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57KB ,
资源ID:413311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33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会宾客大宴(会: )施八尺屏障(施: )众宾团坐(团: )妇拍而呜之(呜: )奋

2、袖出臂(奋: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9、从文

3、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4、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心情舒畅、动作舒缓、舒筋活血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莫可名状、至理名言、有名无实1

5、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声音由小到大、声音由远到近、声音由内到外、声音由单一到混合15、翻译下列句子: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文中议论的句子: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二)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

6、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 )(伛: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 )(觊觎: )21、翻译句子: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22、这

7、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口技答案1、略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几欲先走。4、擅长;正赶上;设置,安放;围绕;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扬起,举起;几乎,差点儿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6、善7、8、9、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俄而、少顷、未几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

8、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12、13、14、15、略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有人一处也。17、言之有理即可。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19、略20、一匹绸缎;懒;曲背,驼背;狭窄,窄;温和的人,慢性的人;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

9、的心思。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23、对比、引用,例子略 1、作者简介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林嗣环字起八,由安溪徙晋江。”又据乾隆泉州府志选举志称:“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举人,顺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进士。”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县志称他:“有风裁,在任多惠政。以拒琼帅府(琼州驻军统帅)执戮番舶之议,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统治广东一带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帅劾之,被逮问。慷慨力陈潘兵不法事,由是调耿藩于闽,嗣环落职。”罢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辖地,为防备耿的报复打击,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诗酒间”。

10、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南纪略和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可知他又号铁崖。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2、创作背景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林嗣环以福建人的撰述杂于其间,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时所作,时间应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纪70年代前后。口技一文,原是作为林嗣环的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

11、。而所谓“善画”,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作描写。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却可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口技作为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它的前面有这样一些话:“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若无可排解者。然每听谣诼之来,则濡墨吮笔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又一客曰:姑妇楸枰声最佳。曰:何言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末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后面有这样一

12、些话:“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之后还有编者张潮的评语,说:“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编者的评语说得不够清楚,就强调“绝世奇技”说,似乎“奇文”是指“口技”一部分,若然,以“浮大白”表示极度赞赏,大概可以得到多数人首肯;可是下面分明说的是“此奇文”,指名道姓应该是秋声诗自序,这就有商榷的余地了。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说,最好能奇,但无论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秋声诗自序则不然。奇则奇矣,可是以常道常法绳之,就大有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为诗集作序而言,这样大写口技之妙是离了题,喧宾夺主。当然文章可以撇开一笔写,甚至貌似离题写。但貌

13、似离题,而实际是扣题更紧。秋声诗自序则不能,撇开秋声诗而绘影绘声地写口技,究竟秋声之诗与口技之妙有什么关系呢?是秋声之诗可以与口技之妙比美吗?还是秋声之诗比口技之妙值得欣赏呢?文章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因此,我们无妨说,张潮的赞叹未免有点投其所好。初中生语言学习与评价(参考答案)第四册第五单元课题:口技1、略 2、1同“座”, 座位2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3因为4(房屋)背对这某一方向 3、1在这时2给这样3从这次4在捕蛇这件事上5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略 5、略 6、强调口技人技艺的高超。(意对即可) 7、1您是一国之君,怎能为

14、一只鸟而轻易杀人?2委婉幽默。 8、1喧哗;不安静2吵;扰乱3发泄(情感)4发生(灾难或不好的事情)5弄;搞6开玩笑;逗 9、C 10、(1)文中第句话应该调到第句的后面。(2)A.删除“整日”。B.删除“过度”。C.删除“等”或“”。D.将“即使”换成“如果”E.将“普遍”调到“成绩”的后面,“下降”的前面。 11、改革学业评价方法,推进素质教育。 12、略 13、略 14、A15、略 16、略 17、略 18、略 19、略20、讽刺那些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不觉悟的人。(意对即可) 口技课课练 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Aju Bjio2

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Ajin Bjin3宾客意少舒 () Asho Bsho4曳屋许许声 () Ax Bh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 Bj6夫齁声起 () Ahn Bhu7夫叱大儿声 () Ach Bch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 Ajng Bjng9曳屋许许声 () Ay Bzhui10盆器倾侧 () Aqng Bqng二、根据课文填空。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 2、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表演者技艺精湛的词是( ) 。3、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4、文中议论的句子:( ; 。) 5、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16、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 (2)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3)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 )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 会宾客大宴 会:( )宴:( ) (2) 施八尺屏障 施:( )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闻:( ) (4)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 ) 哗:( )(5)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欠伸:( )(6)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乳:( )乳:( )(7) 妇拍而呜之 呜:( )(8)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一时:( ) 毕:( )(9) 宾客

17、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 ) 稍稍:(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 ) 间:( )(11)曳屋许许声 曳:( ) 许许:( )(12)虽人有百手 虽:(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14)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色:( )奋:(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走:( )(16)群响毕绝 绝:( )四、翻译下列句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

18、。(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五、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2)表示同时发生:()(3)表示相继发生:()(4)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六、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2)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3)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附口技全文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

20、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

21、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