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5.29KB ,
资源ID:468759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875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化学回归课本之正误判断二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化学回归课本之正误判断二WORD版含答案.docx

1、届高三化学回归课本之正误判断二WORD版含答案2021届高三化学回归课本之正误判断(二) 21、(1)电解质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原理相同,均为化学变化。 ()(2)原电池负极与电解池中连接电源负极的阴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3)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但任何反应均可设计成电解反应。 ()(4)电解池工作时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入阴极通过溶液到阳极,然后从阳极流出,流回电源正极。 ()(5)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阴极附近产生NaOH。 ()(6)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的过程中pH均不变。 ()(7)电镀铜和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c(Cu2)

2、均保持不变。 ()(8)电解冶炼镁铝通常电解MgCl2和Al2O3,也可电解MgO和AlCl3。 ()(9)工业上冶炼Na、K、Mg、Al金属时,可以电解含这些金属离子的水溶液。 ()(10)任何金属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均可发生析氢腐蚀。 ()(11)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的金属作正极。 ()22、(1)在化学反应中,所有自发的放热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MgAl形成的原电池,Mg一定作负极。 ()(4)Cu、Al、浓HNO3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Al3e=Al3。 ()(5)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

3、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 ()(6)相同情况下,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 ()(7)以熔融Na2CO3为介质的H2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H22e=2H。 ()(8)化学电源工作时,内电路介质中的阳离子一定向正极迁移。 ()(9)实验室制备H2时,用粗锌(含Cu、Fe等)代替纯锌与盐酸反应效果更佳。 ()(10)原电池反应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入正极,然后通过溶液流回负极。 ()(11)二次电池充电时,二次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12)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13)氢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等是重要的新能源。 ()2

4、3、(1)反应时不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一定需加热。 ()(2)C(金刚石,s)=C(石墨,s)H0,则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较稳定。 ()(3)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4)催化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焓变H不改变。 ()(5)由C(s)O2(g)=CO2(g)H1,CO(g)O2(g)=CO2(g)H2,可推知CO2(g)C(s)=2CO(g)的Hb。 ()24、(1)H与C、Cl、N、Na形成氢化物中氢均呈1价。 ()(2)60 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3)是一种含C、H、N

5、的有机物,其分子式为C6H12N4。 ()(4)N与H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5)1 mol苯分子中含有3NA C=C。 ()(6)OH与OH的电子式均为。 ()(7)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不可能含共价键。 ()(8)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9)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10)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2H4O2。 ()(11)离子晶体中只含离子键,原子晶体中只含共价键 ()(12)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一定都不含分子 ()25、(1)同周期A与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 ()(2)同主族第3周期与第4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

6、一定为18。 ()(3)因为非金属性ClS,故HClO的酸性比H2SO4的强。 ()(4)Fe、Co、Ni均属于第4周期B族。 ()(5)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6)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7)因为r(Na)r(Cl),故r(Na)r(Cl)。 ()(8)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 ()(9)酸性:HClO4HBrO4与热稳定性:HClHBr,二者均可证明非金属性:ClBr。 ()(10)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的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递增至7价。 ()26、(1)18 g D2O和18 g H2

7、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2)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 ()(3)2.0 g H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4)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5)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相同。 ()(6)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 ()(7)35Cl和37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得电子能力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8)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的不同粒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9)Cl和S2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8,故离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 ()(10)同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反应。 ()27、(1)1 mol Fe溶于

8、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3)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是因为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4)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5)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6)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7)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8)实验室制取氨

9、的装置(夹持装置略)。 ()(9)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和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10)NO2与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28、(1)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2)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 molL1。 ()(3)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2S2O4H=SO3S2H2O。 ()(4)浓H2SO4与蔗糖作用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浓H2SO4的脱水性和氧化性。 ()(5)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6)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7)将气

10、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8)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或SO。 ()(9)将SO2通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10)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11)PM2.5指的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nm的颗粒物引起的污染。 ()(12)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的污染。 ()29、(1)HF与SiO

11、2反应实际应用是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2)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如图:中为浓硝酸,中为Na2CO3,中为Na2SiO3溶液,可证明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4)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5)利用如图装置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6)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7)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8)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9)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10)因为SiO2可与HF反应,所以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12、 ()(11)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SiO2。 ()30、(1)利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织物。 ()(2)浓HCl制备纯净Cl2时可让气体产物先通过浓H2SO4,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3)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由于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4)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5)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 ()(6)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7)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

13、电子数相等。 ()(8)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9)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装置如图。 ()(10)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现象是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氧化性:Cl2I2。 ()31、(1)除去Cu粉中混有CuO的操作是加入稀HNO3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铁比铜金属性强的实际应用是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3)将铜粉加入1.0 molL1Fe2(SO4)3溶液中,现象是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4)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5)H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6)F

14、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的原理是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7)CuS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 ()(8)CuSO4溶液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 ()(9)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0)浓HNO3中加入过量的Cu,反应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 ()(11)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 ()(12)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32、(1)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

15、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2)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则说明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3)将稀HNO3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说明稀HNO3将铁氧化为Fe3。 ()(4)将铜粉加入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 ()(5)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6)FeCl3与氢碘酸反应生成棕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 ()(7)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8)磁性氧化铁

16、溶于稀HNO3:Fe3O48H=2Fe3Fe24H2O。 ()(9)铁在高温下与H2O(g)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2O3。 ()(10)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1)保存FeSO4时可向溶液中加入Fe和稀盐酸。 ()33、(1)将浓HNO3滴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说明Al的熔点较低。 ()(3)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4)制备Al(OH)3悬浊液:向1

17、 molL1 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1 NaOH溶液。 ()(5)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3H2。 ()(6)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4NH2H2O。 ()(7)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悬浮物同时杀菌消毒。 ()(8)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HNO3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出Al与浓HNO3不反应。 ()(9)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10)做完实验后,剩余的白磷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弃。()34、 (1)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钠

18、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2)1 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HCO和H2CO3的粒子数之和为0.1NA。 ()(3)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4)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5)CO2通过Na2O2粉末后固体物质增重。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如图所示。 ()(7)Na2O2与水反应是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8)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9)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可以将MgCl2溶液蒸干得到MgCl2。 ()(10)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

19、量酒精,减少挥发。()35、(1)SO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3为电解质。 ()(2)已知25 NaX溶液的pH11,则HX的电离方程式为HX HX。 ()(3)CuSO4溶液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CuS。 ()(4)在NaClO和NaCl的混合液中H、NH、SO、Br可以大量共存。 ()(5)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SO。 ()(6)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s)I(aq)=AgI(s)Cl(aq)。 ()(7)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Ba2OH=BaCO3H2O。 ()(8)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

20、e3、K、Cl、SO。 ()(9)FeCl3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2Fe33CO=Fe2(CO3)3。 ()(10)Na2S溶液呈碱性:S22H2O H2S2OH。 ()36、(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MnSO4。 ()(2)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说明在该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3)若H2O2分解产生1 mol 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4)标准状况下,5.6 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5)NaH与H2O

21、反应生成H2,此反应的氧化剂为NaH。 ()(6)发生化学反应时,失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得电子越多的非金属原子氧化能力越强。 ()(7)在高温下CO可以将Fe2O3中Fe置换出来,故CO与Fe2O3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8)Fe3与Cu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9)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的反应为Fe32I=Fe2I2。 ()(10)对于反应KClO2HCl=KClCl2H2O,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7、(1)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2)称取2.0 g

22、 NaOH固体的操作是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3)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4)需要48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时需称量NaOH 1.92 g进行配制。 ()(5)所选择的仪器只有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 ()(6)将62 g Na2O投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3%。 ()(7)在标准状况下,将盛有HCl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mol/L。 ()(8)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

23、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 ()(9)用托盘天平称取1.06 g Na2CO3用于配制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 ()(10)配制NaOH溶液的过程中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然后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38、(1)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g。 ()(2)n mol O2的粒子数为N,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3)以体积比21(同温同压下)混合的N2与CO2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 ()(4)利用气体摩尔体积可以计算一个气体分子的大致体积。 ()(5)在同温同

24、压下,1体积A2(g)与3体积B2(g)反应生成2体积C(g),则C的组成为AB3。 ()(6)在常温常压下,Cl2的密度为 g/L。 ()(7)44 g CO2与N2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8)过量Cu投入含0.4 mol HNO3的浓HNO3中,在标准状况下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 L。 ()(9)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18 g 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10)室温下向1 L 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的H数目大于0.1NA。 ()39、(1)硅胶、P2O5、CaCl26H2O均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的原理

25、是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3)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4)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5)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6)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7)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8)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9)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10)S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故三者均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之正误判断答案(二)21、答案(1)(2)

26、(3)(4)(5)(6)(7)(8)(9)(10)(11)22、答案(1)(2)(3)(4)(5)(6)(7)(8)(9)(10)(11) (12)(13)23、答案(1)(2)(3)(4)(5)(6)(7)(8)(9)(10)24、答案(1)(2)(3)(4)(5)(6)(7)(8)(9)(10)(11)(12)25、答案(1)(2)(3)(4)(5) (6)(7)(8)(9)(10)26、答案(1)(2)(3)(4)(5)(6)(7)(8)(9)(10)27、答案(1)(2)(3)(4)(5)(6)(7)(8)(9)(10)28、答案(1)(2)(3)(4)(5)(6)(7)(8)(9)(10)(11)(12)29、答案(1)(2)(3)(4)(5)(6)(7)(8)(9)(10)(11)30、答案(1)(2)(3)(4)(5)(6)(7)(8)(9)(10)31、答案(1)(2)(3)(4)(5)(6)(7)(8)(9)(10)(11)(12)32、答案(1)(2)(3)(4)(5)(6)(7)(8)(9)(10)(11) 33、答案(1)(2)(3)(4)(5)(6)(7)(8)(9)(10)34、答案(1)(2)(3)(4)(5)(6)(7)(8)(9)(10)3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