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18KB ,
资源ID:47232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232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地理必修.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地理必修.docx

1、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地理必修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层次性;差异性和同一性;整体性;可变性。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P2图1.1,P3图1.2)

2、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小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

3、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4、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4、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2、知道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5、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主要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

5、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5、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6、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8、“3S”技术之间的联系(见右图):9、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6、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 )地区以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 )。2、分析思路(1)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所以( );气候异常等等人为原因:过度( );过度( );过度( );(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近三年学业水平测试)1在沙漠迷路时,可用那种方式获取自已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 A指南针 BGPS C遥感 D地形图2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BB G

7、PSCC.RSD D RS GPSA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来自南极冰架的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要对此冰山进行动态监测,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A 。3S技术 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侧C时事录像监控 D实地调查4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合理的是( ) 双项 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宁夏平原-灌溉农业C.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 D.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5.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6.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8、D.植物病虫害程度7.若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图7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5455题。54.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砍伐 D过度养殖5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开垦陡坡,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填水域造耕地,扩大种植规模 D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2)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

9、水资源;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林、还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P16图2.1,P17图2.2)(1)本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减少。(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干旱、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多大风天气);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

10、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4)措施:见第2(3)题。(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P23图2.12)(6)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的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资源,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

11、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调节全球碳氧平衡;“蓄水海绵”: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基因宝库”:丰富的物种资源;“医学宝库”:植物的药用价值。5、雨林生态具有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5、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

12、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6、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相关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知识点:1、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分析思路(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

13、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P40图3.1)(1)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丰富煤层气);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存在的问题煤炭外运能力有限;产业结构单一;水资源紧张;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地表被破坏)、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3)可持续发展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P43图3.4: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焦兖日铁路);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

14、度和附加值(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相关案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主要知识点: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2、分析思路(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分析。(3)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

15、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4)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有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3、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P49图3.13,P50图3.15,P53图3.18)(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地理条件地形:多山,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航运作用显著。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冬春多、夏秋少)。水文特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通航里程长,但水量不稳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3)流域早期开发的后果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4)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将河流的梯级开发

16、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相关案例】分析长江流域等的综合开发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主要知识点:1、不同区域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在区域内部,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气候,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2、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

17、社会经济因素)分析。(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3)针对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寻找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3、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地区(P60图4.1,P61图4.2,P61图4.3)(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不足易成为限制性条件)。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交通便

18、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4)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P65图4.10)。(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

19、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6)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种植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畜牧业,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林业,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主要知识点: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

20、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2、分析思路(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2)根据材料,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3、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P70图4.17,P72图4.20)(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地理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产值增长慢。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升级,工业产值增长快。(2)珠江三角洲地

21、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城镇数量猛增,另一方面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4)珠江三角洲地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相关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区域间发展水平不

22、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必须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2、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区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入地区影响:调入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3、案例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P82图5.1)(1)西气东输的线路一线工程:轮南油气田(新疆塔里木盆地)上海;二线工程(主干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2)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

23、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3)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4)对东部地区发展影响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5)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6)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西气东输亦会造

24、成沿线的生态破坏)【相关案例】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成为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称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国际产业转移。2、分析思路(以东亚地区为例):(1)产业转移,从本质上讲,是因为企业生产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P88图5.8);内部交易成本因素(P88图5.9);市场因素。企业进行国际产业转移还会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影响。(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P91图5.1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P91图5.13,图5.1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