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78.64KB ,
资源ID:49291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29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原因精.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原因精.docx

1、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原因精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 周明海 肖 文 姚先国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 , 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 济学 的解释 。 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 , 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 究情 况 。 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 下降给出了解释 ,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 量还是 对它 的理论 解释 还存在 很多 有待 进一步 研究 的地方 。 特别地 , 本文认为从对 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度量 转型和开放一 、

2、 引 言顾名思义 , 劳动收入份额是国民收入中归属劳动者收入的比例 。 它反映了投入生 产过程中的劳动要素在最终分配时所占比例的大小 。 假设经济中只存在劳动和资本两 种投入要素 , 劳动和资本收入之和构成国民收入 , 那么劳动收入份额同样反映资本要素 的分配情况 。 因而 , 劳动收入份额是讨论要素收入分配的重要分析工具 , 在收入分配理 论中十分重要 。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 , 最早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 (1821, 他认为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是商品生产过程中土地 、 劳动和资本所有者的分配规律 。 马克思 (1894 继承了李嘉图的阶级分析方法 , 认为资本家通过侵占劳动者创造

3、的剩余价值对 劳动者构成了剥削 , 从而使资本和劳动要素在分配中处于敌对关系 。 与马克思从生产 关系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同 , 新古典经济学从生产的技术条件来解释收入分配方式 , 将 现行制度中的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格局看成由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结果 。 因 此 ,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 , 而且 将生产要素的功能 (贡献 作为其获得分配的依据 , 形成了所谓的 /功能性 0收入分配 研究 。然而 , 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柯布 道格拉斯 (CD 生产函数时 , 劳动收入 份额作为 CD 函数中的参数将不随时间变化 。 同时 , 20世纪初

4、期一系列经验研究表明 , 劳动收入份额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H icks , 1932; K eynes , 1939; Sol o w, 1958 。 卡尔多*周明海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电子邮箱 :ha mm i ngz m h zj u. edu. cn 。 通讯地址 :浙大路 38号浙江大 学经济学院 。 肖文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电子邮箱 :x i ao_w80hot m ai. l co m 。 姚先国 , 浙江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 。 电子邮箱 :cec_yaoxgz j u . edu . cn 。 作者感谢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 (06J ZD0014 、 国家自 然科学

5、基金重点 资助项目 (70933001 、 浙江省 科技计划 资助项目 (G20080166 的资助 。 作者感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俪以及匿名审稿人的宝贵修改意见 , 文责自负 。2010年第 6期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1961 认为劳动收入份额恒定是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几大特征之一 , 被称为 /卡尔多特征 事实 0。 自然地 , 20世纪 50年代以后 ,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及其新古典解释使经济 学家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研究兴趣迅速下降 。 因而 , 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个人收 入分配领域 , 即从国民收入中劳动和资本的分配转向由基尼系数

6、为代表的个体间收入 分配不平等的度量和分解研究 。 从理论方面来看 , 研究则主要讨论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之间的关系 。 其中 , 最具代表性的是库兹涅茨 (1955 提出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 的倒 U 型关系的著名假说 。进入 21世纪后 , 经济学家再一次将注意力转回到功能性收入分配上来 , 其中主要 的原因是在 20世纪中后期劳动收入份额出现全球性的下降 。 Guscina(2006 的研究表 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劳动收入份额从 1975年的 57%下降至 2000年的 52%。 同时 , 新 兴市场国家如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也呈显著下降趋势 , 其由 1995年的 51. 9%下降到 2

7、007的 39. 7%。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 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与 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的 /两大转变 0相关 。 首先 , 二战后全球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 , 东亚和中国等新兴市场融入 全球市场竞争体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过程 , 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 , 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趋频繁 , 形成了复杂的全球市场体系 。 商品市场的这种 转变将对各国内部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 , 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工业化国家劳动收入 份额的下降与这种全球经济的融合方式密切相关 。 其次 , 前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 经济转型 , 经济和制度结构的巨大变化同样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

8、。 以中国为 例 ,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转换成为经济学者解释近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 因素 。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国外研究进展 , 罗长远 (2008 已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 而国内学者则在近两年内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地探讨 。 因 此 , 我们认为有必要将现有文献与中国的事实相联系 , 系统地梳理有关我国劳动收入份 额研究的进展 , 以期回答哪些问题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 , 哪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 推进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讨论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问题并从结构因 素的角度探讨其变动趋势 ; 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综合分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的

9、原因 ; 第四部分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述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 、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及其结构变动(一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问题利用收入法核算 , 可将 GDP 划分为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 盈余四部分 。 因此 , 从表面上看 ,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十分简单 , 只需直接将劳动者报/卡尔多特征事实 0是指 :从长期看 , 经济增 长具备 以下特 征 , 即人均 产出增长 率 、 资本产 出比 、 资本的 实际回报率以及国 民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等都大致稳定不变 。94 2010年第 6期酬与 GDP 相除即可 。 尽管这种计算方法简便易行 , 但它还面临着一

10、些难以处理的问 题 ,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生产税净额和个体经济收入的处理问题以及劳动收入的再划分 问题 。1. 生产税净额的处理G o mme 和 Rupert(2004 认为国民经济核算并不是严格按照要素收入的归属情况划 分的 。 政府对企业征税和补贴的差额 (生产税净额 就是很好的例子 。 生产税净额既不 属于劳动也不属于资本的收入 , 是劳动与资本之外的 /楔子 0。 当税收不断增加时 , 按照 上述方法计算的劳动收入份额将会下降 , 而这种下降并不是由于资本力量增强导致的 , 因而会倾向于高估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幅度 。 我国在 1993至 2004的税收份额就出现 明显的增长情况 , 因

11、此 , 准确估算劳动收入份额时则需将生产税净额从 GDP 中扣除 。具体地 , 令 Y L 为劳动收入 , YK为资本收入 , YT为政府征收的生产税净额 , 总收入为 Y , 那么劳动收入份额则为 :A L =YLY -YT(1周明海等 (2010a 的研究发现剔除 /楔子 0的影响后 ,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由 1995年延迟至 1998年 。 白重恩和钱震杰 (2009a ; 2009b 以及罗长远和张军 (2009b 在 估算劳动收入份额时也剔除生产税净额的影响 , 而其他一些研究则没有对生产税净额 进行处理 。2. 个体经济收入的划归在估算劳动收入份额时 , 另一个难题是个体经济收

12、入的划归问题 (K rueger , 1999 。 在自我雇佣的个体工商户收入中 , 一部分是其作为劳动者所得的收入 , 而另一部分是其 作为投资者产生的经济回报 , 然而这在实际中很难将两者加以明确区分 。 利用美国 1850 1952年的历史数据 , Johnson(1954 和 K ravis(1959 研究发现个体经济中劳动收 入份额稳定在 65%左右 , 此后 , 经济学文献对个体经济的通常处理方法是 :2/3划归为 劳动 , 剩余 1/3划归 为资本 。 由于美国的总体劳动收 入份额也一直稳定在 65% 70%, Go mme 和 R upert(2004 甚至认为个体经济与非个体

13、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相等 。 然而 , 这种估算方法的隐含假设是两类经济具有同质性 , 而个体经济通常为劳动密集 型 , 因此该方法存在低估劳动收入份额的情况 。 同时 , 这种估算方法只适用于美国这样 劳动收入份额稳定的情况 , 而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非稳定态势的情形则不适用 。 就中国而言 , 个体经济划分的统计变化还将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度量 。 2004年前后我国个体经济收入划归的统计就出现显著变化 。 2004年前我国 /将个体劳动者 收入全部视为劳动者报酬 0, 此后将 /个体经济业主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视为营业利 润 0(国家统计局 , 2003; 2007 。 白重恩和钱震杰

14、 (2009 认为统计口径的变化将高估劳 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程度 。 他们利用 2004年 5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6中个体经济营业盈余 进行调整 , 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因统计口径变化降低了 6. 3%。 然而 , 在非经济普查年份So l ow(1958 、 Y oung (2006 以及 K rueger(1999 研究都表明美国劳动收入份 额在 1929 1998年间基本 稳定在 65% 70%左右 。2010年第 6期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中 , 我国只给出总体营业盈余 , 没有单列个体经济营业盈余 。 因此该方法不能用于修正 后续年份的劳动收入

15、份额 。 对于这个问题 , 周明海等 (2010a 的研究则基于个体经济就 业数据采用了两种方法对中国 2004年以后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调整 。 第一种方法利 用就业数据处理劳动报酬中属于个体经济的部分 (G olli n , 2002; Ru iz , 2005 。 具体方法 为 :假设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与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相同 , 将明确归属劳动者的收入 除以非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得到平均劳动报酬 , 然后将平均劳动报酬乘以总就业人数即 得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劳动报酬总额 。 令 YUL为非个体经济的劳动者报酬 , 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为 LA, 总就业人数为 L , 劳动收入份额为 :A ad

16、 j 1 =YULL /(L-LAY -YT(2第二种方法则利用就业数据对总体盈余进行调整 (Bernanke and Gurkaynak , 2001 。 具体方法为 :假设个体经济与非个体经济的单位资本收入相同 , 将总营业盈余除以总就 业人数得到平均营业盈余 , 然后将平均营业盈余乘以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得到个体经济 营业盈余 。 将个体经济营业盈余与明确归属劳动者的收入相加即得包括个体经济在内 的劳动报酬总额 。 令 YO为总营业盈余 , 劳动收入份额可表示为 :A a d j 2 =YUL+YOLA/LY -YT(3周明海等 (2010a 的研究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使调整后的劳动收入份额分

17、别提高 6% 7%和 4% 5%, 与白重恩和钱震杰 (2009a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然而 , 上述处 理个体经济的方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 , 这些调整方法只使劳动收入份额的数据 前后一致可比 , 并没有在实质上处理个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关系 ; 其次 , 当 个体经济结构与其他经济单位存在显著差异时 , 这两种方法的假设前提可能不成立 , 从 而利用就业数据的修正结果将存在偏误 。3. 区分原始劳动与人力资本我们知道劳动者报酬与劳动者拥有的人力资本息息相关 , 因此 , 关于劳动收入份额 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动者报酬内部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分 ? K rueger(1999

18、 将劳动者 报酬分为两大部分 , 一部分是人力资本的回报 , 而剩余部分则为劳动者通过简单体力支 出获得的回报 , 即原始劳动 (R a w Labor 报酬 。 借助明瑟方程 , K rueger(1999 区分了原 始劳动和人力资本 :ln W i =b+b1Si+b2Xi+b3X 2i+ei(4其中 , ln W i 表示第 i 个劳动者报酬的对数值 , Si表示教育年限 , Xi表示工作经验 , X 2 i为经验的平方项 , e i 为方程误差 , b为回归常数项 , b1、 b2、 b3为回归系数 。 那么 , 单位原始劳动报酬可表示为 :W 0 =exp(b+0. 5R 2, 其中

19、 R 2是回归均方差 , 因而原始劳动也可称为截距劳动 (I n tercept Labor 。 而原始劳动在总劳动中的分配比例可表示为 :S R =E W 0 /E Wi。 将该比例与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相乘 , 可得原始劳动收入占 GDP 的份额 :AR=YLY -YTWE W i =A L S R (5周明海等 (2010a 利用中国城市住户调查 (UH S 数据将我国劳动者报酬按上述方96 2010年第 6期法划分为人力资本和原始劳动 , 发现 1988 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升以 及原始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 , 意味着我国人力资本回报的上升而原始劳动报酬增长 停滞 。 但是

20、 , 需要注意的是 , 原始劳动的测量可能受到制度安排的影响 :首先 , 最低工 资政策可能使原始劳动收入份额出现高估的情况 ; 其次 , 用线性方程可能并不能较好地 区分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回报 , 特别是具有高教育水平劳动者的原始劳动收入份额可 能存在偏小的情况 。(二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及结构因素在准确度量劳动收入份额后 , 研究其变动趋势和规律更有意义 。 关于劳动收入份 额是否稳定 , 经济学界至今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争议 。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劳动收入份 额到底是符合 /卡尔多事实 0还是 /库兹涅茨事实 0。 如果 /库兹涅茨事实 0更具说服 力 , 那么则需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与

21、经济结构的变动相联系 。 因而 , 现有研究将劳动 收入份额变动进行分解 , 考察行业内部的变动和行业间结构变动的影响 。1.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之争20世纪初期的研究表明劳动收入份额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 希克斯 (1932 在其 5工 资理论 6中用 /鲍利定律 0来概括 , 凯恩斯 (1939 将此现象称为 /建立最完美但令人最惊 讶的事实 0, 卡尔多 (1961 则认为其是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六大特征事实之一 。 索罗 (1958 认为当总劳动收入份额小于各行业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时 , 劳动收入份额 才是相对稳定的 。 尽管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 却并没有在实

22、质上否定当时美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论断 。 新近的研究表明 , /卡尔多事实 0在美 国至今仍然 成立 , 劳动收入份额稳定 在 65%至 70%区间内 (K rueger , 1999; Young , 2006 。 在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快速变迁的情况下 , 劳动收入份额在美国的稳定性是令 人费解和惊讶的 。 同时 , 英国的 情况也较为符合 /卡尔多事 实 0, 劳动收入份额在 1960 1995年间围绕 70%呈随机游走态势 (Bentoli n a and Sai n -t Pau , l 2003 。 劳动收入 份额从时间维度来看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 那么截面的情况是否如此呢 ?

23、 G olli n (2002 在考虑个体经济劳动报酬的划归问题后指出 , 劳动收入份额甚至在跨国样本中也不存 在显著差异 , 其稳定在 65%至 80%区间内 。然而 , 许多经济学者认为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并不成立 。 首先 , 许多发达的工业 化国家在 20世纪中后期出现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下降的情况 , 其中德国和法国的下降幅 度最大 (Gusci n a , 2006; 其次 , 尽管考虑个体经济后 , 劳动收入份额的跨国差异性明显 减小 , 然而这种修正将使跨国数据样本大为减少从而导致结果不具代表性 (Harrison , 通过这种分类 , 研究认为从 1998年后人力资本收入份额增长

24、开始放缓 , 其增幅慢于原始劳动收入份额 下降的速度 , 从而使总劳动收入份额在 1998年后呈下降趋势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 Y oung 和 Zuleta(2008 利用了另一种 方法来直 接估算原始 劳动 。 其主要 思路是先 找出那些受教育程 度很低和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群 , 通过计算 他们的收 入得到原始 劳动的工 资率 。 将工资率与总就业人数相乘 并比上国民收入就得到了原始劳动收入份额 。 他们比较了 K ruege r(1999 衡量的原始劳动收 入份额 , 发现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 同时 , 两者在 1979年以前趋势一致 , 此后前者呈上 升趋势 , 后者呈下降趋势 。

25、从劳动收入份额的 角度看 , 所谓的 /库兹 涅茨事实 0是指随着经济不断发 展 , 产业 结构不断 发生变化以 及不同产业劳动收 入份额存在差异导致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分配并不稳定的情况 。2010年第 6期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 2002 。 同时 , H arr ison 将跨国截面数据扩展成面板数据后发现 , 即使在考虑个体经济划 归问题的情况下 ,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跨国差异明显存在 ; 最后 , 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中 ,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近年来呈显著下降趋势 , 由 1995年的 51. 9%下降到 2007的 39. 7%(蔡昉

26、 , 2005; 李稻葵 , 2007 。 罗长远和张军 (2009a 认为我国劳动要素收入份额 的波动性更符合 /库兹涅茨事实 0而不支持 /卡尔多事实 0。2.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构因素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阶段 ,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更符合 /库兹涅茨事实 0。 因此 , 在讨论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和原因时 , 不能直接套用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份 额恒定的经验 , 而应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结构变动相结合 。 具体的做法就是对劳动 收入份额进行行业结构分解 。 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可以分解为各行业内部份 额的变动和各行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动 。 假设 S i , t 为 i 行业在

27、第 t 年的劳动收入份额 , w i, t 为该行业占总增加值的份额 , 则 t 年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可以表示为 :S t =E k i=1w i , t S i , t (6 将 (6 式进行差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解公式 :S t -S t -1=Ek i=1w i , t (S i , t -S i , t -1 +E k i=1(wi , t -w i, t -1 S i, t +E ki=1(wi, t -w i , t -1 (S i, t -S i , t -1(7 其中等式右边的第一项为内部效应 , 即行业结构保持 t -1期值不变时 , 行业内部劳 动收入份额变动带来的影响 。

28、 第二项为结构效应 , 即行业内部劳动收入份额保持 t -1期值不变时 , 行业结构变动对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 第三项为协方差效应 , 指内部 效应和结构效应变动的一致性 。Solo w (1958 最先利用这种方法来考察美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 , 此后 Gu jarati (1969 以及 C lose 和 Shu lenburger(1971 分别考察美国行业和部门内部的劳动收入份额 的变动 。 Y oung(2006 将美国分行业的数据拓展至 1959 1996年 , 并将劳动收入份额 的波动分解为内部效应 、 结构效应和协方差效应 。白重恩和钱震杰 (2009a 利用上述方法对

29、三大产业进行分解以考察 1978 2004年 中国三次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 , 发现中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是由 结构效应引起的 , 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换使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 同时 , 工业部 门的内部效应也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部分原因 。 同样 , 罗长远和张军 (2009a 也从产 业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 他们认为劳动收入份额波动加剧是由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产 业间劳动收入份额的正相关同时变化 (Co -move m ent 造成的 。 利用产业数据对劳动收 入份额变化进行分解 , 他们发现 1996年前 ,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与三次产业劳动收 入份额的提高 , 以

30、及第一 、 三产业比重提高有关 。 其中 , 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二产业劳动 收入份额的提高 ; 1996年后 , 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 但第三产业比重却未有更大幅度 的上升 , 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萎缩 ; 除此之外 , 三次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均出现下降也 是促使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下滑的重要因素 。 肖红叶和郝枫 (2009 对中外初次分配98 2010年第 6期格局的比较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 。 肖文和周明海 (2010b 对工业细分行业的分解发 现工业内部劳动收入份额在 1997 2007年呈普遍下降趋势 。 肖文和周明海 (2010a 还 利用资金流量表分析了企业 、 住户和政府三大部

31、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情况 , 发现企业 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也呈显著下降趋势 。 总之 , 通过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分解 , 大多 数研究都认为结构效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 、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取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 框架下 ,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受要素投入比例 、 技术进步 、 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的影响 。 同时 , 近期劳动收入份额的全球性下降使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全球化因素 , 如贸易和直接 投资的影响 。 最后 , 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和制度结构 , 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多从二元经 济和制度转型的角度解释我国劳

32、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一 新古典框架下的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新古典经济学从生产技术的角度出发 , 认为劳动报酬由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 定 , 因而劳动收入份额为劳动的产出弹性 。 当生产函数为柯布 -道格拉斯 (CD 函数形 式时 , 劳动收入份额是保持恒定的参数 。 当生产函数并不是典型的 CD 函数形式时 , 劳 动收入份额则与资本产出比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 (Ben toli n a and Sai n -t Pau , l 2003 , 而 这种关系的方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替代弹性 。 为了直观 , 我们用图形讨论两者关 系 , 令横轴为资本产出比 k , 纵轴为劳动收入份额 SL, Bentoli n a 和 Sain-t Paul 将其称为 S K 曲线 。图 1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产出比的关系由图 1可知 , 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