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0.99KB ,
资源ID:47474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474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docx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用具: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

2、体的模型。教法选择:与数学规律、计算等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基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创造重现的“知识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学法选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实践中体验知识

3、的形成过程,牢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教学流程:一、活动感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一)点的运动(1)出示流星图提问: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平移 直线)(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

4、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旋转 曲线。)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二)线的运动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三)面的平移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把我们的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让它平移,你能发现什么?小结:长方形 平移 长方体质疑:如果让它旋转呢?揭示课题:面的旋转(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二、合作探究(一)面的旋转师:课前,每位同

5、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1、学生活动。2、交流结果。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相同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5、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二

6、)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呢?(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行交流。学生汇报。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

7、高的长度都相等。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应用提升1、 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3、

8、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四、总结反馈1、今天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学习问题的?(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

9、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板书设计:面的旋转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小学数学教案 篇2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 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

10、,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具体个数易混淆。因此,总有很多数学老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希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接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老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片段一: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为什么?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师:每只小

11、猴可分得?生:2个。生:八分之二。就是没有听到老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老师被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学生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老师本来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但是在最关键的地方老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老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一定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

12、,我相信即使后来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片段二: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3枝。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4枝。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生:每人1/2。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2。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生:也是1/2。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

13、的量,也就不同。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老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

14、最重要的。数学是理性的,老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9496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教学重点: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时。教学难点:体会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1、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2、

15、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找到了吗?那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师:有些小组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让我们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组赶快加油。我们在等着你们,加油啊!3、汇报师: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师: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指名说一说。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

16、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师:那正好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你们提前准备了一张统计图,现在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了解一下这张统计图。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师:通过你们刚才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2、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师: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小组讨论,商量对策。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3、小组合

17、作,绘制统计图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小组商量一下,哪种办法适合你们小组,你们就选择哪种办法来解决,好吗?那开始绘制这张统计图。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师:行动快的小组现在已经在心里为你们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再看看你们的统计图。考虑一下一会介绍的

18、时候怎么说?4、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情况告诉我们?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组内修改,教师巡视。5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形象)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五、小结六、小调查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小学数

19、学教案 篇4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为三段教学:第一段教学14的乘法口诀,第二段教学5的乘法口诀,第三段教学6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教材编排要注意了以下几点。1、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教材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向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2和3的乘法口诀是教材编给学生看,4和5的乘法口诀有少数留给学生模仿着编,6的乘法口诀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独立编出。这样编排,一是把乘法口诀与乘法的意义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二是让学生能感受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有利于

20、他们利用乘加、乘减记忆乘法口诀:三是学生能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教材在编出乘法口诀后,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熟记这些口诀。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

21、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重点:掌握1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口诀的全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影、挂图。课时安排:12、3、4的乘法口诀2课时2乘加、乘减1课时35的乘法口诀3课时46的乘法口诀3课时5复习2课时6快乐的队日活动1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第一课主备教师:董洪发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_.9.1上课时间

2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诸有关的乘法题。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及语言表达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影仪、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星期日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她带4组小朋友(每组4人),问小朋友一共去了多少人?交流:4+4=88+4=1212+4=164+4+4+4=16揭示课题:2、3、4的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1、学习2的乘法口诀

23、。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讨论,一个跷板共坐了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那么两个跷跷板呢?2个2是几,怎样列乘法算式?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写出12=2编口诀:一二得二引导学生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呢?交流得出二二得四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21用什么口诀。2、学习3的乘法口诀。投影出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分小组讨论交流图画的意义,并说出怎样列出算式?13=323=633=9启发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31=32=33=用什么口诀。3、学习4的乘法口诀。出示表格:车厢的个数:1234人数481216小组交流探索乘法算式及口诀。4、

24、独立自主学习11=并编口诀三、深化探究。1、做“想想做做”第1题。明确题意,先摆出小棒,再写出算式后填口诀。2、做“想想做做”第4题。小组讨论交流后连线,互相检查。四、反思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乘法口诀(一)一二得二;一四得四二二得四;二四得八一三得三;三四十二二三得六;四四十六三三得九作业设计:1、412232422、一二得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三四十二()()()()()()()()14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主备教师:董洪发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_.9.2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10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

25、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本第10页第10题的主题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乘法口诀去解决一些问题,看谁表现得最出色,好吗?二、复习巩固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14的乘法口诀。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2、说一说:这句口

26、诀所表示的意义。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43=24=33=三、拓展深化1、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2、第9题3=4=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四、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解决?小

27、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年()个月大月小月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

28、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