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13KB ,
资源ID:53350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3350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常用句式词类和词类活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常用句式词类和词类活用.docx

1、文言常用句式 词类和词类活用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4.“者也”

2、都不用。如: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刘备天下枭雄。()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三)特殊的双宾语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1.使动双宾语。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负秦”,使秦负。“负秦曲”,使秦负曲,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归之”,使之归。“归之农”,使之归农

3、。2.为动双宾语。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为动关系。如: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客孟尝君)“为”(wi),动词,这里是“准备”的意思。“为之”,为(w苗)之为(wi),替他准备。“为之驾”,为(wi)之为(wi)驾,给他准备车马。 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为”,找。“为之辞”,替它找个借口。(四)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应句式的语序不同。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此为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一此为作介词的宾语间置。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句中用了表否定的副词“未”,是否定句,

4、宾语“之”是代词。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道理同上。3.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五)句子成分的省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1.兼语省略。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召(之)

5、入,使(之)拜夫人。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2.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这种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必须是可以用代词充当的,即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追(之)于宇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告(之)以事。3.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省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以看出来,能够用代词充当的。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怵然为戒”,怵然为之戒,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来。“视为止”,视

6、为之止,目光因此集中。“行为迟”,行为之迟,行动因此迟缓。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与谋”,与之谋,同他商量。 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以告”,以之告,把情况告诉(孟尝君)。 毋从俱死也。(鸿门宴)“从俱死”,从之俱死,跟着他一起去死。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宴)“因以讽谏”,因之以讽谏,通过它来委婉地劝谏(朝廷)。4.介词“于”“以”往往省略。如: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句末的语气词用“与”,反问的语气较强一些。3.得无乎?表测度。“得无”可译为“恐怕”“也许”。如果询问的语气稍重一些,可译为“莫不是”“该不会”等。如: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7、)也许。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莫不是。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詟说赵太后)该不会,该没有。4.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句式。“如”“若”“奈”三字古代音近通用,都是动词,含有“办处置对付”一类的意思。“何”是疑问副词作补语,当“怎么”讲。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等。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见,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5.何为?何以为?这是表询问或反问的一种句式。“何”是疑问代词,作状语。“为”是语气词。“何为”式“何”后边是谓语动词。可译为“为什么

8、呢?”“怎么呢”。“何以为”式中“以”是动词,当“用”讲,作谓语,它后边带名词或动词作宾语。可译为“哪里(怎么)用得着呢”,也可译为“为什么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为什么要告辞呢?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颟臾)哪里用得着攻打呢?为什么要攻打呢?6.孰与?动词性结构,用于表示比较的疑问句中,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好坏得失。句中提出了比较的内容的(如例),可译为“与相比哪个(谁)”。句中没有提出比较的内容的,(如例)可译为“与比起来怎么样”。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9、(廉颇蔺相如列传)7.有所,无所在这种句式里,“有”“无”是动词谓语,“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无”的宾语。翻译时应该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所”字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灵活地译出,不必机械地译成原文的语法结构。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信陵君窃符救赵)“所”指国君的命令。句子可译为“大将在外,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两个“所”分别指财物和妇女。句子可译为“财物没有拿取什么,妇女没有宠爱哪一个”。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毛遂自荐)“未有所”等于说“无所”。8.有以,无以对这种句式的结构,多数语法著作所作的分析是:“有以”“无以”

10、等于说“有所以”“无所以”,“有”“无”是动词作谓语,它后边是一个省略形式的“所”字短语充当宾语。可译为:“(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等。如: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有以报太子”,有办法报效太子。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无以为乐”,没有什么用来作乐。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未有以对”,没有什么拿来回答。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

11、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6.

12、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10.助词,

13、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2.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以上十二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

14、,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二、词类活用以上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虎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这个句子中的“蹄”,本是名词,这里临时用作动词,作谓语。这种现象叫词类的活用。古代汉语里的词类活用现象主

15、要有:(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用如动词;(4)名词用如状语。下面分别谈谈这几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在一般情况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例如:“谍报敌骑至”,“报”是“谍”发出的;“至”是“敌骑”发出的。但在使动用法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并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发出者,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直接发出,主语只是使宾语发出这种动作行为,含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动词“生”不是主语“君”直接发出的,而是宾语“之”直接发出的,含有“君使之生”的意思。我们知道,同是动词,

16、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同上) 又数刀,毙之。(狼)“止之”是叫他不要这样做;“已”是使止,“去”是使去;“殚竭”都是使尽的意思;“毙”是使毙,即杀死。这些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i)之,见(xin)其二子焉。(论语微子)(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形容词用作谓语,

17、是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例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形容词“尊”和“厚”的后面都不带宾语,这是形容词的一般用法。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的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现象很多,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固国”是使国

18、家强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远我”是使我距离远。“又绿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绿。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如:先破秦入成阳者王(wng)之。(史记项羽本记)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将孙膑”是“使孙膑成为主将”的意思。(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认

19、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例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刺史颜证奇之。(童区寄传) 愬然之。(李愬雪夜入蔡州)“甚异之”是认为非常奇怪;“毒之”是认为它痛苦;“奇之”是以为奇特;“然之”是认为他对。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客我”是以我为客;“宾客其父”是以其父为客。(3)名词用如

20、动词在文言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被用如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名词用如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普说赵太后) 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颔之。(卖油翁)“福”指赐福;“缟素”白色的丧服,这里指穿丧服;“侯”指做诸侯;“颔”指点头。(4)名词用如状语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21、犬坐于前。(狼)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可译为“像那样”。“犬坐”译为“像犬一样坐”;“猱进鸷击”译为“像猱一样前进,像鸷一样攻击”。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客待之”是用客礼对待他;“兄事之”是用事奉兄长的礼节事奉他。都是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布囊其口。(童区寄传)第一句名词“廷”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第二句方位名词“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最后两句,名词“箕畚”“布囊”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

22、的工具。三、词类活用的条件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条件,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其中七项主要的,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

23、目:看,使眼色的意思。“冬实夏荣”都是主谓结构,后面的名词“实”(本意是果实),“荣”(本意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的意思;荣:开花的意思。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的”。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24、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福”“衣”两个名词的前面有副词“弗”“皆”修饰,都活用为动词。“福”是“赐福”的意思;“衣”是“穿”的意思。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

25、也。(冯婉贞)“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远”是形容词,用在代词“我”的前面,活用作动词,“远”是远离的意思。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儿涕而去。(促织)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了解上述几种活用情况,能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但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结合关系,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一个词是不是活用,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