彩绘道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造,芝加哥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藏,馆藏编号121388。三尊石造像(图04),顶

9、部有屋檐式盖,平顶,下为三尊像。中间主像头戴道冠,蓄三缕长须,左手平伸于腹部,右手持麈尾向上,衣服呈U形纹,盘坐,腿部连座。左右各立一真人,束高髻,各捧一方形物。方座旁左右各一蹲狮。石像为彩绘,其中脸部为肉色,主尊衣服为蓝色,左真人着红衣,右真人着绿衣,双狮及底色为赤土褐色。背后有发愿文五行:“永安二年十一月十一/道成为七世父母、现世父/母、兄弟大小等造像/愿乘此祈报,现在/难。一切众生,普同福庆”。造像风格清瘦,符合北魏晚期特征。4.源头的图像:冯苌寿造道像芝加哥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藏,馆藏编号为121385,高79.5cm,圆拱形碑首,其左下部有三角形残缺。正面有一大龛(图05),造三尊像,

10、中央道像戴尖顶道冠,额中刻有圆圈似佛之白毫,但上方刻有双线与发髻相连。唇上有胡须,下巴有密而短的胡须,长耳垂肩。身着道袍,腰束带,左手抚右足,右手持麈尾似短棒。胸部刻有“卍”字纹。衣裾下垂,其侧露出束腰座,其座形如前述王易造像之座。主尊左右各立有一侍者,其中右者残。左侍者冠式、胡须一如主尊,着长袍,双手合于胸前。主尊头冠后有圆形饰纹,分两层,内层似莲花,外层似火焰纹。主尊和侍者间左右又各有两个圆形纹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为四层同心圆,其余三个由莲花变化而来。龛顶刻为屋顶形,中央又刻有半身人像,似为屋中之人,屋脊刻一大鸟,长喙向下。左右各一飞仙。圆龛左右上角又各刻有两座小屋,高台基,内坐一人。圆

11、龛左右为连环圆纹,似为云气。龛下有一层供养人像,中央为香炉,左右各三人,各有榜题。背面为线刻(图06),上为三尊像,各有榜题,中央坐者题铭为“元焏(气)大(太)上”,头戴尖顶形道冠,蓄须,额中有白毫,双手合于腹部,两拇指对接。着对领道袍,盘坐于莲花座上。背光中有飞仙二身、花瓣和火焰纹。背光外两角各有一圆,左为花瓣,右有一物似蟾蜍。或为日月图形之变异。主尊左右各立一人,双手合于胸前,戴小冠,各有圆形头光,立于莲花座上。左者题“尹先生”,右者题“张陵先生”。三人之外,还有两位“门师”的姓名。这件造像因为略有残缺,尤其是碑阳主要供养人姓名缺失,所以一直被称作“冯苌造道像”。但“冯苌”以下还有一字“寿

12、”,以前没有被认出,2009年6月笔者再到芝加哥观看原物才得以认出。“苌寿”亦即“长寿”,显出道教的特色。但冯苌寿位于香炉之右,不是第一供养人。碑上文字是典型的魏碑刻法,其真实性毋庸置疑。碑阴三像的题名实属罕见,“元焏大上”即“元气太上”。“尹先生”应即尹喜,“张陵先生”应即张道陵,都与早期道教传播有关。5.一位县令的心愿:许多造太上老君像保定四年(564年)造,美国芝加哥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藏,馆藏编号为121452,高46.2cm,石呈玉白色,略呈圭形(图07)。正面开一龛,龛顶尖拱型。主像坐于束腰座,头戴道冠,蓄三缕胡须,左手抚膝,右手持一莲上举过肩,着对领衣,束腰带,衣裾垂覆座下,衣裾下

13、部边缘呈圆弧形,而不是北魏后期的上小下大的梯形。后有舟形背光。左右二侍者均戴道冠,亦蓄三缕胡须,着履,立于莲花座。左侍者左手提水瓶,上有披帛,有圆形头光,一如菩萨。右侍者双手捧笏板于胸前,没有头光。下层中央为香炉,两边配以莲花。外左右各一蹲狮,狮为正面。右侧有发愿文:“大周保定四年岁次甲申八月丁/亥朔廿八日甲申,道民鄠县令许多谨/造太上老君一区,为前亡后死及祖父母、/见(现)今合门大小,永得蒙恩”。鄠县即今户县,西安西南郊区,与长安、周至相邻。长期是道教重要活动区域,但早期道教遗物不多。此件造像明确为太上老君,像主身份清晰,年代清楚,保存尚好,是研究长安地区北朝道像的难得佳作。在形式上颇有一些

14、新颖之处,老君手持大莲花而不是常见的麈尾,左边的侍者如菩萨般手提水瓶且有头广,增加了更加接近佛像的因素。而侍者的道冠是竖三道结构,主像座采用了较为时尚的束腰叠涩式,双狮则是采用制作难度更大的正面角度,双狮因为直视观者而更具威慑力。这些新异之处显示了邻近京城的像主或造像者不拘泥于传统的想法,不同于较为偏远的耀县一带。也显示出作为县令的道民许多对佛教的亲近态度。像主“许多”,以前被解读为“许多谨”,笔者认为“谨”即“郑重”意,联合以下的“造”字,即“许多”“谨造太上老君一区”。6.胡须的神性:道民苏遵造老君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The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简称MFA

15、,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在中国藏品中,唐宋绘画精品颇多。此外中国雕塑也相当出色,在其中国雕塑馆有几尊北朝至唐代的道教石刻。苏遵造老君像建于开皇七年(587年),可能原在山西,馆藏编号1907.07.372,2415cm,单面造像。中间老君像蓄长须,戴道冠,有大莲花头光,尖拱型背屏(顶残),三足凭几已残,但可见其足。双手残,右手原持物(应为麈尾),下露莲花座。左右各一立侍,均双手捧笏。座旁二蹲狮。下部为方座,正面及右面铭文为“大隋开/皇七年/六月甲辰/ 朔廿九日/壬申,道/民苏遵/敬造老/君一区。上/为七世/(转右侧)父母、前生/父母、依缘/眷属,一/时成道。”左侧及背面无字。此

16、件老君像胡须浓密,从鬓发连接下巴,颇为夸张,似乎有戏装假须之状。此时由于来自西亚的祆教开始传入中国,从近年中国出土的北朝祆教图像看,祆教的法师图像大都戴着浓密的假胡须,可知胡须也是神像的神性特征之一,不知两者是否有联系?7.生动而自然的道君:杨阿祖造老君像开皇八年(588年),芝加哥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藏,馆藏编号为121453,高48.5cm,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图08)。正面上部有一大龛,造三尊像,中央老君身躯略微倾斜,头戴“山”字形道冠,右手抬起作捋长胡须状(这种造型颇为罕见),一脚外露似佛像。左右二立侍,皆戴冠、无胡须。左侍者捧物似花,右侍者斜披长衣似袈裟。龛下有线刻二护法狮围绕香炉,亦如

17、佛教。龛上有半身像两个,似佛教之飞天。龛左侧的铭文为“开皇八年岁次壬申(按:应为戊申)三月庚午朔廿三日,杨阿祖为其祖并父母造像一区”。铭文的刻写不够严谨,除了将干支弄错外,还将像主名字之“祖”遗漏,不得不在旁边补上,但造像碑的风格以及龛外的线刻,都是北周后期至隋初的典型样式。值得注意的是中间有“老君主杨阿祖”,当是仿照当时佛像发愿文之常见格式如“弥勒像主某某”,亦说明所造主像为“老君”。8.俯仰二兽护神像:道民宗造石像隋开皇九年(589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馆藏编号1907.07.740,为单面造像。中间坐像蓄长须,戴莲花冠,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残(似握麈尾),穿交领衣,右脚外露,似佛之结

18、跏趺坐。下有六边形座。座旁二兽一俯一仰,仰者为蹲狮,俯者似虎,颇为少见。或在制作过程中为石料所限。左右各一立侍,均双手捧笏,戴莲花冠。下部为方座,三面有铭文,正面为“大隋开皇九年岁次己酉四月十五日,道民宗为亡父母敬造石像一区。愿七世父母、所生父母、见在眷属、一切众生,常与善会。亡父荡寇将军郡功曹马令、县功曹魏朝举士亡亲李资。”像主的姓名被残损,其中“宗”字也有可能是“崇”字。三尊像的头冠都是低而平的造型,接近北周佛像的肉髻。身躯的雕琢也是圆整概括,更多保留了北周遗韵。9.红色大像:胡子澈造彩绘石像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原出处不明,现存美国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编号121458,石质(图09)

19、,坐像头戴芙蓉冠,蓄长须,手扶三足凭几(左手及凭几正面残断),右手握麈尾,外披道袍,露右足盘坐于莲花座。头后有大莲花瓣形的头光。莲座两边各有一蹲狮。坐像外边缘残缺不齐,估计原有背光,或为长途运输之便利而凿去。双腿之上有断痕(前后均有),可能是两段复原衔接。下方是一较大的方座,座正面有题记11行,每行9字,但漫漶刻画严重,基本不能看清。第一行的头三字可能是“维大隋”,余下是否有字不清楚。第二、三行可辨识:“开皇十二年岁次壬子/ 六月日”,应该是造像的时间。以下不能辨识。座左侧刻男性供养人名。座右侧是女性供养人名。座背面:“辅国将军内散正大将军长/ 蜀王参军治师都督胡子/澈”。据铭文可推测是胡子澈

20、及家人所造。造像全部涂有彩绘,以土红色为主,兼有朱砂、粉白、石绿。样式新颖,气势非凡,显示出像主在蜀王麾下任要职的官吏背景。座上不见墨拓痕迹,加上流出较早,估计国内难寻拓本。10.佛诞日的功德:李若武造天尊像李若武造天尊像建于唐武德六年(623年),波士顿美术馆藏,馆藏编号1910.10.308,为单面造像。中间天尊坐像蓄长须,戴莲花冠,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残,穿交领衣,后有大莲花头光,坐方座。左右各一立侍,下有二蹲狮。方座正面有发愿文:“武德六年四月八日,道民李若武仰为曾父母祖父亡父浩敬造天尊一区。愿亡者上官,见存生者,俱登成道。陈女一心供养,若武母袁巧先一心供养,妹武媚。”四月八日为汉传佛

21、教中释迦牟尼之诞生日,多见于佛教造像铭文。此处可见其意义由佛教扩展到了道教。11.秀美北齐风:李武就造天尊像李武就造像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馆藏编号07.739。三尊背屏式。主尊蓄须,其冠却似佛之肉髻,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持麈尾(已不存),盘坐于方座上。左右各一真人,均双手持笏。背光素面,尖拱型顶。下有二蹲狮。下部是方座,略残,有亡父名(不存)和“母袁戎”。背面下部有发愿文5行:“贞观四年六月卅日,象主李武就为亡父造象一区。”比较此尊造像与上述李若武造天尊像,其来源不知是否相同,但巧合的是男主人都是李姓,其母都姓袁。李武就像风格简练,面相修长,颇有些北齐遗风。12.一

22、位母亲的忧思:蔡华妙造石像1923年建成开放的弗利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是史密士索尼恩博物学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最早的一个美术博物馆,位于国会大厦前面草地广场左侧(图12-1),与赛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在内部为一体,收藏有丰富的亚洲艺术品。蔡华妙造石像(图10)藏于弗利尔美术馆,馆藏编号为09.286,高35.6cm,宽21cm,有红色彩绘和涂金的痕迹,早年购于北京,原出处不详。单面三尊像,主尊凭几坐于方座,右手持麈尾,头戴莲花冠,蓄长须。左右二侍者拱手而立,均有冠。下有二蹲狮。背

23、光为舟形。造像背面有发愿文:“贞观十三年岁次己亥(639年)五月癸卯朔一日,谨有清信女蔡华妙减割家财,为亡男护儿造像一区,今得成就,并及七世所生父母、见存家口,亡者免离三,安乐自在,梅(?)沾斯福,具得大道。女人颂曰:叹哴亡男,难会矣,思死来日,相去逥难,造像宁善,度口仨人,逍遥自在,梅蒙斯福”。正面下层有四位供养人像,并刻有亡夫张幼通以及亡男世宽等人的姓名。文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孤独的母亲思念亡儿的忧郁心情。13.李袁联姻又一例:李威子造天尊像唐代显庆六年(661年)造,波士顿美术馆藏,馆藏编号07.727。造像为三尊背屏式,中为主尊,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持麈尾,头戴莲花形道冠,左右各一侍者,

24、手持笏板。前段有二蹲狮。背屏为尖拱型(略残)。下部方座,发愿文从正面开始,连接右、背后和左面:“显庆六年(661年)岁次丙申朔三月丁未十二日,道民李威子为七世父母及亡父、见存父母、家大小平安,造天尊一区。上为皇帝、下及仓生,具登政觉。大兄威子、弟威度、弟威才、弟威操。威子息袁儿、威母袁、威姊娥儿、威妻张、度妻袁”。值得注意的是,如同上述李若武造天尊像、李武就造像,又是李姓娶袁姓。造像风格的变化,已经转为健壮饱满,线条圆润,头部略大,这些与隋至贞观间不同,体现了一种新的造型趋势。发愿文中的“岁次丙申”有误,因显庆六年值辛酉,前一年是庚申,后一年则是壬戌。上一个“丙申”是贞观十年(636年),相距

25、25年。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错误。观察题刻的字体和位置,看不出有作假的迹象。此像虽然保存完好,但没有在展厅展出,放置于库房。或为收藏者有所疑虑。但无论如何,造像本身应是体现初唐风格的佳作。14.工匠永留名:田客奴造道像田客奴造道像,波士顿美术馆藏,馆藏编号1907.07.743,为三尊背屏式造像。中间主像蓄长须,戴莲花冠,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持麈尾(残),穿道袍,坐方座。衣裾半垂。左右各一立侍,捧笏,下有二蹲狮(残)。方座正面有发愿文:“麟德二年(665年)正月三日,道民田客奴为亡母敬造石像一塔,及合家大小愿得平安。”座右侧文为:“上为皇帝陛下,下及一萘众生,俱登政角。造像人姚謦。”此像的像

26、主为田客奴,姚謦应是造像的工匠,这种记载工匠名的情况并不常见。“政角”应即正觉,常见于佛教造像铭文中。15.西方之梦:姚妙姿造元始天尊像长安三年(703年),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高32.8cm,馆藏编号09.90。发愿文为:“大周长三年闰四月十六日,清信弟子姚妙姿勒心行,念天尊,发愿慈,为亡男妻并亡孙女妹宝朱敬造元始天尊一铺。今得成就,託生西方无量寿,见存者早得,同登正觉。男虔训一心供养。”文首“大周长”后漏“安”字。应为武则天长安三年。其中“年、日、月、天”使用则天文字。元始天尊和西方无量寿佛同时出现,显示了当时民间佛道结合的特色,也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武则天时期道教因受到挤压而出现的通融

27、变化。16.道士为母献孝心:罗仙道造天尊唐景龙三年(709年)造,现存美国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馆藏编号为121521,这是该馆藏品中最完整、最精致的唐代道像(图12),公开陈列于二楼走廊一个专门的中国宗教艺术展柜中。天尊比例适中,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右手扶三足凭几,左手上举(残),应持麈尾。头戴莲花形冠,蓄须,着宽大道袍,内束腰带于胸部,似佛之结跏趺坐,坐于六边形束腰莲花座上,道袍下垂,遮住座之上部,后面有舟形背光(残)。光背的背后刻有发愿文:“夫陶甄万物者至道,脱群生者天尊。谨有三洞道士罗仙道,灵山岳,擢质中和,早,少仙侣,岂谓功成厌俗?俄化上仙慈母赵氏,为师敬造石像一铺。唯愿魂路託识浮,见

28、存亲缘,同归寿域。景龙三年二月日造。”石像上有许多红色痕迹,可知原有彩绘。这是三洞道士罗仙道所造,而不是如其他绝大多数造像那样像主为世俗邑子或官吏。造像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左右手姿态也与其他造像不同,一般造像(不论老君或天尊)都是左手扶凭几、右手持麈尾,而此像相反。 (李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大美学中心教授)01 笔者今年6月在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参观02 男官傅某造四面道像03 王易造道像04 道成造彩绘道像05/06 冯苌寿造道像07 户县令许多造太上老君像08 杨阿祖造老君像09 胡子澈造彩绘石像10 蔡华妙造石像11 姚妙姿造元始天尊像12 道士罗仙道为母造天尊像13 杨真造天尊像14 唐代道教残头像(本文原载雕塑2009年第4期,第4852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