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31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口技》练习新版苏教版

《口技》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

京中有善口

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

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二)

昔有人

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

)(伛: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

)(觊觎:

21、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口技》答案

1、略 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 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

客……几欲先走。

 4、擅长;正赶上;设置,安放;围绕;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扬起,举起;几乎,差点儿 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善 7、C 8、C 9、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俄而、少顷、未几 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

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12、C 13、A 14、D 15、略 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 20、一匹绸缎;懒;曲背,驼背;狭窄,窄;温和的人,慢性的人;心里藏

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1、以前有个

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

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

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23、对比、引用,例子略

 

1、作者简介

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

“林嗣环字起八,由安溪徙晋江。

”又据乾隆《泉州府志选举志》称:

“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举人,顺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进士。

”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

《县志》称他:

“有风裁,在任多惠政。

以拒琼帅府(琼州驻军统帅)执戮番舶之议,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统治广东一带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帅劾之,被逮问。

慷慨力陈潘兵不法事,由是调耿藩于闽,嗣环落职。

”罢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辖地,为防备耿的报复打击,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诗酒间”。

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南纪略》和《荔枝话》等书。

《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可知他又号铁崖。

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2、创作背景

《口技

》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

林嗣环以福建人的撰述杂于其间,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时所作,时间应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纪70年代前后。

《口技》一文,原是作为林嗣环的《秋声诗》的序言。

作者曾说:

“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

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

而所谓“善画”,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作描写。

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

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却可

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

《口技》作为《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它的前面有这样一些话:

“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若无可排解者。

然每听谣诼之来,则濡墨吮笔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

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

一客曰:

‘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

’予曰:

‘何言之庄也?

’又一客曰:

‘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

’予曰:

‘何言之华也?

’又一客曰:

‘姑妇楸枰声最佳。

’曰:

‘何言玄也?

’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

‘先生喜闻人所末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

’”

后面有这样一些话:

“嘻!

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

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之后还有编者张潮的评语,说:

“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

编者的评语说得不够清楚,就强调“绝世奇技”说,似乎“奇文”是指“口技”一部分,若然,以“浮大白”表示极度赞赏,大概可以得到多数人首肯;可是下面分明说的是“此奇文”,指名道姓应该是《秋声诗自序》,这就有商榷的余地了。

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说,最好能奇,但无论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

《秋声诗自序》则不然。

奇则奇矣,可是以常道常法绳之,

就大有问题。

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为诗集作序而言,这样大写口技之妙是离了题,喧宾夺主。

当然文章可以撇开一笔写,甚至貌似离题写。

但貌似离题,而实际是扣题更紧。

《秋声诗自序》则不能,撇开秋声诗而绘影绘声地写口技,究竟秋声之诗与口技之妙有什么关系呢?

是秋声之诗可以与口技之妙比美吗?

还是秋声之诗比口技之妙值得欣赏呢?

文章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

因此,我们无妨说,张潮的赞叹未免有点投其所好。

 

初中生语言学习与评价(参考答案)

第四册

第五单元

课题:

口技

1、略2、1同“座”,座位2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

量3因为4(房屋)背对这某一方向3、1在这时2给这样3从这次4在捕蛇这件事上5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略5、略6、强调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意对即可)7、1您是一国之君,怎能为一只鸟而轻易杀人?

2委婉幽默。

8、1喧哗;不安静2吵;扰乱3发泄(情感)4发生(灾难或不好的事情)5弄;搞6开玩笑;逗9、C10、

(1)文中第⑥句话应该调到第⑦句的后面。

(2)A.删除“整日”。

B.删除“过度”。

C.删除“等”或“……”。

D.将“即使”换成“如果”E.将“普遍”调到“成绩”的后面,“下降”的前面。

11、改革学业评价方法,推进素质教育。

12、略13、略14、A

15、略16、略17、略18、略19、略20、讽刺那些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不觉悟的人。

(意对即可)

 

《口技》课课练

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 )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 )A.xǔ  B.hǔ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ǐ  B.jī

6.夫齁声起( )

A.hān  B.hōu

7.夫叱大儿声( )

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A.jìng  B.jǐng

9.曳屋许许声( )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 )A.qǐng  B.qīng

二、根据课文填空。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表演者技艺精湛的词是()。

3、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

4、文中议论的句子:

(;

   。

5、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

(2)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

(3)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会宾客大宴会:

()宴:

()

(2)施八尺屏障施:

()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

()闻:

()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哗:

(5)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

()

(6)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乳:

()乳:

()

(7)妇拍而呜之呜:

()

(8)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

()毕:

()

(9)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

()稍稍:

()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

()间:

()

(11)曳屋许许声曳:

()许许:

()

(12)虽人有百手虽:

()

(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

(14)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色:

()奋:

()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

()走:

()

(16)群响毕绝绝:

()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

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6)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                          )。

(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                         )。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

五、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1)表示突然发生:

(       )

(2)表示同时发生:

(       )

(3)表示相继发生:

(       )

(4)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        )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

六、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2)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描写。

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

 

附《口技》全文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

,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

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

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

“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

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

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

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去围幕一看里

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

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