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48KB ,
资源ID:59617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617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周公的事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周公的事迹.docx

1、周公的事迹周公的事迹篇一:周公生平事迹周公生平事迹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儒家尊为“元圣”,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关于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由于殷周之际尚无确切的纪年,因此,我们难以搞清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然而,由于周公事迹的确定性,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推断周公出生的年代。根据武王克殷之后曾对周公说过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的话,可知克殷之时武王尚不到六十岁。作为武王之弟的周公,至少比武王年岁小。那么,周公的生年大约在克殷之前五十八年。由于学术界对周克殷的具体年份的介定尚有争议,因此我们对周公

2、生年的研究,就只能得出这样一个较模糊的时间概念。纵观周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周朝第一大功臣,他在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方面均有建树,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辅助武王在罚纣灭商过程中,他协助二哥武王姬发伐纣灭商,一举剪灭了残暴的殷商王朝。在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开战二年前观兵于孟津的诸侯盟会。在周王朝一举剪灭殷商王朝的决定性战争牧野之战中,周公为武王撰写了一篇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誓词牧誓,这篇誓词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对牧野之战的最终胜利起到

3、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殷商王朝被灭掉后,周武王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怎样处置商朝的遗留臣民,这些臣民对周王朝十分仇视,大有一触即发的可怕局面。当时姜太公认为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而召公认为只杀掉不臣服的臣民就可以了,但周公洞察全局后,提出了给饭吃、有事干、团结争取、说服教育、武力监督的怀揉政策。结果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绝大部分殷商臣民归服了周王朝,稳定了周初的奴隶制政权。二、摄政成王灭掉商朝后,在建立周朝的第二年,武王便因病去逝了,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这便是周成王,因为成王当时年纪幼小,还不能执掌国家大事,周公从社稷安危方面着想,便代成王处理朝政,史称“周公摄政”。周公在摄政期间明德慎罚,勤慎国

4、事,求贤若渴,有时候正在沐浴,突然有公务要办,他就赶快拧干头发去处理事务;有时候正在吃饭,有贤士来求见拜望,他就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吐出口中的食物去接见,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历史典故。所以,三国的曹操在其招贤榜短歌行一文中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作结尾,以表明他的勤政和对天下贤士的仰慕之心。周公在摄政期间,他的三哥管叔鲜和五弟蔡叔度,八弟霍叔处三人心术不正,想借周成王年幼之机,发动叛乱,以达到他的谋篡王位之心。因为此三人被周武王曾派到殷地去监视商王朝遗臣遗民,所以史称“三监”。他们三人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和徐戎、淮夷及长江流域熊盈族的几十个小国,发动了一场暴乱,史称“

5、三监之乱”。眼看着刚刚建立的西周王朝即将面临灭亡之危机,周公大义凛然,以成王的名义调动大军。亲自前去平叛,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诛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他的三哥管叔鲜,流放了五弟蔡叔度和八弟霍叔处。三、营建洛邑周公东征胜利后,他感到,殷商的残留势力仍然对周的江山有着不可忽视的威胁,必须把这些“殷顽民”迁移到一定的地方看管起来,切断他们同外界的联系,于是,周公便在洛邑(即现在的河南洛阳),修筑了宫室和房屋,称之为“王城”,让周王朝贵族及官员住在那里管辖这些顽民,在距“王城”很远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城,起名“成周”,用来关押那些殷顽民,再在那里驻扎一支周人的部队,叫做“成周八师”,用来

6、监视那些“殷顽民”。这样便彻底地解决了“殷顽民”叛乱的问题,从此东方广大领土便安定了下来。四、分封诸侯完成营建洛邑和迁殷顽民之后,周公又在武王分封诸侯的基础上进行了诸侯大分封,其目的是为了保卫周王室,让被封者代理天子去治理四方,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势力,以姬姓诸侯为周边势力的血缘宗族关系网。五、归政成王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随着周成王的年龄增长,周成王已能独立处理朝政,于是周公便把王位交还给了周成王。而且对成王毕恭毕敬,奏事时对答特别谨慎,显得十分敬畏,这样,使成王的威信在文武百官面前很快树立了起来,这样,在王权交接的过程中,始终使朝廷内外保持稳定的局势。六、制礼作乐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天下已趋

7、于太平,为了使西周的江山更加稳固,周公便考虑从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礼仪诸方面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来维护周的统治。周公所制的礼仪,具体说来就是法制、法度,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制、宗法、等级方面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宗疏、尊卑、贵贱等方面的礼仪和制度。“乐”就是音乐歌舞。正是这一整套周礼,他不但巩固了周的江山,而且影响了我国儒家思想长达三千多年之久,晚于周公之后五百年的孔子曾经说过“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说,周的礼制借鉴了夏商两朝之后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我尊从周的礼制。因而,孔子的思想延续的是周公的思想体系,儒家尊孔子为至圣,而称周公为元圣,即第一圣人。篇二:周公

8、的故事周公的故事作者:乔木芳辉西周的时候,有一位大政治家叫周公,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其实他不姓周,他姓姬,名旦。因为国君赐给他们的封地在周,按规矩才改姓的周,所以,也称周公旦,又因为他死后的谥号为文,历史上也有称他为周文公的。周公这个人可是非常了得,他不仅是位名副其实的大政治家,而且通晓军事,又多才多艺。他的一生经历了商末周初这样一个王朝更替的重大历史时(:周公的事迹)期,并且对西周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商朝末年出了个国王叫商纣王,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也很大,正史、野史都记载着他好多的故事。不过,他的名气大可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好事,他是个暴虐的国王,荒淫得很。他修建了一座叫做

9、“酒池肉林”的娱乐场所,里面藏满了各种鸟兽、狗马等稀奇古怪之物。这位纣王和他的宠妃妲己,还有一些他的贵族幸臣们,整日地泡在里面,享受的那就是现如今所说的一条龙的服务。钱不够了,东西缺了,找老百姓要,不给就抢。这杂种还有一大嗜好,就是残害忠良啊,三个辅政大臣都被他剁成了肉酱,就连时称大闲人的比干,他的亲叔叔规劝他、批评他,也被他给砍了,还挖出了比干的心,看看这个大闲人是不是真的心有七窍。另一个叔叔箕子眼见形势不妙,满大街的装疯卖傻,还是躲不过去,到了还是被他关进了监狱。纣王这么干,明眼人都知道,注定是要天下大乱了。商王朝属下有个小诸侯国-周国,周公的老爸周文王当国王的时候,就曾几次兴兵,讨伐纣王

10、。经过几番较量,虽然没有大获全胜,但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商朝的许多部落、方国都纷纷投奔了周文王,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周公的功劳。文王死后,周公的哥哥姬发继了王位,史称周武王,这个时侯周公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就来了。他先是协助周武王在孟津召开诸侯大会,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制造声势,向商王朝示威。同时还不断地派间谍入商刺探情报,并开展强有力的政治攻势,赢得了大批的商王朝的贵族、大臣叛商奔周。到了周武王九年,时机成熟了,周公便辅佐武王决定在牧野与商朝决战,并撰写了讨伐檄文牧誓,声讨了纣王的暴虐无道,鼓励将士用命,奋勇杀敌。大战中,周公手持大斧,他的弟弟召公手持小斧,保护着

11、武王,率军冲杀。纣王好不容易强行聚集来的七十万奴隶,到了两军阵前,却纷纷倒戈,反倒引领周军杀向了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徒倒戈的故事。商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跑回到自己的娱乐所-鹿台,放把火,亲自把自己火化了。商王朝灭亡了,周军开进殷都。为安抚民心,周公便辅佐周武王采取一系列政策。那个时侯,朝野上下对祭祀是特别重视的,等同于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所以,周公便带人宰杀牲口,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向天帝及殷民宣告纣的罪状,得到了殷民的认可。他又从监狱里放出箕子,给予优待。同时,还册封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为殷侯,留在殷都。但这武庚毕竟是纣的儿子,周公当然也要有所防范,所以便把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

12、叔和霍叔派去监视他,这就是历史所说的三监的由来。周公立了大功,当然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武王把少昊的旧址曲阜一带分封给了他,称为鲁公。但周公并没有亲自去他的封地享受那份荣华富贵,而是留下来继续佐助武王巩固、理顺刚刚建立起来的西周政权。周公辅佐武王可以说是到了舍身舍己,肝脑涂地的程度。就在武王灭了殷商的第二年,天下还不安定,好多事情还没个头绪,可是有一天武王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武王在这个当口上病重,群臣自然有点儿乱了方寸,深怕一旦武王一口气上不来,呜呼哀哉,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还不改了姓?于是,姜太公和召公二人便恭恭敬敬地占卜,预测吉凶。周公觉得这样根本不行,便做出了一个群臣谁也想不到的决定

13、,他设置了三个祭坛,面朝北站在上面,捧着玉璧、玉圭,以自己的生命作抵押,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并命史官宣读他已撰写好的册文,册文的大意是:你们的长孙武王姬发,如今辛劳成疾了。倘若你们三位神王在天上生了病,要人去扶持,那么我姬旦愿意代替武王姬发担当这个责任。我姬旦这个人特有心计,又多才多艺,最擅于侍奉鬼神了。而你们的武王姬发却没我这个本事啊,他已经在天帝的宫廷里接受了使命,广有四方,因而能够安定你们在天下各地的子孙,四面八方的百姓也无不敬畏他。只要不让他失落了天降的大命,你们先王的神灵也就永远有了依托、有了归宿了。如今我从大龟上接受命令,如果你们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就将玉璧玉圭献给你们,如果你们

14、不答应,那我就将这两件宝贝收藏起来,不给你们了。别说,周公这一通连哄带劝加吓唬,天宫里的三位神王,还真就把武王的命给放过了,也可以说是给保住了。周公呢,则把册文藏进了用金属封缄的柜子里了,并下令任何人不准说出去,更不能让武王知道。周武王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终究是沉疴难愈,转年,还是驾鹤西游了,姬诵继了位,称周成王,有的史书上说姬诵继位时年少,才十二岁,史记里说他尚在襁褓之中,反正年岁不大。周公害怕天下的人听到武王去世的消息后反叛,便挺身而出,代替成王开始行驶起统治权。这在官场上无疑是引火烧身哪。果不其然,纣的儿子武庚本来就心怀不轨,一见机会来了,便千方百计地在管叔、蔡叔的面前说周公的坏话,大造

15、周公要篡夺帝位的舆论,这两兄弟耳根软,还真就相信了。他们本来是监视武庚的,现在倒好,居然结成了统一战线了,一起把矛头对准了周公。朝中呢,姜太公和召公对周公也是心存疑虑。眼见着一场大的政治危机就要到来了。周公花了很大的气力做通了姜太公和召公的思想工作,消除了他们的疑忌,安定了朝廷内部。但此时武庚也联合好了东南地区忠于商王朝的残余势力,煽动好了管叔、蔡叔,起兵反周了。周公沉着应对,以成王的名义,发大诰,举兵东征,诛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花了两年的时间大功告成,各路诸侯也都陆续开始来朝拜周王了。但是,周公可没有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觉得如果不采取彻底解决的办法,那些商朝的残余势力随时都有

16、可能聚集起来,犯上作乱。所以,他就把东征时俘虏的那些殷顽民全部西迁,在今天的河南洛阳建了一座城池,取名成周,又叫东都。将首都镐京称为宗周。同时又在成周西面三十里处修了一座城,叫王城,用于管辖成周,他派了八个师的兵力驻守成周,并昭告那些殷顽民必须安心谋生,否则,统统杀死。这样的方法,当然也就巩固了西周政权。制服了那些殷顽民,周公并未就此罢手,他吸取了商朝小邦林立的教训,也是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区域的控制,进一步扩大分封制,利用这些诸侯控制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强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历史上也承认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到了周成王时,周朝先后分封的诸侯已达七十余个。周公明白,要想治理好

17、这个国家,必须控制好各路诸侯,他便着手制定礼乐。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周公制礼作乐。先说制礼,周公首先把周王确立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大宗,各路诸侯均为小宗,这也就是我国法制史上讲的最早的宗法制。周王是天子,是共主,诸侯就是臣属,这就有了君臣、上下之分。诸侯内部也是如此,也有君臣、上下的规矩。诸侯和诸侯之间呢,按爵位,也有高低的名分。诸侯之下,还有卿、大夫、士的等级。这样,整个国家,由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制度。这套礼仪制度,后来得到了孔老夫子的继承和发展,成了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时还念念不忘克

18、己复礼,可见影响之深啊。那么,什么是制乐呢,商周两朝,最大的事儿,就是祭祀和打仗。所以,祭祀要有乐有舞,出征打仗也要有乐有舞,以显隆重。乃至于会盟、饮宴、婚丧嫁娶都要有仪式,要有乐有舞。难怪连周公自己都大肆宣扬他如何如何的多才多艺,还真不是吹着玩儿的,看看这礼乐制定的有多够仔细啊,还不得不给予首肯呢。周公的治国才能不光是体现在制定规章典籍上,他还有一大风范,那就是招贤纳士。周公求贤若渴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吧,一次,周公送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去鲁国赴任,临行时,周公告诫说:我呢是文王的儿子,是武王的弟弟,又是成王的叔叔,地位高吧,但我有时由于忙着去接待贤士,正洗着头呢,都要三次把头发捧起来,正吃着

19、饭呢,都要停下,有时,一顿饭要吃吃停停,就这样还害怕失去天下的贤才呢,你到了鲁国万不可傲慢哪。周公求贤的故事,虽然记载的零零散散,但却为后世所敬仰,三国时,赤壁大战的前夜,明月皎洁,曹操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至酣处,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咏唱短歌行。歌中曹操为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的襟怀,唱出了“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位曹丞相轻易可不会真心夸奖谁的,唯有周公能让曹公在大半夜里心驰神往,歌之舞之,咏之唱之,周公之贤,足见一斑了吧。成王长大了,周公便主动把国政还给了他,自己呢,还是恭恭敬敬的做他的臣子。但又有点儿不放心,怕成王年轻气盛,当不好家

20、,于是就撰写了多士和毋逸两篇文章,告诫成王要注意修德,谨言慎行,千万不要骄奢忘本。周公死后,成王给他的礼遇很高,把他藏在了周文王旁边,表明没有按臣子之道对待他。篇三:金縢与“金縢”故事金縢与“金縢”故事作者:曹娜光明日报(20XX年02月15日16版)尚书金縢记载了周武王克商后生病,周公以璧、圭祷告于先王,愿以身代武王,并将祷辞置于金縢之匮,而后武王病愈。及至武王去世,成王听信谗言怀疑周公之忠荩,天变示灾,成王开启金縢见到周公祷书,方悔悟改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篇,整理者指出,其与尚书金縢“大致相合”,“当系金縢篇的战国写本”。清华简金縢证实了战国中晚期已

21、有成篇的“金縢”故事。然简本金縢在内容、文字上与今传本大有不同。这不仅体现在部分措辞和时间记载上的差别,也表现为其整体叙述结构的迥异。通过比较二者的结构特征,我们得以窥见它们不同的文本性质。尚书金縢叙述的核心是周公代祷一事,特别体现在对周公祷辞的详细记录上。相对于祷辞的详尽,武王死后诸事周公居东和天变示灾后成王悔悟的记载就十分简洁乃至语焉不详了,如“秋,大熟”“逆”“出郊”等词由于缺少必要的限制,致使自汉以来各家对天变发生的时间、“出郊”的内涵理解纷歧。前辈学者的研究已指出,金縢周公代祷部分是重点,翔实而可信;至于武王死后诸事当为后人附会(赵光贤说尚书金縢篇,古史考辨,北京师范大学1987年版

22、,第5668页)。推测其意,当是为了交待因何周公纳于金縢之匮的祷辞重新为周人所知晓。由此大略可以总结尚书金縢的叙述主线是:武王生病,周公作祷辞周公将祷辞置于金縢之匮成王打开金縢看到祷辞。与尚书金縢相比,清华简金縢对于武王死后诸事叙述十分清楚。简本金縢时间表述明确:“是岁也,秋大熟”,天变的时间是发生在“祸人斯得”、周公赠予王诗当年。“王乃出逆公至郊”则表明成王“出郊”是到郊外亲自迎接之前被疑而尚未返朝的周公。简本金縢只有篇题“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尚保留了周公代祷一事在整个金縢故事中核心地位的影子。而其整体的叙述则侧重于成王与周公的关系。学者指出其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即“成王对周公的态

23、度变化”:“未逆公亲逆公出逆公”三个阶段(王坤鹏简本金縢学术价值新论,古代文明20XX年第4期)。简本整篇叙述紧凑,线索明确,展现了成王由怀疑周公到悔悟改过的整个过程。简本金縢淡化史料价值较高的周公代祷部分,转而关注故事性更强的成王与周公关系,整体叙事结构发生了转变。这表明简本的性质已然与重视祷辞的尚书金縢有了较大的差异。简本的篇题“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之“志”,是认识简本性质的关键所在。李学勤先生指出,“志”应该是“对前人言论、事迹的记述”。国语楚语申叔时提到“故志”可为楚太子教材:“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故志”,韦昭注“谓所记前世成败之书”。作为教材,“故志”的作用是“

24、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重视政治上的借鉴意义。尚书金縢在这点上显然有所欠缺,若直接将早期档案文献中强调的周公敬事鬼神,愿以身代死一事,作为春秋中后期贵族的范例,不再契合现实政治,对贵族的教育意义甚微。与其强调敬事鬼神,不如侧重其中的君臣关系,清华简金縢运用而生。清华简金縢将周公代祷这一史实部分概括减削,更为细致地描述成王与周公之间的故事。笔削加工的结果,一方面体现在其整体的故事框架更为完整,这既包括主线的完整从成王疑周公未能迎接周公,到成王悔悟改过迎接周公。同时也反映在一些细节的叙述上。如上下文的呼应,增加“就后”等过渡词,使得故事更为紧凑、连贯。经过这样的剪裁,加强了简本金縢故事的完整性,增强

25、了其可信性。另一方面,通过剪裁,构建出一种理想君臣关系。简本金縢在教育功用上,最为强调的莫过于君臣关系和谐:既包括为君者知过即改,也包括为臣者对君上的恭顺,这种君明臣敬的关系可以感天动地,实现“秋则大获”粮食大丰收这一当时重要的为政追求。简本经过各个层面上的笔削、加工,使得整个“金縢”故事愈加完整,在现实中作为贵族教育之范例也愈为可信,也更符合“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的借鉴功用。清华简金縢是流传于楚地的贵族教材之“志”。然而这并非当时流传于各诸侯国间唯一的金縢故事版本,史记鲁周公世家就记载了多个版本的“金縢”故事。首先,鲁周公世家记载了本于尚书金縢的金縢故事,并进一步补充了尚书金縢中语焉不

26、详的内容,将“周公居东二年”叙述为周公东征,将成王出郊一事解读为成王郊祭上天。这些与清华简金縢记载截然不同。显然,司马迁所依据的金縢故事,是不同于简本的另一金縢故事版本。更值得注意的是,鲁周公世家也记载了周公替成王祷疾一事,其故事结构与金縢记载的周公代武王祷非常相似。二者都是时王有病,周公祷神愿以自己代替时王。之后周公被陷害,被迫出外。及至成王看到祷书,打消了疑心,悔悟改过。由于代祷对象的不同,周公地位不同,导致故事叙述有所差异。然二者都有成王见祷书而泣这一极具故事性的细节。二者所强调的细节和叙述结构的一致,使我们联想到谯周此事是金縢“失其本末”之谓。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史记所记周公代成王祷事,与金縢代武王祷内容上有所重合。对于这一点,清人崔适曾论及,称之为“语相复杂”(崔适史记探源,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6页)。陈剑先生也指出周公代成王祷事与尚书金縢周公代武王祷记述上有“杂糅、牵合”,举易林“戴璧秉珪,请命于河,周公作誓,冲人瘳愈”为例(陈剑清华简金縢研读三题,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