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57.43KB ,
资源ID:45243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5243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字经》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字经》教案.docx

1、三字经教案三字经教案第一次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讲授法教学目标与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这部分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若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并且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通过学习,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部分三字经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这两个部分三字经的含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内容:一、导入:放灯片放映三字经的重要性与学习的意义,

2、学生观看歌曲视频。二、三字经概述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很多孩子,背着一个很大的沉甸甸的书包,里边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本,课本分门别类,语文、数学、外语,印制精美,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编纂,统一发放。这是现代的孩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传统中国,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教科书呢?用什么样的教科书来启蒙呢?当然毫无疑问是有的,只不过,当时没有一种政府统一安排的启蒙教科书!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大量这样的教科书,比如说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非常整齐的语句,比如四个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容易记诵,这样来教孩子们识字,来传达一些最基本的道理。但是这些书,像刚才我讲的这几部,都没

3、有能够留用到今天。在今天,有些人即使成了大学教授,花费一生的时间都未必能读懂的书,当时却是小孩子的启蒙书。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于确定,现代学者大多认为三字经是南宋时的王应麟所作。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真正流传开来已经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这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从形式上看,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非常易于记诵,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从内容来看,它用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所集聚下来的最重要的道德、知识,汇聚在里边。也正因为如此,三字经一直流传不绝。在中国宋朝以后流行的这种传统的启蒙书,主要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4、,这些都是孩子的启蒙读物。大家一听这个三百千,马上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只有三字经称经呢?为什么百家姓不叫百家姓经呢?为什么千字文不叫千字经呢?这就彰显了三字经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把一部书称为经,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通道,引伸义就是规律、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贤人的话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亘古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许大家会说,既然是给儿童看的书,那它一定很简单了,有什么值得讲的呢?这个看法错了!三字经的确非常简明扼要,但是也正因为此,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理

5、解三字经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才能理解三字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才能够理解三字经对于中国人来讲,特别是对今天还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孩子们来讲,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意义。三字经 “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它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它同时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不受文字限制,以通俗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代的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6、(播放幻灯片)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我们现在从第一个部分学起。三、学习三字经第一部分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跟读。讲授与播放幻灯片同时进行。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释词:(1)初:初生,刚开始有生命。性:天性。本:根本,原来。(2)近:接近。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译文:人刚出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的不同,习惯、习性的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三字经开始的六个字是什么,我想中国人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就这六个字,从字面意思看,就是人出

7、生的时候,天性本来就是善的。就在这么貌似简单的六个字背后,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讲的是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传统,都绕不开人性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那么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孟子一派的思想。但却不准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确切意见是,人性向善。 人之初,性本善以后紧接着六个字是性相近,习相远。这六个字出于论语阳货。人之初,性本善据说是孟子的思想,接下来的性相近,习相远就比较符合孔子的思想了。但跟前面那六个字是有点矛盾的,既然人之初,性本

8、善了,那怎么后来又变成性相近,习相远了呢?性相近,人的本性本来差距并不远,习在这里不是学习的意思,是熏染的意思,受影响,被熏染,被污染的意思。本性本来差距并不远,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受到各种各样外部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方面,我们千万要注意,古人是非常重视后天的环境的,对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教育环境,古人是非常重视的。用一句很简单的也是古人的话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讲的熏染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晋朝周处。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什么?性相近,习相远。如果后天环境不好,没有人教育,再善良的天性也会受到污染。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释词:(

9、1)苟:假如。教:训导、教诲。性:性情。迁:转变、变化。(2)道:方式,方法。贵:注重,重视。专:专一,恒定。译文:如果不注意良好的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怎么能够解决环境的熏染问题呢?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去教育,或者不接受教育,那么性乃迁,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迁。如果不去教育他或者人不接受教育的话,人的本性中坏的东西就会生发出来。周处的故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说,教育的根本之道,最重要的、最珍贵的是专一。三字经所指的教育,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这个教育不简单,包括非常重要的两层教育,一层是道德

10、教育,一层是知识教育。我们今天往往重视知识教育,比如孩子从小让他学钢琴,学小提琴,学英语、法语,也许还要去学学溜冰。指望孩子从小成为一个知识上的超人,百般武艺样样精通。音乐希望他成为朗朗,外语则希望他能够精通几门,还要学书法,还要学奥数。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三字经最强调的道德教育,即怎么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拥有一个作为善良的人所必须有的道德。三字经的教育,从来是道德教育先行,当然它也绝不忽视知识教育。教之道,贵以专,这个专又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终生的,就是我学一样东西,要学一样爱一样,学一样像一样,学一样成一样,不要半途而废,这是纵向。还有一层意思是横向的,就是我要一生持之不懈,我要把我的一

11、生作为学习的一生,我要有一种终生学习的态度去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知识的获得。在三字经里,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必须一心一意地去经历,这是三字经里面这六个字的精义。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唐寅唐伯虎,他和沈周、文征明、仇英并列为吴门四家, 这个故事是要说明,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教之道,贵以专,就是必须把整个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生命的历程,必须用一种终生学习的态度来度过在世间的一生,这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释词:(1)孟母:孟子的母亲。择:选择。邻:邻居。处:相处。(2)子:指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穿引纬线的

12、梭子。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以此告诫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昔孟母,择邻处这六个字,以另外一种说法而闻名,就是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出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学生讲故事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释词:(1)窦燕山:人名,指五代末年的窦禹均。因他祖居蓟州,邻近燕山,故称。义方:指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后指家教。(2)俱:都。扬:传扬,传播。译文:五代时,窦禹钧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而且有好的方法,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我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

13、师,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那么,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一个比较冷僻的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人,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出身于富豪人家,非常有钱。但是,年少时的窦燕山为人不怎么样,虽然很有钱,却经常恃财傲物,不仅小心眼,还见不救。年到三十,膝下依然无子。有一天他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的为人处事,这种做法和行为举止是不对的,你应该改过。你应该乐善好施,多做好事。醒过来以后,窦燕山领受了父亲的教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济难扶困,变成了名甲一方的一个好

14、人,一个善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按照传统的说法,年过三十才有子,几乎就是中年得子了。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来历。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释词:养:抚养,养育。惰:失职。译文: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亲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三字经觉得仅仅讲五子登科的故事还不够,接下来就是非常有名的六个字,养不教,

15、父之过。养,养育的意思,做爸爸的,不能光把孩子生下来,而不教育他。你只管生他,只管养他,但不去教育他,那就是当父亲的过错。从历史上,可以找到一正一反的两个故事,来说明这六个字。故事延伸:汉宣帝时疏广、疏受。汉宣帝时陈万年、陈咸。这两种教育方针,都是父亲教育儿子,两个父亲也都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是哪种好呢?虽说养不教,父之过,但是父亲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正确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加尊重父亲,而错误的教育,只会使父亲失去自己的威信。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那么,这又是谁的责任呢?老师。所以三字经接下讲的是,教不严,师之惰。不严

16、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惰,有疏忽、过错的意思,并不仅仅是懒惰的意思。不是说教不严,就是老师偷懒。而是说,教不严就是老师的过错。故事延伸:朱元璋、李希颜。在封建社会制度中,皇帝是最高权威,为什么一个教书先生竟敢责打皇子?而贵为皇帝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对一个教书先生如此礼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在传统的社会当中,孩子正式入学的第一天,要向孔子的牌位磕头,因为这是至圣先师。孩子要向一个牌位磕头,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祖父母。接着天地君亲,第五个就是师。这就是老师的地位。有些老师也不那么合格,那的确是有的。鲁迅先生就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17、说有一个老师教孩子读论语,读到一句叫都都平丈我。学生一下子就晕了,什么叫都都平丈我?学生问什么意思。这个老师比较蛮横:你背就完了,我教你,你就背,你管那么多?这个学生很小心地问:您老人家是不是有可能记错了?老师怎么会记错,就是都都平丈我。但原文是什么呢?郁郁乎文哉。这位老师是个白字先生,郁郁他不知道怎么看成都都了,乎看成了平,文看成了丈,呜呼哀哉的哉看成了我。所以,老师居然就把郁郁乎文哉读成了都都平丈我。这样的老师,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 儒家文化十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是,为人师表者,未必都合格。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问题?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是不是完全过时了呢?中

18、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优缺点,我们还没有好好地反思过,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有些短处是很明显的,比如体罚,这个在今天是应该予以批判的,不能继承下来。但是,老师的严格教育是不是就不对了?是不是老师就可以纵容孩子了?我想,时代进步了,老师应该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新的教学内容教给孩子。孩子还是应该以一种尊敬老师的心态,刻苦学习的心态,从老师那里领受知识和教诲。现在,好多教师对孩子不敢严格要求。因为好多家长未必理解老师,怕严格要求委屈了孩子。家里就这么一个独苗,就这么一个宝宝,实在舍不得,动不动就对老师兴师问罪。我还是要强调,传统的教育有它的毛病。但是,传统的教育难道就一点道理都没有了吗?难道教不严

19、,师之惰不对吗?自然,老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一种敬业的精神来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孩子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教育、珍惜教育、领悟教育呢?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释词:(1)宜:应该、适当。(2)幼:指黑发年少时。老:指长大成年以后。为:作为,成就。译文:为人子女不用心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一个人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岳飞,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曾经写过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词-满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岁月蹉跎,时间一混就混过去了。一不小心,揽镜自照,两鬓华发早生,这个时候后悔没用了,已经来不及了

20、。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十三岁以前是最佳的学习年龄。古人认为,十三岁以前念书,效果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十三岁以前的记忆力最好。古人非常强调记诵的功夫。孩子还小,好多深奥的道理先别跟他说,说了以后,孩子也琢磨不清楚,先想法让他记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把书读得滚瓜烂熟了,自然会触类旁通。很多道理,自个儿就悟出来了。或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小时候背的东西,突然会在某一个人生时刻,激发他的联想,由此真正地领悟了精义。所以,古人认为十三岁以前,是学习的黄金时候,千万不能放松。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释词:琢:雕琢,打磨。器:器物。义:义理,道理。译文: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

21、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三字经里面好多句子,是从古代的经典当中摘出来的。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用玉来做比喻呢?中国大概是唯一一个有漫长悠久的玉文化的国家,过去讲究的是,君子每天都要佩玉,玉无故不得离身。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一个漫长而悠久的玉文化呢?我们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拙玉来比喻自己。古人要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另外一点,切磋,说咱俩切磋切磋。现在咱们讲的切磋切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面

22、的武打场景了,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来,咱们切磋切磋。那接下来就应该动手了。古人不是这个意思。古人的切磋切磋是什么意思呢?切、磋、琢、磨,全部是古人玉器手工业上的用词。这四个字,全部是动词。采来一块玉石,外面可能是石头,先要把它切开,看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这叫切。磋是指把玉和石头分离开来,把石头给磋掉,把玉给磋出来。琢就是把玉加以雕琢,让它形成一个大致的器具的样子。磨就是打磨,把这个玉器给磨光,最终形成一个作品,或者一个产品。所以诗经里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字经所倡导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23、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被人们誉为神童,但是,很多神童长大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是为什么呢?宋朝,方仲永。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后天进一步培养和教育。否则,天才只能泯灭,只能被浪费。四、职业链接学生在幼儿园中讲这个部分内容时,应当注意三个环节:1、故事激趣2、诵读感悟3、拓展升华。在故事激趣这个环节中,学生应当着重讲述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和“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不仅要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还要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诵读感悟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将本部分内容读通读顺,可以通过播放音像资料、老师范读、学生

24、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方式进行,让幼儿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升华,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幼儿,比如: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等等。让孩子在自己的回答中,明白自己的不足,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作业:背诵所学内容下次预习内容:三字经的第二、三部分教学反思:把握三字经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新的知识,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一,涉及的知识面广,。有关古代历史的人物,有关于古代传说的故事。其二,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句三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握读的节奏,便于学生记忆。第二

25、讲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这部分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若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并且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通过学习,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部分三字经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这两个部分三字经的含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法教学内容:一、导入:学生观看第一部分的歌曲视频,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背诵情况。播放第

26、二部分的跟读音频。二、学习三字经第二部分讲授与播放幻灯片同时进行。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释词:方:正当,正值。 亲:亲近。友:朋友。礼仪:礼貌仪节。译文:作为子女、学生,要趁著年少的时候,多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从他们那里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节和知识。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亲近良师,亲近益友,学习应对,即学习礼貌,懂规矩。春秋时师文、师襄。我们知道,古人极其重视、极其强调朋友的重要性,儒家的学说一向认为,朋友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基础上、共同道德追求的基础上,共同的人格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关系。割席断交除了尊师、择友,我们的古人还非常重视礼仪,把这三项内容,看成

27、是儿童必备的启蒙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一样重视礼仪,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所以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那么,这种传承了千年之久的礼,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人应该怎样来体现自己对礼仪的感悟呢?礼记的第一句就是,勿不敬,俨若思。你千万不要不敬,你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都应该心怀敬意,应该尊重对方,应该有敬畏之心。你要端正颜色,像经常有事情在想。接下来,三字经讲的就是教学的内容与次第,孩子应该怎么样一步一步接受教育,应该按照怎样的轻重顺序来学习知识。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释词:(1)香:即黄香。东汉时代的江夏人,以孝顺闻名。龄:岁。温:暖。席:床席。(2)亲:指父母双亲。执:做到

28、。译文:东汉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温暖枕席。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所应当做到的。三字经开始讲述教育的内容和次第。也就是说,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方面,我们必须非常细心地去体会。这里面包含着传统中国教育思想的精义。香九龄的香就是指黄香,是一个人名。黄香,字文,东汉江夏安陆人。此地大致相当于今天湖北云梦。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有黄香的传记。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且能够进入正史并且有传,说明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皇帝曾经委任他担任过魏郡太守,所以黄香还是个不小的官。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曾赞叹:天下无双,江

29、夏黄香。但是,传统中国之所以牢牢记住了黄香,并不是因为他的官职,也不是因为他被皇帝召见过,更不是因为他被皇帝夸过,而是因为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黄香对父亲非常的孝顺。怎么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那时候又没空调,所以,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给扇凉快了,伺候父亲安寝。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黄香就自己先睡下,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安寝。所以,这个故事又叫黄香扇枕,也叫黄香温席。这个故事被二十四孝所记载的,黄香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所以传统中国老百姓之所以知道黄香,乃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所当执,

30、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你就应该这么去做。举的例子就是这个黄香。由此可见,三字经告诉我们,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第一位是孝。把孝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步,这里面自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很深奥吗?很深奥。很明白吗?也很明白。为什么呢?我给大家拆两个字试试。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拆字法,当然,我拆这个字不是乱拆的,是有依据的。首先,咱们一起动动手指头写那个孝字看,上老,下子,谓之孝,也就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每个人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你今天是小辈,明天就是长辈,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长辈,那培养一个孩子你怎么能指望当你变老的时候,你的小辈来孝敬你呢?如对血缘的尊重,培养一个孩子对长辈果没有这种孝敬之心,人类的血缘之环,又怎么能够一环一的尊重,同时也就环地传接下去呢?培养了一个孩子对血缘、对长辈的尊重。第二个字,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从孝开始。培养一个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养一个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同时也就培养了一个孩子对传统的尊重。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释词:融:孔融,东汉鲁国人。弟:通悌,指敬重兄长。长:兄长。译文: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