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21KB ,
资源ID:420675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067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读书笔记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读书笔记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精品.docx

1、读书笔记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精品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篇一: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文杨绛杨绛一家人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

2、,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

3、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

4、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来北京。我就请

5、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

6、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

7、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

8、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

9、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杨绛敬序二一年五月四日(此文为钱钟书手稿集序,主标题为编者所加。钱钟书手稿集,商务印书馆出版)林语堂与英语教学电视剧京华烟云正在热播,知道林语堂是一代文学大师的人很多,知道林语堂曾任二十年代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的人不多,知道林语堂对中国英语教学之贡献的人就更少了。林语堂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说:据我所知,那些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水浒、三国看来的,仅仅靠一学年五、六十页的课本是学

10、不好国文的。英语也是这样。林语堂在美国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回顾哈佛大学的生活,林语堂曾这样感慨:“哈佛大学就是卫德诺图书馆,卫德诺图书馆就是哈佛大学。”在林语堂看来,“世界上最理想的大学就是一座山林,学生就是这山林里的猴子,自由地采摘满山的野果。”无论哈佛大学的教授,还是五四时期北大的教授诸如胡适、陈独秀,他们给学生的东西很少,他们不是教师,而是导师,是在书山、学海里为学生充当向导的老师,他们仅仅让学生明白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他们用精神影响学子的态度,而绝对不是满堂灌。“哈佛大学就是卫德诺图书馆,卫德诺图书馆就是哈佛大学。”五四时期

11、的北大又何尝不是如此?而今天的北大离世界一流大学已经很遥远了,课上满堂灌,课下抄笔记,考试考笔记。有学者把“大一”戏称为“高四”,高中三年的延续。图书馆里大师的作品崭新如初,武侠、言情书籍不出一年就翻成了破烂,高等学府的学子与市井之徒同趣。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说,“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此言既出,经济学界哑然。哲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会超过5人吗?中国的学生从6岁步入校门到30岁博士毕业,是考生,而不是学生,忙于考试,无暇读书。一个忙于考试无暇读书的孩子难成大器。一个忙于考试无暇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林语堂的后半生旅居美国,其文学作品大都是用英语写作。京华烟云的原著是,目

12、前在国内流行的是70年代台湾作家张振玉的翻译版本,并非林语堂的原著。要感受原汁原味的魅力,只有读英语原著。今天学英语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倘能像学英语的犹太人将36万字的英文版圣经读10遍、20遍那样,将36万字的读10遍、20遍,若巴金读古文观止,若茅盾读红楼梦,若王明读资本论,这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可在一年内词汇量过万。有一家调查机构从大量的统计资料中发现,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大都集中在4千6千词汇量,篇二: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

13、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

14、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

15、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

16、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

17、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

18、致不相上下。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

19、,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

20、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杨绛敬序二一年五月四日(此文为钱钟书手稿集序,主标题为编者

21、所加。钱钟书手稿集,商务印书馆出版)风华绝代钱钟书:数学15分被清华校长破格录取、风华绝代钱钟书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代就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1933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战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后相继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的极致的。他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

22、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待出版者还有宋诗纪事补正,等等。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他参加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并翻译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60年他又参加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的工作。到1972年,他从干校返京后又于1974年参加了英译工作,终于使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得以出版。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今年11月是钱钟书先生100周年诞辰,作者撷取钱老一生中的几个片段,以飨读者。被清华校长破格录取钱钟书,生于江苏无锡世家,科学家钱学森、学者钱穆都是出自

23、这一家族的名人。钱钟书之名的由来,在于他周岁时抓周抓到了一本书,因而取名“钟书”。也许是天意吧,他也就名副其实,一辈子“钟情于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钟书。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一入清华,钱钟书便开始开创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钱钟书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做笔记。他的同学饶余威

24、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他才开始做读书笔记。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都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他著书时,主要是参考读书笔记。从1939年到1942年完成的颇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谈艺录,采用了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原因就在于利用读书笔记之便。1972年3月,开始偷着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巨著,主要资料来

25、源就是钱钟书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熟悉钱钟书的学者都认为,他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几十年前读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外国学者说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钱钟书先生尚且做读书笔记,对于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做笔记就更为必要了。钱钟书是博学的。到清华后,他立志“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他的博学,使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成了老师的“顾问”。吴宓教授就曾推荐他临时代替教授上课,所有课上涉及的文学作品他全都读

26、过。钱钟书还有读字典的兴趣,而且深得其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大百科全书他都挨着字母逐条读过,并时时读得开怀大笑。在清华,他勤奋刻苦,几乎足不出户,也很少参加学生活动。他的同班同学许振德在水木清华四十年一文中回忆说:“钟书兄,苏之无锡人,大一上课无久,即驰誉全校,中英文俱佳,且博览群书,学号为八四四号,余在校四年期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钟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著名学者吴宓曾对其有一段很高的评价:“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吴宓的这一

27、称赞,使钱钟书便因此而获得了“清华之龙”的雅称。在清华,他还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期间,清华大学在文史方面聚集了许多著名的教授,如文学家朱自清、哲学家冯友兰、版本学家赵万里等,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一代大家。但钱钟书却并不屈服于这些权威,他时常会在谈话中批评和纠正他们的一些失误,见解之独到,论断之深刻竟使这些大家对其刮目相看。在清华,文史方面的几乎所有专家都被钱钟书品评过一番。郑朝宗在怀旧中说:“他随时都在动脑筋,读书的时候是他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每读完一书,其精神实质全被吸收。最难得的是好学不倦,不论处什么环境都手不释卷。他好比一个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种的美味都要尝一尝

28、。”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此言极是。逸事钱钟书被窝里吃蛋糕1994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当时,钱钟书和他一样,也因病住院了。夏衍便让女儿给钱钟书送去一块蛋糕。钱先生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在病床上吃蛋糕。偏巧在这个时刻,一名摄影记者悄悄溜进病房,跪姿偷拍。开始拍时。钱先生背对记者,没有理会,大嚼如初。渐渐地,这名记者胆大起来,转到钱先生的正面拍摄:措手不及的钱先生为了保护尊容,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进去,全然不管奶油弄得满被子,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梦中情人唐晓芙一次座谈会上,一名记者见到崇拜已久的钱钟书,便不失时机地提问。关于围城,他问道:“为什么围城

29、中的唐晓芙下落不明?”钱先生笑着答道:“人生不多的是?下落不明?的情形吗?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首碰面,明天各分东西,而我的影像,在你们的脑中逐渐模糊,不就是?淡出?的一个例子吗?”这名记者追问:“围城中每一角色,都被冷嘲热讽过,唯独唐小姐例外,偏偏她又是?淡出?的,这两者中间,有什么关系吗?”钱先生忙不迭地说:“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吗?”逗得满堂开怀大笑。许眼变化图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许振德:当时,许振德爱慕班上一个漂亮的女同学,上课时,眼睛总随姑娘的身影而转动,暗递秋波,这种情景,被钱钟书发现:他便提笔。在笔记本上画上许多许振德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图,题名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即将此画递给其他同学。一时成为笑谈。钱钟书:把读书做到极致在许多人心目中,钱锺书先生是一尊神,我们在不止一处见过“泰斗”的名头,但只在他的纪念文集上看到“昆仑”二字,后者似乎更具重量与体积。不过,若是钱先生九泉有知,一定不会同意,他一生最厌浮名虚誉。其实,他就是一个读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