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6.22KB ,
资源ID:47412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41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思想品德道德修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思想品德道德修养.docx

1、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绪 论一、本课的性质、内容和特点1、性质“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持才善无不至,小人持才恶亦无不至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本课的两个层次和一个重点:第一层次是基本现实问题第二层次是深层思想问题重点了解道德和法律规范本课的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现实问题和深层思想问题为主线,以思想道德法律教育为重点,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对大学生进

2、行思想、道德、法律、学习、生活、心理、交往等方面的基础教育课。大学生活导论2、内容章次 内容 课次 学时绪 论 本课的性质意义方法 1 2上 篇 实践指导篇第一章 大学特点与适应转变 1 2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成才目标 1 2第三章 人际交往与友情爱情 1 2第四章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1 2 中 篇 理论探索篇第五章 人的本性与人的本质 1 2第六章 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 1 2第七章 价值存在与价值选择 1 2第八章 道德概述与标准原则 1 2 下 篇 法律基础篇第九章 法律概述 1 2第一十章 宪法基础 1 2第一十一章 实体法基础 1 2第一十二章 程序法基础 1 2讨论和教学片 4 8复

3、 习 1 2合 计 18 36上、中、下三篇的侧重点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3、特点针对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二、本课的意义和任务1、意义现实意义长远意义2、任务第一,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第一章);第二,了解高等教育性质以及大学理念,明确成才目标和基本要求(第二章);第三,学会正确对待与成才密切相关的心理和交往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四章);第四,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握道德的本质、终极标准和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第五-八章);第五,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为守法和用法打下必要的基础。(第九-十二章)。三、学习本

4、课的方法、安排和要求 1、方法一是学思结合二是知行统一。三是持之以恒。2、安排3、要求听课要求纪律要求阅读参考书目(修养类)中国:1、论语孔子 2、菜根谭洪应明(明) 3、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4、顺生论张中行 5、新伦理学王海明,商务出版社外国 1、居里夫人艾夫-居里(法),商务 2、论人生培根(英) 3、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美) 4、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选读)爱因斯坦(德) 5、爱的艺术弗洛姆(美)上篇 实践指导篇第一章 大学特点与适应转变第一节 心理变化与适应一、心理变化及不适1、心理变化(1)、求新与恋旧(2)、自豪与自卑(3)、独立与孤独(4)、期望与失落(5)、兴奋与空虚(6)

5、、轻松与压抑2、心理不适异地他乡的恋旧感;相形见绌的自卑感;知音中断、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幻想破灭的失落感;目标不明的空虚感;学习紧张的压抑感。二、转变认识,调适心理1、了解心理变化的规律2、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3、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三、防止和克服自卑感1、科学认识自卑2、全面认识自我3、自信自强第二节 生活变化与适应一、大学生活特点1、自主性2、集体性3、多样性4、情趣性二、新生生活不适应及表现1、饮食起居变化较大,习惯不了2、自主生活来的太快,承受不了3、集体生活约束太多,适应不了4、自由支配时间太多,掌握不了5、各种活动太多,选择不了6、人际关系复杂,应付不了三、适应大学生活1、自然环境逐渐

6、适应2、日常生活学会自理3、集体生活养成自觉4、人际冲突注意自制5、参加活动多样、适度、有效第三节 学习变化与适应一、大学学习特点1、广:课程涉及面广。2、深:课程内容深。3、强:要求自学能力强。4、多:学习内容、环节、自习多。5、快:讲课速度快。6、新:补充知识新。7、活:学习方法活。8、难:取得高分难。 二、新生学习不适应及表现1、不适应授课特点2、不适应学习方法3、不适应自学4、不适应学习的计划性三、适应大学学习1、首先抓好听课,会做笔记(1)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 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2)重点、难点、书上没有的记; 一般、容易、书上有的不记。2、适当预习,有效复

7、习(1)掌握预习时间,保证上课效果(2)课后复习:全面、细致、深入。(3)考前复习:有计划、善总结、 会记忆、抓重点。 3、勤问多思,做好作业先懂后做;注重质量;注意数量。4、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习别人具有普遍性的学习方法;注意总结自己具有特殊性的学习方法。5、培养优良学风优良学风的基本要求: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成才目标 第一节 高等教育和大学精神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职能1、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是以中等教育程度为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2、职能(任务)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发展知识)社会服务(应用知识)二、高等教育的作用1

8、、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知识经济高科技高级人才高等教育2、对人发展的作用小学是启蒙,中学是基础,大学是关键三、大学精神和大学生责任1、大学精神研习知识,探寻真理2、大学生责任求知第二节 培养目标和成才之道一、培养目标1、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德(共8项):爱国热情 进取精神 道德水准 政治态度 文

9、明修养 合作精神 敬业精神 自知之明才(共12项):专业水平 工作能力 知识结构 适应能力 计算机使用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学术视野 外语水平 创新能力 写作能力 科研能力其他(共2项):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A 级相对优势因素(共8项):爱国热情 进取精神 道德水准 政治态度 专业水平 工作能力 知识结构 适应能力B 级相对不足因素(共9项):文明修养 合作精神 敬业精神 计算机使用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学术视野 外语水平 身体素质C 级绝对不足因素(共5项):自知之明 创新能力 写作能力 科研能力 心理素质二、成才之道白道:从事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要强。黑

10、道:考研深造英语、高数(理工)、有关专业基础课(文科)、有关专业课要强。红道:当官走仕途人文社科知识、社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强,最好是学生干部和党员。黄道:经商办厂有关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要强,最好是学生干部,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灰道:目标暂不确定。成功=目标高低 实现概论 第三章 人际交往与友谊爱情第一节 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相互来往,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关系是个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蔬远近距离。2、作用(1)促进社会化。(2)深化自我意识。(3)促进个性发展

11、和完善。(4)有利于身心健康。(5)获取信息资料。(6)协调社会行为。(7)改善人际关系。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1)能力因素(2)品德因素(3)性格因素(4)互惠因素2、客观因素(1)外貌因素(2)邻近因素(3)熟识因素(4)异性因素(5)相似因素(6)互补因素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失调类型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需求的迫切性强,主动性弱。(2)交往动机的精神性强,功利性弱。(3)交往对象的选择性强,广泛性弱。(4)交往意识的平等性强,权威性弱。(5)交往追求的理想性强,现实性弱。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调类型(1)与他人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2)与个别人难以交

12、往。(3)交往效果差。(4)交往有困难。(5)不愿意交往。四、人际交往的原则1、善待原则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2、诚信原则什么是?为什么?诚信缺失原因怎么做?3、尊重原则4、宽容原则五、人际沟通方法(一)言语沟通 1、自然言语沟通要求(1)言之有“理”。(2)言之有“礼”。(3)言之有“物”。(4)言之有“度”。(5)言之有“味”。(6)言之有“体”。2、自然言语沟通技巧(1)直言(2)委婉(3)模糊(4)反语(5)沉默(6)自言(7)幽默(8)含蓄3、辅助语言沟通4、类语言沟通(二)非言语沟通1、目光2、表情3、动体态4、静体态5、服饰6、距离7、时间第二节 友谊和爱情一、友谊1、含义和意

13、义友谊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中,主要基于共同的观念、态度、情趣,所产生的心理距离更为亲近的,彼此相互悦纳、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2、培养和珍惜友谊(1)真诚是传播友谊的种子。(2)志同是培育友谊的土壤。(3)关爱是浇灌友谊的雨露。(4)谅解是呵护友谊的春风。(5)原则是检验友谊的试金石。二 爱情1、爱情的本质和属性“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按:改为性本能更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 2、爱情发展过程憧憬 相知好感相爱激情平静三 大学生与恋爱1、恋爱对大学生影响(1)动力论(2

14、)阻力论(3)均衡论(4)不定论 2、端正恋爱态度盲目从众慰籍解闷婚恋分离 爱情至上3、摆正爱情位置(1)爱情与学业(2)爱情与友情(3)爱情与集体(4)爱情与道德(5)爱情与理智4、培养恋爱能力(1)给予爱的能力(2)接受爱的能力(3)拒绝爱的能力(4)滋养爱的能力(5)割舍爱的能力第三章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和心理素质一、心理的本质及其基本组成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机能2、心理现象的基本组成(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2)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3、心理素质(1)含义心理发展水平(2)心理素质测试二、提高心理素质

15、的途径1、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心理调控力。2、学习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平衡力。3、加强意志锻炼,增强心理承受力。4、培养健康个性,增强心理“免疫”力。5、注意协调行为,增强心理适应力。第二节 心理健康一、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意义1、健康新概念健康标准:(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知)。(2)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3)意志健全(意)。(4)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行)。(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个性)。(6)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己)。(7)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人)。(8)具有良好的社会或环境适应能

16、力(社会)。3、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意义二、心理疾病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诱因 1、心理疾病第一类:神经官能症第二类:人格异常第三类:精神分裂症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2、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焦虑(2)抑郁(3)孤独(4)自我拒绝3、主要诱因(1)适应问题(2)学习问题(3)生活问题(4)交往问题(5)恋爱问题(6)就业问题 (7)其他问题三、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3、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4、学会主动的心理调节5、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四、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1、积极思考并有效行动理智调适法2、把忧虑的事想到最坏地步,由此重新设计自我和生活升华法3、告诉你相

17、信的人倾诉法4、“人在事中迷”活动情景转移法5、打开郁闷的大门无害宣泄法中篇 理论探索篇第五章 人的本性与人的本质第一节 人的本性一、人性的含义辨析1、人性是一切人都具有的普遍属性;2、人性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发展交互作用形成的属性;3、人性是质相对不变、量相对变化的稳定的属性;4、人性是人独有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之和。二、人性的内容特点1、层次性一级人性:“物性”二级人性:生物性三级人性:动物性四级人性: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独有的特性2、丰富性1 逃避本能惧怕情绪2 拒绝本能厌恶情绪3 求知真能好奇情绪4 争斗本能愤怒情绪5 自卑本能卑鄙情绪6 夸耀本能高傲情绪7 哺育本能慈爱情绪8 生殖本能9 结

18、群本能10 获得本能建设本能3、两面性1 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2 人有善良的一面,又有邪恶的一面3 人有聪明的一面,又有愚蠢的一面4 人有多情的一面,又有无情的一面5 人有脆弱的一面,又有勇敢的一面6 人有高傲的一面,又有自卑的一面如此等等三、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性道德人性1、道德人性是什么道德行为无非四种:利人、害人、利己、害己道德行为的直接心理动因是人的情感欲望:爱和恨道德行为的根本心理动因是人的道德人性:人在根本上是利己的结论:人恒久为自己,偶尔为他人;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一结论可以用同心圆来形象表示:2、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评析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告子是性

19、无善恶论的代表人性亦善亦恶论结论:人性主观上无善无恶,客观上恶多善少 人或做人则可善可恶,善和恶可多可少3、认识道德人性的意义其一,是社会制度设计的前提依据;其二,是行为规范设计的前提依据;其三,是促进社会和人健康发展的前提依据。第二节 人的本质一、对人的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其一,人是自然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其二,人是理性的存在还是非理性的存在。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评析1、人的本质是什么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2、对马克思观点的评析关于“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三

20、、人的本质在于理性和实践能力第六章 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 第一节 人生目的一、人生目的的含义和意义就人生的某一段、就人做的某一具体事来说,可以是有目的的。但就人生本身来说,它完全是一种自然过程,并没有一个先在的、客观的目的。人生目的“争点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而是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人设定人生目的,是为了活的更好,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二、人生目的的设定1、有关人生目的分析其一,为生命而活,主要追求金钱、享乐。其二,为理性而活,主要追求真理。其三,为感情而活,主要追求爱情、友情,特别是爱。其四,为意志而活,主要追求权力、地位。其五,为灵魂而活,主要追求信仰

21、。其六,为社会而活,主要追求为他人、社会谋利益,追求至善。2、人生目的应该是为了幸福人的生存本原特征和动物完全一样,都是趋利避害。所谓人的利害,就是满足或损害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利,损害人的需要就是害。而大利得到的就是幸福,大害得到的就是不幸。根据人趋利避害的生存本原特征,可以自然地推出,人生目的就是为了求得幸福。三、幸福及其类型和层次1、幸福的内涵所谓幸福,就是人对满足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的一种长久的、更大的快乐的心理体验。幸福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幸福的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幸福的实现条件是客观的。2、幸福的类型和层次(1)类型和层次一:物质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综合幸福,层次由低到高。

22、物质幸福即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幸福,物质生活需要主要是生理需要,物质幸福突出表现是发财致富和健康长寿。社会幸福即满足人的社会需要的幸福,社会需要主要是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社会幸福突出表现是达官显贵,成名成家,家庭美满。精神幸福即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幸福,精神需要主要是认识需要,情感需要,精神幸福突出表现是科学发明,道德完善,艺术创作。综合幸福即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综合幸福突出表现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自我实现可以称为成功的人生。其突出标志是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2)类型和层次二: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两者利弊互补。过程幸福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得到的幸福体验。过程幸福弱小而

23、漫长,不纯而充实。结果幸福是从追求幸福的结果中得到的幸福体验。结果幸福强大而短暂,纯粹而不实。四、人生目的的实现1、行动原则通过自身努力。2、节制原则节制或者降低人的需要和欲望。3、中庸原则把人的需要和欲望定位到一个合适程度。清代李模(密庵)半字歌(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花半实厅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

24、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第二节 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的含义和意义1、人生态度的含义所谓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定社会环境影响下,根据自我生活体验,所形成的对整个人生及各种人生问题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人生态度由对人生的认知、情感、意向三要素组成。2、人生态度的意义它制约着人的生存方式。二、人生态度的类型1、人生态度的理论类型(1)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人生态度(2)乐观的和悲观的人生态度(3)进取的和保守的人生态度2、典型人生态度分析儒家“仁爱”的人生态度道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林语堂闲适的人生态度叔本华悲观的人生态度尼采乐观的悲观的人生态度实用主义实用的人生态度

25、三、理性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选择1、理性2、乐观3、进取第七章 价值存在与价值选择第一节 价值存在一、价值的本质 1、什么是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价值来源于客体属性,取决于主体需要2、主体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爱和归属需要;第四,尊重需要;第五,认知需要;第六,审美;第七,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论的进一步概括:物质需要就指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包括安全需要、爱与归属(态度)需要、尊重(态度)需要;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情感)需要;综合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二、价值的基本类型和关系、层次1、价值的基本类型物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也叫

26、功利价值,简称为利。社会价值: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也叫道德价值,简称为善。精神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科学价值:满足精神价值中人的认识需要,也叫认识价值,简称为真。审美价值:满足精神价值中人的审美需要,也叫艺术价值,简称为美。综合价值: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简称为自由。2、基本价值的关系和层次(1)关系:人在生理上求利,在认识上求真,在行为上求善,在情感上求美。当身心和行为、理智和情感达到和谐,当利、真、善、美达到统一,人就达到真正的自由。(2)层次:五种基本价值的层次,与不同需要的层次相互对应。即利是最低层次的价值,真、善、美是中间层次的价值,自由是最高层次的价值。三、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的含

27、义人的价值就是人作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也就是人对人的有用性。2、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对他人和社会的有用性叫社会价值把人对自己的有用性叫自我价值3、人生价值标准人的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公正的社会中,人的价值的主要在于社会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在不公正的社会中,会出现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扭曲。人所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公正的社会中,可以用社会对人贡献的回报来衡量,通常包括金钱、权力、荣誉、地位等。4、人生价值实现主观条件:必须具有创造价值的潜能客观条件:必须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5、人生价值评价绝对价值:人所创造的所有价值的大小相对

28、价值:人在一定能力水平下所创造价值的大小人生价值评价:既要看绝对价值,更要看相对价值第二节 价值选择一、价值选择中的价值冲突物质与精神效率与公平科技与道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二、价值选择的原则1. 利弊权衡原则2. 价值分析原则3. 成本代价比较原则4.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原则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兼顾原则第八章 道德概述与标准原则第一节 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含义、起源、目的和本质1、道德的含义概括地说,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所谓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以善恶为标准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规范的总和。2、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3、道德的目的道德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进步;道德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4、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在于自我约束或自我牺牲。二、我国主流道德规范体系道德原则:集体主义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道德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二节 道德终极标准一道德终极标准的内容与功能1、内容道德终极标准:增加道德关系中所有主体的利益总量。简述为:利益最大化。2、功能(1)它是评价一切行为善恶的终极标准。凡是增加利益总量的行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