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30KB ,
资源ID:58720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720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班科学区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班科学区教案.docx

1、大班科学区教案大班科学区教案大班科学区教案【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陈铁军 活动名称:有趣的“转动” 领 域:大班科学活动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

2、、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

3、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

4、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奇妙的纸杯 一、活动目标:(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5、三、活动过程:(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a、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

6、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拱形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拱形 设计意图 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安全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知识内容在小学、初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许

7、不是所有的幼儿实验都能成功,但如果他们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喜欢探索,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个人操作材料: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 2、分组操作材料: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 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什么东

8、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儿做实验。 3、brp/p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 4、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

9、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幼儿用卡纸和积木分组合作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不会塌掉。(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桥。)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积木,提问: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 2、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 结束: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娃娃在哪里?”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

10、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 2. 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空箱子,每组一盆清水,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1) 师: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箱子) 2)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眼睛)没有颜色、透明,(鼻子)没有气味,(耳朵)

11、没有声音,(手)摸不到?)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3) 老师问:“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在学生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里面除了空气没有其它。)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流动的。 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老师:“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1) 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缺少空气。) 2);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吸进肚子里空

12、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3、空气在哪里。 老师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 “可是空气在哪里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办法找到空气呢?” 1) 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材料去找到空气。 2) 组织交流:“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 (学生交流: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或吸管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 3) 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呢? (塑料袋和气球鼓起来了;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 小结:我

13、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让热水快点变冷 (大班) 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 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

14、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1 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的秘密。 2 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 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准备: 1 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 温度计、毛巾。 3 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 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过程: 一 提出主题 1 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

15、度,该怎么办? 2 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 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 设计方案 1 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 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 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 实验论证 1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

16、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 交流讨论 1 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 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

17、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 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最后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 引导幼儿

18、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点评: 虽然活动中用到了温度计,但教师又没有将目标落实到知识点上,而是突出“做中学”的精神,让幼儿通过活动需要来了解、使用温度计,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验经验事实。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

19、了多种材料,使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过程、方法,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篇二:大班科学教案:和面大班科学】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和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感知比例关系。 2、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围兜、袖筒。 2、足够的面粉。 3、各种颜料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面粉,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加工面条、制作饺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们要用面粉来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 (孩子们很兴奋,纷纷议论:这能做吗?怎么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师:要把面粉变成象老师手里的橡皮泥一样软,你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相当一部

20、分孩子能说出应给面粉加水。) 3、师生一同探究和面的方法和技巧。 (1)怎样合理地给面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进很多水,会发生什么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师演示给幼儿看,从而得出结论:一下子加太多水,会使彩泥太湿,如果没有备用的面粉添加,那么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点点水,不够时再加。) (2)彩泥太湿了会怎样?太干了会怎样? (本来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让幼儿继续讨论,之后再验证给幼儿看,但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我提的问题上,而是急着想动手和面,于是我及时进行调整,让幼儿带着问题,先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4、幼儿动手和面。 (孩子们很喜欢和面这个环节,他们

21、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干得热火朝天的。由于脸盆不够,一桌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加水,有的负责和面等,共同来完成自己小组的一团彩泥,但显然孩子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孩子说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再加水,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吵起来,结果只好由老师负责加水,才缓和了局面。) 5、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并回答制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孩子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有的说我做的太湿了,会沾手;有的说我做的太干了,容易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水分加的刚刚好,这样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调整:应该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个脸盆,让幼儿独立地完成彩泥制作。【篇三:大班科学活动

22、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执教者:葛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木质积木、空瓶子、塑料纸片、纸盒、橡皮泥、磁扣、卫生纸、乒乓球)每桌一份。 2.记录卡每人一份,三桌一盆水、笔。 【活动重点】发现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尝试用符号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天,在森林里,灰太狼追赶着喜洋洋,它们跑啊跑,跑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前面没有路了,可是喜洋洋抱起一块木头就跳进河里,不一会就游到和对面了,这时灰太狼也跑到了

23、河边,对喜洋洋大喊:我会追上你的。说完就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了,你们猜灰太狼会怎样?(用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想知道会怎样)。 引出话题:沉与浮 师:原来,木头会浮在水面上,石头会沉下去,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浮上来,有哪些东西可以沉下去? 幼:. 二、认识材料 1.请幼儿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2.请幼儿猜想 师:如果我把这些物品放到水里面,它们会怎么样呢? 师:手里拿着积木,请一名幼儿回答? 幼答:会浮在水面上或会沉下去。 师: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我们先来猜想。并把猜想结果记录下来。 3.认识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这些操作材料用什么符号表示?

24、师:带个问号的笑脸表示猜想的结果, 师:浮上来可以用什么表示?沉下去可以用什么表示?(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 二、幼儿实验操作 1.师:今天我请大家自己来做做实验,并把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巡视指导,让幼儿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亲手操作,有的幼儿发现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不一样。我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错了不要紧。) 2.教师提问:(1)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上来?师请xx小朋友回答,积木是沉还是浮。 幼答:是浮在水面上。 师: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一样吗? 幼答:一样。 师:空瓶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答:会沉下去,这时一名幼儿抢着说会

25、浮在水面上。 师:不要争论,咱们一起来做实验,我把空瓶子放在水里,幼儿看结果,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 师:小朋友纸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 幼答:xx幼儿说沉在水底,xx幼儿说浮在上面。 师:我请想xx幼儿回答纸沉在水底的原因? 幼答:纸吸了水会沉下去。 幼答:纸轻会浮在上面。 师:看到这种情况(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先是干纸放到水里,浮在上面,但过了一会纸吸了水它悬浮在水中。 3、教师通过幼儿实验总结:像积木、空瓶子、木块、纸、乒乓球在水面的现象叫浮;像石头、橡皮泥在水底的现象叫沉。 三、沉与浮材料分类活动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底。现在我们和这些操作材料做一个小游戏。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幼儿非常高兴的回答好) 师:制作了两个小房子,在房子的上面有沉浮标记,幼儿看沉、浮标记把它们送回家。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沉浮现象,我们平时多试一试,看看你们找到的物品到底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