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97.51KB ,
资源ID:445200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52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岳麓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岳麓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docx

1、岳麓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适用学科高中历史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适用区域岳麓版课时时长(分钟)60知识点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水利灌溉。教学目标此部分知识在高考中,选择题、材料题均为常见形式,因此讲练是注重对学生解读材料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之外适当拔高和扩展,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和成就,并理解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

2、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

3、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 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考点/易错点2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耒 、耜(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五谷丰登)(4)人们生活

4、: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考点/易错点3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中国犁的定型)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垄作法西汉时: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

5、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养殖这“六谷”“六畜”的时代是()A原始社会末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认再现。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六谷”和“六畜”。【例题2】【题干】“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

6、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把握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描述的是精耕细作的内涵,故选A项。 四、课堂运用【基础】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生产工具的进步C社会组织的完善 D经营方式的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材质的变化,故选B项。2、下面是某人观察右图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A汉代农用动力

7、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图片反映的是汉代的耦犁(二牛一人牛耕技术),这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故选C项。我国农用动力的根本变化是指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A项错误;B、D项是对唐朝出现的曲辕犁的描述。【巩固】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

8、理解分析能力。清代农业生产用的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的铁犁牛耕,这说明清代的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故选B项。根据时间信息“清康熙帝”排除A项(汉代)、C项(春秋战国时期)、D项(南宋)。2、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难,这是对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基本情况的描述,故选A项。【拔高】1、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古代丝

9、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故选C项,A、B、D三项在图片中没有反映。2、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错误,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C项错在织布机;D项应为棉织技术。课程小结此部分知识在高考中,选择题、材料题均为常见形式,因此讲练是注重对学生解读材料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之外适当拔高和扩展,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和成就,并理解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