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19KB ,
资源ID:5567180      下载积分:12.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67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开展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gj****cr)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开展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

1、开展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提升“弱有所扶”综合服务质效,实现“弱有所扶”从“保基本、兜底线”到“全覆盖、都满意”的转变,在全县开展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工作试点,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保障基本生活和支持能力发展相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普惠救助和个性服务相结合、资金帮扶和服务帮扶相结合,着力统筹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整合救助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利用试点推进“弱有所扶”领域机制建设,确保合力救助、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公平救助,形成长效机制,提高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工作整体效能。二、工作任务(

2、一)完善救助体系构建机制,编密织牢“弱有所扶”兜底保障网。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康复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为辅助,以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为补充的“弱有所扶”制度体系,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灾人员、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唇腭裂和脑瘫儿童、重度精神病患者、困难残疾人、“两癌”贫困妇女、困难职工、需急救的身份不明和无力支付人员、因见义勇为致残人员及其家庭、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

3、庭等困难群体全覆盖,切实编密织牢“弱有所扶”兜底保障网。(二)完善救助与扶贫制度衔接机制,拓宽“弱有所扶”实施渠道。加强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纳入扶贫范围,综合解决重病、重残、“支出型”贫困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救助标准,确保救助范围、救助水平、救助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救助制度与各级、各部门走访慰问活动有效衔接,确保救助、走访合二为一,衔接有序。加强政府救助与社会组织救助的有效衔接,引导社会

4、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助,拓宽“弱有所扶”实施渠道。(三)完善“弱有所扶”工作网络运行机制,强化县、镇、村三级体系建设。依托县大数据中心、“全科大网格”,加快建立县、镇、村三级衔接互通的救助工作网络,在县民政局设立社会救助中心,负责“弱有所扶”工作对接、政策衔接、数据统计、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各镇(街道)设立工作服务站,负责入户调查、信息公开、审核审批、系统维护、“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政策宣传等工作;各村(社区)设立工作服务点,负责申请受理、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帮办代办、调查评议等工作,及时化解各类急难情形,形成“上下一条线、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弱有所扶”工作体系。(四)完善救助家庭经

5、济状况核对机制,形成统一的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接市民政局数据信息中心核对平台、县大数据中心,联合县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实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信息等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验证身份信息、比对电子证照,直接开展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提升“弱有所扶”整体工作效率。(五)完善“弱有所扶”工作岗位购买机制,破解“弱有所扶”经办力量薄弱问题。加强“弱有所扶”救助队伍建设,明确配置服务人员数量,进一步完善购买救助经办力量运营机制,采取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调剂、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齐配强基层“弱有所扶”工作人员,做到人

6、岗相符。其他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救助服务事项,补充社会力量予以办理,确保“弱有所扶”工作长效运行。(六)完善政府购买“弱有所扶”服务机制,实现“弱有所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督促专业机构做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推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卡制度,切实保障特困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做好困难群众心理疏导工作,对有轮椅、康复器材、衣被需求的困难群众给予物质帮助,注重“弱有所扶”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改善受助人群福利依赖的引导和增能,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自强自立思想,激发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和回报社会的决心,确保“阳光心语”心理关爱项目发挥实际作用。健全政府购买“弱有所扶”服务的管理

7、办法、考核办法、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运行机制,开展第三方承接机构绩效考核评价,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弱有所扶”服务机制,促进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瘦身”,提升“弱有所扶”整体工作效能。(七)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弱有所扶”体系的积极作用。建立社会救助需求发布、对接机制,引导鼓励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弱有所扶”,主动提供项目清单、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完善政府搭台、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提供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多样性、个性化服务。鼓励村(社区)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开展村级慈善基金互助等形式叠加帮扶,

8、吸引更多慈善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八)完善社会救助“放管服”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弱有所扶”领域改革。支持各镇(街道)在救助职能整合、资源统筹和政策创制、工作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对委托下放的救助审批事项强化监督、审查管理,及时纠正审批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不断完善“一次办好”审批事项服务清单,推行救助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高“弱有所扶”帮扶效率,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九)完善救助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机制,扩大“弱有所扶”资金有效供给。加大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统筹安排走访慰问资金等各类“弱有所扶”资金,将各类救助资金分级纳入财政预算,合理确

9、定救助重点,分类制定救助标准,扩大和优化资金供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落实“弱有所扶”项目税收优惠、资金奖补、费用减免等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弱有所扶”工作。(十)完善“弱有所扶”监督管理机制,预防“弱有所扶”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完善“弱有所扶”信息公开制度,将救助政策、项目以及资金分配使用等情况多渠道长期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弱有所扶”监测信息分析研判,预防“弱有所扶”工作中的“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不良行为,惩治贪污、挪用、冒领救助资金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救助家庭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行申请申报救助事项守信承诺制度和失信记录制度,及时录入失信记录

10、,归集报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向社会公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一)动员部署、完善方案(1月1日3月31日)。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部门相关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县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召开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明确工作分工和工作部署,动员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发挥部门联动作用,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调研梳理、协调推进(4月1日6月30日)。广泛参观考察全国范围内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先进经验,掌握全国“弱有所扶”标准化

11、建设情况,理顺社会救助“弱有所扶”领域帮扶、救助事项。对社会救助“弱有所扶”领域的试点事项,依据国家“弱有所扶”清单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我县现有基础、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弱有所扶”进度。开展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全员培训和标准化试点专题培训。(三)搭建体系、规范运行(7月1日9月30日)。收集与社会救助“弱有所扶”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类标准与规范,结合实际情况,搭建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开展社会救助“弱有所扶”领域规范与流程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标准文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并发布实施。(四)标准实施、自我评价(10月1日12月31日)。通过新闻媒体、

12、网络平台、明白纸和宣传手册等手段营造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实施氛围,组织重点标准培训、解读,编制工作计划、建立自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弱有所扶”体系管理。建立“弱有所扶”领域实施情况监测平台、数据库,以及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制度,跟踪标准实施情况。县省级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制度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梳理总结“弱有所扶”工作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弱有所扶”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弱有所扶”长效保障机制。结合我县现状,编制具有特色所需设施、设备、人员、服务、管理等“标准”,总结相关做法和经验

13、上报,争创“全省度社会救助制度创新单位”。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强化县省级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制度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开展全县“弱有所扶”试点工作,细化部门职能,建立定期协商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弱有所扶”的积极性,整合政府、社会各类资源,畅通救助服务渠道。做优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做到逢救必核、精准识别。主动公开帮扶政策和资金使用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救助帮扶公开、公平、公正实施。(二)完善制度保障。完善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制度保障,构建扶贫救助、保险救助和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以及社会力量救助、慈善救助等多位一体的大救助制度体系,切实保障社会救助“弱有所扶

14、”试点顺利推进。(三)健全队伍保障。健全社会救助“弱有所扶”队伍保障,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工作队伍保障网络。县民政局统筹全县社会救助“弱有所扶”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各镇(街道)明确12名专职救助工作人员充实到民政办,承担协调辖区内社会救助“弱有所扶”业务工作;每个村(社区)配备12名民政助理员,负责本村(社区)社会救助“弱有所扶”具体服务工作。(四)明确资金保障。“弱有所扶”试点经费主要来源包括县财政专项资金、福彩公益金、慈善捐助和募集社会善款资金,用于“弱有所扶”所需设施建设、设备完善、人员培训、服务管理改进、标准体系的实施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也用于技术创新、服务人员技能提升及第三方服务评估等方面工作,确保“弱有所扶”工作经费保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