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48MB ,
资源ID:53796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79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专题21荒漠化的防治试题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地理专题21荒漠化的防治试题新人教版.docx

1、学年高中地理专题21荒漠化的防治试题新人教版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是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 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特征。(1)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亚欧大陆的腹地。(2)地形: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3)气候:干旱为主的 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减少。(4)植被:自

2、东向西形成以 、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2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 ,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三、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1内容:预

3、防 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 、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地进行综合整治。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对策和措施对 策措 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 农业,合理载畜,合理调配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封沙育草,建设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退耕还林还草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 ,推广使用沼气和省柴灶控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4、建设、 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重点一 荒漠化的类型1沙漠化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沙漠化不等同于荒漠化。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荒漠化还包括石漠化和土地次生盐碱化。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石质荒漠化(1)定义:在我国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化的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2)典型分布区西南

5、喀斯特地貌区和南方红壤区西南地区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贫瘠,且降水多而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再加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保护,造成石质荒漠化。红漠化: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流水侵蚀,导致红壤土层变薄甚至缺失,岩层裸露,形成红色荒漠。3土壤盐碱化由于不合理灌溉或只灌水不排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如漫灌、洼灌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次生盐碱化现象。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图中为物理及化学作用;为工矿交通建设。据此回

6、答12题。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风蚀和水蚀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新疆荒漠化主要是水蚀作用造成的C山西省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内蒙古高原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2下列地区与其主要荒漠化现象相符的是A华北平原石质荒漠化 B黄土高原土壤盐碱化C云贵高原土地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参考答案】1B 2D【全解全析】1读图可知,风蚀和水蚀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新疆位于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侵蚀弱,风力侵蚀作用明显,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造成的;山西省煤矿企业多,矿山开采加剧荒漠化,所以山西省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内蒙古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其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故

7、选B。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平原主要是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但不是土壤盐碱化;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广,易出现石质荒漠化;江南丘陵的土壤为红壤,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易出现红色荒漠化。故选D。 重点二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的成因自然因素的影响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深居内陆,高原、山岭阻隔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为风沙向东、南方向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8、重要条件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气候变异多雨年份利于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行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 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3荒漠化的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

9、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2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参考答案】1B 2B【全解全析】1由图示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内陆内蒙古北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选B。2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故选B。重点三 沙尘暴的成因及影响1沙尘暴的成因(1)自然原因强冷空气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只有足够的

10、冷空气才有可能形成强的气压梯度,形成大风。丰富、干燥、疏松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地面条件。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天气温常常偏高,土壤解冻的时间比往年提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而北方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地表土壤干燥、疏松,植被还未形成,难以抑制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的形成要有不稳定的地表热层结构。在沙尘暴发生的前几天往往有持续高温天气,从而促进上升气流的活动,增强气流对地面的扰动,所以在冷暖交替的春季最易形成沙尘暴,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34月。(2)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滥伐、滥用水资源,使地面植被减少。2影响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11、但沙尘暴也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转移;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可以抵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可以缓解全球变暖。 (2017江苏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A甲 B乙 C丙 D丁2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参考答案】1AC 2BD【全解全析】1读图可知本次沙尘暴主要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沙源来自于西北方向的

12、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2扬尘、沙尘暴天气,导致空气中尘土飞扬,能见度降低,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重点四 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越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处多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

13、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争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滥用土地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4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14、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3)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段综合治理措施图解如下: 【反思归纳】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

15、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

16、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2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参考答案】1B 2A【全解全析】1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故选B。2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故选A。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17、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2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34题。 3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 河流上游地区 盆地中央 绿洲地区A B

18、C D4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56题。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6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区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19、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8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9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

20、最有效的是A禁止采矿 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 D实施生态移民黄土高原上的塬、坡、沟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等办法,取得了治理与发展并重的良好效果。读图,完成34题。 3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是A地处季风与非季风、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B夏季冷锋形成的暴雨多C高原形成时即沟壑纵横D黄土土质直立性强4“保塬、护坡、固沟”措施正确的是A在塬面上恢复自然植被 B在坡面上全部植树种草C加固河沟堤坝防治洪水 D在塬面和缓坡上适当开垦耕地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

21、呈愈演愈烈之势。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漢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57题。 5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 B湿地广布C畜牧业发达 D人口稀少6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A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 B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C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 D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7推测若尔盖地区经济支柱是A靠天养畜牧业 B物流业C农产品加工业 D软件开发业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塞罕坝地区地处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自清末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

22、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约75万公顷,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间种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 (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分析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2)分析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3)从气候角度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3、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2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 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

24、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5(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5、。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6(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

26、有 、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 、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7(2016上海卷节选)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8(2015上海卷)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7、。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D 2D 【答案】3D 4C【解析】3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

28、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4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答案】5A 6D【解析】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包括轮荒的耕作制度和露天开矿等。6水土保持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但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答案】7A 8B 9D【解析】7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区域灌木林及农居地、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故选A。8以祁连山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图示位于的河流上游地区,结合上题分析,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中下游的水量较少,则土地荒漠化加剧。故选B。9该地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河流上游若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加剧,则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选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