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81KB ,
资源ID:43357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357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胃病中医外治诊疗常规.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胃病中医外治诊疗常规.docx

1、胃病中医外治诊疗常规外治法诊疗常规中医外治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院肝胃病科结合肝病治疗的成功经验和我院的独特优势,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发扬中医特色为出发点,全面展开肝胃病中医外治工作,做到了不用吃药就能治病的效果,并收到很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肝胃病患者的好评和认可。目前我科主要开展以下肝胃病外治疗法:敷脐灸、穴位贴敷法、灌肠、局部熨疗。敷脐灸疗主要是是将自制的药物敷于患者的肚脐上,上面加以自制艾条灸疗,使药物直达病灶,能扶正祛邪,调节阴阳,起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一种外治方法。该法使药物经皮肤吸收,避免了人体脏器对药物有效成分的破

2、坏,能使穴位地刺激和药物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尤其适合年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灌肠法使患者提高了药物的总量、速度、生物成分的吸收,并可避免病人的呕吐反应,提高药效。局部熨疗是指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加以熨疗(自制中药做成),以达到治病求本,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中医外治法真正做到了振奋阳气,扶正固本,行气活络,祛除病邪让患者滞气去,瘀血除,络脉通,病痊愈。胃疼外治诊疗常规定义缘于胃肠疾病,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可持续性、也可阵发性发作。常伴见脘闷、纳呆、嗳气、大便不调等。 范围 西医学中的腹部疾病均可表现为胃脘部位的疼痛,如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胃炎活动者为著。消化

3、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其他如肺炎、阑尾炎或结肠肝曲或脾曲处的病变也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诊断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分型:1:脾胃虚寒: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时疼痛加剧,得饮食或温熨是减轻。次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倦怠,不温,大便溏薄。舌谈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

4、:温中健脾。外治治疗:主要采用温中健脾药物,选用胃痛一号加热敏。选用穴位:中脘. 神阙 脾俞2:胃中蕴热 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兼症:烧心嘈杂,口干喜饮,口臭,尿赤,或口疮,便秘等。舌象:舌质红,苔黄少津。脉象:滑数。治法:清胃泻火,或导滞通腑。 选胃痛二号选用穴位:中脘 胃俞 神阙3:胃气壅滞主症:胃脘胀痛。兼症:嗳气倒饱,甚则呕吐酸腐,纳呆少馨;舌脉:舌质正常,苔白或腻。脉象:弦。治法:理气和胃止痛。选胃痛三号加热敏选用穴位:膻中 中脘 神阙 膈俞4:瘀阻胃络主症:胃脘疼痛,状如针刺,痛有定处而拒按。兼症:久病,或有吐血,黑便史,面色晦暗,或内镜下可见靡烂,渗血,溃疡等。舌象

5、: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象:涩或弦。治法:活血化瘀。选胃痛四号加热敏选用穴位:中脘 膈俞 神阙泄泻外治诊疗常规定义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本病易反复发作,有的随个人体质、季节、地域之不同又各有兼症。范围本病与西医腹泻的含义相同,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道激惹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诊断1以大便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甚如水状;或完谷不化。2常兼有腹胀腹痛,起病或急或缓,常先

6、有腹痛,旋即泄泻,经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多由寒热、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3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4需除外某些生理习惯性的便次增多,以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泄泻症状。辨证分型:1:脾虚泄泻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兼症: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脉:舌淡苔白,脉弱。治法:健脾益气。选用泄泻一号选用穴位:神阙 下腕 脾俞 足三里2脾肾两虚泄泻主症:黎明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兼症: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选用泄泻二号选用穴位:神阙 下

7、腕 脾俞 肾俞 足三里便秘外治诊疗常规定义便秘系由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亏虚、阴寒凝滞等因素,致使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常而引起的大便干结不通,或排便时间延长,或便质虽不干结但排出困难,甚至伴有饮食不下、腹胀、腹痛的病证。范围西医学中的习惯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结肠、直肠及肛门炎症等疾病所引起的便秘,年老体弱引起排便无力而致的便秘,药物引起的便秘,肠道肿瘤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见到的便秘均可参阅本篇进行辨证治疗诊断 大便干结不通,便燥如球;或排便次数减少,多间隔三、五日或七、八日,甚至半月不排便者亦有;或便质不干,但排出困难,努挣不下,排出不尽为主症。 常伴有腹部

8、胀满,甚至腹痛,脘闷嗳气,食欲减退,心烦易怒,睡眠不安,头晕头胀等症状。 多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程冗长。 部分病例可在左下腹扪及条索状包块。 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志、劳倦损伤等诱因有关选用便秘方选用穴位:神阙 下腕 大肠俞,支沟,天枢黄疸外治诊疗常规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临床表现】本病的证候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黄为主要特征。部分患病初起,目黄、身黄不一定出现,而以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肢体困重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为主,三五日后,才逐渐出现目黄,随

9、之出现尿黄与身黄。亦有先出现胁肋剧痛,然后发黄者。病程或长或短。发黄程度或浅或深,其色或鲜明或晦暗,急黄者,其色甚则如金。急黄患者还可出现壮热神昏,衄血吐血等症。常有饮食不节,与肝炎病人接触,或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病史。【诊断】1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黄为必具的症状。2常伴脘腹胀满,纳呆呕恶,胁痛,肢体困重等症。3常有饮食不节,与肝炎病人接触,或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病史,以及过度疲劳等诱因。4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B超、CT、胆囊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阳黄热重于湿症状: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

10、右胁疼痛而拒按,壮热口渴,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短少,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治法:清热利湿,通腑化瘀湿重于热症状: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粘不渴,小便不利,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治法:健脾利湿,清热利胆选用肝炎一号主要穴位:神阙 肝区 肝俞阴黄寒湿阻遏,症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右胁疼痛,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选用肝炎二号主要穴位: 神阙 肝区 期门 肝硬化(腹水)定义:臌胀是以腹胀大,皮

11、色苍黄,脉络暴露,四肢瘦削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由于患者腹部膨胀如鼓,故名为臌胀。西医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出现腹水时,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症状:本病初起以气胀为主,病人虽感腹胀,但按之尚柔软,叩之如鼓,仅在转侧时有振水声;病至后期则腹水显著增多,腹部胀大绷急,按之坚满,并可出现脐心突出。青筋暴露,脉络瘀阻等症状。我科室根据肝硬化腹水的表现特制肝硬化腹水方主要穴位:肝区 神阙 脾区选用肝硬化2号此方也应用于肝硬化脾大患者。主要穴位:肝区 神阙 脾区肝癌患者选用肝硬化1号主要穴位:肝区 神阙 脾区 肝俞附表一:脂肪肝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症状:脂肪肝的

12、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的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选用脂肪肝方穴位贴敷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优点1:适应症广2:贴敷治病简便易行3: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4:疗效显著5:可补内治之不足注意事项1:治病要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2: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3:合理选择稀释剂调和贴敷药,有利于发挥药物之间的作用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5: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要交替使用,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影响继续治疗6:头面部,关节

13、,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以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7: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8:要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中病即止9:贴敷治病,可单用本疗法,亦可与内治或其他疗法并用表二:常见用病穴位定位【1】神阙:任脉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2】中脘 :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主治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

14、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3】上脘 :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4】下脘:前正中线,脐上2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呕吐【5】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6】脾俞: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7】肝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胆病【8】 胃俞: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9】足三里:定位:犊鼻穴(屈膝,在髌

15、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10】膈腧: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贫血;皮肤瘙痒;潮热、盗汗。【11】肝:上界:在右腋中线第七肋,向左经,右锁骨中线第五肋,至左锁骨第五肋间隙。下界:在右腋中线第十肋,沿右肋弓下缘向左经剑突下3-5cm处,斜向左上,至左第七八肋软骨结合处,连于上界左端。【12】脾:上端平左第9肋,下端平左第11肋,后缘距后正中线4-5cm,前端达腋中线。【13】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14】膻中: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15】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益肾助阳,强腰利水。【16】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17】天枢: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下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