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82KB ,
资源ID:41401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40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docx

1、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运用了拟人

2、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

3、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B、朋

4、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

6、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杜少府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B、 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C、 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D、 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

7、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旬,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答:这句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从而给人以安慰和鼓舞。9、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10、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答: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1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

8、伤。B、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2、有人认为诗中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首联中“风烟望五津”的“望”字,仔细品读全诗,试说这个字好在哪些地方。答:望”字不仅拓开了诗的意境,把读者的视野拉开,给人以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1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

9、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作者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了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情怀。15、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的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10、一览众山小。1、望岳中写乍一看到泰山时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2、杜甫望岳诗中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诗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望岳中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感情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4、登上高山,极目远望,诗人往往诗兴在发。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5、“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6、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7、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

11、句话的理解。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9、这首诗紧扣“望”字,由远到近,从多个角度望写泰山。另一方面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例如: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特点。10、你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答:写杜甫由登岳而产生的意愿,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1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

12、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形象。1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我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答: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13、诗中的“阴”“阳”分别是指山北、山南。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豪情壮志。15、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失利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整首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不能。感受: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13、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6、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17、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

14、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18、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齐鲁青末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

15、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唐代诗人王维以写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使到塞上中,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美。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16、;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翎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句为何能传诵千古?答:此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5、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拨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5、品读王维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

17、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写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的苍茫之感。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D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

18、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寒外风光。7、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

19、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轻松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

20、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9、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答: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因为这段话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解说了“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意境,必须展开想像和联想,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才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10、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1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

21、一:这幅图画具有图画的构图美。美的具体表现: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示例二:这幅图画具有图画的线条美。线条的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示例三:这幅图画具有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示例四:这幅图画具有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风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

22、“落日”。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边塞风光如在眼前。1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的温暖。1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边塞诗。 B、首联和颔联都紧扣题目中的“使”字。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是“塞上”的风光。D、这首诗描写和表达了作者渴望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15、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

23、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能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16、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可从诗题“使至塞上”,

24、诗句中“边”“属国”“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17、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大意是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理解填空1、饮酒中表现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

25、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饮酒中交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的诗句是:心远地自偏。3、饮酒中点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的语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4、饮酒中展示陶渊明热爱自然的情感的旷达心胸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陶渊明饮酒诗中表现作者领悟到生活真谛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填原文)8、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9、本诗中的“飞鸟相与还”与天净沙中的“昏鸦”都写飞禽,诗人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0、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

26、是:_.11、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二、赏析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3、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两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6、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

27、、闲适、恬淡、愉悦)的心境。7、谈谈你对诗中“真意”一词的理解。答:“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诗人并不是真的妄言,是不知道选择什么语言来表达隐居生活的情趣。8、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行不行?为什么?答: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不能,因为“见”字生

28、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去“”,从而很好地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种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29、、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1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写景句

30、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1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_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撩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1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

31、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在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16、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风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