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36MB ,
资源ID:5243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43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docx

1、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这里介绍倪瓒精品绘画。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

2、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画作有:水竹居图、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丛篁枯木

3、图轴、六君子图、杨竹西小像、雨后空林图、琪树秋风图、竹枝图卷、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秋林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修竹图、紫芝山房图、梧竹秀石图、虞山林壑图、秋亭嘉树图、霜林湍石图、枫落吴江图、江亭山色图、竹石图等元朝时期倪瓒水竹居图赏析倪瓒水竹居图轴 纸本设色 纵53.5厘米 横28.2厘米。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此图青绿设色绘江南初秋景色。远岫平林,山前溪水渚坡,坡上杂树五株,树后茅屋丛篁。画法谨严,用笔圆润浑厚,略有董、巨遗法。右上自识“至正三年癸末岁 八月望日, (高)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像图此,并赋诗其上云:

4、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研没游鱼。倪瓒 题”。下钤“倪元镇氏”朱文方印一。至正三年癸末为(1343),作者时年43岁。元朝时期倪瓒渔庄秋霁图轴赏析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纸本水墨 纵96.1厘米横4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渔庄秋霁图描绘太湖一角清秋傍晚的山光水色。湖水浩渺,遥接逶迤山脉。近处小丘上有嘉树五株,参差错落。疏笔亁墨,精心勾皴,笔法方中参圆,简中寓繁,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笔墨意趣。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 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 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

5、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图上有自题诗跋,言此图为作者五十五岁(公元1355年)作于好友王云浦渔庄,七十二岁时重题。裱边有明董其昌的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和宋旭题识。另外,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全诗如下:“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元朝时期倪瓒幽涧寒松图赏析倪瓒幽涧寒松图立轴 纸本 纵59.7厘米 横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

6、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 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 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澗松,清蔭滿庭戶。寒泉溜崖石,白雲集 朝暮。懷哉如金玉,周子美無度。息景以橋對,笑言思與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

7、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 倪瓒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元朝时期倪瓒容膝斋图赏析倪瓒容膝斋图 立轴 1372年 纸本 纵74.2厘米 横3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的是江南春景,平远山水。近处为山石陂陀,林木萧疏,中幅为湖光波色,图上侧远岫遥岑,横于波际。这 种三段式的构

8、图,是倪瓒山水的特征之一。其山水胎息于董源,矶头两点,石上横拖披麻,皴法清逸。其树法参差变,结体有骨力,而树头枝梢,每多生意。喜多作 枯树,擦以枯笔,墨色浓淡错综而滋润浑厚。元朝时期倪瓒丛篁枯木图轴赏析倪瓒丛篁枯木图轴 立轴 纸本 纵103.7厘米 横43.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老树以淡墨干笔勾写,枝节搓材,残叶着以“浑点”,稀疏简淡。坡石以枯笔作“披麻皴”,间用“折帝皴”,仅用少许浓墨点苔。丛竹以尖笔作“介字点”,分扬披撇,画面清和幽寂,平逸淡泊。元朝时期倪瓒六君子图赏析倪瓒六君子图纸本,纵643厘米,横46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这幅画构图和画法与上图相似,只是画了六棵姿态挺拔的树,树叶采用不

9、点法(有松针点、介子点、垂叶点、仰头点、小混点等)表现。上面有画家黄公望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柂。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这是一首读画诗,前两句描绘画中之景,后两句阐释作品的意蕴,认为描绘树木正直特立”的形象,意在表现君子的人格精神。所以这幅画称之六君子图。后 来明代文人李日华在题跋中认为:“六君子乃松、柏、樟、楠、槐、榆。”其实,从画上只能看出松树而已,其余都无法识别。倪瓒作画强调写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不是描绘植物挂图。然而李氏之说,至今乃有影响,难怪倪瓒生前叹道:“真没奈览者何!”元代时期王绎倪瓒杨竹西小像赏析王绎倪瓒杨竹西小像纸本 墨笔 纵27.7厘米

10、横8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绎,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后从居杭州。擅画像,是元代著名肖像画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此图由王绎画杨谦(号竹西)小像,倪瓒补画松石平坡。图中杨谦留着长发,头戴小帽,身着长袍,持杖 独立。人物面部用细笔勾描,略用淡墨烘染,形象生动逼真。笔墨不多,却较好地表现了杨竹西“清浅谨慎”的性格。画像后亲以小石的弧松,更加烘托了杨竹亡在 宋亡后不仕朝迁的气节。画中倪瓒题云:“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卷后有元人 邓元祜、杨维祯等十一家题记。元朝时期倪瓒雨后空林图赏析倪瓒雨后

11、空林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63.5厘米 横3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与其它图相比,青绿设色,幅度要稍大一些,实而满一些。构图还是典型一河两岸的面貌。其坡石吸收了荆、关、李成的笔意,枯树干挺枝疏,用笔筒逸。图中干湿墨互用,其干笔淡墨用的尤妙,真正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无,给人以清幽静谧的感受。元朝时期倪瓒琪树秋风图赏析倪瓒琪树秋风图 立轴 纸本 纵62厘米 横4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图以淡墨侧锋皴出坡上乔柯拳石,浓墨写细竹三五茎,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倪瓒的作品,被时人称为“殊无市朝尘埃气”。画面总是平远小景,疏疏落落,悄无人影,枝头无绿叶,仅有萧疏瘦硬的干枝,具清冷、寂寞、淡然之

12、意。与其说他表现的是景色,莫如说是心情的写照。元朝时期倪瓒竹枝图卷赏析倪瓒竹枝图卷 纸本 墨笔,纵34cm,横7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一枝新竹,枝、干细而挺,稍带弧曲,竹叶细、 短而上挺,至梢头略有低垂,疏密有致,优美地展现新篁的秀嫩而生机勃勃。与宋代文同及元初赵孟頫、高克恭、柯九思等画竹大家不同,倪瓒画墨竹图,好作新发的嫩竹,枝叶上挺,且单用浓墨,而不以浓、淡墨色分叶面之正反。这别出心裁之处,也许正暗藏了倪瓒胸中与众不同之“逸气”,发人深思。图左自识:“老懒无 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而我看来,此图用笔劲峭,布置停匀,枝叶勃发,生意盎然,丝毫也没有“笔

13、老手倦”的痕迹。倪瓒此 题,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没奈览者何”的无奈。不然,读者且说,你以为倪瓒图中所绘者何物?不会想到是竹之外的麻、芦吧。但在当时,赵、高、柯所画墨竹, 大体上竹叶宽长低垂,墨色浓、淡相间,画以人贵,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欣赏的模式,而浪迹江湖的倪瓒则难免被人轻视。本幅自识:“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乾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元朝时期倪瓒江岸望山图赏析江岸望山图,元代1363年,倪瓒,立轴,纸本设色,纵111.3厘米,横33.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画高树空亭,隔岸望山,山

14、上长皴,未成折带,利用苔点深浅皴法及留白的运用,将山石立体实感呈现而出,气势雄壮,与其晚年渴笔皴擦之冷峻坚实的山石较不同。清吴升曾评此画:“皴法全用大披麻,得巨然神髓。迂翁画大抵平远山峰,不多作树;似此高崖峭壁,具太华削成之势;大小树点叶纷披,都非向来面目,乃知此翁绘妙中扫空蹊径,有如许大手笔也。”江岸望山图为倪瓒六十三岁(1363)作,由画上题诗,知为赠行而作,受赠者由水路去会稽,因而画舟中望两岸之景。款上称“并写江岸望山图奉送惟允友契之会稽”,惟允为陈汝言之字,但“惟允”二字,与其他题诗之字比较起来,笔迹不似,疑系后人妄改,藉以增加此画之身价。元朝时期倪瓒竹树野石图轴赏析倪瓒竹树野石92x

15、37.4公分;全幅 62.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1363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倪瓒作画不喜用色彩,别有一种清淡雅逸的韵味。此幅画修竹二竿,和枯木立于拳石畔,笔墨简率,不但竹叶本身深浅有致,和枯木、拳石间,也有浓淡之别。录入:石渠宝笈续编(狮子林),第七册,4028页;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223-225 页;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281-283页。元朝时期倪瓒溪山图赏析元倪瓒溪山图纸本墨笔,格纵:1165,横:35.7厘米,上海博物馆。是明代倪瓒创作的中国画。此图为风格苍润的平远山水。以简略的笔墨画出河岸的山丘,宽阔的水面连接着前景的坡石树木。图中自题中点明此画于至正甲辰(公元一三六

16、四年)四月八日为周伯昂所作,作者时年六十四岁。后又有作者戊申(公元一三六八年)六月诗题。画幅中另有张监(天民)、邵贯诗题。元朝时期倪瓒松林亭子图赏析松林亭子图绢本水墨画,纵83.4厘米,横52.9厘米是元代画家倪瓒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写的是江南山庄的景色,平远为山水,较为隐约,近处为山坡,坡陀上山石横卧。中幅画有数棵穿天大树,大树下画有一亭子,座落在远山、近石之间。 画面左上方有倪瓒于至正十四年(1354)的一段赠友人的题跋:“亭子长松下,幽人日暮归。清晨重来此,沐发向阳晞。至正十四年初冬,倪瓒为长卿茂异写松林亭子图,并诗其上。” 幅上有潘纯题。 画上亦有乾隆皇帝的鉴藏

17、印: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画面左下角有“王廷偁印”,右下角有“四佳”、“昌黎世家”两方印。画心之外,在装裱的织锦上,有董其昌的题跋:“云林松林亭子,犹是董源的派,为中年用笔意。元朝时期倪瓒狮子林图赏析 倪瓒狮子林图手卷(款)画心部分 卷 纸本水墨 纵28.3厘米横39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大幅单轴作品适合悬挂在堂远观,手卷通常置于几案上,边展边看边收,适宜近距离欣赏。如果说单幅画作是站在园外高处对于园林的整体鸟瞰,那么手卷便将人带入园中,观者与园景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如此,手卷中表现的园中活动较单幅画作要更为丰富也更为细致,使观者无论在视觉上

18、或情绪上,都能产生较深的投入感。手卷高度相近,一般在30厘米左右,长度则有长有短,1米、2米、5米不等,有时甚至可以长达十余米。与所绘园景的多寡有关。短卷的园林格局较为简单,通常只有一到两进;长卷则需要将众多景致安排进一幅连续展开的画卷中。元朝时期倪瓒西林禅室图立轴赏析西林禅室图立轴 水墨纸本本幅 39.550 cm此幅倪瓒西林禅室图为山本悌二郎“澄怀堂”旧藏,民国时有珂罗版刊行于世,并钤盖“故宫博物院板权记”印章。此后是幅于中、日两国出版著录多达三十余次,是一件写进中国绘画史教科书中的倪瓒名品。题识:惟寅征君命写西林禅室。倪瓒。鉴藏印:李应祯印、小华阳经秋、石居曾赏、子唯审定、敬宗、伯未兄弟

19、审定。签条:云林墨妙。云林山水晚年不画人,寓有地无人之意,此画中独有人,为绝无仅有之品,尤可宝也。宣统戊午(1918)冬上虞罗振玉记。 钤印:罗振玉印、罗叔言。元朝时期倪瓒秋林图赏析元 倪瓒 秋林图画心8435cm;题跋3635cm此幅秋林图,画面为倪瓒典型的一河两岸构图法,远山勾勒点染寥寥几笔,近处树木参天,水天一色,意境荒寒,超然除尘。山石墨色清淡,笔力峭拔,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树木用墨稍润,并以重墨加以强调,水墨运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萧瑟的山水表现与其生活的变迁、时代的动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画家初期虽杜绝功名仕途,但仍对人世有一种温和的观照之心境,这与后来他对世事

20、的绝望、郁抑悲凉的心境有很大的不同。倪瓒的画上往往题写很多诗文。其书法工致娟秀,与枯淡萧散的画格迥然异趣。这幅画上也有倪瓒的题文,可见其书法之风采。 本幅根据书法特点及绘画特点可以判断为万历年手笔。根据倪瓒题款可知本幅是送给其好友张隐君的,根据考证,张隐君为张伯雨,与倪瓒友善,本幅应该为倪瓒画给其好友张伯雨的一幅精品力作。 钤印:荆蛮民(朱文)。鉴藏印:鳯藻(白文)、之祥(白文)、象六(朱文)、裴景福收入壮陶阁秘笈(朱文)(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裴景福第20方印)、伯谦所见书画铭心绝品(白文)(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裴景福第10方印)、张氏图籍之印(白文)、臣鳯藻印(半

21、朱半白)、子威秘玩(朱文)。元朝时期倪瓒春雨新篁图赏析元代倪瓒春雨新篁图,纵70.7厘米,横38.6厘米,纸本,墨笔,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上自题:“辛亥秋写竹梢并诗。”乃其71岁晚年的精心之作。一竿新篁,在迷蒙春雨的滋润下倔曲茁长。竹竿细劲,略带S型,这也许是当初容易被人误解为麻、为芦之处,然而新篁刚从春笋蜕变而出,正该细劲而挺拔向上,略带弧曲,显现其茁壮的生命力。同样细嫩的新叶,一般画新篁时皆向上挺起,但此刻沐浴在春雨中,故画其叶梢下垂。竹的竿、枝,以中间墨色勾画,竹叶则以中锋为主,侧锋兼用,随形撇去,疏密错落,而墨色则浓淡相间,以示前后层次,这与宋代文同画墨竹以竹叶墨色浓淡区分叶面的正、

22、反,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改进了。整幅画面清新而雅致,透出新篁皎洁淡泊的气质,乍看之下,不会再有人质疑其似麻似芦了。元朝时期倪瓒小山竹树赏析 元 倪瓒 小山竹树 立轴 水墨绢本 此幅小山竹树为老友蘗轩所做,水墨绢本,倪氏传世作品中绢本很少,所知只有溪山仙馆等几件。本幅构图上采用其特色的平远构图,近坡高树数株,中间是辽阔的湖面,远景亦是枯树水岸,构成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萧散简远,此境此法影响深远矣。款识:二月独凭栏,微茫烟树间。提鱼来就煮,问马只看山。岸柳浑无赖,孤云相与还。持杯竞须饮,春场易阑珊。云林生写小山竹树。为糵轩老友。鉴藏印:玄赏(朱文

23、)、日诚(白文)、琴书堂(白文)、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白文)、季彤审定(朱文)、仪周鉴赏(白文)、公(朱文)、信公珍赏(朱文)、珍秘(朱文)、宜尔子孙(白文)。元朝时期倪瓒修竹图赏析修竹图,元代1374年,倪瓒,立轴,纸本水墨,纵61.9厘米,横34.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修竹图款题云:二月六日夜宿幻住精舍。明日写竹枝遗无学上人。并赋长句。春水蒲芽匝岸生。阊门山色上衣青。出郊已觉清心目。世俗宁堪养性灵。花落鸟啼风嫋嫋。日沉云碧思冥冥。禅扉一宿听鱼鼓。唤得愁中醉梦醒。无住庵主。宝云居士懒瓒。甲寅(1374年)。横梢一枝,得清简之韵。挺然数笔,体劲秀之情。此不徒具竹之形貌,兼且得竹之性情。

24、而云林写竹,犹有似芦之诮,真没奈观者何矣。此图成于洪武甲寅二月六日,年七十四岁,即於是年十一月卒。上方张绅题云。窗前疎雨(衍一裏字)过。石上晚云生。不是云林叟。无人有此情。门山居士绅。钤印三。张绅私印。土行父。云门山房。又王汝玉题云。瘦倚清风玉一枝。(桑田点去)沧溟回首已尘飞。三生石上因缘在。应化辽东白鹤归。青城山人王汝玉。钤印一。玉堂清趣。又有题句云。晓出闾门道。西山满意青。金壶有遗墨。写得凤凰翎。后署东皋妙声。又题句云。以墨画竹。以言作赞。竹如泡影。赞如梦幻。即之非无。觅之不见。谓依幻人。作如是观。后署丁巳逃虚子戏语七字。二则俱左旋读。诗塘有杜堇题云。记得曾携枕簟游。葑溪溪上草堂幽。北来谁

25、识贤君子。醉卧江南烟雨秋。里居杜堇。又吴宽题云。写竹仍题句。僧房一宿淹。如何书甲子。犹学晋陶潜。鹿场居士宽。钤印一。原博。元朝时期倪瓒紫芝山房图赏析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 立轴纸本水墨 80.5x3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紫芝山房图以水墨画河岸、疏树、竹林和小亭,对岸山峦起伏,构图简洁,具清逸萧疏之趣。此幅墨色淡雅,侧笔写山石轮廓,苍劲沉着,画竹之笔尤为遒劲有力,是云林精品。此幅虽无年款,但根据画风特色,推测为倪氏七十岁左右之作。画中土坡窠石,上生杂树三五株,间有新篁修竹依傍,临水置一茅亭。中景以水相隔,或有洲渚。远处山峦清晰可见。一种“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淡泊旷达的心态尽现纸上。画面

26、疏朗清淡,画上有冗长的題款,是整個画面的一部分。字体的橫直笔法与画法很像,实际上是用写字作画,純粹在表现內心的风景,而非真山水。倪瓒的作品主要有两大格式,一是一河两岸三段式,一是枯木竹石图,紫芝山房图属于前者,画面简淡超逸。对中国山水画来说,无论在境界上还是在技巧上,这种简单的美均超过繁复的美。通过作品确立了新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这应该是倪瓒对中国画最大的贡献。元朝时期倪瓒梧竹秀石图轴赏析梧竹秀石图轴,元,倪瓒绘,纸本,墨笔,纵96厘米,横36.5厘米。本幅自题:“贞居道师将往常熟山中访王君章高士,余因写梧竹秀石奉寄仲素孝廉,并赋诗云: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声入坐寒。想得此时窗户暖,果园扑栗

27、紫团团。倪瓒。”又有张雨题诗一首。钤印“句曲外史”、“幻仙”、“贞居”、“句曲外史张天雨印”。另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梁清标、安岐及乾隆内府、庞莱臣等鉴藏印记共18方。图中绘湖石挺立,高梧疏竹映带左右。树干和秀石行笔匆匆急就,以阔笔湿墨描绘梧叶,虽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作,却颇得苍润淋漓之墨趣,别开生面。墨缘汇观、大观录、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元朝时期倪瓒虞山林壑图赏析虞山林壑图,元代1372年,倪瓒,立轴,纵94.6厘米 横34.9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虞山林壑图近处水岸荒渚以五柯为伍来构成前景,是画中树组的主体,但又和中景左方土坡杂树数枝遥相呼应,这种画树分主次处理手法,在倪画

28、中是少见的。倪画主体树木以竖态为惯用结体,似融注着静穆的观念,与整幅横向线条相辅相成,构成画幅的韵律。倪瓒此图取鉴宋人传统,保持着笔筒意繁的笔墨长处,笔意疏松中见凝炼,所谓无一笔不繁,一笔中绝无平划过去之弊,有提按、转折、轻重、快慢的笔势变化;扎实的功力从树法讲,主要表现在树干上,用笔取涩势,侧重于正时见苍秀,和他的石法“由干入润,由润入干”的浓淡墨套墨法的顺序稍有不同。在笔线中均体现出书法文化的审美内涵。从细部看,虞山林壑图轴树先以淡湿墨勾勒,然后以枯浓墨复笔,浓干淡湿地交叠相互配合,而苍秀总体效果在浓加的一次作用上,若即若离的复加笔道极为疏松,似勾似擦,又似皴,所以能达到笔简意繁的审美效果

29、,“形苦草草”,实则还是很讲究法度的。相比宋人树法湿笔中锋宽阔笔道,更能显示其具骨力内含的耐人寻味处。五树叶法各异,见园点、横点、介字点、垂笔点和圆形夹叶,院画中一般树叶叶丛多点法,且各有变化绝不以一种类型的叶丛法,惟少以夹叶法,此图这一点属例外,但勾法约略而含蓄,与点叶树配合融和协调,勾而似点又是其笔意的一个特点。元朝时期倪瓒秋亭嘉树图赏析秋亭嘉树图轴,元,倪瓒绘,纸本,墨笔,纵114厘米,横34.3厘米。图中绘平坡远岫,草亭嘉树,广阔的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幽静雅洁,仿佛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画面取三段式构图,用笔尖峭秀逸,树干皆双勾,稍事皴染,树叶点法富于变化。墨色较为干淡,仅以浓墨点苔,提

30、出精神,为沉寂的画面融入了些许生气。本幅自题:“七月六日雨,宿云岫翁幽居,文伯贤良以此纸索画,因写秋亭嘉树图并诗以赠。风雨萧条晚作凉,两株嘉树近当窗。结庐人境无来辙,寓迹醉乡真乐邦。南渚残云宿虚牖,西山青影落秋江。临流染翰摹幽意,忽有冲烟白鹤双。瓒。”本卷上诗塘有吴宽、朱果二家题记。曾经清内府收藏。元朝时期倪瓒霜林湍石图立轴赏析元 倪瓒 霜林湍石 立轴 水墨纸本此幅霜林湍石,图中景物寥落,溪涧湍流,岸边杂树三五株,背景空无一物,水天一色,意境荒寒,超然出尘。山石墨色清淡,笔力峭拔,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树木用墨稍润,并以重墨加以强调,水墨运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本幅无年款,

31、但根据书法特点及绘画特点可以判断为晚年手笔。根据倪瓒诗跋:“王猷宅里开窗坐,望见虞山松桧林。一酌松肪尝笋脯,为君呼笔写萧森。戏写霜林湍石,并题小诗。赠守道先生。十一日。瓒”。可知是画给友人虞山王守道。虞山王氏多为书圣王羲之后人,而且虞山王氏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历代都有重要的人物出现,从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王眴到清代的虞山派王翚等不胜枚举。款识:王猷宅里开窗坐,(政)望见虞山松桧林。一酌松肪尝笋脯,为君呼笔写萧森。戏写霜林湍石,并题小诗。赠守道先生。十一日。瓒。元朝时期倪瓒枫落吴江图赏析枫落吴江图 立轴 纸本 1366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题识:枫落吴江独咏诗,九峯三泖酒盈巵。杨梅盐雪调冰盌,夏簟开图慰所思。至正丙午秋,永贞架阁,自吴城复还吴松之袁部场,因写此图赠别,又为之诗。瓒。题跋:清閟高人一散仙,尚留遗墨世间传。当时曾写相思意,谁信如今重惘然。吴下王汝玉。钤印:玉堂清趣、青山白日倪瓒山水画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轻而松,燥笔多,润笔少,墨色简淡,却厚重清温,无纤细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简笔,有神地笼罩住整个画面,识者谓其“天真幽淡,似嫩实苍。”得“简中寓繁”的风格。此幅构图,一河两岸,树亭前後临水,清虚空旷,坡石以折带皴,用笔中锋转侧,皴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