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0.93KB ,
资源ID:58319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319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习《周易》之启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习《周易》之启悟.docx

1、学习周易之启悟学习周易之启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其源头当属周易。周易及其基础阴阳、八卦等至今已有 6000 年的历史,谓之“易道深,人经三圣,世历三古”。三位历史圣人伏羲、周文王、孔子奠定了易学的基础,而周文王、孔子又分别成书为易经与易传,二者合称为周易。一、打破三个误区目前,国内外正涌动着学习周易的热潮,许多人想学但又忐忑不安,怕学不懂、怕学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要学好周易,首先要打破三个误区:1. 打破“神秘”的误区。作为中华科技、哲学、人文学、心理学源头的周易并不神秘,因为它的诞生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周易所描述的正是人们周边之事;中国的农

2、历、节气、农耕的安排,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之理都离不开周易的知识。人们对周易的误解,似与远在周代周易曾作为卜占之书有关。2. 打破“迷信”的误区。周易的基础八卦正是由观天察地、取人取物而产生,根本与“迷信”无关,应该说八卦是对天、地、人的描述。人们或许在道观内、道袍上常见八卦之图,又常有人把其与“算命”相关联,因而产生了周易可能是“迷信”之说的误解。事实上,周易不仅涉及天文、地理、信息理论、医学理论乃至当代的混沌理论等前沿科学,还涉及哲学理论、军事理论、思维理论等领域,故不应该、也不能把周易当成“迷信”之说。3. 打破“单向思维”的误区。学习周易要善于多维思考,不能局限在“科学的还是迷信的”这种

3、单一思维方式上。有些问题是不能简单地用“科学的还是迷信的”来思考与分析的,如政府机构每年都会组织祭拜黄帝陵、祭祈孔庙,这能用是“科学的还是迷信的”来回答吗?显然不行,必须换一个角度来提问、来回答,如从传统的、文化的、历史的、民俗的角度来发问与作答,这样才不至于进入盲区。只有打破了上述三个误区,人们才能正确地、轻松地学习周易,才能把握周易的真谛。二、易经与民间应用学习周易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在民间,利用易经的象、理、数以及卦之五行生克制化的概念(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还引出了一批实用的工具,如养生

4、、风水、卜卦、手相、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等。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流传数千年而不衰的民间应用呢?正确的态度是不回避、不盲目肯定、不一概否定,而应该采取分析的方法,取其合理成分,剔除其糟粕成分。唯有这样,才能使百姓摆脱江湖术士那一套。(一)易经与养生黄帝内经、易经都与养生有关,二者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中医学把人的五脏六腑与五行、八卦相结合来分析人们的养生,而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黄帝内经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究其病因,阴者之病由饮食起居、喜怒哀乐不当而起;阳者之病由风雨寒暑不适而起。具体来说,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包括阳胜则热(实热症)、阴胜则寒(实寒症)、阳虚则寒(虚寒症)

5、、阴虚则热(虚热症);阴阳偏盛之病应损其有余,阴阳偏衰之病应补其不足;春夏应养阳为秋冬之用,秋冬应养阴为春夏之用。因此,阴者之病的预防方法为:饮食按时令,起居按时辰之阴阳变化;喜怒哀乐要节制。阳者之病的预防方法为:依风雨寒暑四季变化来安排生活。易经视宇宙为大天地、人体为小天地,认为天、地、人须合一也。基于五脏与五行、四时等关系,黄帝内经曰:“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

6、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灸衣。”(二)易经与风水风水的本质是易经天、地、人合一概念的应用。建筑风水既是一种建筑物吉祥景观的评价系统,也是一种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系统,其目标为顺应天时、巧借地利、促进人和。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强调的是人居环境对人的体质、性格、性情等诸方面的影响。风水应体现易经的三原则:简易、不易、变易中国传统的恢宏建筑物,其单体建筑就是简易而实用的,其中国文化元素是不易而具特色的,其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则是变易而丰富多彩的。北京的故宫等建筑群,便是易经三原则的集大成者。风水理论中有关阳

7、宅所注重的寻龙、察砂、点穴、观水这四要素有其自然价值。所谓“寻龙”,系指建筑物(群)之北面宜有“龙脉”(高耸的山脉或替代物),这既能在寒冬时节阻挡北来的烈风、烈沙,又能保障其南面建筑物的地基强度。所谓“察砂”,系指建筑物的南面或东西两侧有砂包(小山包或建筑物),以便南来的温湿空气与北来的上风混成适宜的空气流而减缓流动,供人们享用。所谓“点穴”,系指在上述条件下,建筑物(群)所座落的平面应该为方整的平窝地,以便运用易经的原则来布置建筑物。所谓“观水”,系指建筑物(群)的南面有流水,这既为景观之需,亦便于南风含水汽后进入建筑物(群),以适合人居。风水理论中某些所谓的“煞位”常与环境造成的问题相关。

8、如“宅口煞”,系指住宅冲着丁字街口,而街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势必造成尘土飞扬、噪声过大、安全欠佳等问题,故宜采取措施避之。又如所谓的“祠堂煞”,系指某家房间正对着他家的祠堂,若该家有古稀老人住于此房,经常看见对面祠堂祭奠亡者,难免会受到心理冲击,故老人住的房间应尽量避免正对着他家的祠堂。实际上,诸种民俗用语言描述时令人不解,背后却有其客观原因。至于风水理论中的“理气”之说(即风水与个人生辰八字有关之说)、“祖坟”之说等,至今尚无合理的解读与论证,不宜轻言之。(三)易经与卜卦古代人们对迷惑不解之事、对行动犹豫之事,常会用所谓的“占卜”并结合易经来寻求解决之法。依赖“占卜”来解决疑难问题容易进入

9、迷信的死胡同,但通过易经的论述来帮助自身解决心理问题,却与基督教徒寻求牧师的指点、佛教徒寻求高僧的指点、个人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指点等类似,这恐怕比某些人寻求江湖术士的“点拨”要好得多。所谓“善易者不卜”,是指精通易经者如遇疑难问题,不必卜卦,便可马上联系到易经中的某卦、某爻,以帮助自身解决问题。古人确定了一套卜卦的规则并流传至今,何以如此尚无合理的解读与论证。当代的某些“研究者”认为,卜卦过程会携带个人的“信息”,因而卜卦自有其“可靠性”,此说亦没有实验验证。(四)易经与“相学”自古以来,“相学”(手相、面相)研究者认为人的掌纹、面相记录了自身的诸多信息,是可以结合八卦、五行、易经等来解读的。宋

10、朝的麻衣道者曾著书麻衣神相,列举了大量的手相、面相,给出了种种结语,却未阐述理由,无法令人信服。最近几年,国内某些研究者从中医角度来观察掌纹,结合人体穴位,解读了掌纹与个人健康、智力、性格、饮食特点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可取的。如王晨霞的掌纹医学研究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被称为“掌纹诊疗第一人”,中国科学界泰斗钱学森也曾多次给她写信表示鼓励。她的新作王晨霞新说:看掌纹真的很简单已于 2009 年出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并自行作出判断。(五)易经与天文、军事易经的基础八卦是在观天察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毫无疑问,它与天文、地理以及与此相关的军事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农历的 12 个月、 2

11、4 个节气与 64 别卦中的 12 个阴阳循序变化的卦有关,它们的关系为:立冬、小雪(农历十月,坤卦)大雪、冬至(农历十一月,复卦)小寒、大寒(农历十二月,临卦)立春、雨水(农历正月,泰卦)惊蛰、春分(农历二月,大壮卦)清明、谷雨(农历三月,夬卦)立夏、小满(农历四月,乾卦)芒种、夏至(农历五月,姤卦)小暑、大暑(农历六月,遁卦)立秋、处暑(农历七月,否卦)白露、秋分(农历八月,观卦)寒露、霜降(农历九月,剥卦)。易经在军事上的成功运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了。三国时期,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当时正值农历十月,曹军驻扎于长江北岸,战船以铁链相连以保持平稳,这对不

12、习水性的曹军颇为有利。诸葛亮、曹操均熟悉易经,都知道农历十月至农历十一月间节气由立冬变为冬至,相应之卦由坤卦六阴爻变为复卦一阳生这意味着在冬至日左右五天的时间里天气有转暖(一阳生)的机会,风向也将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尽管曹操心里明白一旦孙刘联军借力东南风用火攻自己的军队,用铁链相连的战船必将大祸临头,但他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东南风虽起但风势不够大,火苗难以由南岸烧至北岸。没想到,诸葛亮比他棋高一着,除了顺利地借来东风,还通过诈降的黄盖在接近江北时发动火攻,风助火势,从而大败曹军。(六)易经与“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相传北宋易学家邵雍在观赏梅花时,以观察到的现象与时辰结合先天八卦起卦,再以后天八

13、卦断卦,合了次日的事实,于是便有了“梅花易数”之说。后人对此津津乐道,并依此造出了许多起卦、断卦的方法,但种种方法尚无理论解读,难以令人信服。“奇门遁甲”源于军事上排阵布兵之需。据传此法由黄帝、风后首创,后经姜子牙、张良等改革,而成为了一种军事谋略;自宋朝之后,该工具又扩大应用,成为了帝王们的预测学。“奇门遁甲”设置了 5 大指标(天、地、人、神 / 外力、时间)、 64 个参数(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九星 / 九天、八门 / 八人、八神 / 八外力)来排局,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保留了权重大的参数、忽略了所有剩下的权重小的参数,并通过保留的参数演绎相互作用而作预测。有研究者指出,高水平的

14、排局、断局者断事的准确率可达 80% ,但何以如此,并无科学或理论的支撑。“奇门遁甲”研究者张志春在他的新作易学传真一书中,披露了他如何应用“奇门遁甲”协助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局破解了多年前发生的“知春路银行运钞车大劫案”,真令人难以置信。究竟应如何看待“奇门遁甲”,这个问题可以探讨但不能轻言其科学性。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包括对易经的理解),期盼引起大家的讨论,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扬精剔糟,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发扬光大!学习周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曾花了很大的精力学习、钻研周易,“韦编三绝”便是他勤读周易的一则典故。他告诉人们,学易能使人做事做人更加完美,因为“洁静精微,易之教

15、也”。春秋诸子百家之说乃至其后的种种学问皆源于周易,可见称周易为民族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本并不为过。就连日本、韩国也受到过周易的深远影响,如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明治维新”,其“明治”二字就与易传说卦有关:“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而韩国国旗中央的太极周围由八卦中的天、地、日、月四卦相伴,此亦可视为中国易学文化的写照。诚以为,领导者若能精研周易,可以增加如科学思维、执政思维、修身思维等诸多领导智慧,现简述于下。一、周易所倡导的科学思维 易传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释谓:巨大啊,天之始!万物由此开始滋生而统归于天。又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释谓:至善啊,地之始!万物依

16、靠它方得以生存,而大地从于天道。有宇宙方有地球,天地之道即为天地运行之规律,必须遵从而不得违反,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易传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释谓:所言之“大人”,其与天地之品德相合,与日月之光明相合,与一年四季之顺序相合。此乃天、地、人合一也。易传系辞上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释谓:易经基于天地之标准,故能统摄天地之道。仰头以观天文,俯身以察地理,因而能知阴暗与光明的缘由,依其始而类推其终,而能知死亡与生存的规律。由此可见,应先知天地之道,而后知人之道,而后乃得

17、天地人之道也。易传系辞上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释谓:一阴一阳的关系乃“道”也,继承此道者善也,成就此道者人性也。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以阴阳之说奠定了人类史上所有哲学的基础矛盾的对立统一,不仅强调阴阳的相冲与斗争,而且强调阴阳的平衡与和谐,这似可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科学及哲学的基础。易传系辞上又曰:“生生之谓易”,释谓:生生不息称为“易”。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均在不断变化之中,改革、进取应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易传系辞上又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释谓:因而易经描述太极(宇宙),太极产生阴、阳两仪,两仪产生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

18、进而产生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卦。此处易经指出了宇宙、天地、自然界演变的现象及宏观次序,这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天地观察与思考的细致。易传系辞下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释谓:就近观察诸种体态,往远观察诸种物形,于是在此基础上始作八卦。易传系辞下又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释谓:易的法则,穷至极则变,变则通畅,通畅乃长久。这正是科学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而且相关的实践也表明了这一特点,如旧社会的“三座大山”曾导致中国走向崩溃的边缘,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却改变了这一灾难性的趋势,使新中国得以诞生并走上了通畅之路。易传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19、;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释谓:阴与阳确立了天之道,柔与刚确立了地之道,仁与义确立了人之道。天在上(南)、地在下(北)以确定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互激荡,水火不相厌弃,于是八卦相错而成。易经从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天地人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进而阐明了人在天地之中观察到的有关现象,以更深刻地理解八卦的内涵。二、周易所倡导的执政思维 易传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释谓:君子应该无限度地思考民众教育的问题,包容和保护民众而无止境。当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正在构建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处处闪烁着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光芒。易

20、传象又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释谓:大人物之适举,乃行中和之道也。意思是说,大人物执政,当应中正、和谐而不折腾。易传象又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释谓:君子应明政法,不能草率断案。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制定明确的政制与法制,透明执政与执法,保证判案的公平与公正。易传象又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释谓:君子应居安思危。骄者必败,正是不能居安思危也;古人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值得每位领导者深思。易传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释谓:天地二气交汇,万物方能畅通;上下心气相融,其志向方能相同。此乃易经中“泰”卦的象征,领导者须以此理念执政,方能开创“三阳开泰”的新

21、局面。易传彖又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释谓:减损或增益,满盈或空虚,皆应与时俱进。这说明领导者在调整政策时应该分析形势,与时俱进。如 2009 年我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复苏和房地产的回暖,曾出台了一批刺激性政策,包括贷款政策、税率调整等;而进入 2010 年,针对贷款发放速度过快及某些城市房价涨幅过大,在相应的宏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提出了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对某些政策规定适时地进行了微调。易传彖又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释谓:该停止时则停止,该行动时则行动,动静不失其时,则其道路必然光明。能否抓住机遇,需要领导者的敏感与智慧;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充分说明了

22、抓住机遇的重要性。易传系辞下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释谓:天下之事可以有同样的归宿,但走的路可以有所不同;结果可以一致,但考虑可以有所不同,尺蠖弯曲其腰,是为了向前伸展;龙蛇在冬天里蛰伏着,是为了保存生命。这告诉领导者:在不同的地方,其发展的方式与思维可以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结果与目标却可以相同;又告诉领导者:必要的、暂时的委屈与蛰伏,是为了今后更长远的发展。易传系辞下又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释谓:不该受困而受困,其名声必受辱;不该占据而占据,其本身必危险。此乃告诫领导者:疏忽、畏难而受困,其声望必降;德才不足而占

23、据要位者,其自身充满了危险,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易传系辞下又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释谓:警惕、自危者反能使其平安,掉以轻心者则使其颠覆;此道理十分重大,所有事物概莫能外。对此,领导者应该经常有所反省。三、周易所倡导的修身思维 易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谓:天体的运行刚健不息,作为君子应该自强、自力而不息奋斗。大地的气势厚重而温和,作为君子应该以宽厚的品德去承担社会责任。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以天地的这种品质来要求自身的修养。易传象又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释谓:高亢之龙必有悔,因为满盈之态不可持久。这告诫领导者:功成

24、之后不宜骄狂,在适当时机应功成身退,并举荐年轻有为的后来者接班。易传象又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谓:谦而又谦的君子,谦卑而又自我约束。正如毛主席所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每位领导者都应该身体力行。易传象又曰:“君子以同而异”,释谓:君子应求同存异。这是领导者应有的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易传象又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释谓:君子见到善行应该跟从,如有过错应该改正。易传象又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释谓:君子以顺德而行,积小德而成大德。易传文言曰:“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释谓:君子居于高位而不骄傲;居于低位而不苦恼。领导者只有永远视自己为普通人(事实也当如

25、此),方能达到这种境界。易传系辞上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释谓:思后言,议后动,思考、议论之后的言与行可促成事物的有利变化。易传系辞上又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释谓:二人同心协力,其锋利程度足以将金属弄断。比喻只要同心协力,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此道理各级领导当了然于胸。易传系辞下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释谓:何以保持执政地位?要用“仁”政。何以聚集大众?要善用财富。构建和谐社会,乃大“仁”之政而天下可大治也。易传系辞下又曰:“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释谓:因此君子在平安之时而不忘危险,生存之时而不忘消亡,大

26、治之时而不忘祸乱,唯有这样才能身安、国保。英明的领导者总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从而得以能够成就一番国泰民安之大业。四、略谈周易与八卦 要深刻地理解周易,尚需深入地了解周易的基础,如阴阳、八卦、五行等。以“八卦”为例: 6000 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哲伏羲在观天察地的基础上始作八卦,被称为“伏羲八卦”(亦称“先天八卦”)。此外,至今为止还诞生了另外一张八卦图,它于 3000 多年前由商周时期的周文王所作,被称为“文王八卦”(亦称“后天八卦”)。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异同之处在于:两者卦名、卦象相同,但是卦位、卦数、卦义均有所不同。周文王将原始的三爻卦两两组合,即每一个三爻卦自行配对后再与另外 7

27、个三爻卦配对,于是得到了八个六爻卦,而原始八卦组成了新的 64 别卦。周文王对 64 别卦的每一卦都赋予了卦辞,并对每一个卦的六个爻也都赋予了爻辞(据传此亦有其子周公旦的贡献),于是乎易经由此而生。周文王通过 64 别卦,向后人展现了 64 种天地人之大局以及 384 种天地人之细局,告诫人们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充分演绎了天地人合一的义理。初读易经者,往往会因为文言、历史等障碍而感到有些晦涩与困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便于读者理解 64 别卦,不妨先从卦象入手,由象而及其理、其数。真正学通周易,必须深刻理解每个卦的象、理、数及其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如否卦,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乾、为天;天在上轻以续升,地在下重以续沉,此乃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无邦国也。否卦乃是泰卦变至极点,正所谓“泰极否来”、“乐极生悲”是也;反之,否卦变至极点而成泰卦,则乃“否极泰来”、“苦尽甜来”是也而这,不正是人生之理吗?如此入手学习 64 别卦,可激发初学者的兴趣与遐想,亦可打破晦涩与困难之感;之后步步深入研之,便可达至精微。(来源:崔国文 发布时间:2010/09/15为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