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5.77KB ,
资源ID:58706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70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docx

1、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采用语法分析法翻译难度较大文言句子,一般分三步: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1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谓语是名词,则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一句的谓语“目”是名词,应翻译为动词:“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可能属于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1)如果是判断句,可能用“者”“也”,也可能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示判断。(2)如果是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则找不到谓语。(3)有的句子省略了谓语,如在“择其善者

2、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句子中,第二句“其”字之前就省略了谓语“择”。【特别提醒】如果找出来的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语。如果能在谓语之后找到主语,属于谓语前置句,反之则省略了主语。如:“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子的谓语是“宜”,主语是“百姓之谓我爱”,属于谓语前置句,整句话译为:“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了。”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的“安在”(“安在”的意思是“在哪里”,谓语是“在”,宾语“安”前置)、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甚”,都位于句子的开头、主语之前,属于前置的谓语。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1在句子开头部分找主语:

3、(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主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第一句中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第二句中动词“至”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到的人”。(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主语,是省略了主语。如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度我至军中”一句的谓语“度”处于句子开头的位置,属于上述“特别提醒”中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省略了主语(被省略的词是“公”)。【特别提醒】找到主语后,要考虑是否存在主语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定语后置的句式一般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4、”。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句子的谓语是“倚”“和”,“客”作整句话的主语,“有吹洞箫者”作主语的定语并后置。2在谓语之前找状语:(1)如果状语是名词,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相如廷叱之”的谓语是“叱”,主语是“相如”,“廷”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朝廷上”。(2)如果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有可能存在介词的宾语前置的情况。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吾谁与归”一句中,谓语是“归”,主语是“吾”;介宾短语“谁与”作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与谁”,即宾语“谁”前置到了介词“与”之前。(3)如果谓语之前出现介词,而介词之后无对象,这是省略了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谋”作谓语;“与”是介

5、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谋”的状语。(4)看谓语动词之前是否出现数量词。如有数量词,翻译时视情译为状语、补语、定语。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一鼓作气”一句,谓语是“鼓”,句中的“一”作状语,译为“第一次”。同理,“再”“三”分别译为“第二次”“第三次”。(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一跃”“驽马十驾”的正常语序应为“骐骥跃一”“驽马驾十”,“一”“十”作补语,分别译为“一次”“十天”;而在“不能十步”一句中,“十”作宾语“步”的定语(“不能”后面省略了谓语“跃”)。整句话译为:“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

6、十天(也能走很远),(它能)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第三步:分析谓语及谓语之后的部分。1在谓语之后找宾语:(1)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宾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第二句中形容词“强”处于宾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翻译为“强大的势力”。(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第二句中动词“亡”“北”处于宾语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2)谓语后出现名词、代词时,它不一定作宾语,这时要考虑谓语之后是不是省略了介词(如“于”“以”等字)。如省略了介词,这个被省略的介词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往往构成介宾

7、短语作补语,或成为后置的状语。如:(1)“今以钟磬置水中”,句子的谓语是“置”,它后面省略了“于”字,“(于)水中”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整句话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战”字后面分别省略了“于”字,“(于)河北”“(于)河南”分别作“战”的状语并后置,整句话译为:“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3)考虑是否存在宾语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它的格式一般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子的宾语分别是“爪牙”“筋骨”,“利”和“强”分别作它们的定语并后置,整句话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8、4)看是否省略了宾语。在句子中找不到宾语,可能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导致句子无宾语。如“赵尝五战于秦”一句,主语是“赵”,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战”,无宾语。省略了宾语。如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中,“告”字之后就省略了宾语“之”。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是动词,很有可能省略了宾语。如“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大诟”一句中的“诟”是及物动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游骑”。【特别提醒】有的句子会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这就需要考虑所翻译的句子是否存在宾语前置的情况。宾语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9、时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余”前置。(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如“沛公安在?”宾语“安”前置。(3)用“之”或“是”作为标志词(“之”“是”均无义,不用翻译)将宾语前置。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宾语“句读”“惑”前置,“唯兄嫂是依”中宾语“兄嫂”前置。2分析谓语:(1)联系已找到的主语,判断谓语是否要译为被动意义,即判断句子是不是被动句。如果主语承受动作,为被动句,谓语要译为被动意义。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谓语是“笑”,主语“吾”承受“笑”这一动作,“笑”应译为“被讥笑”。(2)联系已找到的宾语,判断谓语是否属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三种特殊用法中的一种。如:

10、(1)“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谓语是“绿”、宾语是“江南岸”,“绿”属于使动用法,译为“使绿”。(2)“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的谓语分别是“登”“小”,宾语分别是“泰山”“鲁”,其中“小”属于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小”。(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谓语分别是“哀”“鉴”,“哀”属于为动用法,译为“为哀伤”;“鉴”属于意动用法,译为“把作为借鉴”。3看句末:(1)如果句末出现“介词名词(代词)”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状语后置。如“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泰山”“于鸿毛”属于后置的状语,翻译时要将他们放回到谓语“重”“轻”之前。作补语。如“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中的“于堂上”,作谓语“坐”的补

11、语。(2)看句末是否有“也”字。如果句末出现“也”字,且是判断句,在翻译时就要加上“是”“不是”一类表示判断的词。如前面所举的“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时就要加上肯定判断词“是”。上述语法分析法三步中所列的各条,涉及到文言文中的各种词类活用现象,涉及到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高考要求掌握的四种文言特殊句式,基本涵盖了文言句子可能出现的各种句式情况,乍看有些难理解,但结合具体句子使用的次数多了,也就能做到熟能生巧,帮助大家提高得分率。为帮助大家加深理解,现举一个高考题中的疑难句子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分析。原题选文片段如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

12、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在要求翻译的画线句中,“遇偾军夺舟弃江中”一句翻译难度较大,需采用语法分析法翻译: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遇”“夺”“弃”。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第一个谓语“遇”是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根据上述“确定句子的谓语”一步“如果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语”的提示,可知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孙”。第三步,分析谓语及之后的部分:(1)找宾语。根据上述“找宾语”一步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后出现名词、代词时,它不一定作宾语,这时要考虑谓语之

13、后是不是省略了介词”的提示,分析后可知第二个谓语“夺”之后的词“舟”是名词,作宾语;第三个谓语“弃”之后的词“江中”虽然是名词,但这里省略了介词“于”,“于”字和“江中”构成介宾短语作“弃”的补语。补出省略成分后,句子应为“(孙)遇偾军夺舟弃(于)江中”。(2)分析谓语。第三个谓语是“弃”,根据上述“分析谓语”一步中“联系已找到的主语,判断谓语是否要译为被动意义”“联系已找到的宾语,判断谓语是否属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的提示,分析之后可知主语“孙”承受“弃”这一动作,“弃”要译为被动意义即“被抛弃”。根据以上分析,这句话应译为:“(孙氏)遇上溃败的军队抢走了小船(并)被抛弃(在)江中

14、。”整个画线句翻译为:(孙氏)遇上溃败的军队抢走了小船(并)被抛弃(在)江中,(她)(凭借)断木漂浮进入芦苇丛中的小洲,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文言文翻译练习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衣我以其衣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不丑不能,不

15、恶不知,尚矣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假道于虞以伐虢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君奚患焉?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

16、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太祖口貌如故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

17、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犹惜其有功,不之罪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9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

18、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将奈其士众何?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11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

19、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禁之奈何?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12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从,乃受炙人也。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3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

20、为寡人戒。”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太师谁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14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吾所穷者,郗雍也。使教明于上,化

21、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15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重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16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

22、糟也。”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17楚庄王欲伐赵,杜子谏曰:“王之伐赵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此智之如目也。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此智之如目也故曰自见之谓明。1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焉。丹之所藏者,赤

23、;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焉。19“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较;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20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21是己而非

24、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疾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此惟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危害人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八九。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此惟师心自用耳。22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

25、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26、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参考答案1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2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 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 3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 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 4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将怎么办呢? 大王您忧虑什么呢? 5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

27、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 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6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太祖就很担心这件事。 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7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如果他真有人性的话,那么得到绢受到的侮辱,比受刑更厉害。 8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我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好人跟我的关系好,我也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人,我就无法了解了。 9对这些士人民众怎么办啊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让他们住

28、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走上仁义之路。10希望先生说事情就直接说,不要用比喻的方法说。论述说明,本来就是凭着所了解的,来解释所不了解的,而使别人了解11布帛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遮体之物了,木材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作为国家守备之需的了 如何才能禁止呢人们的所有行为,不是图名就是图利 12发觉烤肉厨师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自己不再吃了,给烤肉厨师吃每当遇到危难,常常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护着自己 13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 太师您撞谁?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 14观察他们眉眼间的表情便能够发现实情 让我们隐于困境的,就是郗雍使教化在

29、上面能认识得很清楚,在百姓中能得到奉行 老百姓如果有羞耻之心,那么还做什么窃贼呢15大禹是个圣人,竟然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怎么能够只是游乐安逸荒疏沉醉,活着对于时世无益,死去名声不能传播于身后 16每当和人谈论佛理,一定要以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今天你在我面前用佛来炫耀自己是可以的,恐怕真佛就要笑你偷了他的糟粕了。17大王的士兵弱小政治混乱不在赵国之下,却想攻打赵国,这就是所说的智慧就如同用眼睛观察事物啊。所以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啊。 18贮藏丹砂处(必然是)赤色,贮藏黑漆处(必然是)黑色因此有德君子必定慎重地选择自己的处身之所19我的短处,我对抗而显

30、露它,使对方狐疑而退缩;我的长处,我隐蔽而留藏,使对方轻率大意而陷于不备20如果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两样我曾经看见没有死的鬼凭吊已经死的鬼,没有好好想一想这中间的道理,其实只不过是这么一点儿区别罢了21以已为是而以人为非,这是世俗的通病 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接近而不敬重又不甘于向人家讨教 这完全是因为自以为是啊22这实在是老天爷的安排,但这么两三个人却认为这是一己之力,这不是很荒唐吗 为什么不也去求赏,死了又怨谁呢指斥(这种行为)却又去仿效,罪过就更大了 用来记住我的过失,同时褒扬好人 23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正午(见面)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离开了 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 24君子清心寡欲就不会被身外事物所役使,就能以正直的品德而行事。小心谨慎节攒用度,远离罪恶使家室丰裕 因此做官一定贪赃受贿,在乡间一定盗窃他人财货理解并翻译句子一、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治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2)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1)_(2)_【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