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84.14KB ,
资源ID:43849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849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期末复习资料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期末复习资料精编.docx

1、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期末复习资料精编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复习材料 先秦政治思想流派一、历史情境: 先秦时期政治、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 1、分封制:一种用封土封国的方式,按照血缘的远近、功业大小传递权力和地位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拱卫周天子。周朝实行中央向地方分权,地级政府帮助周天子管理地方事务。 诸侯国家、诸侯贵族管理土地和人民。晚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崩乐坏 井田制:公田私田 宗法制:家族、贵族、血缘单位形成世卿世禄制 世袭制:庸才出现在平民中把握人才。 2、私家讲学风潮兴起,自办学校、自拓门徒,培养人才,士人随之出现; 3、多重效应:社会失序,人民生活痛苦,当时最大的挑战是政治秩

2、序的重建,如何停止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求稳意识,稳定压倒一切“秩序情结”)思想资源: 1、“余一人”,普遍王权观念。统一而强大的中央权威指向王权,欣赏商和西周时期王权至上的观点。政治中心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即政治权力中心一元化; 2、天命王权观。提倡“有德者有天下”,注重以民为本,注重爱民、民本主义。古代中国用人民的力量来制约王权,以民心向背来体现拥护程度,“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命王权:贤良对策:“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将王位传给贤人或儿子。从一个王权转移到另一个王权。 【为什么大灾之后中国人民锐减?】 人民的起义往往带来生产力的破坏,且破

3、坏更大,所以许多人反对“以暴制暴”的方式,因为战争后会出现瘟疫、饥荒、灾难,是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所以,不能以人民运动、群众运动来约束政治,而是应以理性、制度、法治的方式。二、先秦政治思想流派:1、核心问题:围绕“秩序重建”的问题。倾向于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封建礼乐制度,对封建礼乐制度抱有幻想,具有保守性。2、儒家、法家(富国强兵)、兵家、纵横家(带兵打战、搞外交,积极改革政治、加强统治者的权力)、道家(让人们的天性自己管理自己,反对法家苛政、儒家道德教化,主张无为而治)。第二章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一、先秦儒家的特征:1、以教授六艺与相礼为生; 2、认可周代的礼乐制度;3、崇尚“贤人政治、有才德政

4、、以民为本”。二、孔子的政治思想:(一)从周与正名: 孔子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是“从周”,其实行的具体主张是“正名”。所谓“正名”,即按盛周封建天下之制度,而调整君臣上下之权利与义务。 孔子时代,封建政治与宗法社会均已崩坏,天下制度紊乱,孔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周礼的废弃。故孔子一生致力于“尊周室,敬主君,折贵族之奢僭,抑臣之篡窃。” 为政之先是“必也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各自依其在社会中之名位而尽其所应尽之事,用其当用之物,则秩序井然。正名是一切政治之必需条件。(二)仁:1、“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其核心是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2、“仁”的意思是“爱人也”,强调爱弱势的人。

5、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内心的同情心、博爱之心;所爱之人要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到朋友,进而扩大到四海之内的人;“仁”的最高目标是要使天下人能获得良好的政治秩序;3、“仁”要通过“忠恕之道”的方法来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德礼政刑: 孔子治术有三:养、教、治。养教之工具为“德”“礼”,治之工具为“政”“刑”。应以德礼为主,政刑为助,而教化又为孔子所重之中心政策。孔子以养民为要务,是其仁爱思想的一种表现。孔子的养民以民生裕足为目的,主张人民的自足而非财富的扩充。孔子裕足的标准并不在于绝对数量,而在于分配之相对平均。“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

6、不患寡而患不安”。 养民是国家的必要政策,但并非最高政策。国家的目的不仅在于人民衣食充裕,而在于其美善的品性与行为,故孔子注重教化,其根源于孔子的仁学。“仁者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化不仅是治术的一个方面,而是孔子政策的主干。孔子教化的方法有二:一是以身作则;二是以道诲人,孔子尤其注重前者。但孔子之教化政策,以培养个人之品格为目的,而不注重智识与技能。 孔子治术之三为政刑,即一切依典章法令办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之治术倾向于扩大教化之效用,缩小政刑之范围。三、孟子的政治思想:(一)仁政与民本: 1、孟子提倡性善论,重视恻隐之心以及由其

7、而来的仁义之心,他认为,仁爱是众德之根,爱心是道德的基础。 2、推恩之术是指将自己的仁爱扩充到天下境内所有的子民,推己及人。君主应该实行推恩之术,要与民同乐,与民共同分享。 3、善是仁政的宗旨,统治者要与民同乐,与民同行,要同时注重民众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恶是统治者损人利己,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损害人民和老百姓的利益。 4、孟子认为,要实行仁政,应该养民、教民: 养民:制民之产(核心)减轻赋税停止战争 教民:学习、教育民众,使他们成为有教养、文明、理性的人。 制民之产:给老百姓制造产业,分配地产,农业社会中核心产业就是田地,恢复已经没落的井田制。使八口之家,种粮食、种桑养蚕、饲养家畜。国家应

8、该派人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不能滥用劳动力。“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固定产业的人民才有安定的心。(二)民为贵: “民为贵”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尊君思想、贵君贱民的思想并不人道,无法解决社会危机。1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高于国君的地位;2国君可以兴废更替;3“诛一夫”的反对暴君的革命学说。民本思想:民本:贵民非常重视人民是政权的根本,民意是政治的基础,民心的相背是政权转移和取舍的最终标准。革命诛一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我民行”。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体,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要体现民心。在人民关系处理上,政府绝对有安民扶民的义务,而人民无绝对服务政府的义务,当政府失职的

9、时候,人民可以起来反抗政府,进行革命。“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中“贵民”的理念,“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重视人民是政权的根本;民意是政治的基础;民意向背是政权转移和政权取舍的最后标准,据此,国君应该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相关文献:“得其民,得天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得丘民者为天子,失民心者失天下”。孟子还指出,国家政权的转移标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传贤或者传子,天与之,人与之”。表面上政权是由天决定,实际上是由人民决定的。(三)民本思想:1、注重民意、民心,应及时了解民之所好、民

10、之所恶。“得民心者为天子,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向背是政权转移的最后标准。得民有道应“得其心”。2、所谓“天命王权”,与其说是天赋予君主权力,不如说是人民,所谓的“天视”“天听”只是借助人民的眼镜、耳朵去观察。天子不能随意将王位让与给他人,必须以民众的意见为重。国家是人民的财产,是人民的事业。3、民本与民主的异同:民本:“民为邦本,民为国本”,人民在国家中处于基础性作用,但民本中并没有包含“人民管理国家”的含义;民主:以民主为基础,更加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管理作用,倡导“民享、民有、民治”。而孟子的民本思想集中于“民本、民有”,缺少了“民治”(分权制衡)。(四)大一统学说和治乱史观: 建立一个统

11、一的中央权力以消灭战争,即“定于一”。 治乱史观: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四、荀子的政治思想:(一)性恶论与“化性起伪”: 荀子肯定人的社会性,以社会性为标准,认为人的自然性是恶的,应加以改造。改造的最根本途径是“化性起伪”。先天自然的是人性,后天人为的是伪。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二)天人二分:(三)礼治、法治和人治:圣人制作礼法基于社会矛盾,而这些矛盾是与人的情欲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基础而展开的。矛盾首先表现在欲的无限性与物的有限性上。“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人生而有欲,欲而不

12、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矛盾还表现在欲望的平等性和社会关系的不平等上。依荀子之见,社会只有分为贵贱上下,才能相互制约而形成秩序。 荀子主张礼治,同时又主张重法。他提出了法义、法数和类三个概念。法义相当于今天的法学原理,法数即具体的法律,认为法义是法数的指导原则。法数不管多详细具体,也不可能包纳一切,这就需要用类去处理。“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类即律例。把法义、法数、法类区分开来,是荀子在法律思想上的一个贡献。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之经,礼与刑。 (四)尊君爱民:荀子主张礼治,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而等级制的最高点是国君,因而

13、强调礼最终必然走向尊君。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的新思想是君民舟水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基于这种看法,荀子认为必须处理好爱民与使民的关系,主张先爱民利民而后使之。君主越爱民利民,自己越强;反之则亡。 (五)社会观明分使群:群即人类积聚为社会,人能群,才使人类能够存在和发展。人所以能群在于分,分是群的基础。荀子所说的分有多种含义,包括:社会分工,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财产定分,界定人与人之间的财产;等级贵贱之分。人类社会只能是“维齐非齐”,即不平等就是平等,等级划分就是为了平等。不同阶级、等级成员之间的关系要靠礼义来维持,按着礼义的规定,各种不同地位的人各有其权益,各尽其

14、义务。这样,人们之间就会和睦,全社会就能和谐,就能战胜一切。 第三章 先秦墨家政治思想一、兼爱交利说: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大治。兼爱、交利思想是墨子社会思想的核心,是他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办法。这一思想落到实处就是个人、家族、国家之间不分彼此。他认为当时社会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不相爱。当察乱何起,起不相爱。所以要改变天下大乱局面,就必须采取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 墨子的“功利思想”。墨子所谓的“功利”为的是整个社会的公益,他认为,做好事是要看效果的。在具体的环境中,在现实生活应该是能实现的。【墨子的人性观】: 墨子倾向于人性恶,

15、“利所得而喜,害所得而恶”,因此,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国家应该靠外部的力量实现引导人们走向兼相爱。尚同、尚贤、天治民。二、尚同: 建立统一的约束和规范人的行动标准、统一的价值标准,即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和伦理规范。因为一旦标准混乱、意见分歧,就会引起语言思想的不同,甚至造成肉体攻击。人的行为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人肯定会动乱无序。但墨子认为,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只是一个人或其中一部分人来建立,这些人是圣贤之人。三、尚贤: 尚贤即崇尚贤人。四、天志民鬼说: “天”是有意志的,有惩恶赏善的能力,它有无上权力,君临天下,连天子和三公都处于其监督之下,若君主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必然会遭受到惩罚。正所谓“顺天

16、意者,交相利,兼相爱,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墨子崇尚“鬼魂说”,鬼魂是指死去祖先的亡灵。他认为,阴阳相通,会以托梦的形式来告诉人们行为的善恶。所以,人们应该做好事、做善事,并将这种意志内化于心。五、节用;六、非攻: 反对不义之战。倡导人道主义情怀,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统治者要以武装和平的方式来消灭战争,要能征善战,善于防守,唯以自卫的方式来对抗侵略,使敌人不敢来犯。第四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一、道家学派政治思想: 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道法自然”为哲学基础,主张“无为而治”,提倡使用“柔弱之术”来管理社会,主张“小国寡民”的国家模式。二、老庄的政治思想:(一)“道法自然

17、”: 老庄提倡人们应该顺应万物的天性,让万物按自己的天性走自己的路。在政治社会中,人们也有自己的天性,统治者应该根据他们的天性来组织政治生活,让他们进行自行管理、自行引导,反对统治者控制、干预,矫揉造作,以防止政治破坏、压抑人的天性。(二)无为而治: 统治者治理社会应不以严刑苛法来控制,也不以所谓的“德”、“礼”来约束人,反对苛政,反对横征暴敛,反对耕战。 “治大国如烹小鲜”(少折腾)无为而治:无为含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天性管理自己。老子认为统治社会不需要严刑苛政,不需要严酷的法律、不需要繁琐的礼仪,来控制人民、压迫人民,而是要打破苛罚、礼仪、法律,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认为无

18、为统治就是要反对法家和儒家的有为统治。“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相关文献:“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人有天生自我管理、自我调配的能力。(三)柔弱之术: 统治者不与民争利,应该用魅力来感染民众,“行不言之教”,做民众的榜样、表率。(四)理想社会: 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老子八十章论述的是治理诸侯国的方法而不是治理“天下”的通法,上古时期,“国”特指诸侯的封地,小国寡民,当然是让诸侯国的势力弱小,而不至于影响到中央的统治。另外的国家治理方法比如在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中详细论述了治理大国的原则。在八十章中,老子认为治理诸侯国要首先自守,发展自己,使民众安居乐业。)

19、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一、管子的政治思想:1、最早提出“尊君重势”,顺民爱民;2、提出法治的重要性;3、法治产生的条件:法律上的稳定要有好的经济基础。二、商鞅、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1、法:法是维护专制政治的工具和手段。法是统治者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国君惩恶禁奸的手段。韩非子认为法要做到以下几点:明法布令、轻罪重罚和刑无等级(量刑)2、术:阴谋术。术是驾驭群臣的手段,主要针对官吏。术是国君独占的,是秘而不宣的。主要有七术,是国君用来洞察群臣的八种奸术采取七种对抗的策略。3、势:是指国君绝对的权力和地位。“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臣民是服从国君的统治,国君有绝对的权

20、力,暴力威吓,国家是暴力机器,若不服从,即惩罚。李斯认为国君是独治天下而无所制。韩非子主张赤裸裸的暴力统治,反对以道德来统治,实质上是指把道德划出政治之外。第六章 秦汉时期的儒法争胜与合流董仲舒天人感性学说:董仲舒继承了儒家传统中洪范讲五行的思想,并发扬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学说。董仲舒认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属性组成。此五种不同的属性相生相胜,构成一合理的宇宙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过来看则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行相生是一种生成关系,五行相胜是一种变救关系。宇宙按照这种五行相生相胜的关系生成变化,因而成为一可理解的合理

21、的宇宙。如果统治者的活动遵循天地阴阳五行运行法则,天就会奖赏他(天降祥瑞-风调雨顺),如果不遵循,天就会降灾异样,就会有“天谴”。 魏晋玄学的政治思想鲍敬言的“无君论”1、远古之世,本无尊卑;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即无君论。其中,经济上反对剥削,主张人民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思想上反对君权神授;3、抱朴子外篇 诘鲍葛洪;4、否定“尊卑有序”,主张天然平等;5、“强凌弱”、“弱服强”的国家起源论6、对君主制度的批判:(1)对君主穷奢极欲的生活作风的批判;(2)对君主的财富是来自对人民的盘剥的批判;(3)对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斗争是不可解决的批判;所以,鲍敬言认为君主是万恶之源,要解决之,只有

22、取消君主制度,建立一种无君无臣的社会,这样,天下就太平了。第七章 唐代的儒家政治思想一、韩愈的政治思想:(一)尊君抑民说:原道“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韩愈继承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封建统治者的人性看作是上品,而把被剥削人民的人性则视为下品,而且认为这种封建等级制以及等级性的人格是天理自然,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圣人的出现是人民的福祉,人类的各种文明都缘于圣人的发明创造。而圣人就是现实政治中的

23、君主。(二)愚民政策: 国君统治天下,不让老百姓知道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己说”议政,民间不要批评政治。 反对孟子“传贤不传子”的学说,主张“传子不传贤”(面临政治斗争)。二、柳宗元的政治思想:(一)国家和政治的起源: “天命王权”学说、“国家暴力说” 权力的本质是行使强权,政权建立是强者政府弱者,愚者斗争。 国君的产生就是暴力政府的结果。(二)天人相分的学说: 继承荀子天人相分学说,批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天是自然的,没有惩善罚恶的能力。 统治者只要把自己政治治理好就行了。 第八章第九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政政治思想一、名词解释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三纲五常中的三纲) 大学

24、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八目中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天命王权:贤良对策:“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将王位传给贤人或儿子。从一个王权转移到另一个王权。3、兼爱交利: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大治。兼爱、交利思想是墨子社会思想的核心,是他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办法。这一思想落到实处就是个人、家族、国家之间不分彼此。他认为当时社会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不相爱。当察乱何起,起不相爱。所以要改变天下大乱局面,就必须采取兼相

25、爱、交相利的办法。4、民本思想:民本:贵民非常重视人民是政权的根本,民意是政治的基础,民心的相背是政权转移和取舍的最终标准。革命诛一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我民行。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体,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要体现民心。在人民关系处理上,政府绝对有安民扶民的义务,而人民无绝对服务政府的义务,当政府失职的时候,人民可以起来反抗政府,进行革命。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5、无为而治:无为含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天性管理自己。老子认为统治社会不需要严刑苛政,不需要严酷的法律、不需要繁琐的礼仪,来控制人民、压迫人民,而是要打破苛罚、礼仪、法律,让人民自己

26、管理自己。认为无为统治就是要反对法家和儒家的有为统治。“法令滋章,盗贼多有”。6、法:法是维护专制政治的工具和手段。法是统治者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国君惩恶禁奸的手段。韩非子认为法要做到以下几点:明法布令、轻罪重罚和刑无等级(量刑)7、术:阴谋术。术是驾驭群臣的手段,主要针对官吏。术是国君独占的,是秘而不宣的。主要有七术,是国君用来洞察群臣的八种奸术采取七种对抗的策略。8、势:是指国君绝对的权力和地位。“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臣民是服从国君的统治,国君有绝对的权力,暴力威吓,国家是暴力机器,若不服从,即惩罚。李斯认为国君是独治天下而无所制。韩非子主张赤裸裸的暴力统

27、治,反对以道德来统治,实质上是指把道德划出政治之外。二、简答题1.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之一,它与法家的“法制”理念、儒家“礼”思想的“有为”相对立。无为而治是指老庄希望统治者治理社会时,不要用严酷的法律和繁琐的礼仪,不要以苛政来控制、压迫民众;而是要打破繁琐礼仪,让民众自己来管理自己;无为而治的最终目标是人治,无为实际上蕴含着“无为而无不为”。相关文献中,老子对法家的批判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之饥,以其食税之多,是以饥”、“兵者,不祥之器”、“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师之所过,荆棘生焉”。老子对儒家“礼”思想的批判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

28、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者”、“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与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仁弃义,民复孝慈”。2.孔子的“仁”道首先,“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其核心是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其次,“仁”的意思是“爱人也”,强调爱弱势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内心的同情心、博爱之心;所爱之人要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到朋友,进而扩大到四海之内的人;“仁”的最高目标是要使天下人能获得良好的政治秩序;第三,“仁”要通过“忠恕之道”的方法来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孟子的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中“贵民”的理念,“民为贵,君为轻,

29、社稷次之”。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重视人民是政权的根本;民意是政治的基础;民意向背是政权转移和政权取舍的最后标准,据此,国君应该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相关文献:“得其民,得天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得丘民者为天子,失民心者失天下”。孟子还指出,国家政权的转移标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传贤或者传子,天与之,人与之”。表面上政权是由天决定,实际上是由人民决定的。4.鲍敬言的“无君论”(采用的是应先环同学在讲台上的讲解和后来老师的阐述,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可以分享)1)远古之世,本无尊卑;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即无君论。其中,经济上反对剥削,主张人民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思想上反对君

30、权神授;3)、抱朴子外篇 诘鲍葛洪;4)、否定“尊卑有序”,主张天然平等;5)、“强凌弱”、“弱服强”的国家起源论6)、对君主制度的批判:(1)对君主穷奢极欲的生活作风的批判;(2)对君主的财富是来自对人民的盘剥的批判;(3)对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斗争是不可解决的批判;所以,鲍敬言认为君主是万恶之源,要解决之,只有取消君主制度,建立一种无君无臣的社会,这样,天下就太平了。5. 韩愈的尊君抑民思想:原道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

31、,则诛。”韩愈继承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封建统治者的人性看作是上品,而把被剥削人民的人性则视为下品,而且认为这种封建等级制以及等级性的人格是天理自然,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圣人的出现是人民的福祉,人类的各种文明都缘于圣人的发明创造。而圣人就是现实政治中的君主。9.黄宗羲的反专制思想:(一)君民关系的讨论(1)国君的设立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福利,而不是为了一家一己之私利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三代之后,整个国君都堕落了,为天下服务的义务转化为自己的私利服务,从此国君的职能本末倒置。“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子传孙,享受无穷。”(2)民主君客关系“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