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0.79KB ,
资源ID:48974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97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物权法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物权法教案.docx

1、物权法教案物权法教案备课人:朱庆育授课时间:2006年9月2007年1月 授课对象:中国政法大学2005级本科生 课时数:45导 言一、物权法的基础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必然是在一个限定了生活财富储量的世界中的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则,也就是物在人们之间分配的规则。由此,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概念物权(Sachenrecht),没有任何一个我们所能够想到的法律规则中可以缺少物权。”(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第137页。)“就物权之内容言之,虽不及债法之复杂,然其盘错邃密,则有过之。”(史尚宽:物权法论,“自序”)二、讲授体例第1章 物权与物权法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第2章 物权变动物 第3章 占有权 第4章

2、 所有权法 第二编 物权法各论 第5章 用益物权 第6章 担保物权三、建议阅读书目1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册,修订3版,“第三编 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第1版,2005第3版;4梅仲协:民法要义,“第三篇 民法物权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5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 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7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 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8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第四编 对权利和利益

3、的一般性保护”,法律出版社,2006;9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10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第一章 物权与物权法第一节 物权法概说一、物权法的私法属性(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物权法草案”第2条第1款:“本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二)物权法的规范性质物权法规范属自治规范,而非管制规范;若无法律依据,政府不得限制或剥夺私人财产。二、物权法草案(一)物权法草案的立法进程1草案拟订阶段2草案审议阶段(二)物权法草案的基本内容 第四次审议稿共273条,分五编二十章,外加一附则。

4、(三)物权法草案制定过程中的重大争议1“财产法”与“物权法”之争事件主角:郑成思教授2违宪之争事件主角:巩献田教授三、物权法与经济制度(一)财产制度与经济制度财产制度是区隔不同经济制度的标志。(二)我国宪法文本中的土地制度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宪法基本一致),1982宪法(2004宪法基本一致),民法通则第73条,民法通则实施意见170条。第二节 物权的结构一、物权的概念(一)物权的定义1各种学说(1)对物关系说(2)对人关系说(3)折衷说2检讨(二)物权的性质1归属权2支配权3对世权4绝对权二、物权的类型(一)物权法定主义1含义民国民法典第757条:“物权,除本法或其他法律

5、有规定外,不得创设。”“物权法草案”(三稿)第3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四稿:“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1)所谓物权法定,其“法定”者何?(2)所谓“法定”,该“法”何指?2规范性质强制规范中的效力性规范。3规范意旨(1)物权的绝对性(2)交易便捷与安全(3)保护所有权不受意外限制(4)整理旧有物权。如典权。(二)物权法中的自由与强制1物权类型强制与私法自治2对物权类型强制的检讨(三)物权的分类1自物权(完全物权)和他物权(限制物权、定限物权)2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3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4主物权与从物权5物权取得权“准物权”。6物权性质的期待权7“债权的物权

6、化”三、物权的效力(一)支配效力(二)排他效力(三)优先效力(四)追及效力第三节 民法上的物一、物的概念(一)物的含义王泽鉴定义:除人的身体之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要件。尸体是否为物?动物是否为物?(二)物与财产二、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又称为一物一权原则。孙宪忠教授认为应该废弃“一物一权原则”。三、物的分类(一)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二)动产与不动产(三)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1术语系统 einheitliche Sache:单一物史氏术语系统 zusammengesetzte Sache:合成物 Sachinbegriff(Sachgesamt

7、heit):集合物 Rechtsgesamtheiten:法律的集合物 Einheitssachen:单体物 Einzelsache:单一物 zusammengesetzte Sachen:集合物 梅氏术语系统 Sachgesamtheit:事实上聚合物Inbegriff:聚合物Rechtsgesamtheiten:法律上聚合物2含义3区分意义(四)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五)消费(耗)物与非消费(耗)物(六)可分物与不可分物(七)物的成分(组成部分)1重要成分与一般成分2成分的法律意义3表见成分(八)主物与从物(九)原物与孳息物(十)有主物与无主物第四节 物上请求权一、物上请求权概说(一)含义

8、物上权利遭受侵害、或有遭受侵害之虞时,得请求恢复其完满状态或防止妨害之权利。(二)法律性质1物权效力说2债权说3物权效力所生请求权说4物权的救济权说(三)物上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1权利性质2构成要件(1)过失要件(2)客体要件3消灭时效的适用瑞士。德国。民国基本从德国例。4物上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竞合二、返还请求权(一)含义对于无权占有或侵夺其物权客体者,可请求返还。(二)请求权人及相对人1请求权人为物权人及其他得行使物权之人(破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等)。2请求权相对人为无权占有人:直接占有人与间接占有人。(三)法律效果1原物返还2收益返还3返还费用承担三、妨害排除请求权(一)含义对于占有侵夺或

9、占有扣留之外的其他妨害物权情形,物权人的请求妨害人排除。(二)妨害的构成1妨害的样态(1)对物的实体的侵害;(2)可称量物的侵入;(3)不可称量物的侵害;(4)无权使用他人之物;(5)妨碍所有权的行使;(6)土地登记的错误、遗漏或不实。等等。2妨害与损害对所有权的妨害不以过失为要件,因损害而发生损害赔偿则须以过失为要件。3妨害的不法性(三)请求权人及相对人1请求权人为物权人。2相对人为妨害人。行为妨害人,状态妨害人。(四)法律效果得请求除去妨害,包括涂销登记。除去妨害的费用由妨害人负担。四、妨害防止请求权(一)含义对于物权有妨害之虞者,得请求消除该危险。(二)请求权与自力救济不得采取自力救济方

10、式,必须向对方请求采取某种措施,或诉诸法院。第二章 物权变动第五节 物权变动概说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与型态(一)物权变动的意义指物权的发生(取得、设定)、变更或消灭。(二)物权变动的型态1物权的取得:原始取得、继受取得2物权的变更:主体、客体、内容3物权的消灭:绝对消灭、相对消灭二、物权变动的基础(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1法国立场(意思主义)2德国立场(形式主义)3奥地利立场(交付主义)(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1私法事实行为:生产、建造、损毁2法律规定:法定继承、法定抵押权、法定地上权等3公法行为:没收、征税、征收、法院判决、强制执行等三、公示原则(一)公示的含义1权利变动公示变动物

11、权的行为必须经过法定方式公诸于世。2权利享有公示物权的享有必须依法定方式公诸于世。“物权法草案”第4条:“物权应当公示”。(二)公示的缘由1物权的绝对性2权利变动须有外部表征(三)公示的方式动产为占有。不动产为登记。(四)公示的效力1物权移转效力(1)公示生效主义(2)公示对抗主义2物权推定效力3公信效力(1)公信效力的含义(2)公信力与对抗力第六节 物权行为一、分离原则(一)分离原则的含义(二)分离原则的基础1理念基础私法自治。2规范基础(三)物权行为之为法律行为(四)物权行为之为处分行为1须有处分权2道德中立3特定原则4确定原则(五)分离原则否定论1行为一体论经济一体与法律一体。法国。日本

12、。2债的履行乃事实行为3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意思表示解释否认。肯定。解释。(六)中国立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9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6条:“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民法通则72条2款:“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84条2款:“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思考:以合同法第130条、132条、51条、133条、135条为分

13、析样本,观察合同法对于物权行为理论的规范立场。二、抽象原则(一)抽象原则的含义1物权行为效力抽象于债权行为效力2绝对抽象原则与相对抽象原则(二)抽象原则的基础1理念基础私法自治2规范基础(三)抽象原则的功能1私法自治之维护2强大的解释力3合理解决法律纠纷4“交易安全”(四)抽象原则与善意取得(五)抽象原则的效果矫正(六)抽象原则否定论1对出卖人不公平2与生活实际不符3抽象难懂(七)“抽象原则的相对化”1瑕疵同一2条件关联3行为一体第三章 占有第七节 占有概说一、占有的法律性质(一)两种立场(二)占有与本权(三)占有制度的功能1保护功能2维持功能3公示功能二、占有与物权法体例德国瑞士,民国日本三

14、、占有的结构(一)占有人(二)占有客体(三)占有事实1实际管领2占有意思四、占有的分类(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1概念若占有存在本权,则为有权占有(亦称正权原占有);反之为无权占有。2区分意义3无权占有的分类(1)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2)和平占有与强暴占有(3)公然占有与隐秘占有(4)持续占有与非持续占有(二)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直接占有,是直接对物有实际管领之占有。间接占有,不直接实际管领其物,但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对直接占有人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之人。(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自主占有,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他主占有则非以所有意思为占有。(四)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占有辅助人不是占有人,故关于占有的权利

15、义务不由他承受。五、占有的取得(一)直接占有的取得1原始取得2继受取得(1)占与让与(交付)(2)占有继承(二)间接占有的取得1创设取得2移转取得六、占有的消灭(一)直接占有的消灭(二)间接占有的消灭第八节 占有的效力与救济一、占有的效力(一)权利享有的推定效力(二)权利移转的推定效力(三)权利取得效力二、占有的自力救济(一)占有防御相当于权利的正当防卫(二)占有取回相当于自助行为,但须以就地或追踪取回为限(即时)。三、占有请求权相当于物权请求权。此时可能发生占有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竞合。第二编 物权法各论第四章 所有权第九节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一、所有权的基本理念(一)所有权自由(二)所有权神

16、圣(三)“所有权社会化”二、所有权的正当性(一)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二)人类社会的正义法则(三)自由意志三、所有权的概念 (一)两种定义方式1概括式定义法国民法典544条:所有权是指,以完全绝对的方式,享有与处分物的权利,但法律或条例禁止的使用除外。德国民法典903条:在不违反法律或第三人利益的范围内,物的所有权人可以随意处分其物,并排除他人的任何干涉。2列举式定义民法通则71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二)所有权的特性1完全性2恒久性3整体性4弹力性5“社会性”四、所有权的权能(一)占有(二)使用(三)收益(四)处分五、所有权的分类(一)动产所

17、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二)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1国家所有权(1)权利主体(2)权利客体2集体所有权(1)权利主体(2)权利客体(3)集体所有土地的特殊性3私人所有权“物权法草案”第5稿第252条:“私人”,包括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4各种所有权的法律地位(1)法律保护立场(2)消灭时效(三)单独所有权与共有1单独所有权所有权人为单数,称单独所有权。2共有两个以上主体对同一物共同享有所有权。民法通则78条: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1)按份共有(2)共同共有(3)共有形态的推定国家所有(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是单独

18、所有或共有?(四)建筑物区分所有区分所有是对于建筑物的有独立用途部分的所有和对于公用部分的共同所有。六、所有权的限制 (一)法律限制权利享有的限制、权利行使的限制、权利让与的限制(二)基于社会交往的限制德国民法典905条:土地所有权人的权利扩及于地面上的空间和地面下的地层。但所有权人不得禁止他人在排除干涉与所有权人无利害关系的高空和地层中所进行的干涉。第十节 取得时效一、取得时效的意义(一)含义占有他人之物,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取得所有权的制度。(二)功能长期占有人因时间经过而取得所有权,既可积极维持法律状态的稳定,且可消极警示权利人主张其权利。(三)存废之争1废止论2留存论(四)体例安排法国式:

19、统一于时效制度之下。日本从之。德国式:消灭时效适用于请求权,列于总则;取得时效适用于物权,列于物权编。民国从之。二、动产所有权的时效取得(一)构成要件1占有2法定期间德国10年,民国5年(修正条文:10年;若取得时为善意且无过失,5年)。3他人动产(二)法律效果原始取得所有权(三)时效中断1丧失自主占有2主张所有权请求权三、不动产所有权的时效取得(一)构成要件1占有2法定期间民国:取得占有时善意且无过失10年,非善意或善意有过失则为20年;德国:30年。3适用对象(二)法律效果若登记时效取得制度,则成为所有权人,他人不得再请求涂销、更正。若取得他人未登记之不动产,则得请求登记为所有人,非当然取

20、得所有权。第十一节 善意取得 一、规范意旨 (一)取得依据1物权公示公信原则2利益衡量(二)法律性质1原始取得2继受取得3“即时取得”二、动产善意取得(一)构成要件1依法律行为移转所有权与占有2让与人无处分权3受让人为善意4“有偿”问题5“合法占有”问题(1)盗赃物或遗失物(2)例外(二)法律效果1权利变动2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三、不动产善意取得(一)特别构成要件1占有问题2善意问题(二)特别法律效果善意取得不动产,不消除不动产上其他已登记之物权。第十二节 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一、先占(一)含义以自主占有之意思而占有无主动产。(二)构成要件1占有动产2动产无主3以自主占有意思实施占有4非法律禁止

21、先占之物(如禁止流通物、珍稀动物等)(三)法律效果原始无负担地取得所有权二、遗失物之拾得(一)含义发现他人遗失之物而实施占有。(二)构成要件1遗失物。与抛弃物不同。2动产3拾得行为(实施占有)(三)法律效果1归还义务与费用偿还请求权2比较法例三、埋藏物的发现(一)含义发现埋藏物并实施占有。(二)构成要件1埋藏物(1)只能是动产(2)该物为他物所隐藏(3)所有权人不明2发现并占有埋藏物(三)法律效果1所有权的归属2比较法例四、添附(一)含义添附是附合、混合与加工的总称。(二)附合不同所有人的物密切结合,构成不可分割的一物。包括动产附合于不动产与动产附合于动产两种情形。1动产附合于不动产2动产附合

22、于动产(三)混合所有权不属同一人的动产,相互混杂,难以识别或分离(不能识别或识别费用过巨)。(四)加工在他人之动产上进行改造或劳作,并生成新物的法律事实。(五)失去权利之人的救济不当得利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第十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相邻权”,是应社会交往而发展出来的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民法通则83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第五章 用益物权第十四节 土地使用权 一、土地使用权的类型(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物权法草案称“建设用地使用

23、权”,第5稿第134条。(二)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管理法第43条1款。(三)宅基地使用权土地管理法第62条1款、3款,物权法草案第152条,第156条1款2句。二、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1无偿划拨(1)概念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2)适用范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3条(土地管理法第54条)。物权法(草案)第5稿第136条。2有偿出让(1)概念土地管理法第54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7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8条)、第8条。(2)出让方式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2条。(3)续期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1条,物权法(草案)第5稿第149条。3转让(1)概念城镇国有土地使

24、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9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6条。(2)让与要件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39条。(3)让与禁止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土地管理法第60条、61条。(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1取得方式土地管理法第62条3款、1款。2让与之禁止土地管理法第62条4款,物权法(草案)第5稿第156条。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2款,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22条。四、土地使用权的终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39条,土地管理法第58条1款、65条1款。五、土地使用权与地上权地上权条例(1919年)第1条:地上权是

25、指在土地地表之上或之下拥有建筑物,并可让与及继承之权利。土地使用权与地上权的主要不同之点:(1)土地所有权的归属。(2)建筑物。(3)补偿义务。(4)续期。第十五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物权法(草案)第5稿第123条。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2条、第23条1款。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0条。四、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支付佃租,永久在他人土地上为耕作或畜牧之权利。第十六节 典权一、典权的概念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使用收益的权利。出典人与承典人(典权人)。典与典当。典与保留买回权之买卖。“典卖”。二、现行规范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

26、干问题的意见”(1984年)第58条,“民通意见”120条。第十七节 地役权一、地役权的概念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权利。需役地、供役地。地役权的从属性。物权法(草案)第168条、169条。地役权与“相邻权”。地役权与人役权。二、地役权的取得物权法(草案)第5稿第162条。三、地役权的消灭(一)地役权期限届至物权法(草案)第165条。(二)供役地权利人废止地役权物权法(草案)第172条。第六章 担保物权第十八节 抵押权一、抵押权的法律性质(一)概念和特性1概念2抵押权的特性(1)从属性(2)不可分性(二)抵押权的功能最理想的担保物权。二、抵押权的设定(一)抵押权设定行为(二)登记1登记生

27、效主义2登记对抗主义(三)不得抵押的财产担保法37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三、抵押权的效力(一)抵押担保的范围1所担保的债权范围2抵押物范围3抵押物的物上代位(1)赔偿金物上代位(2)补偿金物上代位(二)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1优先受偿的方式2流押契约之禁止3土

28、地出让金优先于抵押权(三)抵押物让与对抵押权的影响1无偿让与抵押物2有偿让与抵押物(四)“涤除权”来自法国、日本。(五)抵押权顺位例:甲以其公寓(价值210万元)作抵押,分别从乙银行和丙银行各贷款100万元。甲与乙银行于6月5日签订了抵押合同,6月10日办理了抵押登记;与丙银行与6月8日签订了抵押合同,同日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因甲无力还款,乙银行、丙银行行使抵押权,对甲的公寓拍卖,只得价款150万元。如何分配?(六)抵押权之保全五、最高额抵押担保法59条: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六、抵押权的消灭(一)债权消灭(二)抵押权实现(三)抵押物灭失(四)混同第十九节 质权 一、质权的法律性质 (一)质权的含义以动产质权为原型。是以占有标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