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4.82KB ,
资源ID:41883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883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种树郭橐驼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种树郭橐驼传.docx

1、种树郭橐驼传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一、 柳宗元生平: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

2、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直接威胁上层统治的政治问题而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擅权。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

3、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信奉传统的儒学。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唐开元年间始设,以考拔能文之士。),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管校对的),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

4、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蓝田县在今陕西,柳宗元就做过这个职位。大概和县令差不多。),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制度是监制百官,安史之乱后,外则藩镇割据,内则宦官专政,御史很难在他们势力范围之内行施监察权。),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p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

5、,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州的长官为刺史,刺史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职权,朝廷往往安置闲散官员。),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

6、,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

7、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十年后又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任上病逝。二、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几件好事1、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

8、奴。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2、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

9、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3、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

10、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二、 写作背景: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它是“稗官之属”,把它当作小说来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更进一步说它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

11、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参加的“永贞革新”的先声。“永贞革新”是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为打击宦官势力而进行的一场斗争,柳宗元、刘禹锡是这一革新运动的核心人物。虽然王叔文集团执政仅146天,参预者均遭贬斥,但他们实行的改革措施,如罢宫市、出宫女、限制进奉、减免租税等,在当时是深得人心的。柳宗元为他的政治理想和追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被一贬再贬,年仅47岁就死在柳州任三、 译文与赏析1、 郭橐(tu)驼,不知始

12、何名,病偻(l),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译文:郭橐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驼”。橐驼:骆驼。始:最初。名:叫名字。病:生病。隆然:指脊背高起的样子。伏行:俯下身体走路。有类:有些像。者:的样子。故,所以;乡,乡里。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称呼。乡人因形取号,嘲讽残疾不该。2、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译文: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当然很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之:代词,指起外号事。名我:给我起这个名字。

13、名,起名,动词。固:本来。当:恰当。因:于是,就,副词。舍:舍弃。其名:他原来的名字。谓:称为。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自己敢于接受,表现豁达自信。第一段,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来历。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这里面要注意三点。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

14、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

15、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3、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译文: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以及种植果树出卖水果的富豪人家,都争着接他到家中雇用他。业:以为业,作动词。为:修建。观游:观赏游览的园林。观赏游览的园林卖果者:指种树卖水果的商人。争迎取养:“争相迎取(驼于家)而养之。”(古文观止注)意谓争相雇请他。介绍住址。介绍职业。“豪富人”及“卖果者”争相雇请,侧面描写种树技术高超。4、视驼

16、所种树,或迁徙(x),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译文:大家看到橐驼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或:有时。移徙:指移植。徙:迁移。硕茂:高大茂盛。早实:早结果实。实,结果实,动词。以:而且,作用同“而”。蕃:多。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窥伺:偷偷地察看。效慕:摹仿。莫:没有谁。如:赶得上。“豪富人”及“卖果者”争相雇请,侧面描写种树技术高超。正面描写种树技术高超。再作比较,反衬技艺高超。第二段,介绍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

17、,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5

18、、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译文: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木:树。寿且孳: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天: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致:使获得。性:树木的本性。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介绍种树经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既总括了种树的经验,又暗示了全文的主旨。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译文: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

19、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凡:凡是,表示概括。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本:树根。欲:要。舒:舒展。培:培土。故:指用原有的土。筑:捣土。密:结实。介绍种树要领。7、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译文: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既然:已经这样。已:(做)完了。勿动:不要再动它。勿虑:不要再担心它。去:离开。顾:回头看。其:如果。莳:种植

20、。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若:像。子:抚育子女。置:放下。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则:那么,连词。者:助词,无义。介绍管理树木的经验。以上申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8、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译文: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不害其长:不妨害它的生长。其,它们。而已:罢了。硕,使壮硕。茂,使繁茂。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实,果实。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早,使提早。蕃,使多以上申述“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21、”。9、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译文: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则:就,连词。不然:不是这样。“拳”:通“蜷”,蜷曲。土易:更换新土。若则,如果那么(就)。焉:句中语气词,无义。不是“其本欲舒”。不是“其土欲故”。不是“其培欲平”。10、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译文: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

22、,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苟:如果。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爱之太殷:爱它太深。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甚者:更严重的。爪其肤:用指甲划破树的皮。爪,用指甲划。以:来,连词。验:检验。生枯:活着还是枯死。疏密:指树筑得是松是实。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日:每日,一天天地。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不是“勿虑”。不是“去不复顾”。不是“勿动”。不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11、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译文: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其,那。实,实际上。不我

23、若:不若我,不及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若:及,赶得上。说明“他植者”“莫能如”的原因。第三段,写郭橐驼介绍种树的经验并说明别人不如他的原因。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上下两节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

24、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

25、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四段。12、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译文:问的

26、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道:指种树的经验。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百姓。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而已:罢了。转入正意。先表示谦虚。13、然吾居乡,见长(zhng)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译文: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长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烦其令:多发他的命令。烦,繁多。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

27、。而:但。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再进行类比:以“他植者”类比“长人者”。“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14、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尔植,督尔获,早缫(s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n)。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译文: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官命:官府的命令。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勖:勉励。植:栽种。督:督促。获:收割。缫: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

28、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字:养育、抚育。而,你,你们。遂而鸡豚: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聚之:召集百姓。木:梆子。为男耕“烦其令”。为女织“烦其令”。为持家“烦其令”。使听官令,“若甚怜焉”。15、吾小人辍飧饔(sny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文: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这样比较,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吾小人:我们小百姓。辍飧饔: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

29、饭。以:来。劳吏者:慰劳官史的。且:尚且。暇:空暇。何以:以何,靠什么。蕃吾生:蕃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性,生命。病:困苦。怠:疲倦。若是:像这样。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其:大概,语气词。类:相似。“而卒以祸”。即“爱而害之,忧而仇之”。第四段,写郭橐驼把“长人者”与“他植者”进行类比,指出地方官吏好像是“爱”民,其实在害民。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

30、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16、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译文:问的人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

31、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嘻:叹词,表示高兴。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养,治理;人,百姓。传:为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戒:鉴戒。“养人”也要“顺天致性”,才能“蕃其生而安其性”。鉴察御史里行的口气。第五段,最后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