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83.93KB ,
资源ID:40389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389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学案第4章 第1节北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学案第4章 第1节北宋.docx

1、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学案第4章 第1节北宋第一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教材整理1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北宋集中兵权、行政权、财权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2)表现积弱: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岁币,使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2社会矛盾尖锐(1)原因: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

2、严重。(2)表现: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深度点拨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1)利: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弊: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教材整理2庆历新政及其废止1背景: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改革。2概况(1)改革纲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2)核心内容:整顿吏治、严格吏治管理,清除冗官。(3)改革方案:减轻农民负担,重视

3、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的素质等。3结果:遭到保守派官僚的极力抵制与反对,仅施行了一年多便告夭折。深度点拨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教材整理3王安石受命变法1原因(1)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2)宋神宗力图扭转贫弱局面。2表现(1)1069年初,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决心变法。(2)设置

4、“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机构,专门拟定变法措施。深度点拨宋神宗为什么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1)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2)王安石给统治者呈送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赞赏王安石的设想。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范仲淹以其非凡的改革实践影响当时,又以高尚的品德垂范后世,其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精神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探究点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史 料解 读史料一“富者有田无税、

5、贫者产去税存”。项目景德年间(10041007)庆历年间(10411048)商税450万贯1 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 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引号中的内容、税额对比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史料二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宋史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可不忧?欧阳文忠公全集“占田无限”及“盗贼”“祸患”是理解史料二的关键。【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导致北宋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问题: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人民负担沉重。现象: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2)史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史料二中找出盗贼日

6、多的原因。【提示】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原因:“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史论拓展】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弊端。(2)积贫原因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官俸、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困难。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官员地主为了逃避赋税,纷纷隐瞒土地数目,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损失;封建制度下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有很多特权,他们奢侈挥霍,浪费大量的社会财富。(3)积弱原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

7、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杯酒释兵权材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自身?(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则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规范解答】本题以宋太祖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

8、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宋太祖把军权集于一身。第(2)问,注意直接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第(3)问,作答的关键是理清集中军权、养兵政策与冗兵、积贫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军权。(2)防止内患。(3)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1“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

9、大的经济后盾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解析】北宋初期过度加强中央权力,削减地方权力,形成了“三冗”的局面,这从反面印证了政治改革要精兵简政。【答案】B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解析】根据材料“为国家守财尔”“边境扰动乐于输纳”可知,统治者认为土地兼并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因此纵容土地兼并,故选C项。【答案】C3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

10、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其整顿吏治的措施赢得了百姓的赞誉,故选D项。【答案】D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缓和阶级矛盾 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 D发展经济【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两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C项是主要原因,B项是个人因素。【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

11、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北宋统治有何影响?(3)宋仁宗是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后结果如何?【

1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家负担沉重。第(2)问,由“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可知官员人数众多,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财政负担加重。第(3)问,由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统治危机,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开始了庆历新政,但最终失败。【答案】(1)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积贫积弱”)(2)现象:反映了冗官现象。影响:机构的臃肿,官员人数的增加,不仅造成了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3)解决:宋仁宗时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史称“庆历新政”。结果: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新政仅推行一年多

13、就失败了。学业分层测评(十)(建议用时:35分钟)学业达标1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D设通判,监督知州【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提及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策。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属于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措施,故A项错误;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属于军事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中“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的信息说明宋太祖对武官担任地方官存在担忧,为此采用文官管理地方政事,故C项正确;设通判,监督知州属于监察机构,不符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

14、】C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北宋初年,统治者对兼并土地采取不予抑制的放任态度,故选C项。【答案】C3下列宋太祖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减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除外部威胁消除【解析】军权改革削弱了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但外部辽和西夏的威胁仍然存在,因此D项中“外部威胁消除”的说法错误。【答

15、案】D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解析】 由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强化措施的影响及所处的时代环境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答案】D5宋史范仲淹传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中用人不当B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C改革涉及面太广D改革者优柔寡断【解析】庆历新政针对冗官现象大力改革,因而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答案】B

16、6王安石先后给宋仁宗和宋神宗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本朝百年无事劄子,这主要说明王安石()A才华横溢,欲得到褒奖B忧国之患,欲革除时弊C居安思危,欲深化改革D心系百姓,欲力挽狂澜【解析】王安石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讲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而当时的北宋,社会矛盾尖锐,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所以他下决心要进行改革,由此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有误,D项不是最佳选项。【答案】B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

17、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材料二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义”或“经旨”而经国济民)。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定周敦颐为道学之

18、开山,但又论:“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朱子语类(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严重问题。(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的具体改革方法及其作用。【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滥)、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少数民族的威胁。第(2)问,第一小问,方法根据材料二中“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义或经旨而经国济民”可得出重视儒学,关注民生;从材料二中“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概括出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和官吏任用制度;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可归纳出指明了宋代经学即“道学”或“理学”的方向,推动了儒学复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对王安石变法起到了奠基作用。【答案】(1)问题: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滥),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外有少数民族的威胁。(2)方法:重视儒学,关注民生,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和官吏任用制度。作用:指明了宋代经学即“道学”或“理学”的方向,推动了儒学复兴,对王安石变法起到了奠基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