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61.83KB ,
资源ID:543798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379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

1、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主讲 莫道才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与文学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东汉末期名教的危机,对“天人新义”的寻求。2、批判思潮兴起,对现实政治文化道德的消解;3、经学衰微,黄老学说复兴,元气自然论对目的论的消解(王充论衡、仲长统昌言、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4、古文经学、诸子学兴起对儒学原典的回归及对官方经学意识的消解。5、政治动荡,生活不安,社会道德溃败,则士人或隐逸、或以一己之身承担道德价值,抗节者、狂士、名士等涌现,对个人价值、生命的自然意义、美学意义等认识觉醒,对自然关注与崇尚。6、名理学与谈论、品评人物。崇名核实、精练名理、臣道可责与君道无为。玄学出现,新统

2、治术,新人生观。自然与名教。何晏无为篇、论语集解等,王弼(寿仅二十四岁)老子注等,贵无。司马氏代魏后,主张玄学的多为魏党,以在野者出现,竹林七贤以放诞自然反抗名教。裴頠崇有论以为无既为无,就不能生有,始生即自生,名教自有乐地。调和名教与自然,此后向秀、郭向注庄子,发挥万物然自生,独化,安命。“理有至分,物有定性”、“小大之殊,各有定分”。玄学进入第二个时期。玄学的清谈前期为政治,后期为玄谈。东晋之后,士人玄礼双修,以老、庄、易为三玄,又出入佛教,玄学作为思辨更加精致。郭象庄子注最后一句话:“吾意亦谓无经国体致,真所谓无用之谈也。然膏梁之子,均之戏豫,或倦于典言,而能辩名析理,以宣其气,以系其思

3、,流于后世,使性不邪淫,不犹贤于博奕乎!”玄学提供了重视理论的风气,文学理论在此期有飞跃的发展。晋书陆云传记陆氏兄弟入洛,过王弼冢,本无玄学,自此谈老庄殊进。”陆机文赋受其影响。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思辨方法,使文学艺术摆脱了道德的束缚(嵇康声无哀乐论)。玄学重视人生的意义、个性(风度)、自然,在艺术题材如山水诗、山水画、书法、轶事小说等方面的开拓。沈约宋书雷次宗传:“元嘉十五年,开馆鸡笼山。立玄学、史学、文学、艺术四学。”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重点与难点:东汉明帝时佛教传至中国,有白马寺。魏文帝时朱士行出家为僧。西晋法显西行。佛教始入中国以法术行世,后译经,以老庄格义释佛义,与中国文化人交流,衍为

4、中国式佛教。汤用彤先生说汉代佛教为“方仙道式”佛教,六朝佛教为“玄学式”佛教。汉末至魏晋,佛教分禅学与般若两大系统。前者会中国阴阳五行道家养生之说,后者讲法身,参以中国老子的信仰。后者在晋代以后势力大。道教由太平清领书到黄巾、五斗米、天师道、上清派、寇之谦新天师道。佛、道二教对文学中的游仙题材、小说影响很大,佛教对声律说有启发作用。文人与佛教的关系。第三节 文学的分期 魏晋文学与南北朝文学。魏晋文学:分为建安时期、正始时期、太康时期、永嘉时期、义熙时期。南北朝文学:分为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南朝文学:分为宋、齐、梁、陈文学。阅读参考书目魏晋玄学和文学/ 孔繁著 2383/ 12魏晋玄学论稿/ 汤用

5、彤著 2393/4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 罗宗强著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 / 李建中著 I206.2/21魏晋玄学史 / 许抗生等著 B235.05/3魏晋玄学史 / 余敦康著 B235.05/4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 罗宗强著 I209.35/ 2魏晋南北朝文论选 / 郁沅,张明高编选 10(8)16/19,2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 曹道衡 I206.2/10魏晋文学 第一节 建安文学重点与难点:一、文学的自觉时代1927年9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中指出:“孝文帝曹丕,以长子而承父业,纂汉而即帝位,他是喜欢文章的。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

6、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此后讲魏晋文学,皆以此为分期标准。但仔细分疏,鲁迅先生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魏晋,非实指建安时期。其理由也是因为曹丕提出“诗赋欲丽”。此前刘师培,在其中国中古文学史中专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曰:“建安文学,革易前型,迁蜕之由,可得而说: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一也。建武以还,士民秉礼。迨及建安,渐尚通脱;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三也。又汉之灵帝,颇好俳词(见杨赐蔡邕传),下习其风,

7、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四也。”又:胡小石中国文学史讲稿总结此时文学最显著的变化有三种:(一)为赋之作风改变;(二)为五七言诗之昌盛与正式成立;(三)为文学批评态度之鲜明。二、赋的转变东汉中后期,归隐、刺世的赋已出现,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汉末的赋由大赋转为小赋,由铺张扬厉、事形为主、为文造情转为咏物寄兴,情义为主、由情生文、个性突出。赋具诗趣。如祢衡鹦鹉赋、王粲登楼赋。曹丕论文曰:“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桔赋,虽张、蔡不过。”曹植洛神赋亦为佳构。三、诗的昌盛五言诗体成熟,七言体制也在建构之中。建安诗人心灵慨悲

8、凉且委婉凄伤,五言最佳。当时的五言诗与乐府同,皆可入调歌唱,其音节音韵之魅力当来自音乐。今从其诗歌所用声调可见其侈陈哀乐之态。曹操苦寒行、薤露、蒿里行皆为汉时挽歌丧曲;曹丕燕歌行、曹植怨歌行等,皆慷慨任气,志深笔长,至以乐极生悲,感慨生死。沈约南齐书文学传论曰其“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则文辞的自身韵律关亦在其诗中呈现出来。情辞双美,故具风骨(文心雕龙风骨:“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以建安的时代悲歌,具风骨之态,故后为以建安风骨称之。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建安风骨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

9、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又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这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都是非常强烈、十分浓重的感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前人称建安文学“悲凉慷慨”,刘勰文心雕龙也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四、文学批评的兴起此为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典论论文、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杨德祖答临淄侯笺等。曹丕论文:“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文非一体,

10、鲜能备善。”“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而致,虽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五、文人集团的形成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际,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 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按汉制一尺合现在市尺七寸算

11、,也高达63米。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六、三曹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他们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吸引了许多文人,开创了一代文学风气。1曹操:曹操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他有英雄本色,情感坦荡。其作品有成就在于赋于乐府诗以时代情怀,开拓四言诗的境界。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意。其文通脱,切直清峻。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固执,个性和感情能够真率地表现出来。代表作品: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

12、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曹丕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他依靠父亲打下的基础,代汉做了皇帝,国号魏。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对文学创作也很重视。他的诗作中乐府歌辞与古诗约各一半。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沿用民歌题材,善于写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语言也明显带有民歌的特点,通俗流畅,不过比一般民歌略显得精致。抒发感情,以

13、委婉细致见长。五言体中,杂诗二首风格与古诗十九首略近,文辞清绮,语浅情长。刘勰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隽,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拟如此。”又曰:“曹子建铺排整饰阶级,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宜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邪?”代表

14、作:燕歌行 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3曹植: 曹植墓 古墓葬。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 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历经磨难。据记载,早年:“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铭载:北齐皇建年间,曹植的第

15、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孝昭帝恩准,在鱼山“复兴灵庙”、“雕镂真容”。又据东阿县志古迹志载:“元时以王为东阿城隍,后令宫钦改正其讹,别祠王于邑城。其后城迁祠废。明隆庆间,县令田乐建祠于墓下,有屋三楹,未设庙貌”。因经年久远,古建筑均已湮没不彰,目前只剩几幢古碑。古碑中隋开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为珍贵。该碑高2.5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顶呈半圆形,石料较粗,为灰白色岩石质,有额无题字,但龛中,粗镂造像,因年代久远,造像面容已毁,只剩残迹。额背浅雕盘龙,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脱落57字,现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

16、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另外还有2方石刻也较为珍贵。其一是明传碑,字迹剥蚀严重,仅能辨认碑冠“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标题。曹植()字子建,曹丕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有曹子建集。在建安作家中,他是留存作品最多、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后人多数评价最高的一个。曹植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一度受到曹操的偏爱,因此引起他和曹丕围绕继承权的一场明争暗夺。最终,由于曹植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所需的成熟与老练,而归于失败。曹操死后,曹植受到曹丕的严厉迫害,他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明帝曹叡继位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得不到信任,空怀壮志,无从

17、施展,终于郁郁而死。诗品列为上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谢灵运曰:“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由于受到曹操的宠爱,显得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白马篇可说是前期作品的代表,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化身。其他作品也都充满豪迈气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

18、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 由于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没有了,代之出现的则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作品集中抒写的是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赠白马王彪是 后期作品的代表。钟嵘诗品“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 1 )其乐府诗歌是乐府歌词文人化的标志;(

19、 2 )其模仿民歌风格的诗歌,结合骚体的象征手法,注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如美女篇、七哀、杂诗富于个性,内涵曲折丰富,耐人回味;( 3 )诗歌结构精致。特别是开头,多用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特定的气氛,笼罩全篇,如野田黄雀行;( 4 )其诗往往有鲜明的色彩,并已较多使用书面语,讲求华丽、工整和刻画细致,如赠丁仪、公宴;( 5 )开始有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如公宴。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七、建安七子曹丕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

20、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祯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曹植与杨德祖书:“仆少小好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建安二十二年,陈、应、刘、徐一时俱殁。孔于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阮死于十七年。王粲死于曹操征吴途中。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年轻时避乱荆州多年,后归曹

21、操。他出身世家,少有才名,锐意进取,然生当乱世,羁留他乡,故作品多感时伤事,自悲不遇。其诗、文、辞赋均有成就,前人常与曹植并称,刘勰文心雕龙则誉之为:“七子之冠冕。”诗歌的代表作有七哀二首。第一首作于从关中到荆州时,记下了战祸的惨况: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诗中将个人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幸、民众的苦难结合起来。“路有饥妇人”一节,采用乐府民歌的手法,以具体而典型的情节,刻

22、画出乱离的惨状,尤其感人。末四句以渴望明主作结,使诗意深入一层。八、蔡琰蔡邕女。东京之乱,为董卓兵士掳掠,售于南匈奴,与左贤王生二子。曹操求归,配董祀。有五言悲愤诗,传骚体胡笳十八拍亦为其作。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全诗长达五百四十字。全诗通过一个人的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艺术特色: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各种场面,使人如亲临其境,如闻其声。二、以叙事为主,又结合抒情,开首从大局写起,概括有度,简炼切要。以下转写自身,脉络清晰,布置得当,详略有错,轻重适宜,又并不一味直赋其事,而间用比兴。正

23、始诗文重点与难点: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的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的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瑀之子。有阮嗣宗集。他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为人旷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其中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这些诗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对于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由于处境的危险,他只能用隐蔽的象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笔曲折,含蕴隐约。钟嵘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

24、荒之表。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咏怀诗中形成一种强烈的生命孤独感。第一首就表现了这种感情: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月色如水,寒风拂衣,孤鸿悲鸣,宿鸟惊飞,在这一片冷漠枯索的气氛中,主人公独处空堂,徘徊忧思。这里所描摹的并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着什么具体的事件,而只是借诗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这种从生命本质意义上提出的孤独感是过去诗歌中从未有过的。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人。 他崇尚老庄,性格高傲刚直,不抱礼法。又受道教影响,喜谈服食养生

25、之事。通音乐,善奏琴。曾官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有嵇中散集,又鲁迅辑校之嵇康集。嵇康与阮籍是好友,同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思想多有相近之处,但性格为人、处世态度、颇有不同。嵇康娶魏宗室之女,与曹魏政权的关系,比阮籍更为密切;对司马氏的阴谋、他的反对也更为明白激烈。所以当正始末司马懿执政之后,他就脱离政坛,不像阮籍那样,仍虚与斡旋,以求自保。并且,他也不能像阮籍那样,借哲学的观照与思考,隔远了现实中的矛盾与痛苦。以他的社会联系、政治态度以及刚傲的性格,自然难以为司马氏所容,所以终究被构陷杀害。传说他临刑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宽赦他,并以他为师,可见他在当时所享声望之高。 嵇康是魏晋之际最著名

26、的论说文作家。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说:“康所著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其特点,一是思想新颖,好标异说,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富于批判精神,二是说理缜密而透彻。主要作品有声无哀乐论、管蔡论、难自然好学论等。其中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逻辑严密,辨析细致的论文,颇为难能可贵。从文学意义上说,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更为重要。西晋诗文重点与难点:一、太康文学:以形式上的追求为创作趋向。此时文学重形式:排偶、巧拟、拟诗。“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 (出自诗品)陆机才冠当世,诗、文、辞赋都有成就。赋体的文艺批评著作文赋,是论文的名作,其形式也是前所未有的。此

27、外他还写过历史著作晋纪、地理著作洛阳记等,均已不存。 诗品谓陆机诗“其源出于陈思”。可以说,陆机是曹植之后又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他以“缘情绮靡”(文赋)的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陆机诗有四个特点:一是内容多模拟。 陆机写了不少乐府诗,大多是严格按照乐府古题的题义、仿照早期歌辞写作的,除少数几篇,难以看出其个人生活的内容。另外又有拟古诗十二首,按照各篇原来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重写了一遍。这一类作品,用力全在于修辞。二是文辞繁缛。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张华对陆机的批评说:“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也。”由于陆机的创作本有表现文学才能、标榜学问的

28、意识,所以不避辞赘。陆机诗有四个特点:三是语言华美典雅。 即选择词汇注重色彩和声调,又多用书面语及古书中的成句,而加以精心雕琢,使诗歌带上更明显的贵族文化的特征,同时也更依赖于阅读而脱离歌唱(陆机的乐府诗同曹植的一样,也是不配乐的)。四是多用排偶。 建安诗中偶句通常只占很小的比例,而陆机诗中往往占一半以上,像苦寒行、招隐诗等已接近通篇对仗。 这四点在西晋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多少有所表现,并且对南朝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潘岳潘岳与陆机齐名。他的文风在追求绮丽、喜欢铺写等方面与陆机一致。南朝人论潘、陆之别,多认为潘较和畅,陆则深芜。这是因为潘岳的作品用语较浅,不像陆机那样深奥,文句的连接也比较紧密。但

29、是,他也很少写出陆机那样精美工致、深于刻炼的句子,在语言的创造方面显得比较平庸。其诗文均以善叙悲哀之情著称,不但为自己写,还常常代别人写。诗歌的代表作有悼亡诗三首,是追悼亡妻之作。下录第一首: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击犹可击。 左思左思(约约)字太冲,临淄(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寒素家庭。入京之初,他自然也有求

30、取仕进的企图,却为门阀制度所阻遏,官止于秘书郎。他最后终于退出了官场,而将满腔不平,写在八篇一组的咏史诗中。他的咏史诗以刚健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对抗与冲突之中,呈现出激情与力度来。这也可以说是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所以诗品有“左思风力”之誉。 咏史的题材创自班固,建安以后作者更多。写法大抵是实咏史事,略抒感慨。左思之作,则是借古讽今,抒发个人的怀抱,是咏史诗的创变。诗中也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但中心在于揭露、批判世族垄断政治,而使寒门士人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社会现象。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涧底之松,纵然高大挺拔,可是生于卑下之所,竟被山顶的小苗所遮盖。社会也是如此,寒士无所凭依,纵然“英俊”,也只能沉沦下僚。以才德取人而不以势位取人,这至少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原则之一,作者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对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抗议。 二、永嘉文学:晋室大乱将亡。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词,淡乎寡味。肢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绚、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