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95.15KB ,
资源ID:58037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8037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余德泉《对联通》4.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余德泉《对联通》4.docx

1、余德泉对联通4余德泉对联通4 余德泉对联通第七章对联类叙(上)对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划分。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把对联分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佳话、挽词、集句、杂缀等九类,就不是按照一个标准作一次划分的结果。这样的划分,尽管在当时有一定的道理,但现在已不完全适用,比如应制对联,而今就没有了。光绪年间出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万寿、寿诞、职官、廨宇、故事、佳话、神庙寺观、应制、胜迹、人品、人事、格言、四书、店铺、俗语、戏名、春联、新婚、哀挽、屋宇(厅堂、山居、田家、门窗、园林、书室)等20类,分得非常细,除了也有一些过了时而外,还显得繁琐和紊乱,而今更不适用。这几年来,一些书籍和文

2、章对对联种类的划分,比较切合现在的情况,可取的成分增加了,但也还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根据功用,现在最常见的是将对联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胜迹联和普通联等。一春联每年除夕前后,为庆新春的到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春联发端于桃符。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桃符也。”所谓桃符,就是悬于门上的桃木。要弄清它同春联的关系,得从一个神话传说谈起。据淮南子说,东海有座度朔山,山上有株大桃树,蟠屈纵三千里。树下有一鬼门,由“神(shn)荼(sh)”与“郁垒(l)”二神把守。遇鬼怪作恶,则以苇索系之喂虎,鬼怪见而畏之。由此,每年除夕,人们便以桃木悬于门户以辟邪祟。这种习俗,相传从周代开始,此后就一直沿续下来,

3、但古时悬的是桃梗或桃人。汉应劭风俗通卷八典祀桃梗:“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仙木。”又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桃人、桃梗,都是指将桃木刻削成的木人,用以象征神荼、郁垒二神。但要刻桃人,实非易事,于是人们渐渐改用了桃木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这里的“桃符”,即桃木板,虽未提及在桃木板上写什么,不过绝不会是两块光木板。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世始:“玉烛宝典曰:元日造桃著户,谓之仙木即今之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在上面写的是神荼、郁垒,这就说得很明白了。看来,在桃木上

4、写字,至迟不得晚于南朝。而用的是木板,每块板上又只写两个字,这就简便得多了。由桃符到春联的发展过程,据陈驹春节话春联所言,大致是这样的:由于桃符是在一年送旧迎新之际用来消灾灭祸的,就不免惹动某些文人墨客的诗兴。他们在上面随兴题两句诗,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桃符诗句”,也就是所谓楹帖(亦叫春帖子)。再往后,楹帖又从桃符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桃符仍被分于两扇大门之上,也仍专司祓除不祥;楹帖则分贴于大门两旁,专任述志抒怀,祈福志庆。于是楹帖脱胎成了楹联。因为它原为春节所专用,所以又叫春联。人们有意识地把两个对仗的句子写在房门两边的桃木板上,史书记载是在五代。蜀梼杌云,五代后蜀主孟昶有“新年纳馀庆,嘉节号

5、长春”一联,题于蜀末归宋前一年除夕。到宋代,题桃符者仍以宫廷和士大夫居多。苏东坡在黄州,一日遇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戏题一联于其上: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讙(xun)。京口韩香请客,作桃符曰: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洪平斋自署桃符: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己十年间。这些题联者多属士大夫之列。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广,春联才在民间流行开来。春联由写在桃木板上转而写在红纸上,也自明初始。其所以用红纸,据说是因为过去有一种叫“夕”的猛兽,每年除夕就出来虐人害物。但它畏惧红色,人们便用大红纸来吓唬它。由题桃木板改为写红纸,简便多了,所以一般都乐于接受。只是其意义,人们当初可能清楚

6、,渐渐便不甚了然。后来人们用红纸写春联,不过取个吉祥如意,而今则多表示喜庆。春联所题的位置,没有一定。一般在大门,也可以在寝门、书房门乃至灶门。黄修复茅亭客话云:“蜀后主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宫门就是宫廷的大门。“新年纳馀庆”一副,则是题在寝门上的。楹联丛话讲清代“紫禁城中,各宫殿门屏槅扇,皆有春联,每年于腊月下旬悬挂,次年正月下旬撤去”的情形,不过是一个代表。民间稍有不同的是,一则没有宫庭那么大的排场和数量,二则春联贴后就不撤。春联,过去也并非都在除夕写。明代,杭州人于除夕就只在门的两边贴两条大红纸,直到初五才把联语补上去。有些地方,贴春联的习俗还推及其他节日。福州旧时就有一种乡俗

7、,不但春节贴对联,端午也贴。每年五月初一,便悬蒲插艾于门庭,五日午时,再用红笺写对联,贴于楹柱,谓之“午时书”。这是由仿春联之制而来的,故梁章钜称之为“桃符之别调”。清代,京师宦宅所制春联每喜以本岁干支分冠联首。例如乙未年一副:乙近杏花袍曳紫,未匀柳色绶拖黄。古代一品到四品官穿紫袍。绶,印带,黄色。丁酉年一副:丁岁观光惭国士,酉山采秘识奇书。这类对联,大多内容空泛,且见拼凑痕迹,加之民国时起即用公历而不用干支纪年,而今已很少有人模仿。还有专切姓氏的春联。这种春联的内容,主要是隐切同姓中有名望的人物,以使其受联者感到荣耀。如上文“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即是。又如:秋水落霞惊四座,桐花栖凤服群贤

8、。切王姓。上联指王勃作滕王阁序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四座惊叹。下联写清诗人王士祯以“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一语,倾倒一时,人谓之王桐花。而今也还有人仿写这种春联。春联中有一种“数九迎春联”,比较特别。旧俗冬至以后,就以数九来推箅节令。每过一九,气候发生一些变化。民谚说:“一九二九,袖中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衫;八九七十二,牛在田中呃;九九八十一,农夫戴斗笠。”这个民谚可以清楚地看出由寒变暖的过程。但某月某日,到底已入了哪一九,不记得冬至日,又没有记录,常常说不准。于是,便产生了九九消寒图。据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介绍,

9、这种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但因花瓣排于枝上没有按九间隔,每个九不易明辨,九九消寒图才被“数九迎春联”取而代之。这种春联,每边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请看下面一副:柔柳秋咽囿柯風恃勁,院庭春染幽巷草重盈。这副对联乃旧时所写,“風”、“勁”均是繁体。“草”本作“(上 下早)”,十画,这里把“ ”,连笔写成了“艹”,与今同,故为九画。这种对联,笔画都要写成双钩中空,如“柔”就要写为“(柔字中空)”。从冬至后一日起,依顺序每天将上下两联同位置上的字各填实一笔,待两联各填完一个字时,就表明已过了一九。这样,某月某日,已进人哪一九,乃

10、至哪一九的第几天,都一目了然。而今数九的习俗还在,“数九迎春联”却早成了历史。春联的内容十分广泛,下面略举几例,即可见一斑。元代杨瑞给寓所自题的一副,颇有寄情山水之意: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明嘉靖年间,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感海刚峰(瑞)、林念堂(润)谏德,于中堂书春联赞云: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清人吴让之,不愿为官家书屏,弃家宿庙,岁除之日,题联庙门以叹曰: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清人范文甫,宁波名医,一生以救人为己任,虽家境贫寒而其志不改。某年春节,题联自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国民党统治时期,民不聊生。某年春节,重庆传出这样一副对联:

11、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一九四九年元旦,重庆解放在即,渣滓洞志士欢欣鼓舞,于狱中题联寄慨: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解放后,祖国景象长新。某地农村一副春联写道: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新春之际,祖国人民格外思念台湾同胞。有人题联寄意曰:新岁雪晴,祖国红梅争怒放;故园春满,台湾紫燕好归来。二喜联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喜联始于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包括续话和三话)一书中,所见五副,都是婚嫁方面的。出于乾隆年间的一副,记在丛话里。时有冯诚修,即相传上京应试时以“夕阳反照桃花洞”句续救“柳絮飞来片片红”句而名声大噪者。冯与其夫人同庚,乾隆四十七年(17

12、82)80岁,结婚亦正好60年。结褵(l)周甲之日,“亲友门生,骈集称庆”。冯与夫人“重行花烛交拜之礼”,并自题联曰:子未必肖,孙未必贤,屡忝科名,只因老年娱晚景;夫岂能刚,妻岂能顺,重谐花烛,幸邀天眷锡遐龄。这副对联题于二老“重谐花烛”之时,这个内容亦占主导地位,因此它是一副喜联。但联非他人所送,连高寿也一起讲了,从这一点上看,又不大纯粹。也许这正表现了喜联初起时的原始特征。出现于乾隆、嘉庆年间的一副,录于二话中:绣阁团圞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这副对联乃天津太守牛稔文为子娶妻时,纪昀所题。上联暗切“吴牛喘月”,下联暗切“对牛弹琴”,说牛而不见“牛”字,虽有玩笑意味,但单从字面上看,全联讲夫

13、妇和谐,已是一副十足的喜联。出现于嘉庆、道光年间的三副,两副见于丛话,是程春海在京续娶时友人送的。黄左田所赠联云:调羹定识威姑性,洒翰应增吕子书。调羹,调制羹汤以奉公婆。威姑,即君姑,丈夫之母。洒翰,写作。吕子书,指宋吕祖谦撰东莱左氏博议一书。相传(其实不确)成于蜜月之中,故多引作新婚佳话。又陈石士所赠联云:博议书成临月按,合欢酒热对花斟。博议,亦指东莱博议。按,察究。一副见于续话,为侯理庭子新婚时,严问樵代曹氏所拟:雀屏妙选今公子,鸿案清芬古大家。侯理庭,某郡太守。雀屏妙选,取唐高祖李渊得窦皇后故事,谓女婿是百里挑一的。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窦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

14、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以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李渊)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鸿案,盛食的有足木盘。取东汉孟光对梁鸿相敬如宾的故事,赞新娘贤德。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联中引用这两个故事,都同婚嫁密切相关。从乾隆至道光年间,婚嫁喜联当然并非仅此五副,但因未经搜集而散失了,一时无从查考。光绪十六年(1890),光绪皇帝举行结婚大典。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送给他一封贺信和一座自鸣钟,那钟上也刻有一副用中文书写的喜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日月和天地,都

15、是指皇帝和皇后。光绪帝结婚,外国女王也送喜联,喜联的使用和影响,到此时已比较广泛,这一点已无庸置疑。几十年来,婚嫁喜联大为普及,而今青年们结婚,常常贴得满房都是,确也使热烈的气氛和喜庆的色彩增添不少。就写法上来就说,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格调。例如:邀得空中比翼鸟,来看枝上并头莲。某单位两个青年,原是大学同学,彼此相爱已有一段时间。结婚时,在当地工作的其他两个同学也刚结婚不久。大家得到通知,都双双前去祝贺。其中一位,见墙上一幅荷花水墨画,遂得这副喜联。联语内容比较严肃。但也有些婚嫁联很诙谐。这又有雅俗之分。前面所引纪昀题贺牛稔文之子娶妻之联,上下联各含一个成语,风趣又不伤人,就雅得可以。清末林庆铨

16、题贺江西李岱阳之父续弦一联,亦属此类。李岱阳之母不幸早逝,其父晚年孤寂,重娶一寡妇,以相依为命。林庆铨得知,遂为题如下一联:阿婆学作新嫁娘,争看螺髻盘青,有绕膝孙曾戏呼少妇;而翁本是美男子,倘把虾须濡墨,使比邻妯娌错讶檀郎。檀郎,旧时对夫婿或所爱男子的美称,因晋代潘岳是个美男子又小名檀奴而来。而今喜联之诙谐者,则多是伙伴们故意逗趣而作,文辞上就未必有纪、林二人那么讲究了。例如:娘子官人,平日无非演戏剧;生哥莺妹,今宵真要做夫妻。这是观众朋友为两演员结婚而作的一副喜联。联语从他们平日合演西厢记上来立意,写得很有意思。再如:巧师傅勤快跑布店,天晓得是不是看顾客们喜欢什么花色;秀货员热情待访者,无须

17、问有没有给同志哥说点弦外之音。这副喜联,一看就是在同新郎新娘开玩笑。新郎姓“乔”,是某绸缎厂花样设计师,以“巧”谐音,是极言其技艺很高。秀者,售也。以秀谐售,是极言新娘长得漂亮。这类喜联,而今已比较常见,这同人们生活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是分不开的。不过,也有过分恶作剧的情形,即把喜联的内容弄得低级庸俗,即使是开玩笑,因有背于高尚的情操,也是不足取的。上面所举婚联,都是别人题贺的。有些地方别开生面,由男方与女方自己题对,这就颇具传奇色彩。由新郎和新娘直接对对联者,至迟明代就有这种情形。旧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讲苏东坡之妹在新婚之夜,要夫婿秦少游答得三个问题,才准进入洞房。这第三个问题就是需要秦少游

18、属对的一个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最后秦少游以如下一联相对:投石冲开水底天。于是两人花好月圆。冯梦龙说的是宋代的事。宋代是否确有这类事情,无有佐证,苏小妹和秦少游是绝无此事的。但若明代尚无这类事情,冯梦龙恐怕就无从附会了。也有男女两家对对联者。李曼馨先生在庚柬对联的代作一文中说,苏北旧俗,男女订婚都要写庚帖。庚帖上除了写生辰八字而外,还要写一副表示吉庆的对联。按规矩,是由男家出上联,女家对下联。对联都是请人代作,内容也通常是“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之类的话。但有时也有佳对。如潘、何二姓联姻,潘家的出联是:喜潘家有田有水兼有米。此联将“潘”字拆为“水”、“田”和“米”三字。何家的对句是:庆何氏添

19、人添口又添丁。此联将“何”字拆为“人”、“口”和“丁”三字,对得极工。又某地东西两庄一亲戚再次结亲,男家的上联是:先是老亲,后是新亲,亲上加亲,亲亲嫡嫡。一连用了六个“亲”字。女家的对句是:乾为男子,坤为女子,子又生子,子子孙孙。也一连重言六个“子”字,对得极工。据梁柱华先生有趣的婚礼插曲轿对一文介绍,江西崇仁、永丰一带,也有类似的风俗习惯。所不同者,只对联是贴在花轿上而不是写在庚柬上。而且,男家出联太易,会被认为对婚事不重视;女家对不上来,也会被男家看不起,因此,两家对此事都非常认真。特别有趣的是,男方把上联贴在花轿上迎亲,新娘快上轿时也把所对的下联贴在轿上,这时,围观者便喊:“对上了!”“

20、对得好!”既夸对联,又夸新郎新娘。在结婚时让双方对对联,看来正是为了达到这种双关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婚联,当然是好的见多。比如有一迎亲的上联是: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此联用析字和嵌名两法,把新郎“胡美意”的名字写了进去。女方的对句是: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蝉娟。此联也用相同的方式,写进了新娘的名字“何妙娟”。梁文讲的这种风俗而今尚在,只是代替花轿的已是喜车罢了。大厦落成或迁入新居,人们也纷纷以对联道喜。这类喜联和其他喜联,当起自婚嫁喜联之后。民国年间,有一私塾先生于某地山边建一茅屋,落成之日,乡人以联贺曰:有竹有松,凤翔鹤住神仙地;无尘无扰,水绕峰环处士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

21、农村经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某地过去一困难户,两年打了翻身仗,除还去积年全部欠款外,还建了一栋砖瓦屋。乔迁之日,有人送了这样一副门联:一屋新成,水增气象山增色;四邻同庆,男颂方针女颂勤。某地某姓,姐妹失散四十余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终于取得了联系。重新团聚之日,正值八月中秋。一方所在单位送联致贺云:月朗心甜人聚日,情亲泪热话长时。贺学会成立,贺商店开张,贺老年得子等,也具有喜联的性质。要归到喜联里来,未尝不可,但这些对联,通常都以交际联(本书入“普通联”)视之,这里就不再列述了。由于喜事并非时时皆有,而且一办即过,所以喜联都带有临时应景的性质。喜联的内容也因事而定。但不管哪

22、类喜联,都是为贺喜而作的,而且要使人家觉得有可喜之处,否则就不能叫喜联了。三寿联为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叫寿联。寿联起于北宋末年。旧辞源“寿联”条云:“宋孙奕示儿编: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始此。”这条材料取自楹联丛话。梁章钜在其下作了如下评论:或谓“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云“犹欠一分”,便见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已道尽了生年日月,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

23、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这段评论的意思,一是说是叔经(北宋仁宗时人)所作寿联中,“将满一轮”四字用得不确切,不能肯定生日就是十四;二是说吴叔经所作寿联同周益的生日寿联是切日的开端。是否整个寿联的开端呢?粱章钜没有明说。但在此以前的寿联,尚未发现,因此,辞源“寿联之风始此”的结论,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若说成“此为已发现记载最早的寿联”,似乎更准确一些。莱公或莱国,即宋代寇准。潞公,即宋代文彦博。元明时代当也有寿联,暂未收到例子。到清代,寿联渐多,尤以皇帝万寿盛典时为最。1713年,康熙六十大寿。北京“自大内出西直门达西苑路,皆有牌坊坛宇,每座落必有楹联”,而且“肃括宏深,闻皆

24、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楹联丛话)下面略引两例:题于般若庵经棚的一副是: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箕畴敛福,曰富曰贵曰康宁。周雅,指小雅,诗经组成部分之一。歌,指天保篇。该篇有“如山如阜”、“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等语,均为祝寿之词。赓,连续。“箕畴五福咸敷敛,皇极躬持锡庶民。”下联意取于此。箕畴,即尚书洪范之“九畴”,传为箕子所述,故曰箕畴,为传说中天帝赐与夏禹的九种治理天下的大法。五福,指寿、福、康宁、攸好德(即好德)、考终命(即善终不横夭)。敛,集。题于广济寺牌坊的一副是:算永东华,若木光腾春九十;祥开南极,蟠桃花放岁三千。算,数也,此指寿。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树名,生

25、于昆仑山极西处“日落之地”。1790年8月,乾隆八十大寿,即位五十五周年,庆典联也相当多。其中以彭文勤题的一副,比较著名: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龙飞,指皇帝即位。五事,指貌、言、视、听、思。鹤算,指高寿。八元,传说中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传说中高阳氏的八个才子。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古代乐器。八风,八方之风。丹墀,皇宫前的石阶。这副寿联虽仍属阿谀之词,但抓住“五”和“八”作文章,写得很有特色。有些寿联喜欢把寿者的年龄结合起来讲。

26、乾隆年间,湖湘一老人百岁,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均世间俗语。两联虽将“百”字隐去而所言皆在“百”上,亦可谓巧矣。嘉庆十八年(1813),梁山舟九十,夫人八十九,张问莱赠联贺寿: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元孙。元孙,即玄孙,因避康熙帝玄烨讳,故改玄为元。人近百年,即八九十岁之时。不知何时,有人作五十岁寿,“五十”在寿联中也说得很明白: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桑,桑木所作之弓。古时男子生日,要用桑弧蓬矢(蓬梗作的箭)射天地四方,以示胸怀大志。大年,高寿。海屋,语出东坡志林卷地:“尝

27、有二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后即以“海屋添筹”为祝寿之言。春华(花)、秋实,本指仙桃“八千年一开花,八千年结实”,寿长之谓,此为答语。有些寿联不讲年龄,却侧重于讲寿者的事迹、品性之类。1940年12月6日,马寅初因抨击四大家族,蒋介石下令将其秘密逮捕。消息传开,群情激愤。次年五月初九,乃马寅初六十寿辰。为营救马寅初出狱,社会各界提前于3月30日在重庆大学礼堂举行“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合送寿联如下: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桃李增华,言马寅初的言行,已使越来越多学

28、生从沉梦中觉醒。坐帐无鹤,典出神仙传。传云,有名介象者,善隐形之术。吴王徽至武昌,诏令“立宅供帐”,与之学。后象食美梨而“死”,而当日又现身于建业(今南京)。吏以表奏闻,开其棺,中“惟一符耳”。为立庙祀,“常有白鹤来集座上,迟回复去”。本联用此典,意在婉惜马寅初已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能亲临今天的寿典。支床有龟,典出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本联用此典,既示高雅,又有祝其长寿之意。“坐帐无鹤”与“支床有龟”连用,出庾子山小园赋。仅上联两语,马寅初为何许人,而今的状况如何,便已一目了然。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客唤;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这副

29、寿联,一看便知寿者是个医生。秋翁永健,春色长留。这副寿联,一看便知寿者是个园丁。寿联若是自己为自己的生日题写的,叫自寿联。自寿联以抒怀者见多,笔调也比较轻松。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六十岁时题写的一副自寿联,就是如此: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某渔翁题的一副自寿联,也活现了自己的志趣和性格:水上飘流数十年,就凭这一张网、几颗钓,福也福,寿也寿;人间风雨千百次,无奈我青箬笠、绿

30、蓑衣,去便去,来便来。有的对联虽题于祝寿之时,其实并非祝寿,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请看下面一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政绩,割地求和。据文廷式闻尘偶记载,1894年西太后六十大寿,为了隆重庆祝,从紫禁城西华门至西郊颐和园,沿途四十华里,大兴土木。生日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西太后惟恐冲了她的“万寿盛典”,在“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思想指导下,下令“不准抵抗”。结果,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随即,又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赔款银二万万两外,还割让台湾与澎湖。民众对西太后的卖国行径十分愤慨。后来,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北京一城门上写下了这副寿联,对西太后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民国初年,某地一位县太爷,在位时大刮地皮,闹得全县人人怨嗟。某年,此公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绅商们只好照办。一位绅商请一穷秀才代撰贺联,秀才写道: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梁、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小百姓该死,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