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0.42KB ,
资源ID:60206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20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论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论教育.docx

1、论语论教育【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注释】束脩(xi):即束带脩饰。古人年十五,可以束带脩饰以见外傅。又一解,脩是干脯,十脡为一束。【译文】孔子说:“凡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愿教诲的。”【原文】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不分贫富、地域等。” 【现代诠释】这两章是孔子“仁者爱人”“泛爱众”在其教育思想上的直接体现。人们的社会角色、经济地位、智力结构有差异,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是相同的。人们只要“自行束脩”,孔子则“有教”、“无悔”。就平民而言,这就使他们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获得了进入政治舞台的跳板。孔子在这里不仅提出了教育均享的原则,而且弘扬了“因

2、材施教”“教之则善”的教育理念,对于日后国民教育的普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孔子说:“人性本相近,积习使彼此相距悬殊。”【现代诠释】孔子说“性相近”,是就人与人之间而言,不同于孟子的性善,区分于人与禽兽。孔子说相近,而非相同,意味着他也看到了人们的天性差异,但是大同小异。相对于先天,后天的积习对人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即是正视“习”的重要。【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注释】中人:中等才智的人。语(y):告诉。【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

3、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现代诠释】性相近而非相同,人和人之间客观上存在者一定的先天的差异,而道又是有高低深浅之分的。因此,善于教育的人,会根据学生的天赋、觉慧、才智因材施教。“中人”的确定,意味着教育者对学生有一个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而不是“上人以上,可以语上”,意味着孔子关注到学生的可发展空间,类似于今日的“踮踮脚,摘苹果”。【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学了以后才知道的次一等;遇见困难再去学习,又次一等;遇见困难还不学习,这是最下等的了

4、。”【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释】古:这里指古代文化。敏:勤奋。【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去求得知识的人。”【现代诠释】“生而知之者”,即所谓天才,抑或在某个领域,诸如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智商出众者,以今天人才学的观点看,也是有的。但“学而知之”是主流,是正途。而“学而知之”与“困而知之”的差异就在于后者尝到了无知的恶果,付出了人生的代价。至于“困而不学,民斯为下”,更是不足为奇。而孔子“我非生而知之者”,恰恰是他的诚实。孔子以自己这一个例,证明了“学而知之”的正确性。那么学什么?如果局限于现世的见闻,则即便人生有百年,

5、所历也是有限。于是把眼光投向了古代,因为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注释】仕:做官。优:充足,富裕;这里指有余力。【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便应学习;学习还有余力,便应从政。”【现代诠释】孔子有着明确的政治理想。远期是大同世界,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近期是小康社会,即实现“仁政德治”。所以他兴学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是要培养治世贤人,去改变“天下无道”的社会。“学而优”说明业已学成,“仕而优”说明学成后还要不断学习,是今日终生学习的滥觞。【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6、禄在其中矣。”【注释】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是孔子晚年弟子。干禄:干,求;禄,俸禄。干禄,即求仕。 阙:空,这里指放置在一旁。 寡:少。尤:过失,错误。【译文】子张要学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加以保留,其他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不做,其他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现代诠释】子张问“干禄”,孔子答以“见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关联。多闻多见,又能阙疑阙殆,接着慎言慎行,最终一定能寡过寡悔。在学问的过程中,不仅要积累学识,而且要完善德行,最终德才

7、兼备,“干禄”自不待言。【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注释】谷:古时有以谷米为俸禄的,所以谷指俸禄,这里指做官。【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并不打算做官,这样的人,很难得。” 【现代诠释】出仕当然有利禄的因素,但也在于行道。学了三年,还不打算做官,说明其志不在小。孔子曾让漆雕开出仕,漆氏称自己没有信心,需继续求学进德,孔子赞赏不已。【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注释】志于道:志,立志。志于道,指立志行道,追求真理。拒于德:拒,固执坚守。拒于德,为人处世必须从自己高尚德行做起,才能拒以行道于天下。依于仁:依,依据,不违背。仁,指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游于艺:游

8、,游憩。艺,孔子时,称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六种技艺为六艺。【译文】孔子说:“立志道,凭借德,依靠仁,游憩于六艺之中。”【现代诠释】“道”是人生奋进的目标,“德”是行为处世的起点,“仁”是人际交往的原则,“艺”是人生必需的技能。四条中,前三条有先后次序,但无主次次序;前三条之于“艺”,无先后次序,但有主次次序。也就是说,道德为本,才艺为末,任何本末倒置的教育行为都是荒谬的。【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注释】文:先代的典籍。 行:德行。【译文】孔子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文献、德行、忠诚、信用。【现代诠释】“四教”中“行”为本,而“忠”与“信”

9、是在处理君臣关系、朋友关系时对“行”的具体体现。而所以说“文”,是因为古代文献记载了大量的前人言行,既可学其善言嘉行,也可汲取古人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注释】野人:即朴野之人。君子:指卿、士大夫这些贵族世家。【译文】孔子说:“先进一辈,在礼乐方面,像是朴野的人;后进一辈,在礼乐方面,好像是君子。如果用到礼乐,我愿意选择先进的人。” 【现代诠释】孔子返鲁前,积极入世,一心想实现其政治理想,所以对其弟子讲学多重致用,当时的弟子也多文质彬彬,呈淳朴之风。返鲁后,入世之志大减,多致力于育人与编书,此时的弟子在诗文方面成就卓著

10、,因而就“文”而言,前辈似乡野之人,后辈反是君子了。孔子肯定前代弟子,是因为后代弟子浮华有余,朴实不足,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的思想。【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注释】诗: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中的一经。 兴:激发想象。诗歌常有比兴,就眼前事物,比类相通,而引譬连类,所以说可以激发想象。 观:观察力。观察世间万物、人情世故。群:使合群,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怨:抒发心中的不平,表达哀怨。迩:近,和远相对。【译文】孔子说:“后生们为什么不学诗呢?读诗,可以激发想像,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与人和谐相处,可以表达哀

11、怨。近呢,可以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呢,可以懂得怎样侍奉君主;而且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现代诠释】孔子在礼记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从中可见诗教的力量。就本章言,孔子讲了诗的三种教化作用。首先是个人品质的养成,即兴、观、群、怨;其次是忠君孝父的实用功能;再次是博学广闻。孔子如是说,当然还因为诗有如许可学之处。【原文】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译文】孔子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不学礼,便没办法立足社会。”【现代诠释】诗教的作用不仅如前章所言,还呈现出语言自身的魅力优美、典雅。当然,无论世移时易,为人之礼是始终不能忘记的。这两句节录于孔子

12、的儿子伯鱼与陈亢的对话。陈亢听了伯鱼这两句话,觉得“问一得三”,因为他从中“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释】兴:起,即激发振奋。【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从诗中振奋,从礼中立身,在乐中成就自己。”【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注释】诗三百: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这里取概数。 蔽:包含,概括。思无邪:摘自诗经 鲁颂驷篇,孔子借此来说诗经的特色。无邪,不邪恶,纯正。【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邪恶。”【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注释】关雎:诗经的第一篇。淫:过量,这里指放纵。 伤:

13、悲伤,痛苦。【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痛苦。”【现代诠释】这三章关于诗的论述,我们大抵可勾勒出这样一个思路:似关雎这样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热烈追求爱情的诗歌,有求而不得的辗转之苦,也有“钟鼓乐之”愉悦欢快,悲而不痛,乐而不纵;孔子更觉得整部诗,都有健康的情感导向,是“诗无邪”,所以才会“兴于诗”。至于“立于礼,成于乐”,是因为人们的行为尚有待于礼乐的约束,所以不可偏废。【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注释】达:通达。 专对:独立应对。【译文】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交给他政事,却办不通;派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即使读

14、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现代诠释】诗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农事富民之道在豳风,平天下、待群臣之道在二南,得失治乱之情在变风变雅。所以学了诗就要会用,用诗是学诗的终极目标。否则,不如不学。【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注释】雅言:古时西周人语称雅,又称正言,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孔子平常用鲁地方言说话,读诗、书、执礼的时候用雅言。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执礼:执即掌管,礼即诏、相、礼事。【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诵书,执礼,都用雅言。【现代诠释】孔子生于鲁,长于鲁,日常生活自是用鲁语,但何以读诗诵书要用普通话雅语?敬恭西周文化是其一;怀抱政治理想,念念不忘之,是其二。孔子真

15、是位执着的人。【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注释】反:通“返”,返回。乐正:“正”为动词,修正音乐篇章。 雅、颂:雅乐和颂乐,按音乐的音律来分。【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此后音乐才得到修正,雅乐和颂乐也各有适当的位置。” 【现代诠释】乐正,有二解。一是正其乐章,雅乐当奏于乡饮、乡射,颂乐当用于祭文王、君臣遇。二是正其乐音,使雅与颂音律各自纯正。可见孔子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可惜“天下无道”,乐经消亡。【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注释】韶:韶乐。【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陶醉得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感叹道:“想不到音乐

16、能美到这种地步。” 【现代诠释】韶乐是舜时的音乐,“萧韶者,舜之遗音也。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太平御览引乐动声仪)。“三月不知肉味”,一方面说明孔子有极高雅的审美情趣,他曾誉韶乐“尽善矣,又尽美矣”;另一方面,他又将审美追求与政治理想高度融合,达到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原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注释】师挚:鲁国的乐师,名挚。 关雎:诗经中的第一篇。乱:乐曲的结束,即尾声,与始相对。【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到关睢篇结尾合奏,丰富而优美的音乐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原文】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注

17、释】语(y):告诉。大师:即太师,乐官名。翕(x)如:翕,和,舒展;如,形容词词尾。 从(zng):展开。纯如:纯正和谐。皦(jio)如:清晰明白。绎(y)如:形容声音连绵不绝。【译文】孔子把演奏音乐的道理告给鲁国的太师,说道:“音乐,那是可以晓得的:开始演奏时,轻轻地舒展开,继续下去,(音乐变得)非常纯正和谐,清晰明白,连绵不绝,然后完成。”【现代诠释】史记称孔子“自卫返鲁而正乐”,当时大概师挚在宫中。后来师挚去齐,鲁乐又衰。他盛赞鲁乐,且描述了奏乐的全过程,主要是呈现礼乐教化的魅力。【原文】子曰:“辞,达而已矣。”【译文】孔子说:“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现代诠释】“达而已矣”的本质是

18、反对巧言。列国邦交,使者的职责就是传布国命。如果巧言添色,非但贻误国事,也会害了自己卿卿性命。【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 由: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hu)女(r):诲,教导。女通汝,指你。【译文】孔子说:“由,我告诉你怎样才算知道。知道你所知道的,同时知道你所不知道的,这才是知道。”【现代诠释】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但常常不知强以为知。且人若要有知,首先要知其不知。孔子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昭示了人类进学的一般规律。【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释】好(ho):喜好,爱好。【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

19、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现代诠释】“知之、好之、乐之“是为学或说为道的三种境界。懂得学习的意义,却不是真正的喜欢,则知不深,学不笃。喜欢它却未能尝到学习的快乐,则难以持久。与此相反,乐之,就能学得深广,使其学而不厌,以至“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注释】耻:以为耻。【译文】孔子说:“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现代诠释】卫大夫圉死后,得谥为“文”。子路感到不解,孔子作了这等解释。学问,学问,先学后问。“敏而好学”是说圉怎样学,“不耻下问”是说圉怎样问,而后者又显得特别重要。如是上问,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下问,不仅是上位者问下位

20、、年长者问年幼,且可能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自然增加了问的难度。孟子讲的“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孟子尽心上),可为此反证。【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篑(ku):装土的筐子。【译文】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了努力;譬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下一筐,但只要继续进行,我就是在向成功迈进。” 【现代诠释】孔子以堆山、平地为喻,勉励为学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因为学业的成功全在于自己的有恒。对此孟子也有类似的譬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韧(

21、仞),而不得泉,犹为弃井也”。【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释】逝:往、去。夫:语气词,无义。舍(sh):停息。【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黑夜奔流不息。”【现代诠释】此当为孔子晚年所语。以河川为喻,劝勉弟子要珍惜光阴。也许其中暗含着孔子的反思与悔悟,也正当此,方显得这份劝勉的凝重。【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做学问好像追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失掉。”【原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注释】所亡:所不知道的知识,即新知识。【译文】子夏说:“每天学一些新知识,每月不忘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

22、识,就可以说是好学了。”【现代诠释】孔子与子夏说的这番话,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真正好学者,每日每月读确知自己所不知,都不忘自己所知。如此方能“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所谓学海无涯,人生有限,人有点急迫与不安,是有利于成就学业的。【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孔子说:“年轻人让人敬畏,怎能断定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到了四五十岁时还没有名望,也就不值得敬畏了。”【原文】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注释】见:表被动,相当于“被”。【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他这一生也就完了。”【现代诠释】这两章告诉我们,后生可畏

23、,就在于他们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可谓来日方长,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善待后生,让他们历经教育。锻炼,以趋成熟。而到了四五十岁仍无闻于道,或无闻于世,甚或被人厌弃,则说明其在人生黄金岁月碌碌无为,那么四五十岁后只能“老大徒伤悲”了。【原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也。”【注释】陈:国名。党:乡党,古代五族(五百家)为党。吾党即我的家乡。狂简:狂,大志。简,大义。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裁:裁剪。【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这批学生有志向、有能力,像布匹一样,已织得文采斐然,只是不知该如何剪裁。” 【现代诠释】史记云:“鲁使使召冉求,求将

24、行。孔子曰:鲁人召求,将大用之。是日,孔子有归与之叹。”孔子有归与之叹,说明其弟子经其“诲人不倦”的教育,已茁壮成长;但他们不知世事艰难,还需对他们细加琢磨。【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罔(wng):蒙蔽,欺骗。殆(di):疑惑。【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被蒙蔽;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现代诠释】只外学不内省思,就会或迷惘无所得,或以是为非;只省思而不外学,则事无征验,疑不能释。学而不思,放弃了独立思考,等于失去自己;思而不学,不与外界接触,等于骨力自己:思学结合,方是读书人应遵循的法则。【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

25、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现代诠释】这是学思结合的另一形式。温习旧的知识,是学;不断地领悟新的东西,是思。但不是所有的温故都能知新,能知新者,说明其能学、善学。能学、善学者,就当能教,自然可为人师。【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孔子说:“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那就有害了。” 【注释】攻:专攻。【现代诠释】物有两端,相对于此端,另一端就是异端。孔子教人为学,不可专走一端,如礼与仁、文与质、学与思。所以中庸里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26、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译文】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会带来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道:“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德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愚钝;爱智慧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浮荡;爱诚信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妨害自己;爱直率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爱勇敢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闯祸;爱刚强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注释】女:通“汝”。居:坐。贼:妨害。绞:尖刻刺人。【现代诠释】仁、知、信、直、勇、刚是孔子竭力倡导的六种美德。不认真学习,深入探究,而率性为之,容易走入美德的反面。如好仁不好学,会使人不分是非,普施仁

27、义于众人,结果是助长了坏人,损害了好人。【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译文】孔子说:“从来不想想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了。”【注释】末:无义。【现代诠释】如果说只学不思会产生种种弊端,那么不学又不思,简直无可就药了。所以孔子面对“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也只能“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原文】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都不用心,不行的呀!不是有掷骰子下棋的游戏吗?做这种游戏也比闲着好。”【注释】博弈(y):博,掷骰子。弈,下棋。贤:胜过。【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

28、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孔子说:“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合乎道义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现代诠释】这两章说两种人难以教诲,一是无所用心,一是言不及义。前者处尊养优,游戏人生;后者不务正业,搬弄是非。他们相对于“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已矣。”【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话,能不听从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分析了话语真假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却不分析,只是听从而不改正错误,这样的人我对他没办法

29、了。”【注释】法语(y):法,礼法,法则。语:告诫。 巽(xn)与:巽,恭顺。与,赞许。说:通“悦”。绎:分析鉴别。【现代诠释】听到劝告,点头称是,但坚决不改;听到夸奖,忘乎所以,而不加分析。两种情形貌异实同好承捧,这都是要不得的。【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做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做。

30、”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了就做吗?你回答听到了就做起来!我糊涂了,冒昧地请教。”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大胆上前;仲由胆子太大,所以我要让他退一退。” 【注释】闻斯行诸:闻斯行,听到义就去做。诸:之乎的合字,疑问词。 退:退缩。兼人:一人能兼做两个人的事,意思是胆子大。【现代诠释】两位弟子问同一个问题,孔子却有不同的回答,是因为冉有资性懦弱,见义不前,所以“闻斯行诸”;而子路性勇直前,所以拦阻他。这充分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共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译文】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交谈,但有一个童子却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很困惑。孔子就说:“我们应该赞成他们的进步,不赞成他们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保持自身洁净而来进取,便应当赞许他的洁净,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 【注释】互乡:乡名,那里的民风不好,乡民不大讲道理,所以说难于交谈。与:赞许。唯何甚:唯,句首语气助词。甚,过分。 保:这里有抓住的意思。 往:过去、从前。【现代诠释】互乡童子求见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博教于人的胸襟,更表现他反对世俗偏见、且着眼于人的可发展性的见地。【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