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1.68KB ,
资源ID:46391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391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 消化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 消化器.docx

1、第六章 消化器第六章 消化器消化器(apparatus digestorius)的功能是摄取食物,并对其进行物理性的、化学性的和微生物性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最后将残渣排除体外。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为可吸收的简单物质(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和葡萄糖等)的过程,称为消化;这些较简单的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器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分壁内腺和壁外腺;壁内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形成独立的器官,并借导管与消化管相连,如肝、胰。消化液中含大量消化酶,在消化

2、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第一节 口腔、咽和食管 一、口腔 口腔(cavum oris)为消化道的起始部,有采食、吸吮、咀嚼、尝味、吞咽和泌涎等机能。口腔前壁和侧壁为唇和颊,顶壁为硬腭,口腔底前部由被覆粘膜的下颌骨切齿部构成,中、后部为舌所占据。口腔前经口裂(rima oris)与外界相通,后与咽相接。上、下齿弓将口腔分为口腔前庭(vestibulum oris)和固有口腔(cavum oris proprium),前者是指唇、颊和齿弓之间的空隙;后者指齿弓以内的部分。 (一)唇(labia oris) 分上唇(labium superius)和下唇(labium inferius)。上、下唇的游离缘

3、共同围成口裂,口裂两端汇合成口角(angulus oris)。唇外覆皮肤,内衬粘膜,中间为口轮匝肌。粘膜深层有唇腺。唇富有神经末梢,较敏感。 各种家畜唇的形态不同,活动性也有差异。牛唇短厚,坚实,不灵活,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无毛,平滑而湿润,为鼻唇镜(planum nasolabiale),内有鼻唇腺,腺管开口于鼻唇镜表面。羊唇薄而灵活,上唇表面中间有明显的纵沟,为人中(philtrum)。牛羊唇粘膜上长有角质的锥状乳头。马唇长而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上唇长而薄,表面正中有一纵沟;下唇较短厚,其腹侧有一明显的丘形隆起,称颏。猪唇活动性小,口裂很大,上唇与鼻相连构成吻突,下唇尖小。犬唇薄而灵活

4、,有许多触毛,人中明显,口裂大。 (二)颊(bucca) 位于口腔两侧,参与咀嚼和吸吮作用。颊外覆皮肤,内衬粘膜,其间为颊肌。颊腺(gllbuccales)分布于颊粘膜下和肌肉内。牛、羊颊粘膜上有许多圆锥状乳头,尖端向后。在与第5(牛)或第3(马)上颊齿相对的颊粘膜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三)硬腭(palatum durum) 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向后与软腭延续。切齿骨腭突、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部构成其骨质基础。粘膜厚而坚实,上皮高度角质化,粘膜中无腺体,粘膜下有丰富的静脉丛。反刍兽硬腭前端无上切齿,该处粘膜形成一对半月形厚而致密的角质板,称齿枕(pulvinus dentalis)。硬腭正中有一

5、条纵行的腭缝(raphe palati),腭缝两侧有横行的腭褶(rugae palatinae),牛约有20条,马16-18条,猪20-22条。牛腭褶的游离缘呈锯齿状,马、猪、羊的光滑。腭缝前端有一突起,为切齿乳头(papilla incisiva)。切齿乳头的两侧有切齿管(ductus incisivus)的开口(马的为盲端),管的另一端通鼻腔。 (四)口腔底和舌 口腔底大部分被舌所占据,仅前部由下颌骨切齿部构成,表面覆有粘膜,粘膜上有一对乳头,为舌下阜(caruncula sublingualis),马的下颌腺管、牛的下颌腺管和单口舌下腺管开口于此。猪和犬的舌下阜小,位于舌系带附近。 舌(

6、lingua) 占据口腔底中、后部。舌可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舌尖(apex linguae)为舌前端游离的部分,舌体为位于两侧颊齿之间的部分,附着于口腔底,舌根为附着于舌骨的部分。舌尖和舌体交界处腹侧有与口腔底相连的粘膜褶,为舌系带(frenulum linguae),马有一条,牛和猪有二条。舌体(corpus lingae)与舌根(radix linguae)以腭舌弓为界。 舌由粘膜和肌肉组成。舌粘膜被覆于舌表面,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舌背的粘膜较厚,角质化程度也较高,并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突起,称舌乳头。有些舌乳头上分布有味蕾,为味觉器官。舌根背侧的粘膜内还含有淋巴上皮器官,称舌扁桃体

7、(tonsilla lingualis)。舌的肌肉为横纹肌,分舌固有肌和舌外来肌。舌固有肌起、止点均在舌内,由三种方向不同且互相垂直的纵、横和垂直肌纤维组成;舌外来肌起始于舌骨和下颌骨,止于舌内,有茎突舌肌,舌骨舌肌,颏舌肌。此外,舌骨肌也参与舌的活动。由于两组舌肌的肌束在舌内成不同的方向交织,使舌的运动非常灵活。 牛的舌 圆而厚,表面粗糙,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的隆起,为舌圆枕(torus linguae),其前方为深浅不等的舌窝(fossa linguae)。舌乳头有五种: (1)丝状乳头(papillae filiformes)分布于舌背的前部,尖端向后。在牛,因

8、高度角质化,使舌粗糙如木锉,摄入的草料不易从口腔滑落。(2)圆锥乳头(papillae conicae)和豆状乳头(papillae lentiformes)分布于舌圆枕,前者钝而呈锥状,后者呈圆而扁平的豆状。丝状乳头、圆锥乳头和豆状乳头上皮中无味蕾,无味觉功能,仅起机械保护作用。(3)菌状乳头(papillae fungiformes)分布于舌背和舌尖的边缘,呈大头针帽状,数量较多,上皮中有味蕾。(4)轮廓乳头(papillae vallatae)分布于舌圆枕后部两侧,每侧有817个,轮廓乳头周围有一环状沟,沟内的上皮中含有味蕾。 2 马的舌 较长,舌尖扁平,舌体较大,舌乳头有四种。(1)丝

9、状乳头呈丝状,密布于舌背和舌尖两侧。(2)菌状乳头呈大头针帽状突,数量较少,散布于舌背和舌的两侧。(3)轮廓乳头一般有两个,位于舌背后部中线两侧,有时在两乳头之间的稍后方还有一个较小的乳头。(4)叶状乳头(papillae foliatae)左右各一个,位于腭舌弓前方、舌背两侧,略呈长椭圆形,由若干小叶状粘膜褶组成。上皮中含有味蕾。 3猪的舌 窄而长,舌尖薄,舌乳头与马的相似,除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外,舌根部尚有长而软的圆锥乳头分布。 4犬的舌 前部宽而薄,后部较厚,灵活,舌背正中沟(sulcus medianus linguae)明显。舌乳头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10、、叶状乳头和圆锥乳头。舌尖腹侧正中有一纵向的梭形条索,称蚓状体(lyssa),由纤维组织、肌组织和脂肪构成,大的蚓状体可长达45cm。 (五)齿(dentes) 是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嵌于切齿骨和上、下颌骨的齿槽内。上、下颌齿均排列成弓状,分别称上、下齿弓(arcus dentales superior et inferior),上齿弓较下齿弓略宽。齿有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 1齿的种类 齿依据形态、位置和功能可分为切齿、犬齿和颊齿。切齿(dentes incisivi)位于齿弓前部,与唇相对,马、猪和犬的上、下切齿每侧各有3枚,牛无上切齿,下切齿每侧各有4枚,由内向外顺次称为门齿、内中间

11、齿、外中间齿和边齿(隅齿)。 有人认为边齿是移位的犬齿。犬齿(dentes canini)位于齿槽间隙处,猪、犬和公马每侧各一枚;牛、羊无犬齿,母马一般无犬齿,但有时在下颌出现。颊齿位于齿弓后部,分前臼齿和臼齿。前臼齿(dentes premolares)上、下颌每侧3(牛、马)4(猪、犬)枚。臼齿(dentes molares)上、下颌每侧3枚,犬上臼齿2枚。 2齿式 不同家畜的牙齿数量可用齿式表示。根据上、下齿弓每半侧各种齿的数目可写成齿式,即2(切齿*犬齿*前臼齿*臼齿/切齿*犬齿*前臼齿*臼齿)。牛、马、猪、犬的齿式如下:牛的恒齿式:2(0*0*3*3/4*0*3*3)马的恒齿式:2(

12、3*1*3(4)*3/3*1*3*3)猪的恒齿式:2(3*1*4*3/3*1*4*3)犬的恒齿式:2(3*1*4*2/3*1*4*3) 3 齿的世代 家畜的齿在出生之后逐个长出,除臼齿及猪和犬的第1前臼齿外,其余齿长至一定年龄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更换一次。更换前的牙齿为乳齿(dentes decidui),更换后的牙齿为恒齿(dentes permanentes)。乳齿一般较小,颜色较白,磨损较快。牛、马、猪、犬的乳齿齿式如下:牛的乳齿式:2(0*0*3*0/3*1*3*0)马的乳齿式:2(3*1*3*0/3*1*3*0)猪的乳齿式:2(3*1*3*0/3*1*3*0)犬的乳齿式:2(3*1*3*

13、0/3*1*3*0)4齿的一般形态 齿分为齿冠、齿颈和齿根三部分。露于齿龈外、突出与口腔的部分为齿冠(corona dentis),被覆齿龈的部分为齿颈(cervix dentis),埋于齿槽内的部分为齿根(radix dentis)。切齿和犬齿齿根仅有一枚,颊齿齿根有24枚。齿内部有腔为齿腔,齿根末端有孔为齿根尖孔,通齿腔(cavum dentis),齿腔内有齿髓(pulpa dentis)。齿髓为富含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有生长齿质和营养齿组织的作用。齿髓在与齿质交接处有成齿质细胞(odontoblast),可继续形成次生齿质(secondary dentine),致使齿腔随年龄不断减小。

14、次生齿质因磨损在嚼面上出现时,色较暗,称齿星(dental star)。齿还可根据齿冠的长短分为长冠齿和短冠齿。马和牛的颊齿、马的切齿及猪的犬齿为长冠齿,齿冠长,齿颈不明显,部分齿冠埋于齿槽中,在一定年龄内随嚼面的磨损而不断长出。长冠齿的嚼面上有1(2)4(5)个被覆有釉质的漏斗状的凹陷,为齿漏斗(infundibulum dentis),又称齿坎或黑窝;随着齿的磨损,齿漏斗前方会出现齿星。猪的切齿和颊齿、牛的切齿、马的犬齿及犬的齿为短冠齿,其嚼面无齿漏斗。 5 齿的构造 齿由三种高度钙化的齿质(dentinum)、釉质(enamelum)和粘合质(cementum) 构成。齿质构成齿的主体,

15、略带黄色;釉质最坚硬,乳白色,被覆于齿冠外面;粘合质又称齿骨质,略呈黄色,在短冠齿包裹于齿根外面,在长冠齿从齿根包于整个齿的外面,并深入齿漏斗或釉质纵褶内。6 牛、马、猪齿的特点牛、羊齿的特点 牛无上切齿。下切齿呈铲形,齿冠色白且短,无齿漏斗;齿颈明显;齿根圆细,嵌入齿槽内不深,略能摇动。牛无犬齿。牛的颊齿为月型齿(senelodont),前臼齿较小,3枚上前臼齿嚼面有一个半月形齿漏斗,3枚上臼齿各有2个齿漏斗,上颊齿各有3个齿根,2个在颊侧,2个在舌侧。下前臼齿嚼面无真正的齿漏斗,仅形成釉质褶;3个下臼齿各有2个齿漏斗,下颊齿各有2个齿根,一前一后。羊也无上切齿,下切齿齿冠较窄,齿颈不明显,

16、齿根嵌入齿槽内较深,较牢固。 猪齿的特点 除犬齿为长冠齿外,切齿和颊齿为短冠齿。恒切齿呈圆锥形,上切齿较小,方向近垂直,排列较疏;下切齿方向近水平,排列较密。乳犬齿小,恒犬齿发达。公猪的犬齿比母猪的发达,呈弯曲的三棱形,下犬齿15-18cm,弯向后方,突出于口裂之外,上犬齿6-10cm,呈锥形,弯向后外方,不如上犬齿发达。颊齿每侧7枚,前臼齿4个,属于切齿型,第1前臼齿较小,又称狼齿,有时不存在。臼齿3个,属于丘齿型,后部臼齿的齿结节数目较多。 马齿的特点 马切齿呈弯曲的楔形,下切齿的唇面有1条纵沟,上切齿有2条;嚼面有一齿漏斗,随着齿的磨损,在齿漏斗前方逐渐出现齿星,磨面的形状也由横椭圆形变

17、成圆形、三角形甚至纵椭圆形。因此,根据马切齿的出齿、换齿、齿漏斗的磨损和消失、齿星的出现及磨面的形状,可作为年龄鉴别的依据。犬齿为短冠齿,乳犬齿小,常不露出齿龈外。公马的恒犬齿发达,呈弯曲的纺锤形。颊齿属于多褶形齿,上颊齿磨面较宽,除第1前臼齿和最后臼齿为三角形外,近似正方形,嚼面有2个齿漏斗和5个齿星,齿根有3枚,2个在外侧,1个在内侧。下颊齿磨面较窄,为长方形,嚼面无齿漏斗,有7个齿星,齿根有2个,一前一后。 7齿龈(gingiva)和齿周膜(periodontium) 齿龈是包裹在齿颈周围和邻近骨上的粘膜,与口腔粘膜相延续,淡红色,神经分布较少;无粘膜下组织,与齿颈和齿根部的齿周膜紧密相

18、连。齿周膜又称齿槽骨膜,为齿根与齿槽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将齿固着于齿槽内。 (六)口腔腺(glandulae oris) 为向口腔里分泌唾液的所有腺体,包括一些小型的壁内腺和三对大的壁外腺。壁内腺为小唾液腺(glandulae salivariae minores),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壁外腺为大唾液腺(glandulae salivariae majores),包括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舌下腺又分为单口舌下腺和多口舌下腺,前者见于反刍兽、猪和肉食兽,导管汇合为一支开口于口腔;后者见于所有家畜,腺管小,有多条。唾液有浸润饲料、利于咀嚼、便于吞咽、清洁口腔和参

19、与消化的作用。 1牛的大唾液腺 (1)腮腺(glparotis) 位于下颌支后方,淡红褐色,呈狭长倒三角形,上部宽厚,大部分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下端窄小,弯向前下方,位于舌面静脉与上颌静脉的夹角内。腺管起于腺体下部深面,伴随面血管沿咬肌的腹侧缘和前缘伸延,开口于与第5上颊齿相对的颊粘膜上。绵羊的腮腺腺管横过咬肌外侧面,山羊的腺管行程与牛的相似,两者的腺管均开口于与第3、第4上颊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2)下颌腺(gl. mandibularis) 比腮腺大,部分被腮腺覆盖,淡黄色,新月形,分叶明显,从寰椎翼腹侧向下向前沿下颌角延伸至下颌间隙,下端膨大呈球形,几乎与对侧腺体接触。腺管起于腺体前缘中

20、部,向前延伸越过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 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粘膜下,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多口舌下腺(gl. sublingualis polystomatica),薄而呈淡黄色,由一串小叶组成,从下颌骨的切齿部向后延伸至腭舌弓,许多腺管直接开口于口腔底。下部为单口舌下腺(gl. sublingualis monostomatica),其总导管伴随下颌腺管一同开口于舌下阜。 2马的大唾液腺 (1)腮腺 很大,黄灰色,位于耳根下方、下颌骨后缘与寰椎翼之间,呈长四边形,后下角嵌于舌面静脉与上颌静脉的夹角内,腺小叶明显。腮腺管起于腮腺前下部,由34条小支汇成,经下颌间隙向前伸

21、延,至下颌骨面血管切迹处绕至面部,随同面动脉、面静脉沿咬肌前缘向上伸延,至颊部斜穿过颊肌,开口于与第3上颊齿相对的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 (2)下颌腺 比腮腺小,长而弯曲,位于腮腺和下颌骨的内侧,从寰椎翼腹侧向下向前延伸至舌骨体。下颌腺管起于下颌腺的前端,向前伸延,经舌下腺内侧至口腔底前部,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 最小,长而薄,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粘膜下,从颏角向后伸至第4下颊齿处。为多口舌下腺,腺管有30多条,短而弯曲,直接开口于口腔底的粘膜上。 3猪的大唾液腺 (1)腮腺 很发达,呈三角形,淡黄色,位于耳根下方、下颌骨后缘的脂肪内。腮腺管经下颌骨腹侧缘转至咬肌前缘,开口于与第4、第5

22、上颊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2)下颌腺 较小,淡红色,呈扁圆形,位于腮腺深面和下颌骨支内侧。腺管始于腺的外侧面,沿多口舌下腺内侧面向前延伸,开口于舌系带处的舌下阜。 (3)舌下腺 同样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粘膜下,可分前、后两部。前部较大,淡红色,为多口舌下腺,有8-10条导管,开口于舌体两侧的口腔底粘膜上;后部为单口舌下腺,淡黄红色,腺管伸延向前,开口于下颌腺管开口附近。 4犬的大唾液腺 (1)腮腺 小,呈不规则三角形。背侧端围绕在耳廓的基部,腹侧端小并覆盖下颌腺。腮腺管开口于相对第3上颊齿的颊粘膜,有时可见小的副腮腺。 (2)下颌腺 常较腮腺大,可达5cm长,3cm宽,团块状,淡黄色,上部为

23、腮腺覆盖。下颌腺管开口于舌系带处并不明显的舌下阜。 (3)舌下腺 淡红色,后部为单口舌下腺,腺管或开口于下颌腺管开口旁,或与之合并开口。前部为多口舌下腺,有812条腺管,或直接开口于口腔,或与单口舌下腺管连接。 二 咽(pharynx)和软腭1.咽 为漏斗状的肌-膜性囊,为呼吸道和消化管所共用,位于口腔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前上方。咽腔(cavum pharyngis)分为口咽部、鼻咽部和喉咽部三部分。口咽部(pars oralis pharyngis) 亦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之间,前方经软腭、腭舌弓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腔相通,后方直接通喉咽部。牛口咽部侧壁上有腭扁桃体窦。鼻咽部(pars n

24、asalis pharyngis) 位于软腭背侧,前方经两个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后方直接通喉咽部。两侧壁上各有一咽鼓管咽口(ostium pharyngeum tubae auditivae),经咽鼓管与中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间膨大,形成咽鼓管憩室(diverticulum tubae auditivae)。顶壁在牛、猪等有咽中隔。喉咽部(pars laryngea pharyngis) 为咽的后部,位于喉口背侧,较狭窄,后端分别经食管口和喉口与食管和喉相通。底壁在喉口两侧有梨状隐窝,平时可供液体如唾液流过。咽壁由粘膜、肌膜和外膜构成。咽粘膜衬于咽腔内面,分为呼吸部和消化部。软腭背

25、侧面和腭咽弓以上为呼吸部,与鼻腔粘膜延续,覆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软腭腹侧面和腭咽弓以下为消化部,与口腔粘膜延续,覆以复层扁平上皮。咽粘膜内含有咽腺和淋巴组织。猪的咽粘膜在食管口上方形成咽憩室,为一短盲管,长3-4cm。咽的肌肉为横纹肌,包括三对缩肌(翼咽肌、腭咽肌、茎突咽前肌、舌骨咽肌、甲咽肌和环咽肌)和一对开张肌(茎突咽后肌),有缩小和开张咽腔的作用。外膜是包围在咽肌外面的一层纤维膜。咽粘膜内淋巴组织较发达,大量的淋巴组织构成淋巴器官,称扁桃体(tonsilla),其表面或较平滑或形成扁桃体滤泡(folliculi tonsillares)。在家畜,扁桃体主要有下列几群:舌扁桃体:位于舌根

26、部背侧。腭扁桃体(tonsilla palatina):位于咽部侧壁,反刍兽腭扁桃体较发达,在牛长达3cm,并形成腭扁桃体窦,开口于口咽部侧壁上。猪无腭扁桃体。腭帆扁桃体(tonsilla veli palatini):位于软腭口腔面粘膜下,猪的特别发达。咽扁桃体(tonsilla pharyngea):位于鼻咽部顶壁。咽鼓管扁桃体(tonsilla tubaria):位于咽鼓管咽口的侧壁内。会厌旁扁桃体(tonsilla paraepiglottica):位于会厌基部两侧,牛和马缺。 2.软腭(palatinum molle) 为一含肌组织和腺体的粘膜褶,位于鼻咽部和口咽部之间。前缘附着于腭

27、骨水平部,后缘凹,为游离缘,称腭弓,包围在会厌前方。在猪,游离缘正中常形成小的腭悬雍垂(uvula palatina)。软腭两侧与舌根和咽壁相连的粘膜褶,分别称腭舌弓(arcus palatoglossus)和腭咽弓(arcus palatopharyngeus)。软腭在吞咽过程中起活瓣的作用。吞咽时,软腭提起,会厌翻转盖住喉口,食物由口腔经咽进入食管。呼吸时,软腭下垂,空气经咽到喉或鼻腔。牛的软腭较短而厚。猪的软腭也短而厚,但几乎呈水平位。马的软腭较长,后缘伸达会厌基部,因此很难用口呼吸。 三 食管 食管(oesophagus)为食物通过的长管道,连接于咽和胃之间,可分颈、胸、腹三部。食管颈

28、部始于喉与气管的背侧,至颈中部渐渐偏至气管的左侧,到胸腔前口处位于气管左背侧。食管胸部位于胸纵隔内,又转至气管背侧,在胸主动脉下方向后延伸,牛大约在与第9肋骨(马在第13肋骨,猪在第12肋骨)相对处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食管腹部很短,开口于胃的贲门。食管粘膜被覆复层扁平上皮,白色;粘膜下组织很发达,有食管腺(gllesophageae);肌膜在牛、犬全部为横纹肌,在马和猪,大部分为横纹肌,在距胃不远处移行为平滑肌。食管外层在颈部为疏松结缔组织的外膜,在胸部和腹部为浆膜。第二节 牛(羊)的胃、肠、肝、胰 一 胃 为消化管的膨大部分,位于腹腔内,在膈和肝的后方,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以幽门连十

29、二指肠。胃有暂时贮存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和推送实物进入十二指肠等作用。家畜的胃分为多室胃和单室胃。牛、羊的胃为多室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部。前三胃无腺体分布,合称前胃(proventriculus),主要起贮存食物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皱胃粘膜分布有消化腺,具有真正的消化作用,又称真胃。 (一)瘤胃(rumen) 最大,约占四个胃室总容积的80,为前后稍长、左右略扁的椭圆形大囊,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半部还伸入腹腔右侧。瘤胃前端(extremitas cranialis)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extremitas caudalis)伸达骨盆前口。瘤胃的左侧面为壁面(fac

30、ies parietalis),凸,与脾、膈及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为脏面(facies visceralis),与瓣胃、皱胃、肠、肝及胰等接触。背侧弯(curvatura dorsalis)附着于膈脚和腰肌腹侧,腹侧弯(curvatura ventralis)隔着大网膜与腹腔底壁相接触。瘤胃前、后有较深的前沟(sulcus cranialis)和后沟(sulcus caudalis),左、右侧面有左、右纵沟(sulcus longitudinalis sinister et sulcus longitudinalis dexter),四沟围成环状,将瘤胃分为背囊(saccus dorsalis

31、)和腹囊(saccus ventralis)。右纵沟向背侧发出右副沟(sulcus accessorius dexter),两沟之间围成瘤胃岛(insula ruminis)。由于瘤胃前、后沟较深,瘤胃背、腹囊在后端分别形成后背盲囊(saccus cecus caudodorsalis)和后腹盲囊(saccus cecus caudoventralis),在前端分别形成瘤胃房(atrium ruminis)和瘤胃隐窝(recessus ruminis)。后背盲囊和后腹盲囊前方分别有背侧冠状沟(sulcus coronarius dorsalis)和腹侧冠状沟(sulcus coronarius

32、 ventralis)为界。在瘤胃壁的内面,与表面各沟相对应的加厚部分称肉柱,背囊和腹囊即以前、后肉柱(pilae cranialis et caudalis)和左、右纵柱(pilae longitudinales dexter et sinister)围成的瘤胃内口(ostium intraruminale)相交通。 瘤胃入口为贲门(cadia),位于瘤胃与网胃交界处,约与第7或第8肋中点相对。在此处,瘤胃与网胃之间无明显的界线,形成一个穹隆,为胃房(atrium ventriculi),曾称瘤胃前庭。瘤胃借瘤网口(ostium ruminoreticulare)与网胃相通,瘤网口大,腹侧和两侧为瘤网褶(plica ruminoreticularis),瘤网褶外表的对应部分为瘤网沟(sulcus ruminoreticularis)。羊瘤胃腹囊较大,且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侧;后腹盲囊很大,后背盲囊不明显。 瘤胃壁由粘膜,粘膜下组织、肌膜和浆膜构成。粘膜呈棕黑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无数密集的乳头,以腹囊和盲囊内的最发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