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76.97KB ,
资源ID:4304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04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绿地是如何全国落地的.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绿地是如何全国落地的.docx

1、绿地是如何全国落地的绿地是如何全国“落地”的?月末月初,长袖善舞的绿地集团,“走出去”这盘棋又有新落子。十几天前,绿地与衡山集团签署江西省国宾馆前湖迎宾馆酒店委托管理合同。 7月31日,绿地集团受让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公司51%的股权,取得控股权,也获得了在泉城大展拳脚的重大契机。在上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周期内,绿地是国内少数几家积极进取、趁低储地,抵抗住金融危机冲击并化危为机的大型开发商。今年17月,集团销售额达到354.62亿元,同比增长61.5%,随着经济形势的企稳回暖,全年有望完成600亿元的经营收入目标。作为一家总部在上海、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绿地在积极参与上海城市建设

2、的同时,通过8年全国化战略,在21个省35个城市投资地产项目,净资产回报率始终领先整个行业,目前土地储备高达3500万平方米,并涉足能源、金融、汽车服务等领域,企业发展后劲十足。人们很想知道,绿地是如何在全国“落地”的?超常规发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特殊密码?做当地政府想做又不易做的事房地产开发的地域性很强,要做全国性的开发商,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领先的研发能力、灵活的运营机制,还要有胜人一筹的战略眼光。绿地集团能走出上海,扎根当地,用绿地董事长张玉良的话来说,“绿地是做当地政府想做,而当地企业又做不了或者不容易做的事,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到全国去发展,缘于一个偶然机会。2001年

3、10月,随上海代表团去江西南昌市考察时,张玉良看到赣江西岸的红谷滩房屋低矮、荒地连片,竟无一幢高楼。当时,南昌市为了开发赣江西岸的新区,将市政府大楼迁到了红谷滩,却没有开发商跟进。因为赣江的江宽约为黄浦江两倍,跨江仅有两座大桥相连,市民往来不便。但绿地相信当地政府发展新区的决心,投资开发了南昌有史以来首个高档楼盘“绿地滨江豪园”,一炮而红。南昌一役,奠定了绿地集团全国发展战略的基调,那就是,沿着地方政府改造城市的思路去竞标拿地、投资开发,虽有先行者的莫测风险,而最终获得了拓荒者的巨大回报。当地政府引入外来开发商,招商是为了引资,但更希望对方能带来先进的城市开发理念,来帮助城市升级换代。2003

4、年,郑州的郑东新区首轮开发招商时,绿地只是参与竞标的一家外地开发商。新区目标是打造现代化的高级商务区,规划形似中国古代的如意,其中一个“如意”把手的中心是郑州会展中心。市政府要求每家中标住宅项目的开发商,在会展中心的外圈建造2幢80米或120米高的商务楼。当时在郑州,卖住宅要比商务楼租售容易得多,不少开发商虽接下了“商务楼任务”,却动脑筋打起擦边球,大多建成带阳台、小分隔的商住两用楼。相反,绿地却规规矩矩地建起了2幢甲级写字楼,赢得了政府信任。最终,市政府把郑州城市新地标郑东新区280米高的会展宾馆交给绿地规划建设。2005年,江苏徐州市决定造一个2万多亩大的新城,规划区域选定了,但由于离老城

5、较远,公交线路稀少,徐州市民又多习惯骑车出行,开发商不愿贸然前行。而新城属于总体开发,除了大量住宅项目,还有中心广场、商务楼群、商业步行街、学校、医院、体育场和公园等,一般开发商很难“吃”下来做。绿地最终决定接标,公共设施虽是非赢利项目,却是城市宜居必需,而从长远来看,城市环境的改善将带来土地的大幅增值,等新城初具规模后,早期拿下的大片“生地”就会变成有利可图的“熟地”,而绿地也会在徐州市民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后期住宅项目的销售。战略取胜,是最高层次的竞争。做政府想做的事,让绿地项目融资大多有了保障,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信任溢价”,绿地也因此赶上中国城镇化大趋势,越做越大,从偏安于

6、上海的地方开发商,跃升中国地产界“第一集团军”行列。让老百姓住上性价比高的房子要想扎根各地,除了要努力赢得地方政府的认同,还须把握市场规律,满足当地市民的购房需求。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众多知名房企均开始战线收缩,而绿地集团一方面大手笔低价储地,以避免经济见底后被动与同行争“地王”;另一方面则加快产品研发,提高住宅产品的性价比,率先降价促销,力争比同行“卖得好一些”。在绿地的上海总部,有一个由数十位年轻建筑师组成的研发中心,研究新材料运用,研究建筑节能,设计创新房型。在新房型设计时,绿地把握一个“三七开”原则,一个大型楼盘中,70%是适销房型,讲究卖得快,30%则必须是创新房型。

7、去年夏天,西安楼市陷入低迷,什么房子都卖不动,而绿地推出的低密度联排别墅,以普通楼房的容积率和房价,让消费者住上拥有自家绿化、见天见地的别墅,开盘即预订一空。创新开发,也要考虑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以提高性价比来化解高房价,是绿地常用的市场策略。国家规定90平方米以下的属普通住宅,可享受税收优惠,绿地通过巧妙设计,增加套内面积,让90平方米住宅“享用”到150平方米使用面积。政策还规定,2.2米以下不算可售面积,绿地在设计时,就将低于2.2米的阳台部分向外推伸,做成可室内活动的“内阳台”,等于降低了实际使用面积的售价。不单靠住宅涨价来获取利润,要求开发商有很强的资金运营能力。绿地在融入全国过程中,

8、逐步从纯房产商转型为城市综合开发商。如果是单造住宅楼,与当地开发商比拼优势不明显;介入城市综合开发后,则可避开简单的价格竞争,而专注于物业的价值提升。2004年,绿地参与西安高新区的第二轮开发,当时的高新区房价已超过西安市中心,光是开发高档住宅,风险难控。于是,绿地投标了80万平方米的综合物业,包括甲级商务楼、大型商场、步行街、高星级酒店和住宅等,既售又租,用不同的开发周期和多样化回收方式,有效控制了资金平衡,也使与商业区毗邻而建的高档住宅卖出了好价钱,消费者也觉得物有所值。产品创新的背后,要有强大的技术实力。2005年,绿地通过与美国SOM设计事务所(金茂大厦的设计者)、上海建工集团等合作,

9、在南京鼓楼口规划建造450米超高层“绿地紫峰大厦”。之前,绿地既没造过超高层,也从未与国外的建筑大师真正打过交道,甚至不知怎样用对外贸易的方式去付设计费。凭着“争做第一”的信念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绿地派出总部的大批技术骨干,一路攻坚克难,终于让绿地紫峰大厦耸立在玄武湖畔,今年底,超五星级洲际酒店将入驻开业。国际合作拓宽了绿地的建筑视野,“连超高层也造过了”,绿地技术创新有了稳固的地基,每每引领各地楼市的设计新潮流。做一个不惧创新、勇于开拓、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建造当地市民喜爱的住房,是绿地一直奉行的开发宗旨,“靠近老百姓的需求”让绿地始终能在房地产业景气变幻和政策调整之间游刃有余,从容发展。给

10、员工一个事业发展的大舞台上海企业走出去,很多水土不服。特别是国企管理人员派往外地,常被视作后备干部的“锻炼之举”,在外干几年回来升职,就地扎根的情形很少。而在绿地集团,上海总部的干部争着抢着要出去“干一番大事业”,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缺项目而不缺想做事的人,让绿地转战全国市场,有了一支事业心强、充满激情的人才队伍。当年走出上海的第一个项目南昌绿地滨江豪园项目启动时,派出干部不习惯当地气候,洗的衣服数天不干,饮食口味又太辣,时间呆长了不免想家。然而,绿地给奖励给福利更给机会的激励机制,让这批干部渐渐干出了滋味。在上海,只能做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到了外地,就能管10亿元乃至30亿元级项目,天空开阔

11、了,舞台变大了,激起了绿地很多年轻人的事业雄心。绿地在各地的企业都不叫分公司,而叫“事业部”。2004年,西安“绿地世纪城”建设启动,29岁的陈军派出去任项目负责人。出去前,陈军只干过上海绿地科创大厦的项目经理,到了外面,却要管一个“地方上的大公司”,大到与政府洽谈,小到客户联谊,样样要自己来。5年过去了,“事业能锻炼人”,西安事业部扩大为西北事业部,陈军要管的范围更大了,覆盖绿地陕西、内蒙古和宁夏所有项目。事业心与荣誉感,是绿地给予外驻干部最独特的一种激励。责任明确,充分授权,让事业部总经理们能放手开拓。手中动辄是上亿资金的流转,项目涉及的当地部门与事务庞杂而琐细,考验着事业部总经理们的处事

12、应变能力,而做成了往往成就感十足,也有了社会地位。如今,绿地外地事业部的老总,大多担任当地省市上海商会会长,有6位还担任所在省市的人大代表、劳模。地产这种项目,授权越大,就越怕出事。绿地在知人善用的同时,加强和完善集团的激励机制和内控机制。工资福利待遇“重心下移”,奖励标准与工作实绩挂钩;给外派干部“约法三章”,不搞灰色交易,不走歪门邪道;总部建起了最先进的信息化中心,所有销售与财务数据可在总部实时监控,每天的销售面积和回款数,当天就能显现在张玉良的手机上。集团事业做大了,心中要想着做事业的员工。绿地人性化管理的原则中,外派干部若任当地事业部一把手,夫人即可“随军”,并享受补贴,其他干部每月可

13、回上海省亲。而帮助员工照顾好家庭,也成为绿地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上海家里的子女就学、老人看病之类的事,集团会及时送上关心,甚至援手相助。管理之道,在于机制的科学与灵活,更在于体制的变革与完善。绿地集团是一家多元投资的混合型国有控股企业,在解决了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之后,既避免了私企老板时时提防下属、难以放手的情形,也消除了一股独大国企的决策僵化、层级繁多的毛病,让绿地能够在决胜千里、做大做强的同时,不会染上“成绩多、毛病更多”的大企业之症。“绿地现象”的启示上海企业,如何打破“偏安一隅” 2009-08-27 01版:头版 主持人:本报记者支玲琳嘉宾:奚洁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教授)

14、,苏勇(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前期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对“走出去”至关重要支玲琳:8月24日本报头版重点报道绿地集团“走出去”的范例,引发了各界对“绿地现象”的思考。在“上海企业要走出去”的呼吁发出多年之后,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国企,绿地缘何能克服“惰性”,“走出去”并“落地开花”?苏勇:绿地能够走出去,首先是他们有压力,也有动力。毕竟上海地皮有限,要发展,自然会谋求对外扩张。这一点不可否认。不过反过来,绿地要走出去其实也有一些不利条件。比如,地产行业地域性很强,走出去要面临“人生地不熟”的考验;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但2001年绿地“走出去”的时候,在上海国企里面实力还不算很强

15、。但绿地为什么就能“走出去”,而且走得这么稳?我认为,关键是走出去的策略对头。具体分析来看,绿地前期做项目,重点选择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当时,绿地不去那些房地产已经炒得很热的地方“凑热闹”,也不和那些实力远超自己的地产商正面交锋,而是“避实就虚”,选择二线城市和地区“另辟蹊径”。这个策略,是绿地在充分考量了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作出的明智选择。因为一方面,在二线城市,无论从资金,还是运作经验来说,绿地都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绿地看到了当地政府想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迫切愿望。所以,绿地要走出去,这个落脚点是选对了。可见,前期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对于“走出去”至关重

16、要。奚洁人:要走出去,首先领导团队、领导核心要有现代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全局视角,以及对所在的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唯有如此,才能既做好服务全国,又能抓住其中的机会,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规划与项目。企业落地和文化落地并举,能做到的企业不多支玲琳:像绿地,目前的业务已经做到了21个省、35个城市,项目散布全国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管住、管好,这个确实值得研究。有不少企业成功走出去了,但是因为管理不善,最后不得不退回来。奚洁人: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二是领导团队的领导力。绿地曾经专门邀请我去谈企业文化和领导力建设,我觉得他们问题找得非常准。尽管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谈企业文化、企业领导

17、力,但不少流于口号、形式,甚至变味为只是搞些文化娱乐活动。但是绿地不一样,他们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地。像体现绿地服务社会价值理念的社会捐赠、拥军优属等工作,我看他们也不只限于上海,在每一个落地的城市,也都这么做。企业落地和文化落地同时并举,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他们说,每到一个地方,绿地人的行动就代表了绿地的形象。而这,正是企业文化的生动体现。领导力,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全球500强如今都在花力气抓企业领导力建设。事实上,这和企业文化须臾不可分。因为文化是纽带,通过它,可以传播企业的价值理念,可以理顺企业的流程机制,可以实现员工的战略认同,进而达到员工行为的自我约束。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

18、一定会注重把企业文化融合到领导力中去。在我看来,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软领导力。在这一点上,绿地正在做可贵的尝试。“国有企业民营化运作”的运作机制值得研究支玲琳:能够走出上海,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地产市场站稳脚跟,绿地的出击和反应能力,可见一斑。苏勇:绿地是我长期关注的一个企业。以前我曾经一直以为绿地是个民营企业,后来才知道是个国有企业。虽然它不是100%的国资,但毕竟还是国资绝对控股的。我认为它这种“国有企业民营化运作”的运作机制很值得研究。尽管它从股权结构上仍属国有,但它内部的运营机制,完全是按照民营企业的特点来操作。这样的好处是取长补短:既有国有企业管理规范、有序的优势,又有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自如

19、的特点,更能充分调动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我去考察过它在一些地方的项目,他们非常注重调动员工积极性,不仅是绿地的派出人员,也包括当地的聘用人员。这可能也是绿地能够一路走来的秘诀所在吧。“走出去”不能回避动力和机制这个现实问题支玲琳:解剖绿地这只“麻雀”,是为了给上海企业,尤其是国企“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毕竟,能够像绿地这样成功走出去,并且发展得这么好的企业,还是不多的。反观浙企,仅仅上海一地,他们“走进来”投资的企业就超过3万家。个中的差距,值得思考。上海企业,为什么总给人“偏安一隅”的印象?奚洁人:这里面有机制的问题,也有企业家自身境界的问题。企业家的素质和境界当然很重要,应该有创业精

20、神,就像小平同志说的,要大胆地闯。但是,“动力”机制更重要。比如,国企高管的任期一般也就四五年或略长一些,任期过短,往往也会造成一些领导人缺乏长远的考虑,甚至追求短期效应,急于出一些政绩。但“走出去”,又恰恰需要长远规划、战略布局。此外,还有如何考核等问题。因此,像这样的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苏勇:坦率说,现在上海企业在外地有影响的不多,甚至上海产品有影响的也不多。这和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不相称,需要引起重视。上海是国有经济的重镇。其实“走出去”并不很难,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会想,我为什么要承担这个风险呢?不走出去,也不会过不下去。的确,这就好比人一样,走在马路上,可能花盆会掉下来;不走出去,呆

21、在家里,总归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我们在呼吁“走出去”的同时,不能回避动力和机制这个现实问题。“走出去”不仅要作战略引导,激励制度还须跟上支玲琳:上海企业走出去,究竟该如何打开局面?希望绿地案例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破题性的启示。奚洁人:“走出去”需要号召,但更需要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分类、调研工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我认为,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走出去,不是所有行业都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企业家都知道该如何走出去。因此,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家人群,可以做些分类研究。要做到典型调研和整体调研相结合,这样才能从“点”和“面”两个方面,给予切实指导。苏勇:从政府的层面,我

22、认为可以和地方政府多做一些沟通、联络的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搭建一些平台。这个非常重要。很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走出去,就是觉得上海的商业秩序比较规范。但到了外地,原本说得很好,可过了一两年,领导班子一换,以前说的都不作数了。所以,政府层面要做这样的沟通,让企业走出去有安全感。此外,“走出去”就意味着开拓,开拓就必然存在风险,所以一定要激发企业领导者的动力。我们能不能针对国有企业的走出去,出台一些鼓励措施呢?比如在合并报表时,能否在税收制度上有一些优惠,对关键人物能不能有一些激励?毕竟,“不做,基本不错;做了,可能犯错”,这是客观的道理。这个时候,我们的激励制度一定要跟上。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的优势就在这里:天生就有这种动力,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发展。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把上海国企“走出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话,那么今后不仅需要在战略上做引导,也要有一些具体措施加以扶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