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39.48KB ,
资源ID:422504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25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时作业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时作业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

1、课时作业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4.1 课时作业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A呈多边形 B呈带状C呈环形 D呈团状2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A在山区受地形的影响,村落沿河谷而建B平原开阔平坦,便于农耕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12.【解析】第1题,观察村落的形态可知。第2题,在山区,山前的冲积扇、洪积扇和河谷地带,较适宜聚落的发展。【答案】1.B2.A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34题。3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资源贫

2、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解析】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答案】D4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河流 B气候C资源 D地形【解析】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发展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表现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答案】D“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瓢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结合下图回答56题。5这是一段野外考

3、察游记,影响文中“千脚落地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河流 D土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民居的影响。由材料可知,此地多为山地,“千脚落地式”房屋的形成是受地形的影响。【答案】A6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可能是()A团聚状 B条带状C网状 D棋盘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当地地形为山地,聚落依山依河分布,呈条带状,B正确;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呈棋盘式、团聚状或网状。【答案】B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78题。7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解析】河流流向通常可以从

4、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势变化来判断,但图中主要河流流经地区,无法从等高线变化来判断地势特征,只能根据河流两侧的支流流向判断为从西南流向东北,河流支流总是从与干流呈锐角的河道注入干流的。【答案】A8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线和线两个方案,线方案与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高【解析】比较两条线路,可以看出线和线长度相差不大,且坡度都较缓,跨越同样多的等高线,但是线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没有经过河流(支流),不用修建桥梁,同时又不占耕地。图中没有显示居民点状况。 【答案】C下图为某铁路所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

5、回答910题。9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10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铁路运输量少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C公路运输成本低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910.【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第10题,山区地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修建铁路成本高,运营难度大,故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答案】9.C10.D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约1 318 km,于2012年通车运营。读图,回答1112题

6、。11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以桥代路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建设成本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污染A BC D12下列对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有利于跨城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南北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加剧大气污染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A BC D1112.【解析】第11题,京沪高铁途经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节约原本紧张的土地资源,同时也避免了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第12题,高铁建成后,必然会加强两大城市群间的联系;同时,由于各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利于跨城就业;交通的便利必然增加了就业

7、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答案】11.C12.B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14题。13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1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沿断层线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 BC D1314.【解析】第13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14题,结合图例及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可知,居民点不仅分布在铁路沿线,而且河流沿岸地区也有分布,故可判断其分布特点。【答案】13.C14.A

8、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12月初,四川省政府通过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投入81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基本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初步构建“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材料二下图为四川省西部某地区交通线路规划示意图。(1)与平原相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的选择、交通运输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2)四川省在该省的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为主,原因是_。(3)分析材料二图中信息,判断评价该规划图中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a处_,理由_。b处_,理由_。(4)该交通线

9、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2)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通向大城市的地形平坦地区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第(4)题,在进行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地经过居民点。【答案】(1)方式线路(2)公路四川省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3)不合理地形平坦的地区,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16读“

10、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A处的聚落形态及其形成的条件。(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_,大致呈_状分布。分析A、B、C、D四处的聚落中_处的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说出理由。【解析】第(1)题,A处位于山区河谷地带,聚落形态应为条带状。第(2)题,B处位于平原地区,聚落大多呈团块状,而且密度大。从图中信息看,C处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有煤炭资源,易发育为城市。【答案】(1)条带状。条件:位于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地势相对平坦。(2)大团块C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势平坦开阔,水源丰富。4.2 课时作业1下图是1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

11、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推测()A13世纪比现代暖B13世纪比现代冷C1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示亚热带北界13世纪较现代位置偏北,说明13世纪比现代温暖。图示13世纪的郑州位于温带地区,南京位于亚热带地区。【答案】A2015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辐射的方向),完成23题。2中,能表示温室效应过程的是()A BC D3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下列会导致C

12、O2浓度上升的是()A利用太阳能、风能B植树造林,增加植被C采用节能技术D大量使用矿物能源23.【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变暖的原理、原因。第2题,温室效应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偿还、保存热量的现象。图中表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第3题,CO2浓度上升,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毁林有关。植树造林、利用新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均会降低CO2浓度。【答案】2.C3.D读图,回答45题。4与由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地震频发B华北旱情加重C地中海海面缩小D斯里兰卡国土面积扩大5人类应对上述变化的正确思路是()A推行低碳生产消费B改变大气环流C改变太阳辐射状况 D淘汰化石燃料45.【

13、解析】本题组通过景观图的变化考查气候变化及其解决措施。图示由a到b,植被景观向较高纬方向偏移,说明气候变暖。第4题,气候变暖,使我国华北地区旱情加重,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减少。气候变暖与地震无关。第5题,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原因,因此应针对人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推行低碳消费。淘汰化石燃料不现实,目前只能是减少其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答案】4.B5.A读表,回答68题。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

14、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6.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解析】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其“贡献”最大。【答案】D7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

15、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质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了,究其原因是大气的逆辐射增强。【答案】D8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解析】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大,今后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B下图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911题。9M点的值可能是()A0.4B0.8C1.2D1.6【解析】从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来

16、看,M外的等值线小于1.5,且该处为大兴安岭山脉,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故M处的数值在0.51.0之间。【答案】B10导致图中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解析】两地分别在长白山的东西两侧,其中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从而导致降水存在差异。【答案】C11N地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解析】N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海拔相对周边地区较高,蒸发量相对较小,干燥度也比周边小,使得等值线向南凸。【答案】A读下图,回答1213题。注:圆形大小

17、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解析】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日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答案】C13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18、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A BC D【解析】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的温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答案】D1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材料二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

19、失的可能性非常大。(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_期和相对温暖的_期的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_中。(2)造成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快速后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冰川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山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至少列举2条)(4)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以及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危害、原因和对策。第(1)题,冰期时,气候寒冷,冰川广布;间冰期时,气候温暖。图中的虚线是冰期与间冰期的温度界限,高于此线气候温暖,为间冰期,低于此线气候寒冷,为冰期。明确了这些知识,据图回答即可。第(2)题,冰川退缩的原

20、因在于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碳排放和毁林。第(3)题,山区冰川融化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沿海地区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进而造成沿海低地被淹没,影响沿海设施功能、陆地排污受阻、土地盐碱化、风暴潮加剧、海岸线遭侵蚀等现象。第(4)题,此现象是气候变暖造成的,因此所采取的措施应针对变暖的原因分析。【答案】(1)冰间冰间冰期(2)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3)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任答2点)(4)减少矿物

21、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任答1点)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表示下表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将数字填在相应位置。沿海低地被淹没燃烧矿物燃料毁林极地冰川融化A_,B._,C._,D._。(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这将会对我国沿海经

22、济发达地区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为。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预防海平面上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减少碳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另一方面要应对海平面上升(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洪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答案】(1)(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任答2点)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修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防止内涝等。(任答2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