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99KB ,
资源ID:4170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70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都成世界历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都成世界历史.docx

1、都成世界历史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一 二月革命(1) 背景:(2) 时间:(3) 结果二 十月 革命(1) 背景: (2)领导者和参加者:(3)经过:(4)结果:(5 )巩固政权的措施:。(6)十月革命的性质:(7)主要特征:(8)十月革命的意义:(9)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10)十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关系: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实施新经济政策(经济上)1.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2.时间: 3.实施目的: 4.内容(特征):5.实施意义: 6.评价:(二)成立苏联(政治上)1.成立背景时间: 2.最初成员: 3

2、.扩大: 4.政治意义:(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1924年,列宁逝世。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社会主义工业化(1)时间和方式:(2)重点:(3)成果:(5)结果:(苏联工业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2.农业集体化(1)时间:(2)目的和方法:(3)成果: (4)出现的问题: 3.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标志:(2)模式的特征:(3)形成的背景(4)评价:(5)教训:(6)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 巴黎和会1. 召开目的:2. 持续时间:3. 参加国家及地位:4. 主要内容5. 和会的性质:6. 结果:7

3、. 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及结果:二凡尔赛和约1. 时间:2. 内容:3. 说明: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三 国际联盟的建立1. 时间:2. 宗旨:3. 提出:4. 操纵国:5. 实质:三华盛顿会议1. 背景:2. 时间:3. 参加国及主导国:4.内容: 5.结果: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 2.实质:3.评价4.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 5.启示: 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一 “繁荣”及其崩溃1.出现繁荣(相对稳定)的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 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2.时间:1924-1929年3.突出国家及表现:美国,在汽车

4、、电气、钢铁和建筑业方面出现了高涨4.结果: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二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大危机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下,引起生产的相对过剩。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交易所股票暴跌。3.时间:1929-1933年4.特点:(1)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工、农、商、金融等一切经济 领域。(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3)破坏性特别大:从资本主义工业下降和世界贸易缩减情况可以看出。5.危机的影响:(1)广大劳动人民极寒交迫,流离失所。(2)

5、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6.资本家的本性:残忍、冷酷、唯利是图,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7.对中国的影响:造成中国和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日本为转嫁危机而加大侵华力度。8.各国解决危机的办法:美:实施罗斯福新政。日本、得国:对外扩张,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三 罗斯福新政1.背景:(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2.新政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2)根本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内容:

6、(1)工业: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中心措施是通过,。(2)农业:调整农业政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3)金融:恢复银行信用。(4)公共工程:筑路、架桥、植树。解决失业救济问题。4.中心措施:是通过,。5.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6.新政的影响和成效:直接作用:(1)经济方面: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3)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7、意义。为美国参加二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7.说明的问题: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国家制定政策和法规的依据,这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缓解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 納粹政权的建立和统治1.法西斯、纳粹的含义及实质:法西斯一词来源于古罗马,是权力的标志。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缩写。实质:对外侵略扩展。对内实行独裁。2.德国纳粹政权(法西斯)建立的原因:(1)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引起德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2)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人们的不满,展开欺骗宣

8、传,获得广泛的支持。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3.欺骗的表现及结果:(1)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2)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3)加紧勾结军队(4)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结果使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4.纳粹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5.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6.独裁统治的表现:(1)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2)解散一切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和迫害进步人士。(4

9、)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5)疯狂迫害犹太人二 反犹狂潮 1.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原因:(1)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2)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里上,思想上 极其厌恶犹太人。(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姑息纵容纳粹2.迫害犹太人的表现:剥夺犹太人的大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得担任公职,不得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不得与雅利安人通婚等3.结果: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爱因斯坦)三 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1.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一战使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面。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

10、党。2.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夺取政权,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四 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日本法西斯上台的背景: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使日本社会矛盾尖锐。2. 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标志: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发动二二六兵变,军部控制政府。标志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也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日本法西斯专政是以军部为核心,在发动侵略战争特别是对中国的侵略走向法西斯化。4.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二二六兵变;七七事变。五 “ 三国轴心”的形成1.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对付

11、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2. .轴心国集团的名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3. .轴心国集团的性质: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4. .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二战爆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 慕尼黑阴谋1.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1938年吞并奥地利(实际是对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的挑战)2.英、法、美的态度:听之任之,放纵侵略(即绥靖政策)3. 慕尼黑阴谋:(1)背景:A 希特勒上台后吞并奥地利,全集、侵略野心膨胀,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B 英法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2)时间

12、:1938年9月(3)参与国:德、意、英、法的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4)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日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给德国。4. 绥靖政策(1)含义:是指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以严厉制裁,而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叫绥靖政策(2)绥靖政策的目的:是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绥靖政策到达顶峰的标志:慕尼黑阴谋(4)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5)绥靖政策的实质:妥协,纵容侵略的政策二 二战的爆发和扩大1.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

13、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德日意法西斯政权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加速大战的爆发2.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绥靖政策破产)3.扩大:(1)1940年4、5月德国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张伯伦下台)敦刻尔克战役 (2)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3)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言 (4)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意义: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打击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被法西斯侵略国家人民的斗争勇气。(5)

14、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瓦胡岛的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4.二战的性质:前期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后期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建立的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各国逐渐走向联合。2.建立的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3.作用和意义:(1)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障。(2)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增

15、强,扭转战争形势。二 最后的胜利转折性战役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二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2.中途岛海战(1942.6)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美胜日)3.阿拉曼战役(1942.10)北非战场转折点4.诺曼底登陆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5.柏林战役(1945.4)(1)时间、地点:1944.6。6。法国诺曼底(2)领导者:艾森豪威尔(3)作战双方:美英盟军对德军(4)意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形成东西夹击德国的形势,加速了德国的灭亡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地点:1945年初,苏联雅尔塔3.参加国、人物:苏联斯大林、美

16、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4.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绝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5.影响:积极: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步伐 消极: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中国);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形成美苏争霸新格局(雅尔塔体系)三 法西斯国家的投降1.意大利投降(1943)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2.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1)时间: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4.建立的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各国逐渐走向联合。5

17、.建立的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6.作用和意义:(1)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障。(2)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增强,扭转战争形势。二 最后的胜利转折性战役6.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二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7.中途岛海战(1942.6)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美胜日)8.阿拉曼战役(1942.10)北非战场转折点9.诺曼底登陆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0.柏林战役(1945.4)(5)时间、地点:1944.6。6。法国诺曼底

18、(6)领导者:艾森豪威尔(7)作战双方:美英盟军对德军(8)意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形成东西夹击德国的形势,加速了德国的灭亡雅尔塔会议6.目的: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7.时间、地点:1945年初,苏联雅尔塔8.参加国、人物: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9.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绝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10.影响:积极: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步伐 消极: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中国);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形成美苏争霸新格局(雅尔

19、塔体系)三 法西斯国家的投降3.意大利投降(1943)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4.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1) 时间:1945年5月8日(2) 意义:德国投降标志欧洲战场胜利结束5.日本投降(1) 加速日本投降因素: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向日本发动进攻;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2) 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3) 意义:日本投降标志二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结束。四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时间、规模、破坏性);彻底改变历史面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五 评价二战:二

20、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六 战争与科技的关系:战争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应用于战争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七 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反对霸权,维护和平。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化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一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特点、原因第一阶段:繁荣1

21、. 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2. 特点(表现):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尤其迅速。3. 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 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市场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3)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二阶段:危机和经济调整1. 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2. 特点(表现):70年代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经济调整,但发展受限3. 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通货膨胀。(3)债务沉重4

22、. 调整措施:降低税率;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5. 调整结果: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第三阶段:新经济的出现1时间:20世纪90年代2特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21世纪又发生经济衰退。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3. 原因:(1)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发展(3)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4. 结果及表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表现为两低-低通胀,低失业率。一少-减少财政赤字。一前列-发展速度。两不同-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与以前大

23、不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总特点呈现阶段性、周期性,经历繁荣期危机与调整期-新经济时代三启示与借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是科技的竞争。因此,(1)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善于抓住时机,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3)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 欧洲的联合1.西欧的概念:地理概念指欧洲的西部,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政治概念指二战后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2.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1)客观条件:美国为对付苏联,给予西

24、欧国家大量援助。(2)主观条件: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引进最先进科技成果,并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经济迅速恢复。507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3.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1)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2)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4. 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作用:(1)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二 欧共体成立1.成立的背景:美苏的野心2.成立的目的:维护自身

25、的安全和利益,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3.成立:1967年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4.发展:最初是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四国,到2007年发展成为27个国家,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5.成立后的作用: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成员国的国际地位。6. 欧盟成员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欧盟各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员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和居住。7.总部、盟旗、盟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贝多芬的欢

26、乐颂序曲8.性质:经济联合组织 三 日本的崛起1.二战日本崛起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开始扶持日本(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就,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2.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过程:(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2)70年代,受经济危机打击,经济发展速度减缓(3)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3.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表现:(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得到加强(2)1964年,成功举办奥运会(3)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四 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点: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持;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五 美国援助西欧、日本的原因控制西欧各国,称霸世界;稳定资本主义,对抗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六 经验借鉴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家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