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57KB ,
资源ID:51305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30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单元点将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单元点将题.docx

1、第六单元点将题20、秋 水同步训练(一)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若)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崖渚(水边、岸)C.始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没有)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吾非至于子之门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斧

2、斤以时如入山林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4.填空。(1)本文节选自_,作者是_时期的_,名_,_家,_家代表人物,与_并称“老庄”。庄子又叫_,是由_所著。全书现存_篇。20、秋 水同步训练(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野语有之曰 (2)我之谓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为莫己若者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河伯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的?河伯为什么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呢? 4.秋水时至,河伯是一种怎样的态度?见到大

3、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0、秋 水同步训练(三)1.选出停顿错误的两项( )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E.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F.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2.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伯夷之义(轻视) B.少仲尼之闻(名声)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3.写出从文中脱化出来的两个成语:_。4.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2)野语有之曰(

4、 )(3)吾非至于子之门( ) (4)而轻伯夷之义者( )(5)东面而视( ) (6)望洋向若而叹( )5.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6.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20、秋 水同步训练(四)一、解释加点字词及句子: 1、两涘渚崖之间_ 2、不辩牛马_ 3、于是焉_ 4、河伯欣然自喜_ 5、东面而视_ 6、河伯始旋其面目_ 7、野语有之曰_ 8、吾非至于子之门_ 9、则殆矣_10、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1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_ _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 _

5、1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 _二、问答题:1、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从中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2、 河伯“欣然自喜”,这反映了河伯怎样的心态?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在本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此句是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20、秋 水(一)1、提示:D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的“少”作“缺少”讲不正确,应作“贬低,小看”讲。答案:D2、提示:A项“东面”在句中意思为“脸朝东”;今口语中指“东边”;B项“至于”在句中是“到”的意思,今为连词,表示“达到某种高度或另提一事”;C项“于是”意为“在这时候”,今为连词。 答案:D3、提示: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助词“的”,为动

6、词“认为”,为介词“按照”。答案:B4、答案:(1)庄子秋水 战国 庄子 周 哲学 道 老子 南华经 庄周和他的门人三十三20、秋 水(二)1、答案:(1)之:代词,代后边所说的俗语。 (2)无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助词“的”。2、提示: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3、答案:当他看到自己水势浩大,冲决而行,使人“不辩牛马”,觉得自己力量无穷,是对自我的不切实际的评价。当他发现到了海边,那海水更为壮观,“不见水端”,寥寥数语,一片无际无涯的水的世界,让他大吃一惊。不得不承认自己水势太小了,故有此叹。4、答案: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的态度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见到大海后,态度变为“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文篇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了“不见水端”四个字,然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向海神若发出了由衷的感叹。20、秋 水(三)1、提示:A项“两涘渚崖之间”;C项“闻道百”。 答案:AC2、提示:B项“少仲尼之闻”中的“闻”不是“名声”之意,应为“学识”。答案:B3、答案:望洋兴叹、贻笑大方4、答案:(1)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代词,这样的,指后边的“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3)结构助词“的”。(4)连词,表并列。 (5)连词,表修饰。 (6)连词,表承接。5、答案:(1)在这个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

8、,他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2)“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6、答案: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要谦虚,不能自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等。20、秋 水(四)答案:一、1、水边。2、分辨。3、在这个时候。4、高兴的样子。5、面向东。6、旋转、掉转。7、俗语、俗话。8、对对方的尊称。9、危险。10、认为天下盛美得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11、听说百条道理,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12、况且,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学识少、伯夷的道义轻的人。1

9、3、我将永远被得大道(有见识)的人所嘲笑。二、1、寓意: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骄傲自满,将被贻笑大方。启示:一个人要学会谦虚,切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认识自己,开拓创新,勇于超越自我。2、由川到河,达到了“泾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辩牛马”的浩大场景,河伯认为天下之美全在自己身上,反映了欣喜不已的心态。3、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被动句式。21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一)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 ) 惩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也( ) 荷担者三夫( ) 始龀( ) 无穷匮也( ) 一厝雍南( )2、翻译。(1)

10、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 )(4)一厝朔东( )21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二)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的人物描写方法。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

11、“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 _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7、文中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8、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9、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21.愚公移山同步训练(三)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12、惧其不已也 已: 无陇断焉 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21.愚公移山同步训练(四)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

13、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2.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汝之不惠。(3)帝感其诚。(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江(长江)阴_ _; 洛(洛河)阳 _; 衡(衡山)阳_; 华(华山)阴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

14、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1.愚公移山参考答案:一1、rn;chng;s;y;h;chn;ku ; yng。2、(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3、(1)方圆 方向 (2)并 曾经 (3)愁什么 加强反问语气4、(1)“反”同“返”,往返。(2)“惠”同“慧”,聪明。(3)“亡”同“无”,没有。(4)“厝”同“措”放置。21.愚公移山 二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15、一毛,其如土石何?3、语言描写4、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 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8、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9、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21.愚公移山三1. 略2.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3. 1.D 苦:愁4.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古义:家人 今义:指房屋、

16、家、家族 古义:边上 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 列子.汤问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21.愚公移山四1 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2.B 3.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0.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捕蛇者说 柳宗元基础驿

17、站1.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 ) 蹙:窘迫。 B. 谨食(s )之,时而献焉 食:吃C.曩(nng)与吾祖居者 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 ) 戚:悲伤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苛政猛于虎也 ( )3.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则久已病矣 古义: 今义: 可以已大风 古义: 今义:以尽吾齿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文: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5.捕蛇者说选自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

18、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宋朝有 、 、 、 、 、 。23 捕蛇者说 柳宗元综合园地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下面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3、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其真无马耶B吾恂恂而起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桓侯故使人问之D 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

19、甚是蛇者乎4、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5、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眼泪汪汪的。( ) 放心地躺下(睡着)。( )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 醉醺醺的倒在众宾当中。( )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 房屋整齐美观。( )眼前一片凄凉景象。( ) 七嘴八舌表示赞成。( )23捕蛇者说 柳宗元课文检阅1、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

20、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的“ ”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2、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3、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B.说明捕蛇

21、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C.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D.通过对比反衬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答: 5、“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美 文 点 将爱 莲 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22、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可爱者甚蕃 蕃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不蔓不枝 枝 陶后鲜有闻 鲜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根据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4、 捕蛇者说一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对比,将蒋氏的遭遇和乡邻们作对比突出文章主旨,那选文有没有运用到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一下。 5、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答: 23.捕蛇者说参考答案1、B 食:喂养 2.(1)腊:把肉晾干(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3)于:

23、比 3. 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生病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 连词,可以古义:年龄 今义:牙齿 4.(1)(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5. (1)柳宗元集 永州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1.B 2.D D中的“而”都是即使的意思。而A中的“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并列;B中的“其”,一个是代词“他们的”,一个是语气词“难道”;C中的“之”,一个是不翻译, 一个是代词。3.B 4.蛇 蛇 草木 蛇 人 5. 汪然出涕 弛然而卧 哗然而骇 颓然乎其间 怡然自乐 屋舍俨然 满目萧然 杂然相许 1.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 驰然而卧 旦旦有是 晚死 2.D 3.B 4.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1.多 洗涤 长枝节 很少 2.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