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6.11KB ,
资源ID:396925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692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1、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歌曲游子吟 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游子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难点、重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手段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课时1节歌曲简析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

2、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声音练习2、二声部练习: 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二、新课教学1、感受歌曲。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2、演唱歌曲。随录音学唱。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歌曲中的

3、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分两组,唱二部合唱。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学生完整视唱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由学生

4、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行声部交换。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3、情景表演唱。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

5、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4、歌曲拓展。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5、小结。6、本课结束。歌曲花非花教案 教学内容:1、发声训练 2、学习歌曲及对作品的处理教学目的:1 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教学方法

6、: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 具:钢琴、教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练习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

7、”,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1、作品简析: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黄自(19041938

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

9、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 2、艺术处理: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逐

10、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3、演唱要求: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四、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

11、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第二课月下踏歌转圆圈教案 教学内容一 歌曲二 综合训练三 欣赏 1 -女生独唱 2 -民乐合奏教学要求一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儿童嬉游的情景二 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三 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热爱并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教材分析一 歌曲是一首彝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趣.撒尼 使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不少撒尼民歌中以do re mi 为重要的组成音.独具特色. 二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为旋律写作练习,要求一首短歌最后一句歌词谱写旋律.三 欣赏1 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

12、舞”囊玛”中的歌曲段落.包涵歌曲的”囊玛”常为”引子歌曲舞曲”的结构形式.其中的歌曲旋律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欢快的去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在一些节日或农闲的乐夜里,居住在我国云南弥勒西山的彝族阿细人,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地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跳月.参加条约的大都是些青年男女.教学重点歌曲中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把撒尼儿童在音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曲场景表现出来.教学难点除变换拍子外,应注意唱好倚音与反复记号.教学构想采用启发式,比如综合训练必须在视唱识谱的基础上,把现有的三句唱熟后,根据前三个乐句进行发展,可以推断出它的结束音是do.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 学唱歌曲 二 综合

13、训练教学要求一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儿童嬉游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二 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歌曲四三拍与四四拍的变化个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一边学生更快的掌握.教具 媒体使用教材 录音机 钢琴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三 发声练习 小黑板出示四 教授新歌1 简介一下歌曲.2 齐读一下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要表达的是什麽.3 观察歌谱 提问 歌曲是什麽调的? 歌曲是几几拍的?歌曲的风格是什麽?4 听范唱5 出示节奏,先让同学自己打,6 老师示范纠正,再让学生打节奏.7 各自用竖笛辅助识谱,8 老师弹琴伴奏,学生轻生的唱谱.

14、9 老师随时纠正.10 加入歌词,演唱11 老师范.唱12 学生一起唱,分组唱.五 综合训练 1 先看一下歌曲,把歌曲原型唱一下.(唱谱) 2 加入歌词演唱. 3 提出要求为歌曲填写缺少了的旋律. 4 老师可提示学生,课从已有了的旋律中找. 5 找同学出示自己填写的旋律. 6 从同学的练习中统一一个答案.一起唱.六 总结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 歌曲的处理.二 欣赏 1 阿玛勒俄2 阿细跳月教学要求一 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的丰富多彩. 二 通过歌曲处理,掌握好二拍子与三拍子的节奏,能表现出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戏游玩的快乐情景.教学重点由于歌曲中速度的

15、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教具 媒体使用教材 录音机 钢琴课型综合教学过程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三 发声练习四 歌曲处理1 首先把歌的节奏唱好.2 读歌词,体会歌的意境,应唱出儿童在月光下跳舞的景象.五 欣赏1 提问:我们欣赏过那些少数民族的民歌?2 欣赏.每段的结尾有和特点?3 复听4 再听时,可让学生随录音哼唱,使他们对藏族民歌的音调及风格有深刻的感受.5 欣赏.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势是独奏还是合奏?你听到了什麽乐器再演奏?6 再听一次.提问:乐曲旋律有那几个主要音组成?旋律有和特点?7 分段欣赏,对乐曲作进一步的感受.8 复听六 总结火把节教学设计教学

16、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n)。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教学重、难点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

17、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

18、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三、欣赏乐曲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2.听辨乐段。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

19、-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3.欣赏第一乐段(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4.欣赏第二乐段(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5.欣赏第三乐段(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

20、的场景。(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第3课 银屏之声 滑雪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滑雪歌能从音乐中感悟冬季的快乐。2、能积极地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提高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从音乐中感悟冬季的快乐。2、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

21、趣。三、教具准备:音乐范唱带、伴奏带;音乐欣赏带。四、教学过程:(一)、介绍关于“雪”的音乐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同学介绍本组收集的作品。欣赏雪绒花、踏雪寻梅、雪花飞舞等歌曲片段。(二)、导入新课1、学生互相交流下雪时最喜欢干的事情。2、同学们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关于雪的歌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三)、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堆雪人伴随着音乐伴奏轻声、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为唱歌曲铺垫。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体态语言表现歌曲的情绪。2、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四)、欣赏滑雪歌1、初听全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快乐气氛。2、复听全曲,学生讲出雪

22、孩子的可爱之处。雪花真好看,把好多好多的小雪花揉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故事导入,播放动画片雪孩子片段。(五)、知识拓展1、互相介绍、讨论滑雪小知识2、雪孩子真有趣,滑着雪快乐的玩耍,小朋友你们会滑雪吗?律 动堆雪人 我们也来模仿堆雪人的情景。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2、指导学生完成好堆雪人的律动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六)、总结,下课。 Do Re Mi教案教学内容:一、表演Do Re Mi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三、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 ,感受、体验

23、歌曲的情绪。三、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教材分析: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4、师弹琴,生唱。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4、生听琴哼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

24、之一。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第二课时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二、学唱歌曲Do Re Mi 1、播放Do Re Mi 。2、师弹琴。3、师生同唱歌谱。4、师弹琴。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1、聆听歌曲Do Re Mi 。2、生听琴试唱歌谱。3、师生同唱歌谱。4、A唱中文。B唱英文。5、跟录音伴奏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第4课美好祝愿拍手拍手教案教材内容:拍手拍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副歌形式的歌曲拍手拍手,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方法,懂得用拍手来传达感情,培养知礼仪、讲文明的

25、好习惯。 2、在歌曲实践活动中,学习重音记号“”,并能在演唱中准确表现,增强音乐表现力。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激发自主参与的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

26、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歌曲副歌部分的合唱部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导入 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表示乐曲的分段。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二、

27、寓教于乐 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音乐会常常带给我们愉快的心情,那么小观众们你们想一想在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呢?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并听一听歌曲中有几处掌声?(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师生共同演唱或者师生、男女生接唱。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师生再次

28、接唱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拍手试试。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三、创造表现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 7、再次带着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创编适当的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四、完美结课: 我们大家手挽手,一起努力做一名爱祖国,爱家乡的“四好”少年吧。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歌唱状态等要求,使他 们逐步掌握发声技巧,为歌曲的演

29、唱作好准备。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 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 求。3.结合本班参加合唱比赛的曲目,进行合唱训练。学情分析: 1合唱团以 2-4 年级学生为主,学生年龄偏小,基础层次不齐。2学生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歌唱的习惯整体 水平有待提高。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教学中引领学生 二声部的配合和协调能力。学习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2、合唱明天会更好演唱指导。学习重点: 1、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合唱作品运用的结合。演唱方法与统一,和声配合较 为融合。2、合唱明天会更好作品处理。 学习难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的运用。2二声部合唱的准确,音准、节奏、速度统一。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教学用具: 发声练习曲、合唱作品、钢琴。学习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