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43KB ,
资源ID:43437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43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风格.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风格.docx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风格文 如 其 人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风格内容摘要在教学古典诗歌时,常常用到作家作品这一教学环节,每讲到如诗歌风格、艺术特色、人生经历、思想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作品的妙处,以期更好地学习古典诗歌、传承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髓。在此结合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名家、名篇、名句,写成这篇文章。本文通过“伟大的人格造就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思想特征创造独特的艺术成就”、“独特的生活阅历创作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作”、“前后不同的人生经历产生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时代需要独特的主题思想”五大板块来阐述风格与人的关系。 正文俗话说:“文如其人”

2、,的确如此。一个作家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是一次心灵的体验,有感而发。但是由于受到诸如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理想抱负等因素的影响,在对作品进行立意、构思、布局时,会有意无意地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作品中去,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一、 伟大的人格造就独特的风格屈原与浪漫主义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与他的宗国命运休戚相关。他言仁义,讲民本,颂德政,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他的“美政”对于楚国而言,更加进步,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他一

3、生奋发自勉,忠君爱国,对理想执著追求,这是他品格魅力所在,正是他伟大的品格,造就了他诗歌奇伟瑰丽的浪漫风格。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是最能体现他思想与风格的作品。全诗大体表现的是三个方面内容:抒写诗人的身世、抱负和政治遭遇。长诗开头,诗人追溯与楚君同源共本,世为宗臣,表明他有热爱宗国的根本。然后诗人从草木盛衰,春秋代序说起,劝告君王要趁年富力强之时,选贤任能,修明法度,兴盛国家,他自己也要为楚国的振兴施展一番才干。抒写他探求“美政”理想的艰难道路。诗人驰骋想象描写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他乘龙驭风,上天下地,入水登山,访女嬃,叩阊闔,见宓妃,求简狄,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诗人终于认

4、识到天上与人间一样昏暗嫉贤、蔽美称恶,他的理想破灭了。抒写诗人幻想中的追求。诗人上天入地求索不成,感到极度的苦痛,决定离开楚国,去寻找明主圣君,实现自己的理想,当诗人决计离开时回望自己的故乡,仆夫悲伤,驷马徘徊,既不能去国,也不能留下,于是诗人决计以身殉国。离骚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高尚的,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它的艺术特色非常突出:构思奇特,想象丰富;高度的夸张,大量的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良好开端。它与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所以说,只有屈原这样具有伟大品格的人,才能创造出这样雄奇瑰丽的独特的风格。陶渊明与平淡自然 陶

5、渊明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家境贫寒。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像那时的仕人一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将来能“大济苍生”。然而,那时的东晋,朝野内部争权夺利,朝政混乱不堪。作为一介文人,他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加之他那崇尚自然的本性,不为世俗所容,所以在几次的出仕入仕尝试之后,他彻底辞官归隐了,表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人品。 他高尚的人品所呈现出的平淡自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中。他通过描写恬美的田园景物,简朴的农村生活,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随处可见,“方宅十余亩,草房八九间”,这些平淡朴质,不加雕饰的诗句,是典型的“田家语”。 “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6、中,鸡鸣桑树颠”,村落炊烟,犬吠鸡鸣,何等平和宁静的生活图景!与诗人“爱闲静”的情趣十分和谐。无此心境者断写不出此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劳作中诗人偶一举首,心与山不期而遇,人与山仿佛融为一体,于一府一仰之间,显示出诗人高洁的情怀。于此景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人生真谛,映射出他醇厚坦荡的胸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自己早出晚归的劳作生活,虽然很辛苦,却感到很惬意,因为自己能自食其力,无需为五斗米折腰。在我国的诗歌史上,他是亲历农事,躬耕垄亩第一人,正是他身体力行的劳动,平和恬淡的心境,醇厚坦荡的胸怀,才能写出如此平淡自然的诗篇,也正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二

7、 独特的思想特征创造独特的艺术成就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中思想比较复杂,儒道释兼而有之。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成为他终其一生,热烈追求治国安民政治理想的基础。道家超脱尘世的思想给了他苦闷时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藏着对人生自由的追求,他喜爱山水漫游,这正是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人生境界。游侠思想又使他重物轻诺,轻视传统规范,形成一种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飘逸洒脱的气质。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他品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这是盛唐精神的产物。他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乐府诗和歌行体的创作中。李白继承汉魏乐府“

8、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诗歌风骨,成为他振兴诗道的革新手段。一方面,他大力拟作乐府古题写现事,并创造性地翻出新意,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他用古题抒已怀,引发感触和联想,体现他诗歌创作气势壮大的个性特征。将进酒在乐府古题中含有饮酒放歌之意。李白却由此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把借酒销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行路难虽说是拟古,却到处有“我”在,他将古意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对自己才能的十分自信,又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现实的苦闷和不满,但是更多的是大胆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贯以奔放的气

9、势,寄托自己开阔的胸襟,将浪漫的气息带进古题中,把乐府诗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李白的歌行体诗作,是以歌、行、吟为题的纵情长歌,抒情意味更浓。诗中飞腾想象,笔势大开大合,表现出强烈的追求自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游来驰骋想象,写出天姥山的奇绝风光与非凡气势,其中天鸡高唱,海日东升,熊咆龙吟,霓衣风马,写出神仙世界的瑰丽奇幻,虚无缥缈。这种对仙界的热烈描写,正是他厌恶黑暗,希冀解脱苦闷心情的反映。“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多么豪迈,多么狂放,多么雄壮的精神风貌啊!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更是把这种大开大合腾挪变化的笔法发挥到极致:结

10、构上跳跃转折、章法上来去无迹、情感上波澜起伏,充分体现了他慷慨激昂,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此诗作于他二入长安,被“赐金放还”之后,他的高傲自负,不为世俗所容,难以抑制之情如火山喷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悲情之极,愤懑之极,他将失意的哀感表现得悲中见豪,令人心醉、令人振奋。这是他超于常人的不可及之处李白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明日散发弄扁舟”的凛然风骨,也只有他这样独具个性特征的人,才能创作出这样独具艺术风格之作。三 独特的生活阅历创作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作杜甫一生诗歌创作非常丰富。他的诗歌是那个时代风云和个人生活的

11、真实记录,多角度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人民性和强列的现实性。他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伟大的作品呢?这与他的平生际遇是分不开的。三十五岁以前,他前后三次漫游。漫游使他博览了祖国的河流山川,陶冶了性情,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三十五岁之后,那时奸臣当道,他赴京求仕的理想不能实现。安史之乱使他困居长安达十年之久。此时,正是大唐帝国渐趋衰弱、政治传入黑暗之时。他生活在社会最低层,接近了现实,认识了社会,因而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揭露统治者奢靡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好句来。安史之乱中,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流血的严酷现实,写出了“三吏”、“三别”、春望这样反

12、应动乱给人民带来苦难的现实主义的诗篇。他的晚年生活居无定所,贫病交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这就是杜甫的诗歌风格,深刻地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辛弃疾出生于靖康之变后的北方沦陷区,亲历了山河破碎,国家离乱的苦痛。在他爷爷的影响下,十几岁就参加了义军。他练就一身好武艺,能在万马军中取叛徒首级。青少年时期就立下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他的这一志向在他的早年词作中有具体的反映。例如“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表现了少年英雄的雄心和豪气。他被贬谪闲居中仍是“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体现至死不

13、渝的壮志情怀。词人常以廉颇自喻,表示老当益壮、愿为北伐贡献余生。多么慷慨激昂,沉郁苍劲! 南归以后,他本希望横戈杀敌,尽展其才,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是从二十几的青年到四十多的壮年,大量的岁月都是在做无为小官和贬谪闲居中度过。壮志难酬的悲愤,形成了他的词作的又一大主题。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是他抒写这种悲愤的代表作。上片以苍茫大地、哀鸿声里、落日楼头为背景,刻画流落江南的游子的悲愤与无助;用抽刀凝神,拍拦长叹等具体细节,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与无奈。下片用“鲈鱼堪脍”、“求田问舍”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自己心存报国之志,愿为国事出力。事实上,他只能坐视年华流逝,报国却无门。一腔孤愤

14、,沉郁悲凉。他多次上书献策要求北伐,但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对他多加贬谪。这种腐败现状使他十分愤慨, “神州陆沉,几曾回首?”批评了统治者忘了国耻。“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慨叹国家分离,统治者竟安然乐之。“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中下,却是封侯者”,批评统治者贤愚不辨,是非不分。他愤怒地要清除抗敌事业中的绊脚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借古喻今,委婉含蓄,辛弃疾一生词作大多是抒写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英雄失路的愤慨、和对投降集团的批判。正是他特殊的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造就了他的沉郁悲凉的词风。 四 前后不同的人生经历产生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以靖康之耻

15、为界,李清照的词,前后两期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不同。前期由于家境殷实,生活稳定,与丈夫琴瑟相谐,所以她的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一个贵族妇女的伤春恨别、幽居独处的苦恼。这时的词作意境优美、风格清新。南渡以后,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离乱生活。她多抒写对国事的忧思和生活流落的伤悲,常把国家的灾难与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叙写,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心境。风格也变得深沉哀婉。她后期的代作声声慢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然后用“乍暖还寒”的天气,空中雁的悲鸣、憔悴的黄花、点点滴滴的黄昏细雨,层层渲染,一字一泪,将个人的身世之悲、国家危难之痛皆寓其中,造成如泣

16、如诉、哽咽难平的艺术效果。李清照词风的变化正体现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变化。 尽管她一生的词作没有悲壮、高亢、激昂的歌声,但是正是她前期的平静美满的生活、悠闲风雅的情调,才写出“绿肥红瘦”这样颇具雨后海棠特点,又含无限叹惋的警句;也正是由于她后期如泣如诉、缠绵婉转的低唱,才反应出一个时代的悲剧下,一个弱女子的饱经忧患的心灵呼唤。正是社会现实的巨变使得她风格迥异。以曹丕称帝为界,曹植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前期多写安逸的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包含发奋进取的时代精神。后期多写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表现反迫害、求自由的愤懑之情。白马篇是他前期的代表作。作者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捐躯赴难

17、、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幽并游侠儿”形象。他具有高超的武艺和忧国忘家的胸怀,全诗充满了昂扬的气概和强烈的进取精神。由于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变,他后期的作品多用隐晦曲折的笔法,反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赠白马王彪最能体现他后期创作特色。从对京城的依恋到旅途的艰苦,渲染了一路饥渴劳累的情景。接着写兄弟被迫分离、怨恨小人馋间骨肉,表现自己不堪忍受生离死别的悲痛。由哀悼曹彰,感到人生无常,最后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强作豪语来宽慰曹彪和自己,表现了满腔的悲愤。正是前期安逸的生活环境和那个环境下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才写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激昂慷慨的诗句。也正是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才使他

18、后期作品多抒写“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愤懑不平之辞。五 时代需要独特的主题思想宋代诗歌与爱国主题的高扬 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宋诗没有了唐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宋代诗文中爱国主题得到弘扬。爱国主题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传承,宋代的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宋代的作家势必对于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这正是时代的需要所产生的结果。在两宋抗击外族入侵的斗争史上,爱国主题成为整个文坛的主导倾向。山河破碎的形势和家国存亡的政局,是任何有识之士都

19、无法回避的,即使婉约为主的姜夔、吴文英,也在词中诉说了对中原沦亡的哀愁。而崇尚隐逸的“四灵”,也写过不少忧国的篇章。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陆游、辛弃疾等英雄志士的激昂呼声。正是他们的作品把爱国主题弘扬到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文学,不仅反应了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而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严。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正是这个时代爱国主题的最强音。 建安诗歌与“建安风骨” 建安年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那时的中国诗坛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建安诗歌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末那个动乱的社会现状,表现了作家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情

20、辞慷慨、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东汉末年是中国大一统以来少有的大动荡时期,文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却激起了他们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强烈愿望。曹操“横槊赋诗”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于骑马射箭,颇有“救民涂炭”之志。曹植怀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壮志。王粲、陈琳等七人,都有卓荦不凡的气质,政治热情高扬,因此,建安诗歌“雅好慷慨”、“梗概多气”,正是这个时代造就的特点。由于社会的动乱,使得生灵涂炭,时疫流行,人多短寿。面对短促而多艰的人生,他们不是单纯的哀叹岁月易逝,而是慨叹人生无为。曹操在短歌行里要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譬如朝露,去

21、日苦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写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和思贤若渴的心情,使人感到在那战乱年代建功立业的艰难,以及那种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建安诗人多文才武略兼备,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效法同辈,喜另辟溪径,展示自己独特而鲜明的风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拯世救物”的雄心、建功立业的愿望、敢于正面苦难的社会和人生的精神。这正是那个大时代的产物,也正是那个大时代的需要。综上所述,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它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风格特征等,正是作者的思想风貌、理想追求、人生阅历、时代背景等的真实反应,所以风格即人也。附录参考书目:1 中国文学史(1卷)主编: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主编:于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主编:于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