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7.77KB ,
资源ID:41372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372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3天道讲解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3天道讲解提纲.docx

1、13天道讲解提纲天道原文: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译文:天道运行而没有保留和私心,所以万物成就;帝王之道运行而没有保留和私心,所以天下归顺;圣人之道运行而没有保留和私心,所以四海之内人民敬仰.原文: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译文:明白了天道,通达了圣道,从时空,即:上下四方和四季运行的全方位的角度通达了帝王德行的人,在决定他们自己怎么去做时,会进入到大智若愚和混沌无智的状态,就没有不能安定平静下来的情况发生了。原文: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译文:圣人安守清净,不是为了贪

2、图清净境界的美好,因为他本性便是清净的。换句话说就是,心外之物,都不能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干扰或被扰乱,所以才永守安静。原文:水静则明烛(照)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鉴)也;万物之镜也。译文:不平静时可以清楚地照见人的胡须和眉毛,并成为水平状态的标准和尺度,伟大的人物拿来效法。水静时明亮如镜,何况是精神和心灵呢!圣人的心永恒的平静,可做天地的明镜,万物的明镜。原文: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说文和康熙字典里解释:伦有“道、理或“常”的意思。比如论语“言中伦”)矣。译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体

3、现了天地的公正和道德的最高境界。所以圣人和帝王都保持在这样的境界之中来休养自己,具备了这种境界就会感觉虚无,虚无然后会感觉精神充实,精神充实了那么也就与道合一了.原文: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尽责)矣。无为则俞俞(愉),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译文:虚无之后就会感觉内心清静,内心清静之后会静极生动,静极生动就体现了道。内心清静才能保持无为,保持无为(“虚无”、“无为”的意思,其实就是我心即是天心,天心即是我心,无为即是天为,天为即是我为),承担事务和工作的人,才能在工作中体现一种替天行道式的自然而然的客观公正精神。保持无为的状态,就会内心平静愉悦,内心平静愉悦

4、,忧患就不会产生,就会尽享天年,寿命长久。原文: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圣人)素王(无冕之王)之道也。译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自然本性。明白了这个道理,做君主的就能成为尧一样的王者,做臣子的就能成为舜一样的大臣。以这种精神居于上位,就能成就帝王的至德大业;以这种精神居于下位,就能成就玄妙的圣道,成为人们心中的永远的无冕之王。原文: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译文:凭着这种精神退隐闲游于江海,江湖山林中的朋友就会敬服;凭着这种精神进朝为官,辅

5、佐君主治理国家,就会建立丰功伟业,名垂青史,使天下统一。原文: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译文:静修时能成就圣德,治理国家能成为王者。虽然无为,但是被天下人敬仰;虽然朴素,但是天下任何人无法与之媲美.对天地大德清楚通透的人,就叫做具备了最根本最本原,是与自然相和谐的人;用这种精神公正地治理天下,就是与人民相和谐的人;与人民相和谐的人,叫做人间的欢乐.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叫做上天的欢乐。原文: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j,碎)万物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

6、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庄子说:“我的宗师啊,我的宗师啊!毁灭万物没有暴戾的动机,恩泽万世没有追求仁义虚名的动机,从远古活到现在不算长寿,覆盖承载天地,用一双看不见的巧手,雕刻出不同形态的万物,没有追求机巧的动机,这就叫做自然的乐趣。原文: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译文:所以说:懂得自然乐趣的人,他的生存就是顺其自然的行动,他的死亡就是物质之间的转化.静止时与阴气属性相合,运动时与阳气属性相合.原文: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译文:所以,懂得上天的欢乐(与天道合一)的人,不会埋怨天,不会责备人,不会被外物所

7、迁累,不会指责鬼神。原文: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聪明机警)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相当于佛家的禅定)而万物服.译文:所以说:他们行动时效仿天,天道行健;他们静止时效仿地,厚德载物.内心得定,便称尊天下;他们聪明机警但不作祟,他们的精神永不疲惫,一颗内心得定,万物都顺服他们。原文: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译文:上面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要把虚灵和清净的原则推广到天地之间,通行到万物,这就叫做上天的欢乐。上天的欢乐,就是圣人的内心,是用来养育天下的源泉。原文: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译文:帝王的至上德行

8、,应该以天地精神为根源,以崇道立德为主体,以无为作为永远的国策。原文: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译文:因为坚持无为,所以财用用于天下会有富余;因为坚持有为,所以财用用于天下永远不会够用。因此,古代的人把无为当作最可贵的品质。原文: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译文:但无为的精神在君臣的角色上还是有区别的.君主无为,臣下也无为,这就造成臣下与君主一样,臣和君角色不分,那就不成为臣子;臣下有为,君主也有为,这就造成君主与臣下一样

9、,君主和臣下一样,那么就不成为君主。君主一定要坚持无为的原则来使用天下,臣下一定要坚持有为的原则来为天下服务,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原文: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包罗)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译文:所以,古时统治天下的君主,他们的智慧虽然包罗天地之间的万物,但不会为自己谋虑什么;语言和表达能力虽然能够描述世间万物,但不会描述他们自己;才能虽然在四海之内无有对手,但不会为自己去做什么!原文: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译文:天不生产,但万物化生;地不生长

10、,但万物繁育;帝王无为,但是天下得以成功.因此说,没有比上天更神灵的了,没有比大地更富有的了,没有比帝王更博大的了.因此说,帝王的德行可比天地.这是驾驭天地,驱驰万物,任用臣子和人民的正确方法。原文: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译文:无为是根本,应该由君主掌握和运用;有为是枝叶,应该由臣下所掌握和运用;纲目由君主掌控,细则由臣下去执行。原文: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开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cu縗,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绖(di,系在丧服上的麻绳),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

11、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译文:军队和各种武器的运用,是道德的末节;赏罚的施行,利益的分配,刑法的设立,是教化的末节;礼法的实行和程度的把握,名与实的详细比较考察,是治理的末节;钟鸣鼓响,舞女用鸟兽美丽毛发装饰起来的漂亮容貌,是音乐的末节;披麻带孝,痛哭流涕,不同规格隆重或节俭的丧服,是哀悼的末节。这五个方面的末节,必须劳精费神,用心谋划,然后才能做好这些事情。关于这些末节的学问,古人已经存在,但是并没有把这些末节当作最头等的事.原文: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译文:君主在前,臣子要在后面相

12、从;父亲在前,儿子要在后相从;兄长在前,弟弟要在后相从;年长者在前,年少者要在后相从;男人在前,女人要在后相从。尊卑和先后,是天地的运行和表现形式,因此,圣人效法天地的运行而制定出了人伦礼义。原文: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译文:天占尊上,地占卑下之位,这是天神地神的排位;春夏在先,秋冬在后,这是四时的排序;万物化生,萌生时就各有形态,繁盛衰败交替,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原文: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译文:天地可

13、以说是最为神妙了,但仍然有尊卑先后的次序,何况是人伦之道呢!宗族里推重血亲,朝廷里推重尊贵,乡邻之间推重年长,做事方面推重贤明,这是遵循大道得来的秩序.谈论天地大道,却没有遵循应有的秩序,就是脱离大道。谈论道但是却脱离了道,还怎么谈得上选择和遵循道呢!原文: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译文:因此,古代通晓大道的人,先通晓天道然后通晓道德;先通晓道德然后通晓仁义;先通晓了仁义然后通晓职守;原文: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触及)情。译文:

14、 先通晓职职守然后通晓相关人的名和实;先通晓名和实然后通晓因才授职;先通晓因才授职然后通晓考核考察;先通晓考核考察然后通晓干部任用的适合和不适合;先通晓干部的适合和不适合然后通晓赏罚;先通晓赏罚然后通晓使愚笨和聪明的人各处在合适的岗位,良材和钝材走上了他们合适的岗位,于是他们就都能够处理好实际问题了。原文: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译文:一定要区别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特长来使用,一定要从他们得到称赞的方面来使用。要凭着这种精神或原则来为君主做事,要凭着这种精神和原则来养育和爱护属下,要用种精神和原则来处理事务,要以这种精神

15、和原则来修养自身。抛弃智谋,一定回归朴素和自然,这才叫做天下太平,这才是治理的最高境界!原文: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译文:所以古书上曾经说:“有实际的能力才会有相应的名声。”关于名和实的学问,古代的人就掌握了,但并不会把它摆在突出的位置。 原文: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译文:古代谈论大道的人,经过刚才所谈的五个层次的递进,就可以把名实相称与否弄清;经过刚才所谈的九个层次的递进,就可以把奖赏和惩罚的对象列举清楚了。原文:骤(突然,引申为轻率)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译文:轻率

16、地谈论名和实的情况,不会知道它的根本在哪里;轻率地谈论奖赏和惩罚,不会知道它的发端在哪里。背离大道来讲话,违逆大道来谈问题,是人们批评教育的对象,又怎么能批评教育别人呢。原文: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译文:轻率地谈论名实和赏罚,这样只是知道治理需要这样一种东西,却还不懂得治理的道理和规律。可以到天下中去尝试运用,却不能够使天下沿着大道的方向去发展。这样的人其实充其量是个喜欢辩论的人,是个坚持自己主观见解、无法客观全面看事情的人(拐过一个弯就出不来的人)。原文: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译文

17、:礼法和讲求礼法程度的把握,名和实的细致考核比较,古代人已经这样做了,但这是臣下用来侍奉君主的做法,不是君主用来养育臣下的做法(这里,作者说的意思是,对待名实和赏罚,不应该轻率对待,即严格按照作者说的九个递进去做。用现在的话说,一要科学规范,二是要公平公正,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如实反映,三是要严密组织,四是要加强检查督促。轻率而谈的人,顶多是个纸上谈兵的人,不值得人们去关注)。原文: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傲)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译文:从前尧在位时,舜问尧说:“您作为德可比天的君主,是怎么样用心操劳天下的呢?”尧说:“我对有苦有冤

18、无处诉说的人不会傲慢不理,不会抛弃穷苦的百姓于不顾,悲悯死去的人,鼓励赞许孩子,同情妇女,我就是这样用心的。原文: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译文:舜说:“你的用心美好是很美好,但是还不能说心胸宽广。”尧说:“既然这样,你说怎么用心才好?”舜说:“天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生清静心.日月会自然朗照,四季会自然运行,就好象日夜的运行是遵循固定轨道一样,云自然在飘荡,雨自然会落下浇灌万物。原文:尧曰:“胶(胶着,引申为纠结)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译文:尧说:“我很纠结烦扰啊!你,是与天合一的人,我是与人

19、合一的人。评述:大家要注意这段对话,尧是把天德的伟大运用到了人道里去了,可是舜年轻,却没有看到这一点,相反却指摘君主,空谈心胸宽广。但是尧却没有直接批评他,相反却用一句话来明表扬实批评。实际上是说舜你都不是人了,还何谈在人中成圣啊!所以尧的纠结其实是因为舜的崇尚空谈。脱离了人道去谈天道,是一点没有实际意义的。尧是在为舜着急啊!估计,听了尧的回答,舜一定是脸红的无地自容了!原文: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译文:天地,古代的时候就这样伟大,所以黄帝、尧、舜都共同赞美天地.因此,古代统治天下的人,他们怎么做呢?不过是效仿天地罢了!原文:孔子西藏书

20、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译文:孔子准备西去把自己整理的书籍让周朝政府给予收藏,子路献计说:“我听说周朝政府招聘来管理图书的官有个叫老聃的,辞官回家了。先生想要藏书,可以尝试前去让他引荐.孔子说:“好!原文: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fn,反复)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译文:于是去拜见老子,可是老子没有答应引荐。于是孔子通过反复讲解十二经的方式说服老子,老子听到中途插话说:“太冗长散漫了,希望把最重要的或者中心说一说!原文: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

21、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ki,和乐),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译文:孔子说:“最重要的是仁义。老子说:“请问仁义是人的自然本性吗?”孔子说:“是,君子不仁爱,就不会干成事业,做事不合时宜就不能生存,仁义,确实是人的本性,离开仁义,人还能做什么呢!”老子说:“请问什么是仁义呢?孔子说:“使内心保持中正,使万物和悦生长,博爱无私,这就是仁义的本质。”原文: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

22、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ji,用力貌,竭的异体字)乎揭(ji,高举)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译文:老子说:“噫!差不多都是扯大道后腿的话.博爱,不也是绕过大道而过了吗?在人类社会里,表现出的无私,正是最大的私心.夫子想要使天下不失去那个放牧人类的主管吗?天地自有它不变的法则,日月本来就是光照四方的,星辰本来就有它自己的排列,禽兽本来都有自己的群体,树林本来都是向上生长的。你的主张对这些没有丝毫积极意义.所以先生应该解放(用仁义捆绑了自己)自己的自然本性去行事,遵循天地大道向前行进,这样已经就是最高境界了.又何必用力地打起仁义的大旗,就好象用击鼓的方法来找寻丢失

23、的孩子呢? 哎,先生这是扰乱人的自然本性啊.”原文: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三十里为一舍)重趼(jin,手或脚上因长久磨擦而生的硬皮)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弃妹(昧,糊涂,不清楚)之者,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译文:士成绮看见老子就发问说:“我听说先生是圣人,我下决心不辞远道而来,想一睹圣人风采,走了三千里路,脚底下磨掉了好几层茧,也不想停下来休息.今天我看你不像个圣人,老鼠跑过的地面上有剩余的饭菜,抛弃它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浪费,这不是仁义.面前生的和熟的食物摆放了很多,可是还在无止境地积聚。”老子很平淡

24、地没有什么反应.原文: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卻(隙)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译文:士成绮第二天又去看老子,说:“昨天我说话刺伤了你,现在我心里感觉不妥当或者说是有些不舒服。这是什么缘故呢?”老子说:把自己看得聪明巧妙或者很神圣的人,我自己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这样的境界。昨天你称呼我是牛,我就认为是牛;称呼我是马,我就以为是马。假如有这样的实际情况,别人送给自己的名称或者说法自己不接受,是再一次受到祸害(相当于现在的说法:在别人犯错误的基础

25、上自己受惩罚,或者是原来就有错误,现在如果又不接受教训,是继续犯错误)。我的服气是真的打心眼儿里服气,不是不服气别人不行才服气(实际上这是一种圆通、圆满境界,与世上的“老好人”具有本质的不同,“老好人”的服气是为了不得罪人;与阿谀奉承主子的奴才当然更是不同.而老子是站在万物齐一、众生平等、慈悲众生的角度,得到的永远不变的心平如镜的境界)。原文: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尔)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sng,额,脑门)頯(ku,高露发美之貌)然,而口阚(hn,犬声,兽怒声)然,而状義(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

26、其名为窃。译文:士成绮像大雁侧身飞行避免影子落地一样,穿着带着泥土的鞋子走上前来(总之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问:“修身养性又能怎么样呢?”老子说:“你看你的嘴脸不可一世;你的眼睛没有避讳,目光随意;你的脑门上留着一副特殊式样的(大背头)头发;你的嘴里发出禽兽一样的吼声,你的样子完全就是只有你是正义的化身的样子.你就像一匹被拴在桩子上的马,停在那里还在打着响鼻,用蹄刨地。拿捏着怎么行动,伺机发起攻击。你看人要把人看够看透似的,用自己的智巧心理去观察猜度身心安定的人,大概我这样说你不服气。国家边境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叫做侵略者(意思是你就是到我这里来沽名钓誉的贼)。”原文: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

27、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译文:先生说:“道,对于大的事物不会终止;对于小的事物不会遗弃,所以万物才会共存。道苍茫广阔,无所不容;道幽然深遽,不可预测。原文:形(形的意思就是把德仁义这类的精神类的东西物质化)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译文:把道德、仁爱、正义固化,说明人类的精神和意识形态已经到了最糟糕的地步(精神文明基本不存在了)。如果不是最圣明的人,有谁能够搞定这个问题呢(其实在一个社会风气完全被破坏的情况下,即使是圣人,单靠自己的力量也难以搞定)!原文:夫至人有世(天下),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棅(柄,权利)而不与之偕(xi,在一起),审乎无假

28、(大道的另一说法)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译文:假如最圣明的人拥有了整个天下,不也是很伟大吗!但是,天下却不能够成为他们的迁累。天下人都在竞相追逐权柄,最圣明的人一定不会与这些人为伍.他们透彻地参悟大道,不会被名利牵着走。看透物质世界的真相,能够守持住上天给予自己的那分元气。所以他们把天地置之度外,把所有外物都从心中完全抛弃,因此,他们的精神从来不曾有任何困扰。原文: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摈)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译文:通晓大道,与自然本性合一,抛弃仁义,摈弃礼乐,因此,最圣明人的内心才会保持恒定在道的境界(相当于佛家的禅定)。原文:世之所

29、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译文:世人尊重大道体现在书籍上。但书籍超不过语言。语言当中又有它所贵重的因素。原文: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译文:语言当中所贵重的是它要表达的意思,而意思又是服从语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的。但是语意所存在的语境又是不可能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原文: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译文:但是,世人仍然会因为尊重或看好某些言论而写下流传后世的书籍.世人虽然很尊重书籍,我却仍然感觉不值得那样尊重。因为大家的那种尊重并不是真正应该尊重的东西。原文: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

30、,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专指大道)之情!译文:所以,大家用眼睛看能看到的,是物质的形状和颜色;用耳朵听可以听到的,是事物的名称、概念和声音。可悲啊,世上的人以为通过事物的形态、颜色、名称和声音就足以抓住道的本质!原文: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译文:其实通过事物的形态、颜色、名称和声音,是不能够抓住道的本质的。因此,大智慧的人是不说什么的,说了什么的人肯定不是大智慧的人。可是世人怎么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呢!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斫, zhu)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译文:齐桓公在宫堂上读书,轮扁在宫堂下面制作车轮

31、子,他放下手里的椎子凿子,登上大堂,问桓公说:“请问,你正在读的是什么书?”原文: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粕)已夫!”译文:桓公说:“是圣人的书.”说:“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说:“既然这样,您所读的书,也算是古人的糟粕了啊!”原文: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译文:桓公说:“我正在读书,你一个制造车轮的人怎么敢说三道四呢!有恰当的解释就算了,没有恰当的解释就得杀头。原文: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32、。译文:轮扁说:“我是通过我所做的事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制造车轮,如果轮子上的榫和榫口,配合得过于宽松而有余地,那么轮子必然不坚固;如果轮子上的榫和榫口配合得过紧而难以契合,那么榫必然不能进入榫口。如果要制作的不紧与松,必须手和心相应一致才行(心到手到,手到心到)。师傅传授给弟子时,嘴不能说清,那个程度的把握就在手和心之间。原文: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译文:我不能把这个手和心之间的尺度给我的儿子说清楚,我的儿子也不能够从我这里领会接受这个尺度,因此,活了七十岁了,却一直在自己砍木头制轮子。古代的人连同他们不能够传授的那个东西一同死去了,既然如此,主上您所读的书,也就是古人的糟粕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