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2.70KB ,
资源ID:43891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89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图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图文.docx

1、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图文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侣俸中学 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2. 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导学重点:1. 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导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 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

2、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方法:读诵、赏析。第一课时 (总第24课时)导学要点:析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

3、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古诗鉴赏指要: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

4、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二、研习诗歌(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背景简介。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选自刘禹锡集外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5、。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

6、情。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豁达心胸、慷慨激昂气概。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

7、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名句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本意是以“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等。小结: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诵读并练习巩固。(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一首贺知章写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刘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凉、悲伤、无奈的意境,而贺知章的诗则充

8、满了感时伤老的情绪,情感表达比较含蓄。(2.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描绘了一幅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的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B.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比喻腐朽势力必然衰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同时又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D.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情怀。 (二 赤壁。1朗读赤壁并赏析: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

9、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背诵这首诗。说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思考探究: (1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的引起 后 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2 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 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一反传统的看法, 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 发表议论, 反映他明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借曹操和周瑜的故事, 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诵读、小结、练习。(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对后两句理解有误的是( D )A. “东风”,指三国故事中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B. 这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

11、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C. 这句是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诗句。D.这个对偶句表现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主旨。 三、布置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两首古诗。导学后记:第二课时 (总第25课时)导学要点:析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导入1、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两首诗。 2、宋词介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等名句。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词大致可分

12、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 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3、对月吟诗(带“月”诗句欣赏) 思家时它能给你以慰藉烦恼时它能抚平你受伤的心闲暇时请你也来赏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 王安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明月松间照,

13、清泉石上流。唐(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二、研读水调歌头 (一)简介作者及背景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 当时并称为“三苏” 。苏轼的词词开豪放一派, 笔力雄健,6内容广阔, 风格多变化。他在政治上属保守派, 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 所以长期贬居外地,一生坎坷,漂泊不定。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丙辰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宋神宗熙宁九

14、年(1076),作者当时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二)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三)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7 (四)问题研究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何理解?你能说出类似的诗句吗?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江畔何人初

15、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2、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3、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

16、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8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情感剖析 三、练习1、填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

17、句。) 3、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 4、人们常说 “文如其人”,通过这首词的学习, 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 、背诵练习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天才者,或数十年一出,或

18、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以之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生真正之文学,其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王国维9音乐欣赏:邓丽君歌曲明月几时有 四、练笔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寄给宝岛台湾的少年朋友们,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台湾同胞满腔的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邓丽君 但愿人长久导学后记:第三课时 (总第26课时)导学要点:析读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过零丁洋。 (一)导入、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

19、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朗读过零丁洋。 (三)疏通诗意干戈寥落干戈,这里指代战争。寥落,荒凉冷落。 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1.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10“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

20、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3.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个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4.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联成为千古

21、传诵的名句。背诵这首诗。说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主题意义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六)练习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颔联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 C.颈联

22、概括写出一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 D.尾联表现诗人誓死报国的民族气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 2、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 由课文中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发开去,搜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 和英雄事迹。 岳飞大破金兵 、 戚继光抗击倭寇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杨靖宇打击日伪 、 林则徐虎门销烟 3、爱国诗词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

23、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信仰坚定 人格高尚(李白、 江竹筠) 4、典型人物 英勇不屈 慷慨就义(方志敏、杨靖宇) 忠于理想 恪尽职守(王进喜、马恒昌) 崇尚科学 为国奉献(罗健夫、曾乐) 勤奋好学 夯实底蕴(张海迪、包起帆) 任劳任怨 务实创新(任新民、邓稼先) 脚踏实地 不尚空谈(徐虎、马恩华) 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袁隆平、柏耀平) 兢兢业业 为民谋利(张秉贵、缪鸿石) 知难而进 不怕艰险(吴金印、吕岩松) 追求真理 维护正义(帅孟奇、刘丽英) 顾全大局 遵守纪律(邱少云、董存瑞)

24、 开拓进取 富民强国(王启民、王廷江) (过零丁洋演唱) (七)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 1、图片 11 华 山 黄 河 2、元曲介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3、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4、写作背景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 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 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 潼关古迹,表现了一

25、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 苦的生活。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 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朗读感知 山坡羊潼关怀古flash 朗读 峦(lun) 踌(chu ) 蹰(ch ) 阙(qu ) 兴(xng) (三)分析理解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

26、的感慨。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 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12 6.背诵这首曲。说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

27、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字词赏析: 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山:峰峦如聚 (视 雄伟险要 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 凭吊写景 兵家必争 水:波涛如怒 (听 忧 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 虑 (四)探究 国 望: 西都 战争连连 计 怀古抒情 改朝换代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民 宫阙万间做了土 生 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 兴 主旨议论 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人民疾苦 百姓苦 亡 示例: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 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 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 又赋予了 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

28、,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 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 (2.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概括封建社会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现象,表明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劳动人民的同情 B.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 C.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D. 是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 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 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

29、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 白骨垒起来的; 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 同情。 (五)积累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三、品读诗词曲五首时,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 水调歌头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怀 ; 山坡羊潼关怀古忧虑国计民生的感情。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 13 2、认真准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古诗新唱:山坡羊潼关怀古 rm 导学后记: 1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