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测试题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测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汗(_) 机杼(_) 燕山(_) 朔气(_) 金柝(_) 胡骑(_) 傍地走(_) 鞍鞯(_) 理云bn(_) pi(_)头 雄c(_) 阿z(_)二、语言表达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旦辞爷娘去(_)(2)惟闻女叹息(_) (3)出郭相扶将(_)(4)木兰不用尚书郎(_) (5)朔气传金柝(_)(6)策勋十二转(_)(7)军书十二卷(_)(8)赏赐百千强(_)3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正确的意义。(1)将军百战死(
2、_) 出郭相扶将(_)(2)不闻机杼声(_) 万里赴戎机(_)三、选择题4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气氛的紧
3、张,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四、句子默写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五、综合性学习7同格中学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方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_。(2)(拟写对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围绕“爱国”主题,对出上联。上联:_,_;下联:立大志,敢教日月换新天。(3)(探究信息)阅读下面
4、一则材料,从中探究出主要信息。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房屋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由文艺书写。_。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
5、能辨我是雄雌?(节选自木兰诗)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愿为市鞍马(2)出郭相扶将(3)著我旧时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1选文共4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概括前两个层次的故事情节。第一层(第段):_第二层(第段):_第三层(第段):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的才智。1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13联系全诗,简要评价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后,完成下列习题新木兰辞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拾起
6、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决意女扮男,只身闯深圳。东市剪长发,西市买西装,南市练举止,北市学粗腔。旦辞爹娘去,暮色下车忙,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车站人流闹嚷嚷。旦辞车站去,暮坐办公室,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白领手机叮当响。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同事喜合作,领导频表扬。总部见总裁,总裁走上前。肩膀拍三拍,奖赏十万元。总裁问所欲,木兰不贪钱与权,愿还女儿身,业绩超以前。上司闻她回,满脸是迷茫。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开我公司门,坐我电脑旁。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
7、黄。东风习习来,满室飘清香。出门看客户,客户皆惊忙。交往一两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4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15作为一个硕士生,在家乡无用武之地,只能离别家乡,闯荡异乡,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用工制度上存在怎样的弊端?16倒数第二段“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两句中,你能揣测一下“女士”和“男士”的心态分别是什么吗?17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
8、启示?(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八、作文18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1k hn zh yn shu tu j bng jin 鬓 辔 雌 姊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注意“汗”应该读二声,“骑”在这里应该读“j”,“鬓”笔画数较多,要认真书写。2 (1)早晨 (2)只 (3)外城 (4)不愿做 (5)北方 (6)记功 (
9、7)很多卷 (8)有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朔”在这里是“北方”的意思;“十二”是虚指,“很多”的意思;“强”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有余”的意思。3 (1)将领 /扶持 (2)织布机/ 战争【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作答时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机杼”是一个名词,意思是“织布机”;“戎机”在这里指代的是战
10、争。4A【解析】将军与壮士们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凯旋归来。该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5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B.反问,这里用反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选项错误。故选B。6 (1)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柝”“勋”“戎”“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
11、答时要注意字形。7(1)示例:图片展览式。将同学们搜集到的爱国主题图片资料、实物等进行展览,并让同学们写观后感。 (2)上联:树雄心, 誓把青春献祖国; (3)示例: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方案的能力。此题可以从收集相关资料,具体活动方式,活动反思交流等方面来作答。(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观察下联的结构可知,应该用两个动宾关系的短语来组成上联,突出人们为了祖国未来而奋斗的雄心壮志。(3)这道题目
12、考查的是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这段文字主要讲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从精神方面和文艺创作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注意对联要求:(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8 (1) 买 (2) 扶持 (3) 穿 9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10当窗/
13、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1 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木兰辞宫还乡与亲人团聚 12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13示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了她孝顺、勤劳、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解析】【分析】选自乐府诗集 作者:郭茂倩 年代:宋参考译文: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
14、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8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著”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穿”的意思。9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
15、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傍”“安”“辨”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当窗”“对镜”是句子的状语,在后面要停顿。1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高度概括了木兰的征战生活。
16、“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执意回家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述了与家人团聚的情景。12此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分析。古人写文章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句的意思来分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赴”体现了路途的遥远,“度”体现了路上的艰难。“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意思是: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传”和“照”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
17、艰苦战斗生活。1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木兰替父从军表现出她的深明大义,她是一个孝顺和勇敢的人,也是一个不图功名利禄的人,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即可。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得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
18、意赅,尽量不要重复。14木兰女扮男装,只身闯深圳,大获成功。15因为木兰是女儿身,各个单位都不接收她;在用工制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16女士: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不想被木兰比下去;男士:暗自给自己鼓劲、加油,力争赢得木兰的好感、青睐。17“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解析】【分析】14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仔细阅读原文可知,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木兰,主要情节是“只身闯深圳”,结果是“业务节节上”“领导频表扬”,可据此进行概括。15
1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可知硕士生闯荡异乡的原因是用人单位“嫌是女儿身”,即用工制度的性别歧视。16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想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女士打扮的目的是不让木兰把自己比下去,男士则是为了赢得木兰的好感。17启示类是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
20、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从木兰的经历可知,只要是自己努力,女子也会成就一番事业,正如戏曲花木兰中的经典名句所说“谁说女子不如男”。18参考例文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你是历史长河中最亮的那颗星,照亮黑暗的大地;我是一粒平凡的尘土,仰望着你。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你是我最欣赏的人。我欣赏你的至死不懈。你在1958年8月时,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研究原子弹的制造原理。二十八年间,你不曾说过放弃,始终站在第一线。最终,你成功了,当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上空爆炸,升腾起一朵蘑菇云是,你让中华民族
21、站起来了!那时,你笑了。是你的至死不懈,转变了中国历史。之后,你依旧坚持,在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你的这种精神让我颇为欣赏。我欣赏你那句“我不能走。”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在“平沙无垠,夐不见人”的荒漠中,在马革裹尸的战场上,都有你的身影。你不畏艰险,在荒漠中进行试验。风,吹乱了你的头发;沙,染脏了你的衣裳。你不在乎。在你做了院长后,一次核武器实验,井下有一个信号测不到,大家劝你回去时,你坚定的说:“我不能走!”短短四个字,表现了你那极高的责任心,表现了你那中国男儿的品格。只有四个字,却让我的心也颤抖了。邓稼先啊,是你,教会了我,负责。我欣赏你的爱国之心。你把自己的生命都献
22、给了祖国。在你眼中,祖国大于一切,没有什么比祖国更重要。在杨振宁与你见面,他问你有关工作的问题时,我感受到了你的犹豫,在民族感情与友情之间,你又该如何权衡?最终,你没有明确说出,直到等来周总理批准的那一刻,你才告诉他,中国的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此时,我抑制不住的落泪了。你的爱国之情,难以用文字表达。我欣赏你的爱国之情。邓稼先,如果一切从头开始,你仍会没有彷徨,毫不犹豫地走你走过的路,对吗?【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章的提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以写历史人物,还可以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然后分析“欣赏”的原因:他的美德、他的睿智、他的个性。点睛: “追问法”是命题作文常见的写作方式,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此题可以用追问法行文立意,首先明确“欣赏”什么,然后明确为什么“欣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