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6.98KB ,
资源ID:481972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19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述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述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docx

1、浅述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浅述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摘要:本文从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矿体形态、控矿构造、矿石组构、蚀变分带等方面分析论证了矿床成因,以为某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关系明显,矿床成因属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组构、成矿作用及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金属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以便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论文网 /2/关键词: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岩体特征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formi

2、ng conditions, the ore body shap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ore fabrics, altered points with the paper analysis the causes of ore deposits, think of a metallic deposit formation and medium acidic magma intrusion activities relationship obvious, the genesis of replacement with a contact of the form

3、ation of the typical role as skarn type cu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Combined with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ore body shape, ore fabrics, mineralization and wall-rock alte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metallic depos

4、its are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ore-prospecting. Keywords: metal ore deposits;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Rock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成矿地质条件 地层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从地层的含矿性来看,本区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含量与地层中矿体并没有对应关系。从宏观上来看,尽管矿体主要受控于三叠系地层,但地质调查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在闪长质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

5、地层形成的矽卡岩接触带内及其附近,远离接触带的地层中目前尚未见到工业矿体存在。本区三叠系地层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分解,岩石性质较脆,特别是硅化后容易破裂而产生裂隙,因而渗透性增强,有利于含矿热液流通及与有利围岩产生接触扩散交代和渗滤交代作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层条件。 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主要为接触带构造体系,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简单接触矽卡岩带(超覆构造、凹部构造、捕虏体构造、波状起伏界面、不规则界面等)、断裂接触矽卡岩带以及层间破碎矽卡岩带、层间滑脱矽卡岩带等,总体倾向北西,倾角变化较大,多为30左右。 接触面产状变化的部位有利于接触交代作用的进行进而易于形成矿体,

6、尤其是岩体超覆、凹部等接触带部位含矿热液流动性差,热量不易散失,更有利于接触交代作用的进行,往往形成富矿体。在印支期区域北西南东向应力场作用下,中下三叠统地层内部层间滑动、破碎及拉张现象明显,形成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带及褶皱顶部附近的虚脱部位,为含矿热液的沉淀、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容矿空间。此外,本区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矿液的运移与接触交代作用的发生,是本区脉状矿体产出的有利容矿构造部位。 岩体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某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钾长闪长岩等组成,多呈灰色、灰白色和灰绿色,具有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造岩矿物以斜长石为主(50%∼65%,质量分数,

7、下同),钾长石含量相对偏高(8%∼20%),石英含量变化较大(2%∼1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5%∼15%)且含有少量的黑云母(3%)。岩体SiO2平均含量为%,岩石总碱含量(K2O+Na2O)平均值为%,w(Na2O)/w(K2O)平均值为;碱度率平均值为,里特曼组合指数()平均值平均为,基本上属于一套中酸性钙碱性侵入岩。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总量(w(REE)平均值为10−6,w(LREE)/w(HREE)平均值为,属轻稀土富集型;w(Eu)平均值为,w(Ce)平均值为,稀土配分曲线均向右倾,几乎重合在一起,显示了较好的同源性。岩体中

8、Th含量明显高于维氏值,而Rb和Ba明显低于维氏值。侵入岩中含有接近碱性玄武岩的超高Sr含量,远高于上地壳含量(35010−6)和下地壳含量(23010−6),不可能是地壳岩石深熔或重熔的产物,也表明某岩体可能来源于高钾富碱的地幔岩浆(见图1)。但也有Sr丰度较低者,为10−6,表明原始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 稀土元素 1LMS-530-4钾长闪长岩;2LMS-575-1钾长闪长岩; 3ZKA-2闪长岩;4ZKA-8闪长岩 图1某山岩体稀土元素分布 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现有矿体一般产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及其附近,矿床的形成明显与本区中酸

9、性成矿岩体密切相关。 岩体的微量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岩体中Cu等成矿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维氏值,显示出明显的富集性;而在地层中Cu等成矿元素含量均远低于维氏值,表明本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区范围内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的成矿母岩。 表1微量元素含量(质量分数) 样品 Th Rb Ba Sr Cu Co Ni Cr LMS-530-4 钾长闪长岩 ZKA-2 闪长岩 1 WH-4 闪长岩 1 平均值 1 LMS-530-6 大理岩 LMS-575-2 大理岩 平均值 维氏值(中性岩) 7 100 650 800 35 10 50 55 H-O同

10、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水加入;铅同位素结果表明:本区成矿物质绝大部分来自于岩浆;锆石U-Pb法测定的成岩年龄为Ma,Re-Os法测定的成矿年龄大致为131Ma,成矿时间稍晚于成岩活动时间。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早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不仅提供了巨大的热能,而且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对矿床的形成起主导性控制作用。 二、关键控矿因素 (1)控岩构造:北东向、近东西向基底断裂控制了成矿岩体的侵位和就位,是重要的导岩控岩构造,是成矿的先决条件。 (2)成矿母岩:早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钾长闪长岩等闪长质岩类组成的中酸性岩体,其所代表的岩浆侵入活动带来了主要

11、的成矿物质和大量的成矿流体,是矿区范围内成矿作用发生的首要条件。 (3)地层层位:矿床的产出与一定的地层层位有关,受控于三叠系中统某组和下统某组地层。围岩岩性、岩体侵位深度、流体演化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的耦合控制作用是导致矿质沉淀于岩体与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主要原因。 (4)有利岩性:三叠系中统某组含薄层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某组灰岩,属典型含膏盐的不纯碳酸盐岩,对成矿流体的演化以及成矿进程控制作用明显,是接触交代成矿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矽卡岩型矿床形成最有利的围岩岩性条件。 (5)隔挡层:二叠系上统渗透性差的某组炭质板岩和某组硅质岩,对成矿流体的汇聚起到了一定的屏蔽和隔挡效

12、应。 (6)控矿构造:主要为接触带构造体系,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简单接触矽卡岩带(超覆构造、凹部构造、捕虏体构造、波状起伏界面、不规则界面等)、层间破碎矽卡岩带及层间滑脱矽卡岩带等,其中富矿体的产出受接触带捕虏体构造、波状起伏界面以及超覆构造控制明显。 三、矿床成因分析 从成矿物质来源来看,微量元素、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的特征均说明岩体与矿体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从形成条件来看,矿体主要产于某山早期中酸性岩浆岩与三叠系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接触带中,远离接触带只有少量热液脉型矿化产出,符合矽卡岩型成矿的形成条件。 从矿体形态和控矿构造来看,矿体形态以小而富

13、的透镜状、似层状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控于岩体与灰岩形成的矽卡岩接触带,富矿体的产出受接触带捕虏体构造、波状起伏界面以及超覆构造控制明显,符合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控矿特征。 从矿石结构和构造来看,矿石结构以交代溶蚀、交代残余为主;矿石构造以块状、稠密浸染状、条带状、脉状为主,具有矽卡岩型矿床典型的组构特征。 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来看,本区围岩蚀变强烈,主体以矽卡岩化和大理岩化为主,从中酸性岩浆岩到矽卡岩到碳酸盐岩,显示了良好的矽卡岩型矿床的分带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关系明显,矿床成因属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述了矿床的形成起主导性控制作用。三叠系含膏盐的不纯碳酸盐岩主要以其有利的层位、岩性、活泼的化学性质来影响矿质的就位、沉淀和矿体的定位,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的必备条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体系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和空间,控制矿体的产状及规模,是成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