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3.50KB ,
资源ID:46672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672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比较阅读的几点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比较阅读的几点思考.docx

1、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比较阅读的几点思考第四节 比较阅读的内容目前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理解教材、课堂教学实施这两方面。一、理解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而且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精彩的“例子”。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对教材理解得准确、深刻、全面,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可能超越“这一篇”的局限,把课内、课外相关的内容(或字词或句段或篇章)组织起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备课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比较阅读。1.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作

2、。教师不一定读过名家大部头的代表作,但通过比较阅读教材中该作家的不同作品,教师可以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一些该作家的创作风格、思想特点,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教材。例如,在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本来安排了对石钟乳的想象及描写环节,因为文中写石钟乳很笼统:“大都是根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或宫室、器用。”比较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爬山虎的脚小小的船及本文创作背景后,教师认识到:导游虽然对石钟乳介绍得很详细,但叶老记不住且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孔隙,对空隙的具体描写正体现了他“朴素凝练、一语传神”的语言风格。于是,我们放弃了想象环节,设计了如下一处语言的比较:眼前

3、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原文)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两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压过来。(改后)课堂上,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叶老仅用简单的六个字左右、上方、挤压,就把身处孔隙的狭窄、低矮的特点准确传神地勾勒了出来。有学生说:“原来我挺羡慕别人作文写得特别具体,现在我觉得,简单也挺好的。”这种“简单”,语多则拉杂,话少则失神,其实是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抓住事物主要特点的凝练的艺术表现。又如,在蝉的备课中我们有一些疑惑:本课中的观察、推想、实验是说明方法吗?常见的说明方法中似乎没提到过。在阅读了法布尔的蝉的卵蝉的地穴夏日歌唱家等章节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蝉与一般科普

4、作品的不同:法布尔把昆虫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伙伴、邻居、亲人,他在为虫子书写历史、“树碑立传”!看来,人格化的写法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啊。于是,备课时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比较阅读下面这两段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1)“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它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原文)2)“蝉翼后面的空腔里长有一种像钹一样的发声器官。它的胸部还长有一对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与蝉的身体相比,这些发声器官显得很大,大约占了身体的七分之一。”(改后)课堂

5、上,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让学生对“拟人”有了具体感知,更有学生对作者有了兴趣。我们发现:一旦教师不再局限于一个角度、一篇文章、一本书,就会对文本产生独特的感悟,就能发现解读文本的新途径,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会更加深刻、准确,教学设计也能独辟蹊径。2.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之比好作品常常会被编者争相编入教材,同时编者也会对文本进行增、删、调、换,所以,同一作品在不同版本里往往会呈现出一些差别。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们可以把它的不同版本(包括原文),都找来读一读,这对我们了解编者意图、领悟作者匠心非常有益。例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被选入京版、人教版,二者较明显的一处差别是:京版第46自然段我明白了,但

6、是我一直珍藏着这位老人美好的心愿。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这位耳“聋”的老人,我唯一的听众,轻轻地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人教版中第4、6自然段与京版相同,唯独第5自然段变成了省略号。这两种写法,各有优势:京版语言优美,很有韵味,描绘了一幅理解真相后最美好的画面;而人教版则对此不着一笔,任凭读者驰骋想象,很是耐人寻味。两个版本的差别,让备课者灵感突现:何不让学生都来读一读,既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又比比更喜欢哪一种写法?实际教学中,这个比较激发了学生异常热烈的讨论,看着他们

7、各抒己见,我们深信:他们的认识或许稚嫩,但只要坚持不懈,他们的分析判断、欣赏评价能力必将逐步形成、提高。又如,托尔斯泰的穷人同时入选了人教版、京版的六年级教材,从课后写的要求看,人教版侧重续写结尾,京版侧重学写心理活动。揣摩两版编者的意图,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穷人至少有两个写法值得学生学习、模仿(1)结尾戛然而止,既留给读者广泛的想象空间,又符合作者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风格(悲惨的结局不忍写,美好的结局不能写)。(2)桑娜既真实又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凸显了她的心地善良、仁慈。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确定是续写结尾,还是学写心理活动。学生哪方面比较弱,就把哪方面作为教学要求,重点练习。实

8、践证明:当教师借比较阅读与编者、作者深入对话后,不仅可以释疑解惑,更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3.同一单元课文之比一般来说,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确定教学及训练的梯度、优化教学设计等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对于京版教材,单元训练重点没有明示,比较阅读就更有实用价值了。例如,京版第11册第4单元是一组写景的文章,林海鼎湖山听泉松坊溪的冬天迷人的张家界这4篇课文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是相同点,也是学生应重点品味、积累并能够模仿借鉴

9、的;这4篇课文表达的情感又各有独特之处,不仅仅是简单的赞美、热爱,而这恰恰是学生写景时的通病爱说大话、套话,不会或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不就是本单元课文读写结合的点吗?仅在11册,类似的例子就有很多:第3单元的顶碗少年“钢琴之王”的微笑金色花百合花开,看似体裁不同、手法迥异,却都是在抒写人生的感悟、哲理,这个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点就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第5单元的珍珠鸟小狗儿与大画家两篇精读课文,虽然题材相同,但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的不同决定着训练重点各有不同;单元内课文的比较阅读,可使教师深入把握课文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4.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之比细细研读教材

10、,题材相似的课文还真不少,以比较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你不仅可以发现某些规律,更可具体感悟其个性魅力,算得上“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例如,京版第九册井,课后要求仿照35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一段话。显然,这个写法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那么,高年级的提升点在哪里呢?比较阅读了中年级海滨小城神奇的鸟岛珍珠泉等同题材的课文,我们发现,中年级的课文一般是从几个方面把某个特点写具体,而井则是通过生活片段来写具体;更重要的是,井是借生活片段表现的一个主题童年的甜美与欢乐,这在中年级是不要求的,也正是高年级要提升的。因为效果显著,我们许多实验教师对相同、相似题材的比较阅读兴趣盎然,她们完成了

11、如下专题:擦肩而过的感动专题艾尔比的水彩笔“钢琴之王”的微笑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体会如何写一件小事;人与动物专题小狗与大画家我和狮子爱尔莎老人与海鸥体会心灵相通的瞬间;化石专题奇异的琥珀黄河象了解科学小品的基本读法、写法;5.相似的人物形象之比写人文章是高年级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但学生容易对人物形成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认识,评价人物爱用一些套话、大话,这就要求教师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要具体、准确、到位。例如,将相和晏子使楚中的蔺相如与晏子,在与强国的交往中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是否都能用“机智”一词来概括两人的特点呢?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同是“机智”,二者的表现方式却不同:与强秦相比,赵国又小又弱,

12、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尊严、利益,危急中只能以命相拼,他的机智是与勇敢无畏结合在一起的;齐楚两国是大国,晏子为了不辱使命,虽也以退为进、语带双关地回击楚王,但始终有礼、有力、有节,他的机智表现在敏锐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语言技巧上。6.异乎寻常的表达之比好文章往往有异乎寻常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往往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敏锐感受,或承载着他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常常用“比较”的眼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或许就能从文章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句、一个小小的改动中,捕捉到文本潜在的信息,从而发掘出文本的核心价值。例如,唯一的听众中3次出现的“平静”一词,林海中3次出现的“亲切与舒服”,

13、顶碗少年中4次出现的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是那样简单而平凡,然而,当你用心去体味,就会发现简单中蕴含精彩,平凡中别有洞天。如,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用密密层层的春花来表现“花多”“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而游园不值的作者却让读者用想象来补白“花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我们把这两首表达形式完全相反的诗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时,就产生了很奇妙的感觉:繁与简,多与少,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各尽其妙,虽异曲而同工。二、课堂教学(一)基本内容课堂上,字、词、句、段、标点的比较是大家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比较阅读的内容。1字词的比较从字、词入手进行比较,一般通过增、删

14、、改、换、调等方式,使学生体会不同字词表达的不同意思、不同情感、不同效果,从而准确理解内容、情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将它们放在一起观察、比较、辨析,比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效果要好。例如“本”“末”“未”这三字,仅仅从字形上引导学生区分,学生在书写、运用时仍旧会出错,若从“形义结合”的角度进行讲解,进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它的含义,从而就能有效地避免问题。本木字下面加一横。“木”表示树木,“本”表示树木最下面的部分即树根、主干。树根、主干就是一树之本。未“木”字上加一小横。表示树木刚刚长出小芽,还没长大,是“没”“不”的意思。末“木”字上加一长横

15、。本意是树梢,树的尾梢、末梢。引申义表示:东西的尽头末梢,秋毫之末。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尊重了汉字“形义结合”的突出特点,加深或强化了汉字的音形义,尤其是形与义,大大减少或避免了学生书写错别字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松鼠一课中描写松鼠活动特点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着阅读下面两句话:“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只要有人摇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学生通过对“触动”和“摇动”的比较,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松鼠的机灵、用词的准确。2.标点的比较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看似简单的符号,却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标点

16、,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语义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比较”的眼光关注标点符号,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标点,引导学生比较、揣摩,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畅达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逐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第12册蜀僧的教学中,我们这样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的妙处:“子何恃而往?”与“子何恃而往!”请读出不同的语气,并说明理由。通过朗读理解,学生明白了:同一个句子,因标点的不同,竟然就能表达或疑问或嘲笑或讽刺这样完全不同的意思。课文学完后,教师把一份资料发给了学生,资料记载的是一个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让纪晓岚在折扇上题字,他就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才子一不小心,把第一句的“间”漏写了。乾隆皇帝发现了,不说什么,只叫他把写的念一念。纪晓岚接过来一看,明白了,但他很聪明,不慌不忙地读成了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读后均惊叹不已。接着,在珍珠鸟的学习中,我们又进行了如下教学:下面两个句子,请你多读几遍,看看有何感受?“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原文)“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改后)短暂的沉寂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原文)(1)说明作者很喜欢雏儿;(2)感情强烈得多;(3)有惊奇的意思;(4)是惊喜、恍然大悟;更有学生总结道:标点虽

18、小作用大!3句的比较细读文本,你会发现很多文章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句子、细节里面,它们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感人之处。找到它们并在课堂上善加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内涵,品味表达的妙趣,培养语感,提升欣赏鉴别能力。例1,鼎湖山听泉中有这样的句子:“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教学中我们引入了原文:“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老师问:“你更喜欢哪一句?”学生有的喜欢课文的句子,因为简洁,还能引起想象;有的喜欢原文,因为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让人仿佛看到那个情

19、景。此处的比较,除训练学生的语感外,最突出的作用,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常说生动形象,这回我可算知道什么叫形象了。”“平时我挺羡慕别人作文写得特别具体,现在我觉得,简单也挺好的。”例2,木笛一课,文中有这样两处细节描写: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课堂上,我们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自己比较着读读两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重复写到这个细节呢?生1:作者前后两次强调这个细节,我认为是独具匠心的。朱丹如此小心地对待木笛,是因为木笛在朱丹的眼里,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而是一件圣物,是他的理想,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

20、生2: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小心”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朱丹对木笛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生3:在考场上,他却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毅然放弃了梦寐以求的终试,从中我们更感受到了朱丹浓浓的爱国之情。关注到文本中这样的细节,无疑可准确把握人物特点,使课堂魅力无穷。4段落的比较段落的比较材料很多时候是“藏在深山人不识”,需要教师细心去寻找。而一旦实施,则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描写手段、组材方式、表达效果等获取深刻认识,从而实现知识及思维方法、成果的迁移、运用,提高其理解、欣赏评价、习作能力,使思维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例1,四年级的神秘的死海一课,一位老师在课尾引导学生关注到书下注解:“选入课文时有改

21、动。”并设置悬念:改了哪?为什么改?之后,出示原文,引导学生与课文做比较,发现原文中写传说的第3自然段选作课文时调到了第1自然段,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开头引人入胜的特点,渗透科普类说明文的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从而为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介绍“奇妙的盐”打下了较好基础。例2,京版第12册选编了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一文,无独有偶,人教版第教材也选编了此文。两个版本较明显的一处不同是结尾。人教版教材的结尾是:“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地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

22、、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北京版课文的结尾是:“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京版结尾,深刻隽永、耐人寻味,但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却有难度:究竟“是什么”陪伴着我的心?为什么是“理想的”风筝?(课后作业有要求)当教师把这两处不同展示给学生后,不仅难题迎刃而解,原来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在陪伴着“我”的心,在影响、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使他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也能如此乐观、积极向上。接着,我们引导学生对

23、两个版本不同的结尾进行赏析、评价:“你更喜欢哪个结尾,为什么?”学生先是沉默、沉思,然后兴趣盎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孩子们见解虽不见得多么高明,但两处文字孰优孰劣本来就不是比较的目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认识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感受、独有的见解”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二)篇章比较“篇章比较”,主要指的是几篇文章或一组文章之间,甚至一本书的几个章节之间进行的比较阅读,以“篇”为最小阅读单位,就是要切实实现“把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放到课堂上进行”的理念。篇章比较主要有三种新课型专题总结课、拓展提升课、学法迁移课,都是以“篇”为单位,通过题材比较、主题比较、表现手法比较、语言比较

24、、结构比较等多种渠道,使学生从一篇到多篇,从一文向一类,从一课向一单元拓展、迁移、总结、提升,帮助学生打开联系的视野,不断使学生生成新的发现,形成更丰富、系统的语言认知,产生更多元的思维,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语感)。1.专题总结课顾名思义,即以某个专题为线索,把几篇已经学过的课文串连在一起,通过这样一组课文间的求同或比异,总结出某些规律的东西(包括学法、读法、写法方面的),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更系统、更深刻,思维更多元,语文能力得以提升。这里所说的“专题”,可以是内容、主题,也可以是题材、写法;它是这一组课文共有的一个特点;它就像一根线,把散落在教材各段、各单元、

25、各册的那几篇课文穿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组合,让学生再次阅读后生成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新的收获。(1)以题材、内容等为专题的总结课例如,在11册学完了金色的鱼钩之后,我们上了一节“长征题材”的专题总结课,把之前10册学过的丰碑草地夜行和金色的鱼钩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同”,引导学生归纳了三篇文章在“塑造主要人物”方面的共同特色均选取典型的场景描写、均体现了次要人物的衬托、均采用含蓄表达的结尾。在比“异”环节里,“三篇文章中你更喜欢哪篇,为什么?”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课后再请学生将这三篇文章和四年级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级赣南游击词进行比较。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觉很新奇,他

26、们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几篇文章比较着读,让我不仅将4、5、6年级教材中都是长征时期的文章联系起来,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长征精神。”“我想,今后再作文,也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场景来写。”“我发现,以后写结尾要多想一想,当自己感情强烈、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抒情,干脆利落;当自己想让读者咀嚼品味,就可以含蓄一些,不要太直白。”“以后我也可以把同类题材的文章找来一起读,这样会比读一篇理解得深刻。”(2)以主题、思想观点等为专题的总结课北京版课改教材的人文性可谓无处不在,表达同一主题、同一思想观点、同一种情感的课文,就像散落在各册教材中的珍珠,有心之人可以信手拈来,把它们编织成夺目的珍珠

27、项链,获得另一种美的享受。例如,我们把散落在4、5、6年级中的母亲母亲的纯净水我看见了大海父亲的麦芽糖这是儿子的鱼等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专题把他们组合起来比较阅读,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的熏陶,使他们感悟到父母的爱形式万千,无处不在,却不求回报,同时也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培养了他们发现的眼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组合买小狗的小孩看不见的爱理想的风筝等课文进行的“残疾人自强不息”专题总结课,学生感受到残疾人拥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需同情需平等,从而学会了尊重并以新的视角看待残疾人。组合小珊迪我一定要等他等课文进行的“诚信”专题总结课;组合给予树卖木雕的少年等课文进行的“给予”专题总结课

28、;组合开国大典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归国等课文进行的“啊!祖国”专题总结课(3)以明显的单元特征为专题的总结课北京版课改教材中,有些单元具备明显的单元特征,在这样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针对本单元特点做一些总结归纳,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实在是辜负了编者的苦心。例如,京版第11册第4单元是一组写景的文章林海鼎湖山听泉松坊溪的冬天迷人的张家界,在“写景单元”专题总结课上,我们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了一番比同求异,学生发现:(1)这4篇课文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一点,以后在习作中可以模仿借鉴。(2)这4篇课文表达的情感各

29、有独特之处,不同于我们对一般写景文章的认识,不只是简单的赞美、热爱,可见好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而不是说大话、套话、空话。这两点发现或许并不新颖,或许教师单篇授课时也会讲到,但几篇课文互相印证,学生的印象必定比一篇课文深刻得多,尤其是这种自主发现的过程,对学生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4)以表达方法为专题的总结课“学语言学表达”这是近几年大家的共识,从语言的角度、从表达方法的角度做专题总结课,也是我们努力在探索的。例如,12册第7单元作文是谢谢你,根据预作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知道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但是写不好。于是,我们上了一节“心理描写”专题总结课。将五、六年级学过的穷

30、人我的心事我的战友邱少云深山风雪路一夜的工作这几篇课文组合起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1)“心理描写”在这几篇课文中起的作用都比较大。(2)穷人我的心事直接写出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从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的战友邱少云深山风雪路一夜的工作借助“我”的心理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修改习作,80%以上的学生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原文中的心理描写进行了添加或修改,有一位学生是这样修改的:原句:我抚摸着它的绒毛,透过它柔软的绒毛,我仿佛感觉到了它那微微的心跳。修改后:我抚摸着它的绒毛,透过它柔软的绒毛,我仿佛感觉到了它那微微的心跳。此时,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翘翘能把它的

31、全部放心地交给我,这不就源于它对我的信赖吗!谢谢你!添加理由:通过“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猫的感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在这节课上,没有繁琐的分析、过多的讲解,但对于“心理描写”的意味、妙处,学生水到渠成地心领神会。2.拓展提升课这里的拓展提升课,是指以一篇课文的某个特点为标杆,引入类似一篇或几篇新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借助阅读视野的拓宽和阅读体验的丰富,使学生某方面认知、思维、能力等得以提升。打个比方,一次拓展提升课就像是种植一株榕树,课文是榕树主干,与课文的某个特点相关的作品就是枝枝叶叶,其中的一个作品都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又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就培植了一片茂密的“丛林”。一篇课文的内容、形式,甚至它的作者、语言风格等都可当作它的“标杆”。以此“标杆”去选取一个或几个新的阅读材料并不难,难的是类似的材料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阅读疲劳。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体验到求知的欲望和成功的愉悦,使接下来的阅读成为自身的需要。例如,四年级老师在讲珍珠泉一课时,发现学生很爱读这篇课文,上网一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