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98.78KB ,
资源ID:50955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955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周思源讲三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周思源讲三国.docx

1、周思源讲三国百家讲坛讲稿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第1讲 刘备第1讲 刘备(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纷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三国志是西晋初年陈寿著的一部史学著作,它记载了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历史。由于、陈寿见到的史料有限,三国志的内容还不够充实,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便给三国志增加了很多注释。裴松之作注所引用的前代人的著作多达二百余种,有着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后来,到了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为该书的注释为基础,同时借鉴,改编,吸收大量说书戏曲中的流传的三国故事,最终写成了不朽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从而使得刘,关

2、,张等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为我们正说刘备)一说起刘备,大家印象当中,他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是鲁迅曾经批评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欲显”想要显示,“长厚”就是忠厚,忠厚长者。这个“似”就是似乎,有点象虚伪,有点接近虚伪。那么鲁迅这个批评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他根据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作的注,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写的。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发生了三大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他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全面地来了解刘备的为人,全面地看待由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这样,我们才能正

3、确地判断刘备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刘备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他勇猛的一面被削弱了。在咱们的印象里边,看小说三国演义也好,看戏曲特别是京剧也好,刘备这个人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性情温顺,善待下人,脾气非常好,有时候还显得有一点软弱。可是刘备在三国志里面可不完全是这样。在三国演义里头,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它说了这个话,但是因为在具体描写当中,这方面削弱了,读者也不太注意,在影视里头,在戏曲里头,这种勇猛的一面,就进一步被削弱,抹掉了,所以大家没印象。三国志里头,周瑜讲到。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雄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刘备以枭”象枭雄那样,他本人是枭雄,手下还有关张两位熊虎大

4、将,刘备这个人,必定不是一个能够长久地屈居于人下的。那么一个人,他一定要独立地干一番大事业,要跟咱们东吴争天下。鲁肃也讲道,刘备是枭雄。我们看一下词典,解释“枭雄”,是“智勇,杰出的人物”,有个“勇”在里面,我们也可以这么想一想,刘备如果光有仁义,忠厚,他缺乏智勇,特别是勇猛,神武的那一面,那么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么一个乱世,他怎么可能在群雄之中立足,更不要说冒尖哪,是不是?所以武勇是刘备的一个基本特点。(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先生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生。”意思是说,刘备小时侯父亲去世了,生活贫穷,只能与母亲一起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已经非常穷困潦倒,那么刘备是怎样起来

5、的呢?谁先赏识他呢?)1.1 刘备出道最早的时候,有个人叫刘子平,三国志里面就记载,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武装”的“武”,这个“武”就是武艺高强,这个“勇”就是“勇敢”,敢打敢拼,所以推荐他出来的,提拔他,当然我们在三国演义里头,现在我们如果仔细看,也能发现一些,就是刘备在武勇方面的特点,因为三国志里头,它有这方面的记载。你看三国志里头记载的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刘子平把他推荐出来以后,带兵打仗,当然一开始人很少。有一次刘备打仗受伤了,受重伤,他就装死,结果敌人没有发现他。因为如果他还在那儿动的话,别人再给他一刀,不就杀了吗?他装死,结果就活下来了。后来他的友军来了,就把他装到车上,因为他走不了

6、道了,这样他才活了命。三国演义里边还写到,大家都很熟悉了,“三英战吕布”。吕布一开始和张飞打,大战五十余回合,五十余个来回,不分胜负,然后关羽上去了,关羽上去以后,两个打一个,又打了三十余回合,三十个回合,还是没有战胜吕布,这时候刘备出场了,刘备的兵器是双股剑,两把剑。刘备上去以后,吕布不支,败退回城。你不管怎么说的话,主力可能是张飞和关羽,那说明刘备还是有两下子,是不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三国演义它还是基本按照三国志,刘备有武勇这一面,但是总体上来说,刘备武勇的方面是被削弱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面它要写到很多很多人物。它必须突出这个人物最基本的最鲜明的特点。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手下

7、,孙权手下都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所以作者没有过多地写刘备的武勇,他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知道,我刚才就讲了刘备的武勇,还可以从哪儿看得出来,还有,就是“三英战吕布”。在那个前后,曹操手下有六员大将,围攻吕布,这才把吕布打败,那是六比一,这是三比一。所以从这个地方也看得出来刘备在武艺上确实有两下子。那么你看我们很熟悉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不是讲了八大诸侯吗?当时刘备提出来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曹操把八大诸侯都贬得一钱不值。最后说,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曹操那么看得起刘备,对刘备评价如此之高,就是因为看重刘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领袖型人物,只有这个人将来有可能会对他构成威胁。(作为杰出的

8、政治家,曹操清楚地认识到,刘备有一定的潜力,对他很不放心,好在刘备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掩饰的非常好,使得曹操放松了戒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备确实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智慧。由此看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1.2 弱化勇猛的原因三国演义之所以要突出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因为三国人物很多,而且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很多,比如“领袖型”,就有好几个,除了曹操,孙权以外,董卓,袁绍等等都是属于“领袖型”人物。武将那就更多了,好几十了。所以三国演义它的作者他注意就是在同一类型的人物当中要写出同中有异,不同人物当中

9、要写出异中有同。比如,刘,关,张这三个人不一样,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一面。要不然,他们不可能“桃园三结义”,是不是?诸葛亮跟刘备很明显不一样,但是它异中有同,所以他们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合作那么长时间哪。因此作者他要突出人物的基本个性,有时候就不得不把他的一些次要的方面要加以淡化。第二个原因呢,是为了让有的人物形象丰满,所以就采取了一些移花接木的手法。我们印象当中刘备是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他大概除了发动彝陵之战,知道关羽被杀,当时他情绪控制不住了发动彝陵之战。除这件事情以外,几乎想不起刘备有大怒。大发脾气的时候,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备他有性格刚烈甚至暴烈的一面。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张飞怒打督邮

10、”那个故事,是不是?那个督邮是个什么官呢?他是州或者郡,相当于特派员,相当于咱们省或者专区的特派员。当时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战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混乱了,不需要那么多官了,所以要淘汰掉一批官员,这个特派员他就有这个权,他瞧你不顺眼,你不给我贿赂,行了,你这个官甭当了,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那么在三国演义里头,是因为这个督邮索取贿赂不成,张飞大怒,打他,是不是,柳条打断好几根哪。而督邮当时训斥刘备的时候,刘备喏喏而退。张飞打督邮的时候,小说里面写刘备先进去,督邮训斥他,喏喏而退,显得很胆小,懦弱,然后张飞急了,进去以后就把他绑在树上就打。当时张飞这样做的时候,刘备是怒呵,制止他。可是实际上这个故事

11、确是实有其事。三国志上有记载,不过,打督邮的不是张飞,是刘备,刘备当时要求见督邮,门口不让通报,不通报,不见。另外,还有一个记载,是说,这个督邮“称疾”,就假装生病,说,有病,不见,刘备当时就大怒,冲进屋里,把督邮从床上提了起来,打二百杖。这个督邮真经得起打啊。二百杖就是两百棍啊,是不是?我想三国志上这个记载恐怕有点传说了,两百棍还不打扁了!像我这样有两棍子就变成五段了。一个记载是两百杖,一个记载是一百多杖,而且这督邮打了那么多杖,他还挺清醒,哀求饶命。本来刘备准备要杀了他,他哀求饶命,还没打晕,你看,所以这是刘备干的。所以刘备性格当中有非常刚烈,甚至暴烈的一面。那么为什么把这个细节挪到张飞身

12、上呢?它是这样,就是在三国志里头,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三国志上张飞的故事比较少。现在张飞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里头来的。当然三国演义里面张飞的主要故事,比如说,长坂坡等等。这个确有其事。但是总的讲,张飞的事迹比较少,因此把刘备的这个细节挪到张飞身上能够使张飞的性格更加丰满,因为他就是暴烈的那么一个形象,而刘备的故事很多,把这个细节挪走,不影响刘备。(罗贯中这样来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是很高明的做法,这样不仅不影响刘备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使刘备的忠厚明君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那么为了叙述故事等方面的需要,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还有哪些改变呢?)1.3 桃园三结义刘备形象改变的第二个方

13、面就是正式成为关羽,张飞的兄长。我们知道,小说一开始,就是“桃园三结义”,那么结义以后,刘备就成了正式的兄长。但是在三国志里面,没有明确的记载说,他们三个人是正式结拜的,没有。三国志里头,像关于刘备的先主传,根本就没有写到这个事。在关,张,黄,马,赵这五个人的合传里面,那是一篇。那么在写关羽的地方,写到了他们的关系。它是怎么说的呢?它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就是刘备,“与二人”就是关张二人,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寝则同床”睡的时候,三个人睡在一个床上,“恩若兄弟”关键是这四个字,感情,恩情“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字,好

14、象亲兄弟。可是他不是亲兄弟,“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就是在很多人的场合下,很多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关,张这两个人“侍立终日”,总是站在刘备身旁,整天站着,一刻都不离开他,保护他,忠心耿耿,感情确实非常好。“随先主周旋”不管刘备到什么地方,打仗也好,议事也好,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关羽和张飞,总是紧紧地跟随着他。“不避艰险”,刘,关,张三人的关系,简单地说,在三国演义里面,是“恩若兄弟”好象兄弟一样,并没有说,正式结拜为结义兄弟,那么为什么要出来个“桃园三结义”呢?第一,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感情确实非常好,“恩若兄弟”,“不避艰险”,“侍立终日”,跟随左右,所以它有这个基础。那么现在把它写成“桃园三结

15、义”以后,他这个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故事就更好看。第二,就是在三国演义,从史书三国志经过评话,戏曲到小说,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当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影响了后来的小说作者,把他写成正式结拜。就是我刚才讲了,正式结拜这种形式主要盛行在元代以后,元代尤其是因为它实行非常残酷的严厉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所以整个元朝这几十年当中,民间的反抗始终不断。这样的话呢,它这个民间结社,秘密结社,结成秘密团体,老百姓之间结义这种情况就迅速地发展起来了。我们知道,当时推翻元朝统治那些红巾军什么其他的等等,它都跟这种帮派结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民间结社,成为老百姓之间一种互相帮助的重要形式。那么写这个“桃园三

16、结义”的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三国演义它是尊刘贬曹,它要让刘备这方面的主要人物尽快出场亮相,这样的话,就会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桃园三结义”就可以使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更加紧密化,世俗化,平民化,非常符合广大老百姓的这种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实际上,“桃园三结义”效果也确实很好,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有一件事情,就显得有点离谱。不过,它却是史书上记载的史实,就是有人要把自己的地盘让给刘备,但刘备却不肯接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说明刘备真的仁义厚道,还是另有原因呢?)1.4 三让徐州那么第三个,我就是要来讲这个问题了,就是大大加强了刘备忠厚方面的故事

17、,加强了刘备忠厚,仁义的形象。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三让徐州”,就是刘备在徐州投靠陶谦,当时刘备力量很弱,他只有一千多人,还有几千饥民,饥饿的老百姓。那么当时陶谦已经63岁了,他身体非常不好,他很看重刘备,所以他就跟刘备讲,他说,我身体不行了,我那两儿子能力也不成,我死了以后,徐州牧,徐州牧那个地位很高了,它要管好几个(郡),附近好几个郡,就相当于一个省的样子。陶谦曾经两次跟他说,而且临终的时候,临死了,陶谦还指指自己的心说我这个是真心话,刘备始终就不答应,推托说:我能力不行,给你儿子,我们看三国演义就行了。那么这个事情在三国志上是有记载的。三国志上写的,确实陶谦让位于刘备,让他来继任,

18、我死了以后你继任,刘备一开始确实推托,但是刘备在受到别人劝说,一个陈登,一个孔融,就是“孔融让梨”那个孔融。因为刘备说袁绍势力那么大,“四世三公”,他势力那么大,让他来接管徐州,不就行了吗?结果陈登和孔融,特别是孔融,把袁绍说得一钱不植,袁绍确实不成器,这个人确实不行,结果就把刘备说服了,所以陶谦一死,刘备就接管了徐州。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头,陶谦三次跟刘备说,刘备不答应,临死之前指着自己的心,我这是真心话,我们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古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快要死了,它的叫声是听起来很哀伤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陶谦临终的时候,托付他,刘备都不接受,三国演义接着写

19、到,陶谦死了,全军举哀,然后陶谦的几个主要助手把代表权力的印信绶带等等交给刘备,刘备还是不受。第二天全城军民到衙门的大门口路上跪下痛哭,求刘备继任徐州牧,而且关于,张飞又来动员刘备,刘备这才怎么着。我们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有意思。“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权”就是“权且”,就是暂时我来担当这个职务,如果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你们让别人干。(根据史料记载,刘备之所不敢贸然担任当时徐州的最高领导,一方面固然有收买人心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备心有顾虑。他担心,一旦担任徐州的最高领导,就等于为别人攻打自己提供了借口。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想的那

20、样,附近的军阀袁术还未等他的位子坐稳,便大举进攻。这说明,刘备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那么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是否也会有所体现呢?)1.5 刘备托孤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白帝城托孤所说的那句话,三国志上有明确的记载,他就是那么说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我的孩子,就是阿斗,能够辅佐,当好这个皇帝的话,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你就自己可以在成都称王,你就当皇帝。也就是说,如果阿斗不成器,必要的时候,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当时毛宗岗就在回前总批里边对刘备这个忠厚感到可疑。“或问,先生令孔明自续,为真话乎?为假话乎?”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你

21、以为真就是真,你认为假就是假。实际上毛宗岗的意思就是说,刘备这话不是真心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了解诸葛亮这个人,所以这件事情确实表现出刘备有虚伪的一面。明末有一位大思想家,学问家李哲,李卓吾。因为他有评点三国演义,他在这个地方就写了一句话。他说:“玄德真奸雄也”。“奸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三国演义里头“奸雄”可不止曹操一个,刘备也不止一次。我这儿只举一个例子,被称为“奸雄”。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了,刘备确实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他在历史上,有很多三国演义里面我们就不要说了,三国志里面就记载他很忠厚的事情,有的三国演义就写进去了。比如,有一条,他当时在新野失败以后,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走啊,有

22、几千辆车,那个车都是手拉的,人推的。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走,这意味着什么?在三国最后被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足1300万,那么,也就是说,当时大概全国有1%的人都在跟着刘备走,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刘备的行军速度非常慢,一天只能走十几里,后面追兵很急,所以手下的谋士和将领都劝刘备,一定要把这些老百姓甩掉,咱们赶紧走,刘备不同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夫”这是发语词,“济”就是“成”,就是成大事,我要成大事。成大事怎么样?“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人就是老百姓,“归吾”归顺我,跟着我。“吾何忍弃去”我怎么忍心把这些老百姓扔掉,我自己走啊?刘备1800年前就提

23、出了“以人为本”哪!当然啦,我们现在的以人为本有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层次,但是1800年前的刘备,能够如此不顾危险,处处想着百姓,了不起啊。古往今来,有多少君主能够做到刘备这一点。所以像这样的细节,还是有不少,因此刘备确实非常忠厚,这是他的事业成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有的地方无中生有,有的是被夸大了,因此有的地方就显的刘备不够实在,但这样也有好处,这个人物他色调就比较多了,多侧面,多层次,多色调。这个人物就经得起琢磨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讲,这样是很成功的。因此鲁迅说,为了显示刘备的忠厚,而“似伪”,对不对呢?很对,相当准确。鲁迅说的是“似伪”,“似”就是好象,接近。鲁迅

24、没有说刘备很虚伪,对不对?所以说鲁迅的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鲁迅毕竟是鲁迅啊!我的报告就到这儿,谢谢大家。Posted: 2007-09-28 21:37 | 1 楼 小 中 大 百家讲坛讲稿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第2讲 曹操第2讲 曹操(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纷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一提起“三国”故事里的曹操,人们大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奸雄”呢?观众对曹操的认知和印象很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如果将曹操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25、,我们又该如何对他进行评价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一起客观解读三国人物曹操。)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少。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或者简单地说,有许多“雄”。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英雄,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在第一讲里面讲了刘备。刘备不也有人称他为奸雄吗?但是刘备这个奸雄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有人认为他是奸雄,甚至认为他是大奸雄,但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第二点更重要,就是认为刘备是奸雄,刘备的奸其中一点就表现在他的虚伪。我们上次讲过,他到底虚伪还是忠厚。也就是说,有些“雄”,雄杰,豪杰,他的奸是出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他和曹操

26、的奸雄有一个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方?曹操的奸雄带有一点品质性问题,有品质性因素,而且这个品质性的因素,他小时候就这样,这小子小时侯就比较坏。三国志里面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务正业。裴松之的注也引用了一些材料,说他怎么任侠放荡,也不好好学习,也不好好干活,干嘛呢?“好飞鹰走狗”打猎,玩鸟,玩狗;“游荡无度”爱玩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曹操的叔叔对这个侄子很不满意,所以他几次跟他的哥哥曹操的爸爸说你的儿子怎么怎么着,说他儿子不好,他爸爸当然就得呲这个儿子了。所以曹操对他叔叔很不满意。有一次在路上他见他叔叔,突然他就摔倒了,摔倒以后嘴就歪了,嘴吐白沫。叔叔赶紧把他扶起来,就问他:“你

27、怎么回事”?(曹操)说:“我刚才吹了恶风,让风一吹我犯病了。”后来他叔回去以后就跟他哥说起这事。说刚才这个孩子中风了,嘴也歪了。他哥哥叫曹嵩,曹嵩后来把儿子找来了,找来一看,挺正常,没事,“说你你刚才怎么中风了?说中了恶风了,说嘴也歪了。”“没有啊,你听谁说的?”“我听你叔叔说的。”“哎!我叔叔对我一直不满意,所以他故意在您面前说我坏话。”这样一来,他爸爸就再也不听他弟弟的话了,不信了。所以曹操从小就有点坏,不过也反映出来他脑子快。曹操从小有点坏还出了名了。有一次他问起他的一个朋友,当然那时侯他已经成年了。他说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他那个朋友笑着不说。说说说,他非要他说。子将(许邵)曰“子治世

28、之能臣”如果赶上好的时代,你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大臣;“乱世之奸雄”要是赶上乱世,你就是大奸贼。曹操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特别高兴。他并没有觉得这是骂他。为什么?你肯定我的才干,你看在治世我是能臣,在乱世我成为奸雄,奸雄再奸也是雄啊,也是英雄!再说所谓奸,曹操理解为,在他心目中的奸就是机智,聪明,充满智慧。在乱世,太老实了那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曹操并不认为奸雄是一个贬义词,他反而感到高兴。(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文武双全,史书魏略中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曹操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岁。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29、史称魏武帝。从古至今,人们对曹操的评价纷纭错杂,毁誉不一。那么,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刻画,是偏重于“奸”还是偏重于“雄”呢?)2.1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固然有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就是说罗贯中他很好地解决了奸和雄的关系,这样就把曹操这个英雄和刘备,孙权其他等等那些英雄们,那些诸侯们区别开来了。就是说,曹操在三国演义里面尽管他有奸诈,甚至有些地方有残忍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他胸怀宽广,目光远大,胆识非凡,善于用人。罗贯中并没有把曹操写得很坏或者无能,虽然在许多地方也写到曹操的奸,但是他有的地方着重写他奸,有些地

30、方着重写他雄。那么,这二者的关系,总的说来就是写其奸目的还是为了突出其雄。小说一开头,罗贯中就很注意这个问题,就是说从曹操这个形象一出现开始,罗贯中就写出曹操具有的那种过人的机智和远见卓识。比如说在小说第二回到第三回之间,当时,汗末已经大乱,太监专权,大将军何进,就是外戚和宦官的矛盾很尖锐的情况下。你看曹操说的话,皇帝死了以后,他认为最重要首先是要立帝,而不是先除十常侍。为什么?你先把皇帝立了以后你就名正言顺了。另外他说,宫中十常侍他们势力很大,你很难保守机密。你如果现在马上派人把他们抓了,杀了,根本办不到。第一最重要的,先得把新皇帝立起来,结果何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十常侍权越来越大,控制

31、不了了,京师军队已经不可靠了,就准备要召外军入京。曹操提出根本用不着,这个事情关键要做得机密,把那些宦官杀了就行了,抓了就行了,不要召外军,一召外军非大乱不可。结果呢?何进,袁绍,都没有听他的劝,后来召外军进京。董卓进京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董卓进京以后整个就大乱了。所以罗贯中在把握曹操的形象上,他始终是在突出他的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胆识过人。之所以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会显得越来越奸,这和三国演义是小说(有关系),而小说需要大量的生动细节,大量的生动细节出现的结果,就使得曹操在奸的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我们再来剖析一个案例,就是袁绍的主要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那个过程。我们看三国志怎么写

32、的:三国志非常简单,因为袁绍不重视许攸的意见,许攸看出来了,袁绍这个人是刚愎自用,早晚必败,干脆他就跑了,投奔曹操了。他原来跟曹操就是朋友,他投奔曹操的时候,三国志的正文,陈寿的正文是这么写的:(许攸)来奔,(投奔曹操),因说公(游说劝说,劝说曹操),击琼等(打击偷袭)。击谁呢?就是淳于琼,淳于琼是带了几千人马,押送军粮(袁绍)的押粮官。就那么十几个字,很简单。那么三国志里头许攸到底是怎么说的?怎么劝说曹操的没写,这个过程没写。裴松之的注就把这个说字,说就是劝说,把这个说具体化了。我们看它有哪些发展。他(裴松之)的注这么写:公闻攸来(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跌足迎之(就是光着脚,他都来不及穿鞋),抚掌笑曰(高兴地说):“予卿远来(予卿就是许攸的字,许攸那么老远跑来找我),吾事济矣(我的事就成了,好办了)。”为什么他这么说呢?因为曹操那时侯军粮已经用尽了,所以他知道许攸这一次来,不管他是真投奔还是假投奔,他肯定会带来很多对我有用的信息,哪怕他是假投奔,我可以让他带点假情报回去,所以我的事情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