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62.50KB ,
资源ID:49095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095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4分册华师大历史教材考纲复习内容.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4分册华师大历史教材考纲复习内容.docx

1、14分册华师大历史教材考纲复习内容第一分册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在西亚的_河和_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_”,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临近的另外两大洲是_、_。它们是典型的_文明的类型。(P2地图)2、两河流域的古老的象形文字是3100BC前的_,形状酷似钉子又称_。3、18世纪BC的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历史价值?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美索不达米亚。欧洲、非洲(北非)。农业文明。楔形文字,钉头文字。 作用:一是维护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秩序,二是进一步巩固了王国的统治。 历史价值:一是遗传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二是世界历史圣女果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

2、要的地位;三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第2课 古代埃及1、古代埃及的政治体制是_。埃及的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在_金字塔的旁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有:2、古埃及的文字是3500BC前的_,这种文字写在_上面。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哈夫拉金字塔。象征意义有:一是古埃及法老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二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三是古埃及人智慧和建筑技术的结晶。第3课 古代印度1、古印度的_人创立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有:2、佛教产生的时间_,地点_,创始人_。佛教的经典叫_,又称为_。雅利安人。 特征:一是这个制度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组成;二是各种姓职业世袭、

3、内部联姻。三是各种姓的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迦毗罗卫国), 悉达多。 大藏经;三藏(经)。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1、印第安文明由_、_和_组成。其中最早且有“美洲的希腊”是_文明,最迟且有集大成者是_文明。(P15地图)2、印第安文明的成果有: 农业:(写出3个农作物名称) 另外还有_、_、_等方面。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辣椒烟草。自然科学、建筑、艺术、医学等。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是:_。古代希腊进入繁荣和全盛时期是在_世纪到_世纪,历史称之为“_时代。”此时各个城邦中影响最大最典型

4、的意义的是_,古典时代繁荣表现为_、_、_。2、产生民主政治的原因? 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形成的三个阶段:_、_、_评价:进步作用:_;局限性:_ 特点:城乡结合的独立国家;小国寡民。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雅典,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原因: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繁荣的结果。特点:成年男性公民(贵族与平民)的直接参与。公元前六世纪初“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五世纪中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全盛时期。 先进的政治制度;调动公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主局限在城邦内部男性成年公民,广大

5、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公民权。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1、史诗的主要内容,一是重大_或_的英雄事迹;一是掺杂着_。其价值一是_,一是_。代表作有古希腊的_等。4、哲学在希腊语的意思是_,是力求用_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其“三大哲人”是_、_、_。5、历史在希腊语的意思是_,其诞生的标志是古典时代的_写的_。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艺术性(文学),史料价值。 爱好知识之学 ;理性思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希罗多德;历史。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1、_年,罗马城邦实行了共和制度,开始了近_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2、罗马共和制度的特点:从_政治向_权利扩大变化

6、。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罗马帝国政治特点_, 形成的原因:_。 (P36地图)3、罗马体制向帝国过渡的第一位军事强人是_;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_,被元老院授予_称号。罗马帝国开始_年,_年西罗马灭亡,标志着欧洲_终结。公元前509年;500年。 贵族寡头政治;平民权利;平民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高等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罗马共和国不断对外扩张过程中形成的。 凯撒 屋大维 奥古斯都 公元前27年 476年 欧洲古代历史。第9课 罗马法体系1、古代罗马人征服世界的三种手段_、_、_。罗马法体系适应当时_、_和_的需要而产生。古代世界最早的成文法是_,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是_。2、在罗马法的渊源中

7、,第一部成文法是_,这部法来源于_,它的内容包括_、_、_和_等方面,其目的是维护_利益的倾向。3、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表现为哪些方面?军事立国(武力) 法律治国 基督教助国; 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展; 汉漠拉比法典 罗马法体系。 “十二铜表法” 习惯法; 债务法 继承法 婚姻法 诉讼程序, 贵族和富裕平民。法治精神:明文公示的公开精神 按律量刑的公平精神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兴起于_,创立于_世纪,创立者_,最基本的宗教经典是_,其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原因是_。阿拉伯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_神权国家。西亚的阿拉伯半岛,7世纪,穆罕默德,古兰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

8、军事和司法等方面的活动。政教合一。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P50地图)1、奥斯曼是东方_民族的一支。_年,_率大军灭东罗马帝国,并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_。16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叫_。2、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影响?西突厥。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 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推动了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导致巴尔干地区因民族、宗教的复杂化,成为“火药桶”;控制亚欧商路破坏商业秩序与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第12课 封建制度1、西欧封建制度出现的地点_;产生的时间_,确立的时间_。2、“采邑改革”的内容?这场改革的影响是?(P54示意图)3、西欧等级君主制的含义?产

9、生的原因?形成的标志?有什么影响?日耳曼人占领的西欧地区,主要是法兰克王国。 6世纪下半叶; 11世纪确立。8世纪上半叶,由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进行的。主要内容:改变土地的分配制度即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积极影响:一是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即加速自由农民的农奴化;二是促进了封建等级制的形成;消极影响:造成了封建领主势力强大,王国进入分裂割据状态。3、含义: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依此集中了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教会、世袭)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分享权力一定的权利(如征税权)。 产生原因:、 12世纪后,西欧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需要打破封建割据。、在与

10、教权的斗争中,英、法等国的王权有加强之势。、 国王和新兴市民阶层联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迫使教会贵族和世袭贵族妥协。形成标志 :1265年英国议会的召开;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举行。影响:、改变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有利于王国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集中君权与限制君权,为后世君主立宪制或议会制,奠定雏形。第14课 庄园和城市1、中世纪庄园的特征?(P55庄园平面图)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征?城市自治的目的、手段和结果?庄园特征:(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经济形态)。(2)、农村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基层行政组织)。(3)、典型庄园的土地分为三部分

11、(土地分配方式)。(4)农奴对领主的依附关系,承担劳役地租(封建关系与剥削方式)。城市特征:规模小、人口少;城市环境脏乱,瘟疫横行。为摆脱封建主控制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形成了城市自治风潮。城市自治的目的:夺取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三种结果:完全自治(威尼斯共和国)。部分自治(国王与城市代表其存,摆脱封建主)。仍处于领主控制(中小城市)。第二分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起源大致开始于_前后,所处的工具时代是_时代。2、起源的表现:叙述原始农耕情况(谋生手段变化;农业种植特点;居住情况变化;原始社会组织特点) 表述考古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物,及反映出

12、社会组织的变化?二、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P4地图) 、_ _ _三、举例说明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两个重要途径 、途径: 史实: 、途径: 史实:距今1万年;新石器时代。 2、 从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到过着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的农耕生活;南稻北粟,稷和大豆等;从洞穴生活过渡到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母系社会,共同耕种、平均享有劳动果实。 、随葬品差别,古城,祭坛,玉质礼器等,说明出现了贵贱(贫富分化)、地位高低的社会等级现象,产生了最初的政治实体(男性统治、王室或大贵族、礼制等国家特征)。 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各区域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共同受中原文化的辐射。途径:考古材料陕西临

13、潼的姜寨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 ; 途径:文献记载中的神话传说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等。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表述中华文明在夏朝有什么变化。 1、国家制度方面: 2、金属工具方面 3、没有发现:二、证明夏文化可信的史学方法: 二重证据法即_和_相互印证。 1、例举了解夏文化的文献两例: 2、说出反映夏朝文化遗址一例及其相关文物:小康之世的“天下为家”的社会,王位继承制代替了禅让制,有国王、文武官员、军队、监狱刑法等国家的基本特征;金属工具方面进入青铜时代。 没有发现文字是一大遗憾。 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1、 儒家典籍如礼记、尚书;史记夏本纪(文献中

14、不能用诗经等)。 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遗迹和遗物)宫殿;青铜器和玉器,属于礼器和祭器。(“礼仪以为纪”)。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很明显。发现了铲、镰等农具,饲养猪狗等,说明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一、举例说明商朝历史成为信史的理由:二、商朝最大的青铜器叫什么?从青铜器和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文献史记殷本纪、甲骨卜辞(“大邑商、天邑商”,“四土、四方”)、考古资料(青铜器及其金文等)多重印证。 司母戊鼎。冶炼技术,铸造工艺,饮酒风气,礼器等级、地位象征,沟通天地神灵;农具。求雨,施肥、耨田等农业生产情况,商朝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情况等。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西

15、周建立: _ 年,_率领军队在_之战打败商军,随后,定都_,史称“西周”。二、西周国家制度的建设1、政治制度:周人新创_,分封对象有_、_、_等。其目的一是_,二是_。 作用: 提高了_,从商朝的方国共主变成_。2、经济制度:沿用前朝_,控制全国的土地。3、文化思想:周公辅政七年,制定_。其中“礼”的作用_。内容_、_、_;“乐”的作用_。内容_、_。 他还创立一套_新思想,把_、_作为“德治”的重要内容。对后世的_和古代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镐京。 封邦建国制度;同姓子弟、臣服的殷人后裔、殷邦方国的首领。 目的一是有效控制新征服地区,二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6、”(巩固周朝统治)。 作用:王权地位,天下共主。 2、井田制度; 3、礼乐制度。 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宗法关系、政治等级、身份差别等。 激起人们的认同感,达到和同、团结。 舞乐、史诗等。 “敬天保民”, 尊礼、勤俭。儒家学说。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东周建立的时间_,都城_。它分为_ 、 _时期。二、社会变革周朝制度的变革时期1、政治变革:_;2、经济变革:_;3、文化变革:_。4、引起变革的根本因素是_。三、经济领域的变革表现(经济基础重大变化)?四、百家争鸣产生的时期?原因?主要派别及其主张?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和战国时期。1、“封邦建国体制瓦解,向大一统的中

17、央集权体制转变;2、井田制瓦解,自耕农和新型地主产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3、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4、各国当政者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三、一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二是大量的生地被开垦(私田),促进了农业经济上了一个新水平,井田制开始瓦解;三是产生自耕农和新型地主这种新的生产关系。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1、由于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型;2、 “士” 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不同方案(乱世求治),形成了各自争辩的局面。 2、儒家:孔子仁的精神、礼的规范、义的价值标准。目的把伦理道德作为个

18、人修养,达到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际关系;孟子人性本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仁政;荀子人性本恶、礼法兼治、民心向背。法家:商鞅、韩非、李斯等法治、功利主义、君主集权制度、严刑峻法等。 道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思想。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简述秦统一六国的因素: 1、外部因素: 2、秦国内部因素: 3、秦统一六国和帝国建立的时间:二、秦国创新国家体制(掌握P23地图) 1、秦朝新的国家体制是:_。 2、新国家体制具体表现为:中央_、_;地方_。经济上_。思想上_。 这个体制的重大影响:三、秦朝巩固新体制的措施: 1、政治上(交通)_;2、经济上_; 3、军事上_;

19、4、文化上_; 5、思想上_。一、1、外部因素: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完成了区域性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出现了趋同倾向。(长期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人们渴望统一成为历史趋势)2、内部因素:商鞅变法推行,使秦国由弱变强,后来居上。(重用外来人才。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3、公元前221年。二、1、皇帝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2、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度,乡(三老、啬夫)、里。小农经济与户籍制度,重农抑商。法家思想。 影响:首创中央集权体制,成为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三、1、修驰道和直道,保证政令畅通;2、统一货币、度量衡;3、修长城,移民戍边

20、;4、统一文字、法律;5、焚书坑儒。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一、“秦的暴政”表现(五点):二、第一次农民起义叫_;发生的时间_。(P28地图)三、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发生了长达四年的“_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_。结果刘邦在_年建立了_,定都_,史称西汉。 一、滥用民力(长城、驰道、阿房宫、骊山陵墓);秦律苛细(连坐、族诛);横征暴敛;法家思想的重功利与严刑酷法,违背民意;宫廷斗争,加速灭亡。二、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三、楚汉战争,争夺皇位的王朝战争。公元前202年,汉朝,长安。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一、汉初大一统帝国的制度建设1、汉承秦制方面: 2、与秦制不同

21、方面: 3、制度损益带来的利与弊:二、汉初采用_思想来治国,这个思想是以_为主,又兼采_、_主张。文帝、景帝采取“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具体表现在_;_。带来稳定、繁荣的局面,史称“_”。一、1、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度。(秦朝重农抑商、发展小农经济)。2、采用分封制、出现郡国并行局面;废除法家功利主义,采用黄老思想;废除秦朝严刑酷法,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3、利:奠定大一统帝国的基础;形成宽简疏缓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弊:不断增强的王国实力,危及中央集权,导致“七国之乱”。带来豪族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问题。 二、黄老思想(道家学说),道家,儒、法。以

22、农为本、减轻田租;废除族诛、连坐等。“文景之治”。第9课 汉武帝时代一、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的措施:(P36地图)政治上:1、实行“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实行刺史制度和“推恩令”,消除郡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上:2、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将儒学定为官学,太学和郡县学校只教授五经等儒家经学;从儒家学者中选拔官吏,“通经致用”。实质是“儒表法里”。结果: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官方哲学)。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一、刘秀在_年建立东汉,都城在_。二、东汉时地主豪强局面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最大的危害(或影响)?

23、一、25年,洛阳。 二、西汉后期已经存在豪强的社会基础;东汉政权是豪强势力的产物;光武帝的柔道政策与豪强的妥协。特点:政治上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经济上建立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大庄园;军事上拥有”家兵“等私人武装和城堡;文化上重视学习儒家文化,控制舆论。影响:豪强地主势力不断膨胀,演变成地方割据势力,黄巾起义后成为军阀大混战的根源。第11课 割据与分立一、赤壁之战发生在_年,孙刘联军采用_战法以少胜多打败曹军,结果_。三国鼎立最终形成的标志_。(P43地图)二、三国时,区域经济的发展 1、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2、蜀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3、东吴的江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4、发展的

24、共同因素:一、208年,采用火攻的办法,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220年,曹丕在洛阳建立魏(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汉(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东吴)。二、1、推行屯田(民屯与军屯)。2、诸葛亮措施: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屯田;发展手工业煮盐、织锦;融洽民族关系开发南中八郡。3、东吴自然条件优越;制瓷、造船等手工技术先进;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山越人与汉族农民同居共耕。 4、三国内部政局稳定;为增强实力,因地制宜的推动生产发展。一、新 三国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宋、齐、梁、陈二、江浙、湘赣、巴蜀等成为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25、丝织、造船、制瓷等手工业比较发达;长江中下游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三、目的:顺应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巩固在中原的统治。 内容:一是仿照汉制三长制、官吏俸禄制、均田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农业发展)。二是全面汉化政策迁都洛阳,汉服、汉语,胡汉通婚,尊孔、提倡礼仪孝廉。 作用:民族融合推向新高潮;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四、原因:一是长期战乱,各民族大流动(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北人南迁、山越人外迁);二是在民间,各民族混杂共处,相互学习交流;三是统治者认同汉族文化的先进性,采取汉化政策。 特点:双向交流;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史实略)。 影响:促进

26、了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缩小各民族差异,有利于形成共同民族文化,奠定大统一的坚实基础;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一、隋朝与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谥号与庙号、年号)二、隋唐政治新格局(典章制度创新)的内容及作用,了解原因。 1、行政制度创新: (P51示意图;P56步辇图) 2、选官制度创新:一、北周隋朝、581年,杨坚;618年,李渊。长安(隋文帝、唐太宗、贞观)。 二、1、行政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将圣旨权分离;唐朝增设“政事堂”确立宰相们集体议事的先例。作用(影响):限制相权,加强皇权;一定程度

27、上防止了专断独裁。(原因:秦汉时期出现宰相专权;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宰相、大将夺权)。 2、选官制度创新:科举制秦汉时推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创立科举制,分科考试,如进士科、明经科。作用:公开、公平、公正考试选拔官员,这是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有效抑制魏晋以来门阀势力,以及唐诗的繁荣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解地方离心因素。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一、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基本国策与含义(P55李世民像) 政治上: 经济上: 人才与执政理念: 在民族、对外关系上: 二、唐朝的鼎盛时期是_ 一、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人才,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开明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重用各族俊才。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贸易、政治来往。 贞观之治的含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二、开元盛世(8世纪前期)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一、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的时间,途径,人员。 1、时间 2、途径 3、人员二、唐朝时丝绸之路全盛原因、范围、交流内容、评价。(P59地图) 1、原因 2、范围 3、交流内容 4、评价三、证明长安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P60文化融合的人物、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