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86KB ,
资源ID:53504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504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阅卷报告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阅卷报告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docx

1、阅卷报告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高三语文解答题阅卷报告(苏州)(修订版)(20190511)语文卷第7题(1)(昆山)一、评分细则【原题重现】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 【参考答案】高大的松树椿树(一类的祝寿画),是你自己所有的东西(你自己也能画),我用什么来为你祝寿呢?(4分)【评阅说明】“长松大椿”:只要译出是“两种树”或“像长松大椿一样长寿”或“长松大椿一类的画”都可以给1分,但如果只有“松树”或“椿树”不给分,只有“长寿”也不给分。“子所自有”:必须要译出所字结构,也就是只有翻译成“是您自己拥有的”才给1分

2、,如果译为“您自己拥有了”不给分。“余何以寿子”:“何以”翻译为“用什么、拿什么”给1分,翻译为“凭什么、凭借什么”不给分;“寿子”翻译为“为您祝寿”给1分,翻译为“使您长寿”不给分。二、学生答案(均分2.5)0分:长松年事已高,孩子各自有各自的,我凭借什么让孩子长寿呢?长寿的父亲和母亲,你都拥有,我又凭什么被当作寿子呢?寿命长的松有大椿,你自己也像它一样有很长的寿命,我怎么可以和你一样长寿呢?1分:和长寿高大的松树和椿树一样的寿命,为你一直所有,我怎么样才能和你一样长寿呢?2分:长松大椿,是你自己拥有的,我凭什么来比你长寿呢?父亲、母亲,都是你自己所拥有的,我凭什么为你祝寿呢?长松的大椿,你

3、已经有了,我用什么祝贺你的生辰呢?3分:长松大椿,都有自己的孩子,我拿什么来祝寿你?长松树和大椿树,你本身是具有的,我用什么来过寿呢?长松大椿那样的寿命,是你所自己拥有的,我用什么来使你长寿?高大的松树和椿树,本来就是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用什么给自己祝寿呢?4分:年长的松树、椿树,是你自己所拥有的,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长寿的松树和大椿树,是你自己(靠画画就能)拥有的东西,我还用什么给你祝寿呢?三、存在问题学生知道“椿萱并茂”于是就把长松大椿理解为“父亲母亲”;有知道“上古有大椿者”是长寿的象征,于是翻译成“像大椿一样长寿的松树”;有把长松理解为地名,翻译为“长松的大椿树”甚至还有学生把“长”理

4、解为“第一”受“长子”的影响,应该说这四个字照搬就行,可学生没有掌握专有名词要“保留的”翻译原则。子所自有的“子”是对对方的敬称,可很多学生都翻译成“孩子”甚至还有翻译成“种子”的,说明有些学生没有一点文言基础。“余”是第一人称代词,可有不少学生没有翻译保留了下来,还有错译为“多余的”;寿子的“寿”是词类活用,可有学生把它翻译成“孝子”估计根本没有看清字形,也有学生保留不翻译。总之,不能熟悉文言特殊用法,不会根据上下文语境翻译,不能运用翻译“六字法”进行翻译,译文中存在大量的错别字(助寿)和病句(我拿什么祝寿你)等等。四、教学建议 1.文言文翻译首先重积累。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

5、法。3.根据上下文语境,文通句顺,符合逻辑。 第7(2)题(相城)一、评分细则【原题重现】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参考答案】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仪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答应。(6分)【评阅说明】重点字词:居恒,自矢,遗金,分与勿许。本题均分:4.74批改时,做如下调整:1. 看整体句意通顺完整,大意准确分。以鼓励为主,不在个别字词上抠。2. 学生分数的差异主要在最后一个分句“分与勿许也”。3. “居恒”,应准确译为:平时常常。在批阅中放宽标准:“生活中“活着时“一直”“总是”,不落实“居”的意思也给分。但是误把“居

6、恒”当人名,扣一分。4. “矢”,应准确译为:通“誓”,发誓,誓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为:约束自己,规范自己,自我要求,自我激励鞭策,自持等,都给分。5. “道拾遗金”,道,是名词作状语,在路上。“遗金”:应准确译为“遗失的银子”。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翻译“遗”,应引起高度重视!“金”,应准确译为银子,在批改时放宽要求,译为“钱财”“金银”都算对。6. “分与勿许”,是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作为酬谢),他没有答应。很多学生硬翻或被动句,或不能联系前后语境,胡乱翻译成分脏、平分。二、存在问题1. 常见文言实词,学生掌握不扎实,有待夯实基础。2. 语境语意的精准理解,部分学生能力不足,句意不通

7、顺。3.错别字严重。三、教学建议1. 文言实词,回归课本,朗读记忆,归纳整理。2. 文言整体语篇的理解能力,句意通顺前后连贯应是接下来重点提升的抓手。3. 多回顾旧知,强化记忆。第8题(常熟)一、评分标准【原题重现】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盛溪绿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有天赋,悟性好得到名家指点博采众长努力学习。(4 分)【评阅说明】批改时,做如下调整补充:有天赋;悟性好;有胆识;有勇气;敢于突破。得到名家(名师、良师)指点。(或者“得到吕水山指点”)博采众长;用心临摹前辈名作;临摹前辈名作,又有自己的构思。努力(勤奋、刻苦)学习;潜心学艺;锐意求进;艺术上持之以恒;有深厚的功底。四个点中

8、任意答到一处即可给一分,一点之中不重复赋分。二、存在问题(1)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够,不能抓住重要信息。如回答“得到我的指点”,在选文中更典型的是吕水山的指点,我的指点不是主要信息,概括片面。(2)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回答盛溪绿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部分同学将“拾金不昧”“品行端正”“慷慨大方”“孝顺母亲”等等纳入答案。(3)对古代散文人名称谓把握不准,有极少数同学将“吕水山”写成“吕山水”“吕水仙”“吕仇居”“吕前庑”。(4)答案啰嗦,角度交叉重复。三、复习建议(1)熟悉古典散文的行文特点,尤其是人物称谓,把握文本中的基本人物及事件。(2)加强审题意识,明确答题方向。(3)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定位相关

9、区域,细读相关文本,把握重点。(4)强化答题的角度(分层)意识、概括意识,答案尽量简洁扼要。第9题(木渎高级中学 高三备课组)一、评分标准【原题重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归家之速美景村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6 分)【评阅说明】1、归家之速。(答到“归乡急切”,“回家迫切”等也给分,仅有“归家”,则不给分)2、美景衬托。(答到“环境之美”,“景色之美”给分)3、居家之乐,人情之美。(答到“日常生活之乐”,“行为举止”给分,答到“饮酒之乐”、“衣着”仅给一分。个别同学答到“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非常好。)二、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题干要

10、求:“概括”“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友人欢愉之情。学生普遍遗落了关键词“方面”,与“概括”,大部分同学仅是叙述,相当于把诗句翻译。答案啰嗦,不着重点,密密麻麻写了3、4行,却不得要领。2、答题不规范一部分同学答题没有分点意识,条理紊乱;还有一些要点出现在答案尾部,阅卷人员容易忽略,造成不必要的失分。3、内容理解不到位有一些同学没有读懂诗歌,例如认为友人舍弃了妻子,舍不得穿新衣,宰杀鸭子待客等不一而足。三、复习建议1、强化读懂诗歌读懂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学生不会综合利用各处信息来解读,往往片面理解,曲解、歪解诗歌;2、强化答题规范规范关键词和分点意识。3、强化审题意识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做题时也要审清要

11、求,按要求作答。这一点尤其重要。2008江苏高考登金陵凤凰台一题: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答案是“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记得当年凡不是概括的,均不得分。第10题(常熟)一、评分标准【原题重现】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暗寓诗人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5 分) 【评阅说明】1.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2.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喜悦、祝福、欣慰);3.暗寓诗人归乡不得的怅惘(无奈)之情或暗寓对友人归乡的羡慕(向往)。(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第2点如回答“对友人欢

12、愉生活的祝愿”可得两分,仅回答“对友人的祝愿”得1分。内容错误如回答“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不得分。第2、3点合答,如“为友人回乡感到高兴并羡慕”,得3分。 二、主要问题1.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如与友人一同还乡,与友人相聚后再次别离。2.审题不清,回答成表现手法。3.思考不全面,笼统回答“诗人的思乡之情”,或仅就祝愿喜悦或是无奈怅惘大量铺叙。4.望文生义或申发与本诗无关的内容,如闲适自得、归隐田园、报国无门、遭遇排挤等。5.书写错误,如“愁怅”。三、复习建议1.进一步强调立足本文,整体把握,细部揣摩。2.加强审题意识和作答规范意识。 第13题(张家港市)一、评分标准【原题重现】小说中的父亲是个

13、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参考答案】有进取精神:不甘于做木匠有责任担当:努力工作还债坚忍:受伤后用微笑宽慰家人;断指之后,一个人去医院,两处努力笑。(6 分)【评阅说明】本题总分6分,全市均分1.93分。题目分析:原题目为“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根据所附的参考答案,题目的问法有所欠妥,应为“概括小说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更为准确,更符合所给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只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没有出现概括的词语不得分。原答案(1)有进取精神:不甘于做木匠(若概括为有追求/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做木匠/有理想/有抱负/有闯劲/精明能干等均可;结合全文简要

14、说明若写成“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几年后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父亲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也可。)原答案(2)有责任担当:努力工作还债(若概括为有责任心/有担当/勇于承担均可;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必须提到关键词“还债或还钱”才给分。原答案(3)坚忍:受伤后用微笑宽慰家人;断指之后,一个人去医院,两处努力笑。(若概括为坚强/坚韧均可;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若写成“父亲说不过掉了个手指”也可。)二、主要问题(1)只概括,不结合全文简要说明;(2)只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没有概括的词语;(3)缺乏内涵型词语的挖掘,只有表象的概括词语,如“高大/强壮/爱笑/好木匠”等等;(4)概括完全偏

15、颇,如“懦弱/胆小自尊”等等;(5)概括的词语与原文内容说明存在交叉;(6)答案书写超出答题区间,未扫描上;(7)字迹潦草,根本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三、教学建议(1)注重审题,弄清是单纯概括还是要结合全文分析;(2)多积累一些常用于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的术语;(3)提醒学生试卷上的答题横线范围,否则可能扫描不上;(4)字迹即使不美观,但要清晰工整;(5)其他如加强文本阅读等方面每位老师都懂,不做赘述。第14题(太仓)一、评分标准【原题重现】请简要分析许亮心理变化的过程。【参考答案】断指之后,父亲表现出来的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和弟弟去寻找手指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归家后,父亲挣扎着坐起向他们挤

16、出微笑,使他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为自己的武断和软弱感到惭愧。(6 分)【评阅说明】本题为6分。批改时,做如下调整补充:1.对父亲要求积极上进的崇拜(佩服,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2.断了手指后,父亲表现出来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内心很失落);3.和弟弟去寻找父亲的手指,找到后不敢拿,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软弱(胆怯),体会到父亲的坚强;4.归家后父亲挣扎着坐起向他挤出微笑使他对父亲有更深了解,并为自己武断和软弱感到惭愧(羞愧)。写出其中3点为6分,但必须体现正确的过程。若写出崇拜一失望一胆怯一惭愧没有分析为3分,其中有分析但分析不准亦不给分。二、存在问题1.没有理清情节先后,“过程”思路混乱。2

17、.没审清题干,答的是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析不到位,若第4点“回到家见到父亲感到惭愧”,只会叙述事件,不会联系上文,写出心理。4.只写情感词没有分析,或情感情概括不到位。5.错别字多,将崇拜写为崇败,将愧疚写为愧忺等。三、教学建议1.要提醒学生答题时规范书写。2.分析的内容与心理要对应,不能出现“听到父亲手指断了很兴奋”这种前后不搭,只存在形式的分析。3.离高考剩下的30天,要在答题规范上再努把力。第17题(昆山)一、评分标准【原题重现】作者认为心灵鸡汤“毒”在哪里?他的理由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第一问:丧失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行为;第二问:诱导受众认同现实困境使人沉溺内心,与外部世界隔

18、绝。 (6分)【评阅说明】答案第一点在文中的原话是“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知识和能力,也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行为”,只写前半句不得分。答案第二点写“诱导受众认同”不带宾语则不得分、“诱导受众认同伤口”得1分,答案必须体现“现实困境”,将“现实困境”理解成困难、问题、挫折等均可,意思对即可。答案第三点两小句,一句1分。本题两小问,但学生很难准确区分,并且“毒”和“原因”也的确有交叉之处,所以实际阅卷答案不论先后顺序,踩点即给分。二、学生答案0分:毒在使灵魂单调、千篇一律、虚弱;理由鸡汤水平下降,极具迷惑性;毒在诱导读者认同伤口的合理性;理由鸡汤劝谕受众回归内心,问题在于自身;毒在使读者反省自己,不做

19、出外在行为;理由鸡汤抚慰受众,并没有激励意义2分:使其粉丝只想做心灵王国的主人,没有分辨是非的知识和能力,也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行为;一旦受惑其中,其灵魂就千篇一律的单调,甚至虚弱;鸡汤的水平在下降,与科学完全相悖;简化了生活的可能性;当下鸡汤诱导人去认同,伤口是一种存在,存在即合理;教人回归内心,反观内心,在内心避难4分:使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知识和能力,也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行为;如今的心灵是鸡汤诱导人们去认识,伤口是一种存在,存在即合理;劝谕受众回归内心,反观内心,在内心逃避;使人沉溺与内心,与外在世界隔绝;使受众灵魂千篇一律的单调三、存在问题1.表述未转化,文中形象化的表达,学生未用平实

20、的语言落实清楚,只是机械的照抄,如“诱导受众认同伤口”,“只想做心灵王国的主人”2.理解不到位,未理清文本思路,将文章中与心灵鸡汤相关的话全部抄了上去,未做删选与提炼,忽略文本的内在逻辑,很多同学写了“心灵鸡汤劝谕受众回归内心,反观内心,在内心避难。”“鸡汤的水平在下降”,如果理清行文思路、读懂文本内容,这类答案的错误还是很明显的。文中“心灵鸡汤之毒正在于此。”紧承上一段的内容,答案应该是很好找的,但鲜少有同学将“丧失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行为”放在第一点。3.答题不规范,答案不分点;分点太多,不关注赋分,一共6分的题最多分出11点;重复作答;自我扩张答题区域,导致答案呈现不完全。卷面较差等。4.审

21、题未清,这道题目一共两小问,但大部分同学未分开作答,而是混为一谈。四、教学建议论述类文本教学应强调整体阅读,尤其是理清文本行文思路。读懂在前,做题在后,加强文本阅读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审清题目,有问必答,有一问答一问。不混答,不乱答。组织答案时,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概括性。答题必须规范,明确答题方向,关注赋分,按要求分点作答,卷面整洁清晰。第20题(吴江)一、评分细则【原题重现】中华读书报记者称严家炎先生为“大侠”,请结合材料概括原因。【参考答案】喜欢武侠小说,看重侠士见义勇为,肝胆相照的精神;力排众议开设金庸小说课程,把武侠小说研究纳入学术殿堂;自认做学问与郭靖学武相类,记者认

22、为他是学界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6 分) 【评阅说明】批改时,做如下调整:1. 第一点中只要写出“看重侠士见义勇为、肝胆相照的精神”得2分,如果未出现以上答案,只写到“喜欢武侠小说”也可得1分。2. 第二点中两句话任意写出一句即得2分,或者用文中“将金庸小说搬上讲台”也可得2分。3. 第三点只要写到“他做学问的精神与郭靖学武对得上号”之类的话,就可以得2分。4.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点:他有文学史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感,有学术良心,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责任感或学术良心任一点给2分) 这样标准修改为4点,学生达到任意3点得6分。二、存在问题1.尽管在新标准下,大部分同学都得分客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同

23、学不得分或得极少分的现象,这些学生总的原因是对文章整体意思不理解,随便摘抄文中句子,导致答案不准确。2.概括性不够,有些同学答案超出规定行数很多,不符合简要概括的要求。3.仍有部分同学不分点作答。三、教学建议1.提高阅读速度,并提高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2.在答措施、方法题上要引导学生有清晰的分类标准。3.多加训练,希望熟能生巧。语文卷(附加题)第24题(吴江 严飞虹)一、评分细则【原题重现】作者对刘原父才学有怎样的认识?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参考答案】写文章喜欢仿古;博学多知;作文才思敏捷。(3分)【评阅说明】此题整体均分1.9.。按照参考答案踩分点分为三个:第一点关键词为模仿,同义词为拟古

24、、临摹古人。第二点关键词为博学,其中同义词为学识广博,涉猎广泛,才学多,范围广,直接回答对于学问无所不究也给分。这一点也是学生得分最多的一点。第三点关键词为才思敏捷,侧重为文速度之快,其中同义词为文思泉涌,一挥而就等表示才思敏捷的成语。二、学生情况满分同学固然是三点全部答到。2分1. 材料第一句省略,从划线句“然其于学”开始作答,故而其答案只有后两点,得分为2分。2. 材料最后一句省略,从头看到划线句结束,不从欧阳修和朱熹的评价中去截取作者的认识,故而也只答了2个方向,得分2分。3.看了完整的三句话,但是第三句话的语义不理解,尤其是没有理解“立马去位,一挥九制”“涌将出来”的意思,得出的理解依

25、旧是“才学多”,与第二点重复,故而还是2分。或者是第一句话翻译错误,将好模仿古人翻译成喜欢描摹古迹,或者是喜欢古人。于是第一点失分。1分只看到了材料第一句,写完“好模仿古人”了事。得到第一点1分。只看到了材料第二句,写学问涉及广泛。得到第二点1分。看到了材料一二两句,然而对于第二句,理解为研究深刻,研究到底等,所以只得到第一点的一分。看到了材料二三两句,然而第三句只看到朱熹评论的“才思极多”,得出涉及面广,博学多才,才学多等语言,翻来覆去也只有强调一点,故而答对第二点得1分。0分1. 理解完全相反或者不是重要点,比如写才学不足。有探索精神。研究大学问。得到名家认可。文辞典雅。精通礼乐等。2.

26、直接翻译不加任何删改,且翻译有错。基本上都是翻译划线句,错误的大都是将无所不究翻译为探究深入,追究到底的。多余但可值得商榷的答案:学生在答案中频繁出现两个词:文辞典雅。有创新。第26(1)题(常熟)一、评分标准 表现了李纨趣味高雅或有对美的向往。(2分)如答“赋有审美趣味/有雅趣”,或者“表现了她的青春活力”也得2分,不重复给分。与她守寡守节的身世经历吻合(2分)如将其经历展开答“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儿子”,或者“孀居”亦可得2分。表现了她安分恬淡的性格(2分)答“远离是非”“清心寡欲”“自持自守”也可。隐喻她有好的结果(2分)如表述为“儿子中举,她被封为夫人”或“晚年母凭子贵”也正常赋分。只写

27、“隐喻了她的结局”,不点明是好是坏,或者写成“悲惨的结局”不给分。(4点,任写到3点得满分。另外,写到关键词但有错别字如“孀居”的孀写错或明显病句,扣1分)二、存在问题对李纨这个人物不熟悉,名字写错,还出现了许多可笑的明显错误的表述。如她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妙玉生活/她是贾府的下人的女儿/她是贾敬的妻子/她最后出家了/她的儿子是贾珠等等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不到位。如答成“乐观豁达、安贫乐道”等等三、复习建议以人物与为专题,梳理归纳其涉及到的相关情节。不张冠李戴,犯低级错误。人与事与性格特点一一对应。仔细品读人物经历,准确归纳其性格特征。读懂读透人物,答题时随机应变,不生搬硬套。第26(2)题(张家港

28、 顾灵山)一、评分细则及问题1. 第一次谋杀内容:克劳狄斯派哈姆雷特去英国(1分),为他安排两名随从,指使随从带密信通知英王杀死他(1分)(1)第一个得分点必须写到让哈姆雷特去英国,去法国、丹麦、巴黎、国外,皆不得分。另外派哈姆雷特去英国的目的是假装避难,写去学习、治病、收租的为错误,暂未扣分。(2)第二个得分点要写出“密信”“让英王杀死他”方得分,写“让随从在路上杀死他”、“和英王串通谋杀他”不得分;将英王写成“福丁布拉斯”,“随从”写成“霍拉旭”者为人物角色的混淆,不得分。2.第二次谋杀内容:克劳狄斯让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决斗(1分),并准备毒酒、毒剑,意在不管哈姆雷特胜败与否,都能杀死他。

29、(1分)。(1)第一个得分点核心词为和“雷欧提斯决斗”,第二个得分点要同时写出“毒酒、毒剑”,两处情节没有硬伤,则得两分。(2)学生不会写雷欧提斯,写成“奥菲利亚的哥哥”“波洛涅斯的儿子”也得分,但只写“让雷欧提斯用毒剑,并准备了毒酒”,不写到决斗或比剑等表明事件的词语,只得一分。(3)情节硬伤:克劳狄斯在雷欧提斯剑上抹了毒药(错,原文是借刀杀人,唆使雷欧提斯涂了毒药);在茶水中下毒(错,应为毒酒);准备了利剑和毒酒(不完整,应该是涂有毒药的利剑)。二、阅卷情况分析:本题考察内容为名著阅读哈姆雷特的经典情节。克劳狄斯两次谋杀哈姆雷特的阴谋,为剧中主要人物的主要情节,本题4分,两次谋杀内容各占两

30、分。本题全市均分3.06分,得分率较高,但其中不乏许多人物情节硬伤和错别字。三、教学建议:哈姆雷特在9本名著中属于较为短小的一部,小半天即可读完。情节的偏差往往是原著的不熟悉,建议让学生利用周末复习原著,并在课堂中让学生以演讲或提问的方式将全书情节进行梳理。第28题(吴江)一、原题呈现28.解释“直观”在文中的意思。(3分)参考答案:读者(作者)通过与对象全神贯注、长时间的直接接触而获得认识的方式。二、评分标准1、原题要求解释“直观”在文中的意思,就是给“直观”下个定义,回答出什么是“直观”。根据文章第2段的最后一句“诗歌意义的实现只有通过写作和阅读,而且只有一种可能的方式,就是直观。”可以得

31、出,“直观”就是一种获得对诗歌认识的方式。2、从文章第3段中这一句“直观并非直觉,不是事前的预感,而是最终捕获的东西。直接面对,全神贯注,假以时日,你和对象之间没有路径,也无法借助工具。”可以得出如何才能“直观”,即参考答案中三点:全神贯注、长时间、直接接触。3、赋分:写出“方式”得1分,写出“直接接触”或“直接面对”得1分,写出“全神贯注”或“长时间(或假以时日)”得1分。三、学生答案存在问题及失分原因1、普遍得2分,“全神贯注”和“直接接触”这两个得分点,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到,能写出“这是一种认识方式”的学生不是很多。2、失分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第2、3两段结合考虑。有的只关注第2段,只写出直观是一种获得对诗歌认识的方式或者是一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