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70.26KB ,
资源ID:59854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854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双元素掺杂的氧化锌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 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双元素掺杂的氧化锌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 2.docx

1、双元素掺杂的氧化锌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 2双元素掺杂的氧化锌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摘要:硅钛矿电池的迅速发展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带来一线曙光。但是,钙钛矿电池在高效率电池器件的可重现性、稳定性能评估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多问以及存在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从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出发,本文重点讨论了光吸收层的光谱和形貌等性质对器件性能和可重现性的影响,阐明了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隔层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空穴传输层的相关进展以及其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有机卤化物钙钛矿 CH3NH3PbX3(X=Br、I、Cl)是一种具有高吸收系数的直 接半导体材料,使其成为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电池的吸光装置,钙钛矿电池制备工艺简

2、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钙钛矿电池中除了吸光材料会影响其性能,电子传输层也极大地影响电池性能。氧化 锌(ZnO)材料因为其电子传输能力强,使其成为代替 TiO2 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 池电子传输层的最佳选择。本文分别讨论了不同的 ZnO 纳米结构以及不同的钙钛 矿光吸收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其制备方法对薄膜成膜质量的影响和对电池 的影响规律,最终制备了性能最优的钙钛矿电池。论文主要内容:ZnO 纳米结构的制备对钙钛矿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溶液法制备的 ZnO 纳米颗粒,低温水热法制备的 ZnO 纳米棒(ZnO NRs),将这两种结构作为电子传输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3、:溶液法制备 的 ZnO 纳米颗粒薄膜致密性较差,电池结构仍需优化,最优的电池效率仅为 1.23%。 水热法制备的 ZnO NRs 垂直生长于衬底上,光吸收面积比 ZnO 纳米颗粒薄膜大, 电子沿直线传输,钙钛矿薄膜形貌均匀覆盖率高,电池性能相比较 ZnO 纳米颗粒 更高,效率达到 6.63%。通过研究不同 ZnO NRs 的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 选择最佳的 ZnO NRs 制备工艺作为电池的电子传输层。关键词:钙钛矿;可重现性;稳定性;双元素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itanium silicon battery to solve futur

4、e energy problems brought a ray of hop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questions and some key issues in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cell device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and morph

5、ology of layer properties such as reproducibility and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role of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and hole blocking lay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The organic halide pe

6、rovskite CH3NH3PbX3 (X=Br, I, Cl) is a direct semiconductor material with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the light absorption device of solar battery has great development prospects, perovskite solar cel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has

7、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addition to the absorption material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Zinc Oxide (ZnO)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high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capacity, makes it the best choice to replace TiO2 as the electr

8、on transport layer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ZnO nano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perovskite light absorption layer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of battery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n film quality and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the pe

9、rovskite solar cell was prepared for the final.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Preparation of ZnO nanostructure effect on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 research ZnO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method, ZnO nanorods prepared by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ZnO

10、NRs), the two kinds of structure a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on the cel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film density of ZnO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solution method is poor, the structure of the battery still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the optimum cell efficiency is only 1.23%. ZnO NR

11、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grow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the light absorption area ratio ZnO nano particle film,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long a straight line, perovskite thin film morphology uniform coverage and high cell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ZnO nanoparticles higher efficiency ca

12、n reach 6.63%.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different ZnO and N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the optimum ZnO NRs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elected a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of the battery.Keywords: perovskite; REPRODUCIBILITY; stability; double elements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世界人口的

13、不断增长和人类工业文明 的迅猛发展,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被大量使 用,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剧, 人们迫切 需要寻找其他新的可替代能源.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 充裕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地球表面每分钟所吸收的 太阳能可以满足人类一年的能源需求 1 . 因此, 制 备出高效的光电转换装置, 无疑是解决环境污染问 题与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虽然Si太阳能电 池有着成熟的制备工艺及不俗的转换效率, 并在过 去的几十年里占据了大部分电池市场 2 , 但 其生产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大量环境污染及能源损 耗. 因此, 必须研发出新的低成本高效率且制备工 艺简单的电池. 钙钛矿材料拥有优越的电荷传

14、输性质、长载 流子扩散距离、全光谱吸收和高吸光系数. 这使 得这种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 并高效地产生光生载流子, 同时减少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的能 量损失. 基于钙钛矿材料(ABX3)的电池由 于其效率的快速提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自 2009年以来, 其效率从3.8% 3 增加到了20.8% 4 . 在效率增加的同时, 通过掺杂钙钛矿以及优化界 面结构, 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也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 电池的应用基板也随着市场的要求不 断改变: 除了传统的刚性导电玻璃外, 还有柔性基 板(导电PET)5 . 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 有 一步旋涂法(OSM)6、连续沉积法(SDM)7、三

15、步 法 8、双源气相蒸发法(DSVD)9 和溶液-蒸汽沉 积法(VASP)10 . 与传统的硅电池以及以钌 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光敏化染料的染料敏化太 阳能电池相比, 钙钛矿电池的制备工艺简单 且成本更低, 更有利于市场商业化应用. 在2009年, 第一块钙钛矿电池由日本 Kojima等3 制备, 但是由于采用了液态电解液, 电 解液易挥发, 且能与钙钛矿材料发生反应, 导致电池的稳定性很低, 效率也仅为3.81%. 两年以后, Im 等11 通过提高钙钛矿纳米晶粒的尺寸, 将钙钛矿 电池效率提高到了6.5%, 但是电池稳定性 极差, 效率在10 min之内消减了80%. 因此可以采 用全固态

16、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液, 来提高电池的稳 定性. 在2012年, 英国Lee等 12 通过掺杂Cl元素 代替部分钙钛矿中的I 元素, 使电池效率提高到了 10.9%. 在过去的3年里, 钙钛矿电池的效率 以及稳定性不断提高. 在2015年, Bi等4 通过在 制备钙钛矿时同时引入FAI, MABr, PbI2, PbBr2 制得高协调性的钙钛矿层并将电池的效率 提高到了20.8%. 虽然钙钛矿电池效率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由于钙钛矿材料对水、氧的敏 感性而导致器件的稳定性不高, 同时昂贵的空穴传 输材料也影响了其商业化.本综述主要介绍了钙钛矿材料的结构及性质、 钙钛矿电池的发展、不同的钙钛矿

17、太阳能电 池的结构以及其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钙钛矿薄 膜的制备方法, 同时探讨了钙钛矿在电子传输层上 的吸附模型、电荷在电池界面中的传输机理以及界 面工程, 并介绍该类型电池在近期所获得的突破及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以便读者对钙钛矿太阳能电 池有进一步的了解.(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性本论文将围绕以 ZnO 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的结构优化以及性能开展 研究,通过系统的分析 ZnO 的纳米结构的厚度以及钙钛矿的形貌和厚度对太阳能 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电池的电子传输层,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以及对 电池器件进行优化。论文主要内容: (1)采用水热法、溶液法制备两种 ZnO 纳米结

18、构,即 ZnO NRs 和 ZnO 纳米 颗粒薄膜,改变制备工艺从而改变 ZnO 的厚度,以此研究其对基于 ZnO 的钙钛矿 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分析这些结构的优势以及其作为电子传输层的优 势,最终选择水热法制备的 ZnO 纳米棒(ZnO NRs)作为钙钛矿电池的电 子传输层。 (2)采用两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光吸收层,改变碘化铅(PbI2)的旋涂量和 旋转转速、PbI2 的溶剂成分、以及碘甲胺(CH3NH3I)的旋涂量和旋涂转速,讨论 不同的制备工艺对 PbI2 薄膜以及 CH3NH3PbI3 薄膜的表面形貌、XRD 图谱等光学 性能的影响,研究其对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电池

19、的最佳制备工艺流程。 (3)研究最佳钙钛矿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器件的稳定性能,探讨 电子传输层以及钙钛矿光吸收层不同的制备工艺对电池性能影响的理论机制,讨 论进一步提高基于 ZnO NRs 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电池性能的方法。(三)本论文的创新性(1)目前,TiO2 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但本论文却采用以电 子传输能力强、成本低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的 ZnO 作为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的 选材较新颖。ZnO 纳米结构与钙钛矿材料的接触面积大,当采用 ZnO NRs 作为电 池的电子传输层时,大量的钙钛矿材料会渗透入纳米棒间隙中,极大的增加了光 吸收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

20、率。 (2)目前,PbI2 溶液的溶剂成分主要是二甲基甲酰胺(DMF),本文中,通 过改变其溶剂成分,向 DMF 中加入适量的二甲亚砜(DMSO),将 PbI2 溶于体积 比为 DMF:DMSO=7:3 的混合溶液中,DMSO 的加入改变了 PbI2 薄膜以及 CH3NH3PbI3 薄膜的表面形貌,使钙钛矿薄膜由颗粒状变为絮状结构,提高了薄膜 的致密性和平整性,从而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二、有关于钙钛矿的相关知识 (一)钙钛矿结构钙钛矿的晶体结构为ABX3 型, 首次在无机盐 CaTiO3 中发现. 其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A,B, X 分别代表有机阳离子, 金属阳离子和卤族阴

21、离子. 有机部分与无机部分分别决定了钙钛矿的铁 电性质以及半导体性质. 一般情况下, 有机阳离子 部分为FA(CH(NH)2) + 2 ) 型、MA(CH3NH+ 3 )型以 及PHA(C2H5NH3 +) 型, 金属阳离子为铅(Pb2+) 或锡(Sn2+), 卤族阴离子可分别取氯(Cl)、溴 (Br)、碘(I). 在这种晶体结构中, B 离子位于立 方晶胞的中心, 被12个X 离子包围形成立方八面 体, A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顶角, 被6个X 离子包 围形成AX6 4 3(二)钙钛矿材料的性质1) 钙钛矿材料拥有优越的电荷传输性质. CH3NH3PbI3 型钙钛矿被大量使用在光电装置中. 这种

22、材料展示出优越的双极性电荷传输性质13 , 且这种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卤族离子(Cl, Br)的 掺杂条件 14、电极界面的优化 15、晶体的生长条 件等 16 进一步增强. 2) 载 流 子 的 扩 散 距 离 很 长. 载 流 子 在 CH3NH3PbI3 以及CH3NH3PbI3xClx 中的扩散长 度分别达到了100 nm 17 和1 m 18 . 长的扩散长 度可以降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概率, 从而提高光电 装置的转换效率. 3) 图2 为各种电池材料的吸收系数曲 线图. 从图 2中可以看出, 钙钛矿材料拥有很高的 吸收系数, 同时有一个合适的能带宽度(约1.5 eV), 因此可以有效地吸

23、收太阳光. 400 nm厚的钙钛矿 薄膜可吸收紫外至近红外光谱内的所有光子19 , 同时通过掺杂, 可以进一步调整能带结构, 增加其 外量子效率.(三)钙钛矿电池的结构由于钙钛矿具有双极性电荷传输的性质, 所 以钙钛矿电池的结构也灵活多变. 至今为止, 主要有下列几种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 池(如图 3所示): 介孔结构(图 3 (a)、平面结构 (图3 (b)、介观超结构(图 3 (c)等20 . 一般结构 的钙钛矿电池都含有导电玻璃电极(FTO, ITO)、电子传输层(ETM)、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 (HTM)和金属电极(Au, Pt, Ag).(四)介孔结构世界上第一块介孔钙钛矿敏化电池由

24、 Kojima等 3 在2009年发明. 这种装置由一个介孔 TiO2 光电极/ CH3NH3PbI3/液态电解液/对电极 构成, 并达到了3.8%的转换效率. 但是, 这种电池 的稳定性非常差. 随后, 随着不断改变电解液的成 分以及改进钙钛矿的沉积工艺, 介孔TiO2 钙钛矿 敏化电池的效率在2011年达到了6.5% 11 , 而稳定性却没有进一步加强. 全固态钙钛矿电池在2012年首次发 表21 , 结构如图3 (a)所示. 在该电池中, 钙钛矿 CH3NH3PbI3 层沉积在0.6 m的介孔TiO2 薄膜 上, 同时再沉积一层spiro-OMeTAD作为空穴传输 层. 该电池在标准AM

25、1.5的光照下显示出了良好 的光电性能参数. 短路电流密度(Jsc)与开路电压(Voc)分别达到了17 mA/cm2 和888 mV. 填充因 子(FF)达到了0.62, 电池的总效率达到9.7%, 接近 10%, 电池的稳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在 太阳光照下连续工作500 h以后效率仅衰减了20%. Heo等22 进一步改进了空穴传输层, 使用低厚度 的(约30 nm)的聚合物(例如PTAA)作为空穴传 输层, 代替spiro-OMeTAD, 获得了12%的能量转 换效率. 更进一步, 通过在钙钛矿CH3NH3PbI3 中 掺杂Br, 形成CH3NH3PbI3xBrx, 电池的转换效

26、 率提高到了12.3%, 同时增加了稳定性23 . 为了进 一步提高介孔钙钛矿电池的光电性能, 研 究人员对空穴传输层的原子结构, 以及钙钛矿层 的掺杂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2013年, Burschka 等 7 利用连续沉积法制备出了转换效率高达15% 的CH3NH3PbI3 电池. 该设备的短路电流密度(Jsc)、开路电压(Voc)与填充因子(FF)分别 达到20 mA/cm2 , 993 mV以及0.73. 2015年Yang 等24 将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的PbI2 前驱体 溶液旋涂到沉积了介孔TiO2 的FTO基板上, 随 后旋涂FAI(CH(NH)2)2I)溶液, 利用分子

27、内交换 过程(IEP)制备出了高质量的FAPbI3 钙钛矿薄膜. 分子内交换过程如下式所示:同时利用聚噻吩乙酸(PTAA)作为空穴传输层, Au 作为对电极. 最终这种介孔钙钛矿电池 被认证的最高效率为20.1%, 实验中最高效率达 到20.2%. 图 4为Yang等制备的电池截面的扫描 电镜图. 图4中可以看出钙钛矿层的厚度大约为 400 nm, 均匀地沉积在介孔TiO2 层上, 界面接触 良好. 图5 为用分子内交换过程制备的钙钛矿太 阳能电池(曲线A)及传统钙钛矿电池(曲线 B)的J-V 曲线图. 利用分子内交换过程制备的钙 钛矿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及开路电压均大 于传统钙钛矿电池, 说明

28、通过分子内交换过 程, 钙钛矿晶粒变大, 薄膜质量明显提高, 增加了其 对400780 nm之间的可见光的吸收率, 使得钙钛 矿薄膜可以有效产生光生载流子同时减少载流子 的复合, 最终提高钙钛矿电池的效率.随后, Bi等 4 通过混合FAI, PbI2, MABr2 和 PbBr2 溶液, 利用一步法制备高度协调混合离子的 钙钛矿薄膜. 同时采用介孔TiO2 材料作为钙钛矿 太阳电池的电子传输层, Spiro-OMeTAD作为空穴 传输层, 制备出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电池. 电池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如图 6所示. 一层厚度约 为200 nm的混合离子钙钛矿薄膜均匀地沉积在介 孔TiO2 薄膜上. 实

29、验将PbI2 与PbBr2 溶解于二甲 基甲酰胺(DMF)与二甲基亚砜(DMSO) 的混合溶 液中, PbI2 与PbBr2 的摩尔比为0.85 : 0.15, 随后通过改变FAI的量来改变PbI2 与FAI之间的摩尔 比. 实验结果发现稍过量的PbI2 有利于减少钙钛 矿/TiO2 界面之间的缺陷, 从而减少载流子在界面 的复合. 当前驱体溶液中PbI2 与FAI之间的比例 为1.05 : 1时, 钙钛矿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 (Jsc)为24.6 mA/cm2 , 开路电压(Voc)为1.16 V, 填 充因子(FF)为0.73, 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0.8%. 电池的J-V 曲线如图 7所示

30、三、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工艺无论何种结构的钙钛矿电池, 制备 一层高覆盖率、高质量、致密的钙钛矿层都是 使钙钛矿电池获得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之一. 图11 是钙钛矿材料的沉积方法原理图. 从图中可见钙钛矿材料的沉积方法大概可分 为四种, 分别为一步旋涂法(OSM)6 (图 11 (a)、 连续沉积法 (SDM)7 (图 11 (b)、 双源气相蒸 发 法 (DSVD)9 (图 11 (c) 和 溶 液 -蒸 汽 沉 积 法 (VASP)10 (图11 (d). 其中一步旋涂法与连续 沉积法均为溶液法, 双源气相蒸发法与溶液-蒸汽 沉积法为蒸汽法. 溶液法主要使用旋涂工艺获得钙 钛矿薄膜, 成本低、

31、工艺简单, 但薄膜的质量一般. 蒸汽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质量较高, 但是需要在真 空条件下, 提高了成本.(一)溶液法1、溶液法机理从图11 中可以看出, 一步旋涂法(图11 (a)和 连续沉积法(图 11 (b)都需要一个旋涂的过程. 一 步旋涂法需要旋涂钙钛矿CH3NH3PbI3 层, 而连续 沉积法需要旋涂金属卤化物层, 例如PbI2 层. 因 此, 弄清楚旋涂法的原理将给实验带来很大帮助. 图 12为旋涂法的原理示意图 37 . 在旋涂过程中, 将钙钛矿溶液滴落到基底上就使其散开, 然后将基 底加快到一定的转速, 使多余的钙钛矿溶液甩掉, 最后通过热处理将留在基底上的湿钙钛矿薄膜形 成晶

32、体. 如果将钙钛矿溶液看成是牛顿流体, 薄膜 的厚度h(m)和旋涂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 示 38 :式 中 代 表 转 速 (rad/s), 代 表 溶 液 的 密 度 (kg/m3 ), 代表溶液的黏度(kg/ms), kg 代表传 质系数, C i v 代表界面溶剂浓度, C 0 v 代表气相浓度.最终的钙钛矿薄膜厚度h是由钙钛矿溶液及 其固化条件共同决定的. 一般来说, 结晶过程包括 成核和生长两步, 而成核由过饱和状态浓度决定. 为了获得高覆盖率、致密的钙钛矿薄膜, 结晶速率 必须比钙钛矿层生长的速率慢37 . 为此, 研究人员 减少了溶液蒸发速率, 同时增加了溶剂的溶解度. 通过以上步骤, 为更好地生长钙钛矿薄膜奠定了 基础.2、一步旋涂法一步法由于其简便性, 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 法. 图11 (a)为一步法的具体工艺流程图. 从图中 可得: 以CH3NH3PbI3 为例, 将PbI2 和CH3NH3I 以一定的摩尔比(1 : 1或者1 : 3)混合溶于非极性 溶剂中(例如DMF, DMSO等), 然后将溶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