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 唐山大地震教案2 语文版必修1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唐山大地震教案2 语文版必修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慰藉死难者的同时,也让新生一代了解那场灾难,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如何战胜苦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2、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本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的?2、地震留给人们的启示和教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联系背景)日历翻开到7月28日,时钟倒转回了31年前,历史凝固在凌晨3时42分56秒,一场人类史上堪为最惨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短短的十几秒,房屋倒塌,烟囱折断,公路开裂,铁路弯形,地面喷水冒砂,正在酣睡中的人
2、们来不及反应就被埋在了瓦砾之下,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被夷为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了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3675位孤寡老人,4204个孤儿这就是唐山大地震。二、感受地震的惨烈情景多媒体播放几张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照片。三、自主探究以组为单位,研究几个问题:1、在唐山大地震中广大军民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不可胜数,课文为什么节选了犯人、盲人等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救灾中的表现?指导:报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种类:典型人物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和社会问题报告文学。
3、本文属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
4、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犯人、盲人等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救灾中的表现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说了。2、“大户”是怎样形成的,又因何而解体?指导:“大户”是在灾后自觉形成的,又因“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维系开始解体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是顽强的私有观念”而解体了。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当时我国正处在
5、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时期,提倡公有制观念,反对私有制观念。尽管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却正体现了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的特点。3、哪些地方运用了白描手法?哪些地方运用了叙述中抒情的手法?指导:(1)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因此报告文学在表达方式上最必不可少的手法为白描手法,即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例如:“铁门伏卧在灰土中,岗楼碎成一堆乱石”,寥寥几笔,灾难的破坏力可想而知;“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
6、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短短几句,盲人的执著与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2)融情于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了直接的议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叙述之中,渗透到了素材的选择之中。例如:“整整一天啊,这支刺刀下的救险队伍,没有一刻停歇。囚犯们无言地苦干着”等,能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四、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究两个问题1、地震给们们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启示和教训有哪些?(震前预报、建筑物的防震设施、地震的应急准备、正确对待外援)2、怎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指导:21世纪的人类对于战争带来的惨剧怀有深刻的记忆和高度的警觉,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纪念日,缅怀战争的死者,祈祷人类的和平。相形之下,人类对自然灾
7、害的高度警觉和理性的整体防御,还刚刚开始。我们应该重视能源、环保、防震搞灾等自然问题。五、小结大作家雨果曾说过:“回忆是力量之源”,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回望31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凭吊死难者的同时,也让新生一代的你们了解那场灾难,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如何战胜苦难、创造们人间奇迹的!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唐诗五首教案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
8、、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 一 课 时教学要点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背景知识了解1、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
9、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2、王维与山居秋暝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
10、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三、听录音朗读课文(略)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诗节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
11、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六、品位鉴赏1、学生思考: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以物芳而明志洁归山居之人:浣女、渔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隐2、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明确: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3、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
12、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风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o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七、课堂小结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
13、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
14、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1、A2、B第 二 课 时教学要点:1、学生自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2、学习杜甫的登高,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学步骤:一、解题1、王昌龄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
15、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2、杜甫与登高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
16、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称赞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二、具体研习登高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让学生根据内容适度展开)。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3、学生思考: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
17、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出示投影: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和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明确: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3、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讨论:这两句诗在写景上
18、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明确:这两句诗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怀。叶落意味一年将尽,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能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连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长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难怪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三、指导自读从军行1、第
19、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蓄丰富。2、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言的誓言。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2、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20、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3、学生思考: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
21、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4、学生思考: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5、此诗的主题: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二、引导学生自读锦瑟1、教师
22、范读诗歌。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诗歌。3、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4、学生思考: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溯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5、学生思考: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本诗的内容
23、有很多争议,取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唐诗五首随堂练习轻松入门1、请给加点字注音A竹喧归浣女( )( )山居秋暝( )B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C无边落木萧萧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 )( )D夜深还过女墙来( )只是当时已惘然( )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黄沙百战穿金甲青海长云暗雪山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3.填空山居秋暝是创作的一首五言,表达了诗人对的追求。从军行中的行是一种。为诗人所创作,这是一首七言,抒发的情怀。 登高
24、是创作的一首七言,抒发了的复杂感情。石头城是创作的一首七言,借景象,寄托的感慨。锦瑟是创作的一首七言。4默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怀。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快乐晋阶一学习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识别从军行诗中的写景句和抒情句,理解此诗境界阔大,情调悲
25、壮的特色。三学习登高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描写,整句属于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感情更加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的风格。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四、分析锦瑟第二、三联所用典故。生活拓展一、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颔联写的是在
26、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二、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的修辞方法。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的写法,先交代_;中间两联采用_的写法,描写_;尾联采用_的写法,表达_。全诗富有_主义色彩。三、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
27、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请给加点字注音A竹喧归浣女( xun )( hun)山居秋暝(mng )B风急天高猿啸哀( yun)( xio)渚清沙白鸟飞回( zh)C无边落木萧萧下( xio)艰难苦恨繁霜鬓( shung )( bn)D夜深还过女墙来(hun )只是当时已惘然( wng)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妇女洗完衣服回来)(渔舟顺流而下)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穿)青海长云暗雪山(使暗淡无光)万里悲秋常作客(常年客居他乡)艰难苦恨繁霜鬓(时世艰难生活困苦)(甚恨)3.填空山居秋暝是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归隐生活的追求。从军行中的行是一种体裁。为边塞诗人王昌龄所创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保家卫国的情怀。 登高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使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石头城是刘禹锡创作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