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63KB ,
资源ID:46245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24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docx

1、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1课题数学文化“格子乘法”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教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单元第48页“你知道吗?”内容开发。3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古代的乘法计算方法格子乘法,掌握其一般算法并会用此法计算多位数乘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2.通过观察、计算、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乘法计算方法的演变。3.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4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在单元例题1学习后掌握了几百几十乘几十的笔

2、算乘法。“你知道吗”之“格子乘法”作为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旨在填补数学阅读空白、扩展数学文化、增强数学学习趣味,拓开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其自主探索能力。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格子乘法”的一般算法;教学难点:感悟“格子乘法”的发展经历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6教学过程6.16.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设疑激趣1.谈话复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与乘法计算有关。请你回忆一下,你已经掌握了哪些与乘法计算有关的本领?生1:我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计算方式)生2:我能想乘法算除法。(乘法应用)生3:我们已经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知识内容)

3、师:同学们很善于反思,你们笔算一题试试看。课件出示:4675=(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师:请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生:写好竖式后,用75个位上的5乘46得230,再用十位上的7乘46得322,也就是3220。最后将两次算得的积相加得3450。师:有出错的同学吗?你错在哪儿?生:计算时忘记加上后一位进位的数了。3.激疑引入。师:还有谁在乘法计算时也曾犯过这种的错误?从举手可以看出,曾经出过此类错误的学生较多。师:你知道吗,古人在计算乘法时几乎不会出现你们这样的错误。难道是他们更聪明?这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老师要邀请你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探索古人计算乘法的奥秘。【说明】通过复习

4、旧知、改评错例,唤醒学生对乘法笔算的认知经验,暴露学生的错因所在。以“古人在计算乘法时几乎不出现这样的错误”引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好奇,为引出“格子算法”打下埋伏。二、自主学习,探究算法1.认识“格子乘法”。师:其实这跟古人计算乘法所用的方法密切相关。500多年前,我国明朝时期,人们根本不知道有“竖式乘法”,大家都用一种名为“格子乘法”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板书课题:格子乘法)。瞧,就是它!(课件出示教材“数学文化”截图)我国明朝算法统宗一书记录了这种算法,并给它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铺地锦。(板书副标题:铺地锦)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它!关于它,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叫它“铺地锦”?生2

5、:我想知道格子乘法怎么算?是谁发明的?生3:它为什么不容易出错?为什么现在不用了?教师随机板书:“由来?”“怎么算?”“为什么不易出错?”“为何不用?”2.解密“格子乘法”。(1)名称由来。师:同学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指出了方向。接下来我们一一寻找答案。首先,请看PPT关于“铺地锦”的介绍。课件声画同步:500多年前,一种名为“格子算法”的乘法计算方法从意大利流传至中国,人们觉得很是新奇,纷纷学着用。后来大家发现,在地上写算的结果密密麻麻排列,犹如一匹匹锦缎上密织的花纹图案,因此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铺地锦。(2)探究“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师:了解了格子乘法名称的由来,大家一定最

6、关心“它怎样算?”好,我们就以4675=3450为例进行研究。师: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你认为破译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和思考?生1:要看算式中因数怎么写?生2:(看着屏幕上的格子乘法)我们要弄明白格子里面的数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到的?生3:要看最后的积是怎么算出来的的?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抓住了知识的本质。没错,我们要从“书写格式、因数位置、计算顺序,以及积是如何得到的”这些方面进行观察。老师梳理了几个问题为你们的研究“指路”,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读出三个问题。因数46和75写在哪儿?表格为什么是两行两列?表格里的数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到的?积3450写在哪

7、儿,它又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独立阅读、自主研究,再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全班汇报,小组代表发言,以三个问题为线索汇报。 问题一:因数46和75写在哪儿?表格为什么是两行两列?生:因数写在表格的上面和右边,从左往右依次写下来。因为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表格画成两行两列。课件配合学生的回答同步演示,因数闪动,表格闪动。师:如果遇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表格怎么画?四位数乘四位数呢?生:三行两列或两列三行;四行四列。问题二:表格里的数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到的?学生上台汇报。提醒学生举例说。生1:表格里的数是格子外面的因数相乘得到的,每一次乘得的积要写在对应的行列中。师:谁能举例说说?生2:

8、比如表格中的42,是76的积,20是45的积。课件配合学生的举例,闪动。师:看来,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要分别相乘,这一点与我们的竖式乘法是相同的。问题三:积3450写在哪儿,它又是怎样得到的?生1:积写在表格的左边和下面。是将每一斜行上的数依次相加得到的。比如,从右边起第二斜行,0+3+2=5,积的十位就是5。师:还有谁要补充?生2:这一斜行相加满十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比如(右边起)第三斜行2+8+4=14,百位写下4,向千位进1,1+3=4,所以是四千。课件出示:满十进一。生3:最好是从右边加起。师:从低位加起,是我们计算多位数加法时养成的习惯对不对?生:对!(3)提炼算法。师:经过一番认真

9、研究和交流,同学们成功破译了“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如果爸爸妈妈也想学会这种计算方法,你打算怎么教他们?跟你的同桌演练一下好不好?学生同桌合作,梳理知识,小结算法。师:我来扮演妈妈,谁来教我用格子乘法计算4675=?生:先画一个两行两列的表格,因数写在表格的上面和右边,注意一个数字要对齐一个格子;再将两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分别乘一次,写在对应的格子里;再把每斜行的数相加,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师:指令清晰,语言表达非常准确,你会用“格子乘法”计算了吗?试试看。3.体验“格子乘法”。学生完成习题纸上的两道乘法计算题,在画有方格的格子纸上进行计算。课件出示:(1)633

10、7= (2)2574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典型。集体订正,实物投影,学生自由提问。展示生1的第(1)题。师:计算正确吗?看着他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问题想要考考他?生3:为什么右上格写的是“09”?生1:因为三三得九,9是一位数,因此十位要用“0”来占位。展示生4的第(2)题。师:计算正确吗?有什么需要提问的?生5:积的百位上明明是2+3+2=7,为什么你写的是“8”?生4:因为十位相加得12,向百位进1,7+1=8。师: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如果我表示怀疑,可以怎样检验?生6:可以用竖式来检验。师:说得真好。学了新知,不忘旧知。这就是善于学习!课件出示两题的竖式及答案

11、,完成验证。4.感悟“格子乘法”。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格子乘法”吗?为什么?生1:我觉得很有意思。生2:我觉得它非常容易。生3:我觉得它简便,而且计算准确率高。师:哪里简便了?生4:只要用好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就可以了,然后再算加法很容易。师:你的意思是,格子乘法一口气先算乘法,算了完乘法再算加法,这就简单多了,是吗?生4:对。师:其实,这种分两次算的方法,正是格子乘法计算不易出错的原因所在呀!上课前你的疑惑是不是可以消除了?教师将板书“为什么不容易出错?”后的“?”擦除。【说明】以“关于它(格子乘法),你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也为今天的学习增强了目的性。教学时让学生先

12、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再集体交流,有效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也淡化了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小结时提问“你喜欢格子乘法吗,为什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比较“格子乘法”与“竖式乘法”的异同,初步感受“格子乘法”的有趣、奇妙及优势所在。三、比较辨析,拓展延伸1.古今两种算法PK,感知“格子乘法”局限(1)创设情境,激起冲突师:喜欢“格子乘法”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喜欢竖式乘法的同学有没有?学生举手示意,明显格子乘法的“粉丝”较多。师:竖式算法不服气了,说要与格子乘法PK。我们就来现场一决胜负好吗?请快速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电脑出题,同时计算,比比谁算得又快又

13、准,当前十名诞生时,比赛结束。课件出示:“格子乘法”PK“竖式乘法” 9754=学生埋头写算,教师当裁判,当前十名诞生时,宣布比赛结束。师:比赛结束,请停下笔来。老师要现场采访啦!教师采访前三位完成最快的学生。师:你算得最快,得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1生2生3:得数是5238,我们选择的是竖式乘法。教师再采访一个没做完的学生。师:你没写完,你是不是偷懒了?为什么?生4:我没有偷懒,我才画没表格,比赛就结束了。师:原来是这样,不怪你。同学们,通过这一次PK,你想对“格子乘法”说什么?生5:“格子乘法”呀,你算得可是准,但就是格式太麻烦了呀!生6:“格子乘法”呀,我终于知道你被古人淘汰的原

14、因了!师:我们上课前的问号是不是又少了一个?教师随即擦去“为何不用”后面的“?”号。师: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难道就没有意义了吗?生7:我从“格子乘法”这里知道了古人们很了不起,发明了这么准确(计算)的算法。生8:如果时间不那么紧张,我们又想计算准确的话,就可以用“格子乘法”。生9:“格子乘法”可以作为“竖式乘法”的检验方法。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学习就是要善于比较和归纳。2.师生再次PK,感知“竖式乘法”的局限。师:看来同学们重又成为“竖式乘法”的知音了。竖式乘法一定优越吗,敢不敢跟老师来PK一回?师:为了公平一点,这次由你们出题。生:36764=?师:好,比赛开始。学生埋头计算,教师偷偷使

15、用计算器计算,不到三秒钟,教师读出得数:36764=23488。学生一片哗然。师:此时,你想说点什么?生1:老师舞弊,违规了。生2:老师没有违规,因为她没有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老师是要告诉我们,竖式乘法也有缺陷。师:老师真为你骄傲。是的,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写算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求了,便积极开动脑筋发明了辅助人脑计算的计算工具。请看大屏幕。3.拓展延伸,激活思维课件声画同步,播放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追求更快更简洁的计算方法的脚步一刻不曾停下。从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开始,到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再到现代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和用于特殊计算的大型计算机等等

16、,人类的计算工具得以精简化。尤其是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计算机-曙光5000A, 它的运行速度达到每秒230万亿次。这台计算机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全中国所有人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利用手持计算机不停地进行计算,46年时间的工作量。师:是不是很神奇呢?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聪明的你也能用智慧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神奇。【说明】历史是发展的,数学史更是如此。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来说,铺地锦与笔算都不能堪称最优秀便捷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正逐步为高新科技所替代。那么很有必要让学生去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去体验科技的伟大与震撼,从而萌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创造科学的坚定信念。本环节教师设计两次“PK”,一次次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一次次引导思维重建,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对“格子乘法”乃至人类学科发展的理性认知。四、全课总结,引向创造师: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种古老的数学文明“格子乘法”,中国人的“铺地锦”。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关于乘法计算,你还有什么想继续研究和了解的?生:还有没有其它的乘法计算方法呢?课件出示西方流传的一种“画线乘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更为宽阔的数学领域。师:如果大家还想深入了解乘法的知识,建议同学们呢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上网学习。【说明】在总结回顾中梳理当堂知识,在拓展延伸中开阔数学视野,以更生动的数学文化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造的无限可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