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96KB ,
资源ID:564371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437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例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例谈.docx

1、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例谈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例谈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也可以说,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本文拟从词类活用、倒装、省略、判断句、被动句等方面对成语中遗留的主要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作一梳理,以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有所裨益。 一、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便是词类的活

2、用。应该说,词类活用现象现代汉语里也存在,但远不如古代汉语普遍,而这种现象大量地遗留在成语中。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用作状语、名词和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这几种主要的词类活用现象在成语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 1.1名词的活用 1.1.1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和地点名词可以作状语,如“我们电话谈”、“我们深圳见”。而古代汉语除专用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这是古代汉语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之一。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也不妨可以看作是一种词类活用。这种现象在成语中较多地存在着。如: 狼吞虎咽:像狼一样吞,像虎一样咽。形容吃东

3、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虎: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客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鳞、栉: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土、瓦: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花客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花、月: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风、电: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日新月异:事物、景象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日、月:名词用作状语,表时间。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夙、夜:名词用作状语,表时间。 凤餐露宿:风里吃饭

4、,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风、露:名词用作状语,表处所。 道听途说:在路上听来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说。道、途:名词用作状语,表处所。 客死他乡: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客:外来的人,名词用作状语,表身份。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势:根据情势,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义不客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义:按照道义,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车、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拳、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1.1.2名词活用作动词。如: 不

5、胫而走:不长腿却跑掉了。胫: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长腿。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毛:指草木庄稼,这里活用为动词,指不长草木庄稼。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水、龙:这里活用为动词,像流水,像游龙。 哀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穿着锦帛衣服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夺耀的意思。衣:穿,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面:见面,名词活用作动词。 1.1.3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如: 草菅人命:把人命当野草,比喻随意虐杀人民。草菅:野草,这里活用作意动词,把当作野草。 鱼肉百姓:比喻残

6、酷剥削、任意欺凌老百姓。鱼肉:把当作鱼肉,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1.1.4名词活用作使动动词,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转变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者使宾语发出与这个名词意义相关的动作行为。如: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血:使沾血,名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汗:使出汗,名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生死肉骨: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内。形容恩惠极大。肉:使长肉,名词活用作使动词。 1.2形容词的活用: 1.2.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 披坚执锐:披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锐利的兵器。坚、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

7、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浊、清:污水、清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比喻坏的、好的。 1.2.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 不自之冤:不能得到辩解或洗刷的冤屈。自:搞清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2.3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如: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远:认为远,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是古非今: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是:认为对,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耻:认为可耻,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1.2.4形容词活用作使动动词,表

8、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如: 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富、强:使富足、使强大,形容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赏心悦目:园看到美好的东西而心情欢畅。赏:使欢畅,悦:使愉悦,形容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精洞。圆:使圆满、周全。 1.3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表示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如: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起:使起来,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沉、落:使沉、使落,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生死肉骨: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生:使活过来,

9、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走马看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走马:骑着马使马奔跑,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孚:使信服,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惊:使惊动,动:使震撼,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倾国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 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倾:使倾覆,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 二、倒装 一般说来,古今汉语的词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种特殊的词序,也可以叫倒装。 2.1宾语前置 在倒装句中,最突出的现象是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

10、动词的前面,从而起强调宾语的作用。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在成语中都还存在着。 2.1.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上古汉语中,由疑问代词“何”、“谁”、“安”、“奚”等充任宾语,宾语一般要置于动词之前。例: 何去何从:离开什么?跟从什么?现多指在重大问题上的抉择。疑问代词“何”作“去”、“从”的宾语而置于它们前面。 居心何在:到底有什么用意。何在:印在何。疑问代词“何”作“在”的宾语而前置。 不亡何待: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即必然灭亡。何待:印待何,疑问代词“何”作“在”的宾语而前置。 何往不利:指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得。何往:即往何,疑问代词“何”作“往”的宾语而前置。 欲谁归罪

11、:将要归罪于谁呢?谁:疑问代词“谁”作“归”的间接宾语而前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不存在,毛将附着在什么上?比喻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傅:通“附”。安:什么,疑问代词作“傅”的宾语而前置。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同样受宾语前置规则的支配,宾语置于介词之前。例: 谁为为之:为谁而作,慨叹没有知己。谁为:即为谁,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而前置。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追求。谁:疑问代词作介词“与”的宾语而前置。 2.1.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由代词充当宾语的,宾语常常置于动词前,它包含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

12、”、“莫”等否定词表示;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例: 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指要抓紧时间。我待:“待我”的倒装。我:代词宾语前置。 人莫予毒: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的高兴心情。予:我,代词宾语前置。 2.1.3用代词“之”、“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在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然后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代词“之”或“是”复指,构成“宾语+之+动词”或“宾语+是+动词”的格式。例: 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何罪:前置宾语,用“之”复指。 不此之图: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此:这。这个,

13、前置宾语,用“之”复指。 马首是瞻: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后比喻跟随某人行动。马首:前置宾语,用“之”复指。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有的前置宾语的前面加上“唯”,构成“唯+宾语+是+动词”的格式,这种格式更是大量的保留在成语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例: 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才:前置宾语,用“是”复指。 唯命是听:只是听从命令,不敢有半点违抗。指绝对服从。命:前置宾语,用“是”复指。 唯利是图:只是图利,别的什么都不顾。利:前置宾语,用“是”复指。 唯我独尊:只有自己最尊贵。原来是佛教推崇释迦牟尼的话,后用来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我:前置宾语,用

14、“是”复指。 2.1.4陈述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宾语前置以外,古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宾语前置,就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这种宾语前置不须具备任何条件,只要是为了强调需要都可以前置。例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齐桓公伐楚),意为楚国用方城山作为城墙,用汉水作为护城河。方城:山名,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汉水。也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它们都是为了强调而前置。这种宾语前置因其简洁有力而保留在成语中。例如: 一以当十: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使用。形容作战凶猛,现多指能干的少数人的作用之大。以:舟词“用”;一:介词“以”的宾语,为强调而前置。 一以贯之

15、: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现泛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以:介词“用”;一:介词“以”的宾语,为强调而前置。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以:介词“用”;一言:介词“以”的宾语,为强调而前置。 文以载道:用文章来阐明道理。以:介词“用”;文:介词“以”的宾语,为强调而前置。 夜以继日:白天时间不够用,用夜晚来继续。形容昼夜不息地从事某件事。以:介词“用”;夜:介词“以”的宾语,为强调而前置。 宽以待人: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以:介词“用”;宽:介词“以”的宾语,为强调而前置。 2.2介宾结构后置。现代汉语的介宾结构主要位于动词、形容词等核心谓语

16、前充当状语,而古代汉语的介宾结构有些也可以位于核心谓语前充当状语,但更多地主要是位于核心谓语后充当补语,而语译为现代汉语时则仍须还原到核心谓语前当状语,所以有人把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这种现象在成语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例: 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于泰山:比泰山。介词结构位于形容词“重”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重”前当状语。 老于世故:对处世很老练,富有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于世故:对处世,介词结构位于形容词“老”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老”前当状语。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于事:对事情,介词结构位于动词性结构“

17、无济”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无济”前当状语。 持之以恒:用恒心长久坚持下去。以恒:用恒心。介词结构位于动词性结构“持之”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持”前当状语。 绳之以法:根据法律制裁。以法:根据法律,介词结构位于动词性结构“绳之”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绳”前当状语。 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以鼻:用鼻子。介词结构位于动词性结构“嗤之”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嗤之”前当状语。 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以沫:用吐沫,介词结构位于动词性结构“相濡”后作补语,语译时放到“相濡”前当状语。 三、省略 成分省略是指在不影响语意 表达的原则下

18、,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常常省略某些成分,这是古今汉语共有的现象。但古代汉语的成分省略比现代汉语普遍得多,而且有些省略现象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而成语由于言简意赅以及向四字格靠拢的趋向。就使得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这些省略现象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对成语的费解以至误解,这也是我们在理解和解释成语时必须加以重视的。 成语中的省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省略介词。现代汉语的介词一般不能省略,而古代汉语有的介词有时却可以省略,在成语中比较多见的是省略介词“于”。例: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坐”与“春风”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运筹帷幄:在军用帐篷中拟

19、定作战策略。去获取战斗的胜利。“运筹”与“帷幄”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立”与“鸡群”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与“度外”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败”与“垂成”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祸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或祸害发生。“防患”与“未然”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远近各地,形容名声很大。“闻”与“遐迩”

20、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到”。 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起”与“萧墙”之间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出”与“尔”之间、“反”与“尔”之间省略介词“于”,前者可译为“从”,后者可译为“到”。 也有省略介词“以”的。例: 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沫:洗头发。用风梳发,用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栉”与“风”之间、“沐”与“雨”之间省略介词“以”,可译为“用”。 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用李子回赠他。比喻

21、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投”与“桃”之间、“报”与“李”之间省略介词“以”,可译为“用”。 3.2介词宾语省略。 3.2.1现代汉语除“被”字之外介词后面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的介词宾语却常常可以省略,这种省略的介词宾语主要是代词“之”,成语中也是如此。例: 患难与共:祸患与灾难和他共同承担。形客同心同德,利害一致。与: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 羞与为伍:指把跟某人在一起同列视为羞耻。与: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自己家族的长辈,从而把这种尊老之心推广到尊敬别人家族的长辈。以及:两个词。以:介词。把:及:动词,推广、推及,后面省略代词宾语“之”,代这种尊老之心

22、。而绝不能把“以及”理解为现代汉语表并列的连词。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以:介词,把,后面也省略宾语“之”。 3.2.2动词的宾语也常常省略,例: 引以为鉴:拿某人或某事来作为鉴戒。引:拿,动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以:动词,认为,后面也省略宾语“之”。 信以为真:相信某人或某事认为它是真实的。信:动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以:动词,认为。后面也省略宾语“之”。 3.3谓语省略。例如: 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后省略谓语动词“值”。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言”后省略谓

23、语动词“重”。 一发千钧: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一发”后省略谓语动词“系”。 一日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一日”后省略谓语动词“如”。 再衰三竭: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再”、“三”后面省略谓语动词“鼓”,击鼓的意思。 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以目”后面省略谓语动词“示意”。 四、判断句 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别。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由

24、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并在它们前面常有副词修饰或限制。而古代汉语表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非”。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这种句式在成语中也有所遗留。 4.1表肯定的判断,例如: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作主语,“兵家常事”作谓语,“乃”是副词作状语,起加强语势的作用,没有判断词。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友好相处。“四海之内”指世界各地的人民,作主语;“兄弟”作谓语,“皆”是副词作状语。“都”的意思,没有判断词。 4.2表否定的判断,例如: 人非草木:“人”作主语。“草木”作谓语,“非”可译为“不是”,是否定副词作状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长城”指不到长城的

25、人,作主语;“好汉”作谓语,“非”是否定副词作状语。 五、被动句 古代汉语有特定标志的被动句,以下几种特定标志还保留在成语中: 5.1“及物动词+于+施事者”。例如: 囿于成见:被已有的、现成的看法局限。于:介词,用于引介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成见”。 5.2“为+施事者+及物动词”。例如: 古为今用:指古代的一些事物、思想被今人加以利用。介词“为”用于引介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今”。 介词“为”后的施事者有时省略不出现。例如: 金石为开: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介词“为”紧贴动词,“为”后省略了表示施事者的宾语。 5.3“见+及物动词+于+施事”。例如: 见弃于人:被别人抛弃。助动词“见”表被动。介词“于”引介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人”。 见制于人:被别人控制。助动词“见”表被动,介词“于”引介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