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26.37KB ,
资源ID:420941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09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 必修3一.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 必修3一.docx

1、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 必修3一必修3(一)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学案目标1.识记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中的各知识考点。2.掌握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准确判断文言活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3.全文背诵并默写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掌握易错难写的字形。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于国也(1)直不百步耳_(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4)涂有饿莩 _劝学(5)輮以为轮 _(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_(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8)君子生非异也 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_(2)不违农时:_(3)数罟不入洿池:_(4)涂有饿莩

2、:_(5)非我也,岁也:_(6)谨庠序之教:_(7)申之以孝悌之义:_劝学(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9)金就砺则利:_(10)不积跬步: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今义:形影孤单之人。(2)河内凶古义:_今义:泛指一切河流。(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今义:一般行走。(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_今义:保养身体。劝学(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知识、学识渊博。(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8)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今义:

3、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4解释下列多义词寡人之于国也(1)发(2)加劝学(3)绝(4)假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寡人之于国也(1)养生丧死无憾:_(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5)谨庠序之教:_(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_(7)填然鼓之:_劝学(8)故木受绳则直:_(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10)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2)以(3)而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4、和用法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以为轮(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定语后置句:(4)宾语前置句:(5)省略句:怎样推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上)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 (1)养生丧死无憾:_(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

5、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_(4)谨庠序之教:_(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总结规律: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其中的“军”,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在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

6、语,但不能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其中的“亲”“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亲近、远离。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判断方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如“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其中的“见”“至”,动词活用为名词,见到的

7、景象、到达的人。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用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登高望远。”其中的“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处的地方。四、名词作状语的判断方法名词作状语一般出现在动词前面(名词动词)。如 “大江东去”“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日夜望将军至”。如果名词后面没有动词,则有可能是名词用作动词,例如:“吾将沿江而下。”其中的“下”,向下走。随堂训练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1)寡人之

8、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译文:_(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译文:_(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_(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_(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听课记录:基础知识精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金就砺则利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狠、残忍)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B非我也,岁也(年成)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供养活着的人)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验、检查)弃甲曳兵而走(逃跑)D金就砺则利(磨刀石)君子博学而日参

9、省乎己(广泛地学习)3和“择善而从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蟹六跪而二螯4下列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耽误)B涂有饿莩(饿死的人)C申之以孝悌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D金就砺则利(连词,表承接)6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河内凶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察邻国之政D蟹六跪而二螯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故木受绳则直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8下

10、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且焉置土石课外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

11、,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徯:等待。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系累:束缚,捆绑。重器:指贵重的祭器。旄(mo)倪:旄,通“耄”,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面而征东面:面向东B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动词,扩充一倍10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斧斤以时入山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王好战,请以战喻A BC D11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是动天下之兵也A BC D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C孟子认为诸

13、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译文:_(2)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译文:_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必修3(一)知识整合1(1)通“只”,只是、不过(2)通“毋”,不要(3)通“斑”,头发花(4)通“途”,道路(5)通“煣”,使弯曲(6)通 “又”,再(7)通“智”,智慧(8)通“性”,资质、禀赋2(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耽误

14、(3)细密的网;池塘(4)饿死的人(5)年成(6)学校(7)尊敬父母,敬爱兄长(8)验、检查;省察(9)磨刀石(10)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步”3(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黄河。(3)逃跑。(4)供养活着的人。(5)广泛地学习。(6)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7)寄身、托身、容身。(8)文中指蟹腿。4(1)打开、开启征发、征调开放出发兴起、崛起发作、抒发表现、显露头发启发(2)更、更加夸大、超过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施予、给予增加益处、好处施用、施加胜过(3)挣断、断绝横渡隔绝绝交停止、中断奇异、独特极、非常(4)借助假装借给宽容临时的、代理的假期假如5(1

15、)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2)名词作动词,种植。(3)读“wn”,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4)名词作动词,穿。(5)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6)名词作动词,归罪、 归咎。(7)名词作动词,敲鼓。(8)形容词作动词,变直。(9)名词作状语,每天。(10)形容词作名词,高处。(11)名词作动词,游水。(12)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6(1)衬字,无实在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百姓(2)介词,用按时凭借把,用把(3)却,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地,表修饰关系如果,表假设关系就,表承接关系不译,表并列关系7(1)(2)(3)(4)(5)重点突破(

16、1)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2)读“wn”,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3)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4)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办好。(5)名词作状语,每天。(6)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随堂训练(1)我对国家的治理,算是尽了心啦!(2)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黄河以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3)大王您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百姓多于邻国了。(4)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巩固提

17、升1CA.“直”通“只”,只是、不过;B.“无”通“毋”,不要;D.“知”通“智”,智慧。2A凶:荒年,谷物收成不好。3C“择善而从之”中的“而”表顺承,C项中的“而”也表顺承。A.地,表修饰关系。B.而且,表递进关系。D.不译,表并列关系。4BA.名词作动词,种植。C.名词作动词,穿。D.形容词作名词,高处。5D就:接近、靠近。6CA.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B.寄托:古义,寄身、托身、容身;今义,托付或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D.跪:古义,文中指蟹腿;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7BA.名词作动词,击鼓。B.形容词作动词,变直。C.名词作动词,游水。D.名词作动词,穿。8DA.衬字,无实在意义;助词,的。B.如果,表假设关系;却,表转折关系。C.介词,用;介词,凭、仗着。D.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何”,译为“在这里”“在哪里”。9B“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10D为介词,“凭借”“用”;为介词,“按照”;为连词,“来”。11A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