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8.65KB ,
资源ID:5561399      下载积分:12.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613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县乡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1.docx)为本站会员(gj****cr)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县乡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1.docx

1、县乡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一、摘要实施单位:县草原工作站防治地点:*。防治方法及规模:采用人工捕捉和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防治草原鼠害面积20万亩。防治期限:202x年3月至202x年7月。防治资金来源: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下达202x年提前批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任务计划的通知(武林发2020314号)和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202x年提前下达草原生态修复资金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甘林草函2020789号)文件下达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鼠害)资金40万元。二、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县位于省中部,祁连山东端,属青藏高原区,位于东经1020110340,北纬36303735之间,兰新铁路和国道3

2、12线纵贯全境,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二)气候特点。县境内海拔在20404873m之间,年降水量265630毫米,年蒸发量1600mm,年平均气温-11.3,0积温1327.21738.2,无绝对无霜期。野生植物有120d左右的生长期。(三)土地资源。县总土地面积1072.39万亩,其中天然草原638.53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587.11万亩。土壤主要以黑钙土、栗钙土为主,兼有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和冲积草甸土,土层厚度4080cm。(四)草原资源。天然草原是县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9.54,境内草原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天然草原有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化草原、高

3、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低平地草甸五类,主要牧草有49 科158属276种。天然草原不仅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地生产资料,而且是祁连山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三、鼠害分布和危害情况县受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全县植被类型多样,啮齿动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数量大,危害严重。啮齿动物有2目8科4亚科25种,危害种类主要有高原鼢鼠、喜马拉雅旱獭、高原兔、鼠兔、达乌尔鼠兔、长爪沙鼠、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等,基本体现为草甸动物群和草原动物群两个生态地理动物群,其群落为:、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喜马拉雅旱獭狭颅鼠兔群落;、山地草甸高原鼢鼠鼠兔喜马拉雅旱獭群落;、山地草原达乌

4、尔鼠兔长爪沙鼠阿拉善黄鼠群落; 、灌丛草甸高原兔鼠兔高原鼢鼠群落;、疏林草甸高原鼢鼠狭颅鼠兔根田鼠群落。按地域和草地类型分,高原鼢鼠、喜马拉雅旱獭、鼠兔、高原兔等主要分布在抓喜秀龙、安远、西大滩、毛藏、石门等乡镇的草甸类草地,达乌尔鼠兔、长爪沙鼠、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等主要分布在松山、华藏、旦马等乡镇的草原类草地。四、防治方法及规模采用人工捕捉和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防治草原鼠害面积20万亩,其中:人工捕捉2万亩、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防治18万亩。(一)人工捕捉。人工捕捉2万亩,在松山镇实施。(二)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防治。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防治18万亩,其中:抓喜秀龙

5、镇5万亩、松山镇5万亩、华藏寺镇3万亩、打柴沟镇3万亩、西大滩镇2万亩。五、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一)资金来源。省市下达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鼠害)中央资金40万元。(二)资金使用计划。总资金40万元,其中:采购人工捕捉费4万元、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及防治作业费32万元,草原鼠害防治招标代理费1万元,草原鼠害防治监理费1万元,其它费用 2万元(包括药剂费、药械费、燃油费及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生态控制技术应用费、技术指导费、作业费、培训费、有毒有害补助等),六、防治期限及计划进度(一)防治期限防治期限:202x年3月-202x年7月。(二)计划进度202x年3月:完成草原鼠害防治地点的规划和实

6、施方案的编制、上报及批复工作;完成草原鼠害防治的人工捕捉、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及防治作业的政府采购工作。202x年4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完成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的培训,做好草原鼠害防治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202x年5月-6月:开展人工捕捉和生物药剂(雷公藤、鼠道难)的投放作业,完成草原鼠害防治任务。202x年7月:开展草原鼠害防治自查自验及总结、档案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申请上级业务部门检查验收。七、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草原鼠害防治是草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重要内容,在草原鼠害防治过程中,我们将坚持鼠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采用灭鼠、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补播、合理利用等综合保护措

7、施,将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高原鼢鼠土丘得到恢复治理,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增强牧草繁殖能力,有效缓解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速度,草原植被盖度将增加,牧草高度将提高,为逐步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二)社会效益。通过大面积集中连片防治草原鼠害,将有效遏止鼠类危害,使草原生产力得到有效恢复,将引导和增强农牧民群众建设、保护草原的意识和信心,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草原的良好氛围,使草原鼠害防治逐步成为我县农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林业和草原局、县草原工作站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草原鼠害防治领导小组,总体协调防治任务安排和资金使用,防治工作由县草原工作站具

8、体实施,县草原工作站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鼠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工作,保证防治出成效、出经验。强化组织实施,做到任务落实,措施到位,确保整个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广泛宣传动员。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大好形势下,从思想上、舆论上、行动上重视起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大力宣传草原鼠害防治和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草原鼠害防治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使业务部门的业务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和群众的自觉行动。(三)科学监测预警。一是健全草地鼠害监测预警体系,规范监测工作制度。二是改善监测工作条件,提高监测工作手段和监测工作效率。

9、三是加强监测技术培训,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四是坚持鼠情监测,及时预报,指导防治。(四)做好技术培训。一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从行政、技术双轨上组织好鼠害综合治理工作;另一方面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我县草原生态保护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第三针对村级草原管护员进行草原鼠害基础知识和防治方法的培训,使广大农牧民掌握草原鼠害防治技术及环保常识。(五)实行规范管理。依照草原鼠害防治的有关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在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对防治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把生物、生态、物理、化学和预报等技术结合起来,优化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统筹防治物资,按期组织到位;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实施灭治;加强监

10、督、检查和指导,确保防治顺利实施;密切监测防治进展情况和治理效果,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六)加强防治监理。实行草原鼠害防治监理制。草原鼠害防治必须由具有农林项目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鼠害防治进度、质量和资金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理。鼠害防治执行期间,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开工,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监理人员要按照规定采取巡视和平行检查等形式,按实施方案及时跟班到位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防治不得签字,并有权下达返工、停工整改等各项监理通知和措施。(七)保证投资效益。草原鼠害防治资金实行专帐管理,资金支出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严禁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截留、

11、挤占和挪用。(八)推进绿色防控。认真贯彻草原鼠害绿色防控理念,结合草原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大力推广应用生物、物理和生态治理措施,禁止使用禁用农药,控制化学农药用量。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形成草原鼠害防治与保护周围环境紧密结合的良好社会氛围。(九)开展草原“四治行动”。通过开展治理退化草原、治理毒杂草、治理鼠虫灾害、治理草原“创面”“四治行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加大草原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引领,推动草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坚持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加大退牧还草、鼠虫毒草治理、人工种草及草地改良等工程建设力度。综合运用“治、补、种、防”等手段,加大草原退化治理力度,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丰富天然草原生物多样性,稳定鲜草产量,不断提高草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鼓励农牧民进行人工饲草种植,加强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加快发展饲草料作物,推进草牧业发展,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